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8
070501 自然地理学北京大学--城市和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自然地理学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自然地理学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学院-- 自然地理学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自然地理学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自然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所-- 自然地理学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 自然地理学广州大学--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自然地理学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土地科学技术系-- 自然地理学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自然地理学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自然地理学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自然地理学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兰州大学--资环学院-- 自然地理学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自然地理学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 自然地理学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自然地理学西北大学--城资系-- 自然地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自然地理学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学浙江大学--理学院-- 自然地理学浙江师范大学--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 自然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系--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什么简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理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特征、演变规律以及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学习该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
学科内容1.自然地理学:学习地球系统、地貌学、土壤学和气候学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球自然环境的特征、演化和相互关系,理解地球上地形地貌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地球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资源环境学:研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以及环境的质量评价、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深入了解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
3.地质学基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的分类和地质力学基础,学习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学习地质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成和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
4.生态学基础: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深入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和评估生态系统破坏和修复的方法,为资源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就业方向1.环境保护与监测:在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境规划部门等单位从事环境状况评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负责监测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在能源公司、矿产公司、水利部门等单位从事自然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
负责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规划,制定资源利用方案,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部门、农业发展局、土地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
负责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地整治工作。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与地质学专业对比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与地质学专业都是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学科,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1. 学科定位: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全球变化等问题,着重于研究自然地理现象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 地质学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性质、演化过程,以及与地球表层和地下资源的相关性,着重于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形成机制。
2. 研究内容: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涉及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学等学科内容,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等。
- 地质学专业:主要涉及地质学相关的内容,如地质勘探、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震学、矿床学等。
3. 就业方向: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环境保护、资源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 地质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勘探与开发、环境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总体而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更注重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与资源问题,而地质学专业则侧重于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性质、演化过程。
尽管两个专业有一些不同,但它们都是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学科,对于探索地球及其资源的性质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院校推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联系的学科。
作为一名热爱地理学并有意深入研究的学生,你可能正在考虑报考地理学硕士研究生。
在选择院校时,你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声誉、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术资源等。
本文将向你推荐几所地理学硕士研究生院校,以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40年,是中国地理学研究的领军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在地理学领域享有盛誉,拥有众多专业的教授和研究人员。
此外,研究所与国内外多个地理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合作交流机会。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地理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地理学家和研究人员。
学院还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地理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实力。
该学院在地理学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师资力量强大,学术氛围浓厚。
此外,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者还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
4. 复旦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国内优秀的地理学院之一,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备受推崇。
学院拥有一流的地理学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师资队伍,许多教授是该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
此外,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地实践和科研机会。
5.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国内知名的学科之一。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机会。
学院还与各类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和实践的平台。
系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学制均为4年。
具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等10个硕士培养点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4个博士培养点。
3、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城市与资源学系(原地理学系)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地理学系之一,源于1921年竺可桢先生在东南大学创建的地学系。
1930年东南大学由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中央大学后,地学系也分成地理学系和地质学系。
1945年气象专业独立成系。
1949年南京解放,改为南京大学地理系。
1952年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地理系(地质地理系)、四川大学地理系和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部分师生并入南京大学地理系。
1954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专业。
60年代后,又先后率先成立地图学、陆地水文、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
1987年易名为大地海洋科学系。
1995年易名为城市与资源学系。
该系拥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理科培养基地——地理学专业点和自然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及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旅游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规划(5年制工科)等4个本科生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城市规划(工科)、环境科学、海洋地质学、土地资源管理等8个硕士生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第四纪地质学、海洋地质学等5个博士生专业。
2020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专家为14年考生提供湖南师范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1人,特聘讲座教授1人,教授17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
学院现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水文水资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教学论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设有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洞庭湖流域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实验室、湖南省教育厅示范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本科生近70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300余人。
自建院(系)以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大学生、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等荣誉称号。
学院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正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方向发展。
地理学、土地科学等学科已经成为湖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在环境演变、水资源与灾害研究、土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城市与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等领域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并在亚热带环境演变与灾害防治、湘江流域及洞庭湖治理、江南丘陵综合开发、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在《中国科学》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SCI、EI、ISTP收录论文100多篇,出版专着(教材)30余部;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7项,国家“五个一”工程奖1项,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项目6项,国家863项目子题1项,973项目子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等省(部)级课题40余项,横向项目150多项,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突破6000万元。
地理学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考研统考和专业科目
2、 (10335)浙江大学(060)理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3、 (10558)中山大学(370)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70)城乡规划与管理
(如果对查询结果有疑问,请咨询该招生单位)
4、(10574)华南师范大学(017)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02)环境生态与生态旅游
["(03)城市生态环境与景观规划"专业、“(03)旅游规划与管理”专业等等-----考试科目同上]
5、 (11078)广州大学(014)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01)新经济与区域发展
【(04)旅游开发与规划专业-----考试科目同上,还有很多专业同上哦!】
6、(10370)安徽师范大学学校任意门类 (0705)地理学学科任意专业
【还有很多专业、方向都不考数学】
旅游管理专业
研究生考试各个大学都要靠数学!
1、(10558)中山大学(140)管理学院(120203)旅游管理(02)旅游市场营销
【还有很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同上】
2、(11078)广州大学(019)旅游学院(120203)旅游管理(01)旅游开发与策划
【还有好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同上】
3、 (10592)广东商学院任意门类任意学科旅游管理专业
4、 (10651)西南财经大学(004)工商管理学院(120203)旅游管理(03)旅游行为跨文化管理
5、 (10718)陕西师范大学(017)旅游与环境学院(120203)旅游管理(02)旅游规划与管理。
2023年地理科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地理科学是一门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理科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科,因此考研方向选择和院校排名也成为许多考生关心的问题。
一、地理科学专业考研方向1. 自然地理学方向:包括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与自然资源管理等。
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学科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岩土学、生态学等。
2. 人文地理学方向:包括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等。
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域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学科内容包括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3. 地理信息科学方向:包括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等。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技术,以及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空间分析和决策制定等。
二、地理科学专业考研院校排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40年,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综合性地理研究机构。
研究方向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口碑和实力皆为一流。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设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方向,是国内地理科学专业的重点院校之一。
其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师资力量雄厚。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该学院实力和综合排名均处于国内前列。
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优秀院校。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设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和资源管理等多个方向,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院校之一。
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
5.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设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方向。
该学院拥有一批知名师资和优秀科研团队,学院实力和声誉皆为一流。
6.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设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方向,是地理科学专业的著名院校。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
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
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
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836经济地理学1.李小建等编著.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杨万钟主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合编)。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复试原则1.英语测试。
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评分标准:从语法、词汇、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考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2.业务能力测试。
满分100分,包括: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专业知识问答。
评分标准:(1)现有专业知识与硕士期间计划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吻合程度(20分)(2)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20分)(3)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兴趣(20分)(4)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20分)(5)科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素质(20分)3.复试成绩 = 英语测试成绩× 30﹪+业务能力测试成绩× 70﹪六、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录取原则以及录取名单(2018)录取成绩= (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录取原则:1.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生态学考研参考书目
生态学考研参考书: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生态学专业参考书
与指定教材为:648园林规划与设计
包括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部分包括园林史、园林艺术、园林工程技术与园林规划理论;应用部分包括能对中小场地进行现状分析和开展简单的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参考书:《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版)胡青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853生态学(A)
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景观生态、全球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生态学参考书:《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提醒:
此为华东师范大学研招办2019官方发布且官方不指定具体参考书,本参考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本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