大众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1
一汽大众跟德国谈判案例分析目前,一汽-大众股比为一汽集团占60%、德国大众占30%、奥迪公司占10%,调整方案或为一汽集团占51%、德国大众占30%、奥迪公司占19%。
据接近一汽-大众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中方要求德方增持股权的条件之一,是提供大众和奥迪品牌技术以支持一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
但来自大众方面信息显示,由于这些技术涉及多项德国大众核心专利,现阶段提供给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使用是“大众难以接受的“。
目前,德国大众正就此事展开内部讨论。
另外,中德双方对一汽-大众的资产负债情况的统计标准也存在异议,德方或聘请第三方机构评定一汽-大众资产价值,用以考量增持股权收益与支出情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双方对于股比调整仍持积极态度。
“从双方各自利益出发,股比调整应会成行,现在只是处于利益分割期。
“一位熟悉一汽-大众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一汽集团而言,20XX年登陆资本市场的时间窗口恐难后延;就德国大众而言,来自中国市场30%以上的销量贡献,对其称霸全球的计划意义重大。
中方期望大众“扶持“一汽自主一汽-大众到底值多少钱?这个问题是德国大众增持一汽-大众股权谈判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XX年,一汽-大众销售利润有数百亿元人民币。
不过,由于估算方法不同等原因,德国大众对于一汽-大众的利润贡献存在不同的解读。
正因如此,德国大众正在对一汽-大众进行资产评定,或指派第三方全球性资产评估机构评定一汽-大众的利润。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德国大众希望增持一汽-大众9%股权。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德国大众的评定结果与中方相似,将增加几十亿元的利润收入。
“对于这部分利润的重新分配,中德双方要谈判‘交换条件’。
“上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一汽集团希望德国大众共享部分大众和奥迪技术,扶持旗下自主品牌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以上技术包括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其中新能源技术可能将是重点。
当下,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平平,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相对薄弱。
大众汽车“逼空”案一、案例简要2008年10月27日到28日,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仅两个交易日其股价由210.85欧元狂涨至近1000欧元,市值一度跃居全球第一.这场疯狂的轧空(short squeeze)战使保时捷获利颇丰,然而,那些持有空头头寸的投资者面临着逼空带来的巨亏。
大众的规模远大于保时捷,2007年大众公司营业额是保时捷的十倍之多,但净利润前者为41.2亿欧元,后者却达43.8亿。
这种“蛇吞象”并非市场偶然。
保时捷收购大众起于2005年,直到2009年保时捷因亏欠银行到期债务而“被迫”收购终止,纵观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案,大众的股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动,这一切的正是保时捷一手策划的。
这里,笔者认为,保时捷正是凭借适当的时机建仓,并将大众的股价炒到高位,这种自己炒作自己家股票的方式,获取了丰厚收益,并能有效防止大众被恶意并购。
这里的大众汽车逼空案算是保时捷一场资本运作的高潮部分。
二、背景资料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和保时捷公司(porsche)同属德国汽车制造商,并且,其创始人均为费迪南德-保时捷,1960年,德国通过大众法案,以此来防止这家汽车企业被敌意收购,大众法案规定,大众公司普通股东的股票最高拥有20%的投票权;只有控股80%才能实现控股和利润上缴母公司。
由于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20%的股权,大众法有效地防止了被敌意收购。
然而,2007年10月,因为大众法“阻止资本自由流动”,欧盟委员会正式废止大众法,下萨克森州政府也必须抛售它的非流通股。
一旦法律保护伞失效,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的大众很可能引来国际资本的追逐。
为了确保大众的控制权留在德国公司手中,保时捷增持大众的股权也就有了舆论支持。
三、时间脉络2004年,欧洲委员会因为大众法违背欧盟法律,要求德国修改该法案。
2005年9月25日以前,保时捷已经持有大众近5%的股权,为了规避德国法律要求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超过5%必须披露的规定,保时捷在美林,德意志银行的帮助下,实现了在当年持股18.5%,并且持有3.4%的期权。
大众的国际并购案例解析案例解析: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引言: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际并购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并购案例,成功地拓展了自己的全球市场份额。
其中,收购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的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德国大众汽车收购斯柯达汽车的背景、动机以及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一、背景介绍1.1 德国大众汽车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其业务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和摩托车,并以大众、奥迪、斯柯达、保时捷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1.2 斯柯达汽车捷克斯柯达汽车公司是捷克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895年,总部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
斯柯达主要生产中型和大型轿车,以高性价比和稳定性能而闻名。
二、并购动机2.1 开拓新市场德国大众汽车在全球市场份额较高,但在东欧市场的份额相对较低。
斯柯达作为东欧知名汽车品牌,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基础,收购斯柯达有助于德国大众汽车进一步开拓东欧市场。
2.2 优化产品结构德国大众汽车与斯柯达在车型定位上存在差异。
德国大众汽车主打中高端市场,而斯柯达以中低端市场为主,收购斯柯达有助于德国大众汽车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3 共享技术和资源德国大众汽车与斯柯达存在技术和资源互补的优势。
通过收购斯柯达,德国大众汽车可以借鉴斯柯达的制造经验和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并购实施3.1 收购时机选择德国大众汽车于1991年与斯柯达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表现良好。
随后,在1994年,德国大众汽车宣布收购斯柯达汽车的计划。
这一时机的选择符合德国大众汽车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3.2 并购方式在并购斯柯达汽车时,德国大众汽车选择了全额收购的方式。
全额收购可以更好地整合斯柯达的资源和管理,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
3.3 后续整合德国大众汽车在收购斯柯达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合。
从"犀利哥走红"看现代大众审丑观念1.理论出处:邓迪①,刘敏②《大众传媒与审美文化---从“芙蓉姐姐”的审丑教育的真人秀谈起》2.引言:针对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哥”,“姐”,“门”事件,我想从“犀利哥走红”一事初探大众文化的审丑观念。
3.内容概述:“芙蓉姐姐”充斥网络和现实传媒的每个角落,芙蓉现象的轰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娱乐的谈资,还带给我们一场生动的审丑教育真人秀。
4. 个案分析:红遍全球的邋遢照,是一张极其普通的街头流浪汉形象。
然而经过网络不经意的传播,这张被命名为"犀利哥哥"的流浪汉形象照几乎成为现代男人最为经典的酷照了网名以无法想象的热情,把他许多十分呆滞的神情通过PS图片处理成为明星靓照,并与许多世界级别的明星放在一起,丝毫不逊其色.甚至令许许多多的艺术爱好者为之振奋,争相为其造像。
很快,平面媒体跟进,宁波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出来积极寻找“犀利哥”的下落,要为他提供相应的救助……很可惜,这位“人见人爱”的“犀利哥”对大家的好心并不买账,面对镜头,一下子放声大哭……在大量关于犀利哥形象的网络评论中,不容忽视的是,犀利在流浪前和网络成名后的正装形象,大大让网民失望。
人们欣赏和传播的,只是犀利哥哥在流浪时期的颓废萎靡冷酷表情。
于是,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位本身不具备任何男人特别内质的犀利哥哥为什么能很快在全球传播并成为娱乐、美术创作审美对象的潜在原因。
如果说“犀利哥”走红网络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娱乐怪相、恶搞,疑似低俗文化的象征,那么,平面媒体的跟进以及政府部门的介入,则是一种肯定的无奈和炒作。
“大家的关注点是恶俗娱乐,犀利哥成了牺牲品”——这么说是在彻头彻尾地误解和轻视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
仿佛我们再也见不到舟舟挥舞出激昂的乐章,让深谙音乐的人受到的那份感动了。
事实上,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大众无法直接社会与人生困境时,唯有通过一些貌似荒诞的行为、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大众汽车一、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1、所有权优势1大众汽车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国际化经营积累了一定的在海外经营的经验具有多国经营形成的优势。
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具备一定的把握市场方向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2大众汽车的生产规模大.大众汽车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际化经营广泛参与汽车海外销售技术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国际化经营活动.自1998年起至2002年年底.大众汽车公司收购了布加迪兰博基尼本特利和劳斯莱斯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其国际化经营的程度大大加深。
在美国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南非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独立生产装配公司及销售公司.整个大众汽车公司年产销能力达300万辆成为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目前拥有十个独立汽车品牌包括奥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本特利布加迪西亚特斯柯达斯堪尼亚大众商用汽车和大众汽车。
3大众汽车于1937年成立拥有较成熟的制造技术其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也极强以市场为导向能够设计出符合潮流的汽车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其制作技术相对落后。
2、内部化特定优势与向中国出口汽车相比大众通过在中国直接投资可以绕过中国的一些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另外直接投资可以缩短汽车供应链减少供应链其他成员对利润的瓜分。
3、区位特定优势1978年中国政府在邓小平的领导之下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这一政策鼓励并方便了大众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巨大且价格较低廉另外中国拥有很多小型加工企业可以为大众生产各零部件.这些都可以使大众的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当时中国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不久大众的汽车品牌享誉中国中国人民对进口汽车需求较大.二、投资环境分析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和产业环境、生产要素供应、涉外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