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8.62 KB
- 文档页数:8
药品原料来料检验规范目标本文档目的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药品原料来料检验流程,确保药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提供优质的药品制造保障。
检验范围1. 检验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标识、包装、气味、色泽、纯度、含量等。
2. 对于特殊药品原料,应根据其具体特性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
检验流程1. 接收原料:将药品原料与送检单据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将原料送至检验区域。
2. 样品准备: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对原料进行取样并进行标识。
3. 外观检验:对原料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形状、大小、表面质量等。
4. 标识检验:检查原料上的标识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并与送检单据进行核对。
5. 包装检验:检查原料的包装完好性、密封性等。
6. 气味检验:对原料进行气味检查,确保无异常气味。
7. 色泽检验:对原料进行色泽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8. 纯度检验: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对原料的纯度进行检测。
9. 含量检验:根据药品原料的含量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含量检验。
10. 检验记录和结果:将每次检验的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确保准确无误。
质量控制1. 建立标准品库,并定期核对标准品的质量与效力。
2. 使用准确可靠的检验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3. 培训检验人员,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设立合理的容许范围和判定标准,确保对不合格原料的及时处理和追溯。
风险控制1. 定期评估和更新检验项目,确保检验内容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2. 追踪原料质量问题,及时调整检验流程,控制风险。
3.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符合质量要求。
4. 监测和分析原料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套药品原料来料检验的规范流程,旨在确保药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加强质量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可以提供优质的药品制造保障,并有效降低质量风险。
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验规范一、目的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送来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标准。
来料检验规范的目的在于确保从供应商收到的材料质量稳定可靠,以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二、适用范围来料检验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货材料的检验,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
对于重要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材料,应该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
三、检验程序1. 接收材料:接收到供应商送来的材料后,仔细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检查文件:查看供应商提供的来料检验报告或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并与物料的检验要求进行比对。
3. 规格检验:根据产品规格书、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对材料进行外观、尺寸、重量等方面的检验。
4. 抽样检验:按照抽样检验标准,从收到的材料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对于大批量的材料,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
5. 检验记录: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员、结果等信息。
同时,将不合格品进行标注和处理。
6.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退换或重新提供合格的材料。
并且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封存和处理,以防止误用。
四、监督和改进1. 监督:建立来料检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系统,对不合格品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常见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持续改进: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供应商评估,并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频率。
3. 记录和归档:保留所有的来料检验记录和相关文件,便于日后的追溯和参考。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工作。
2. 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对于质量较为关键的材料,可以借助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确认和验证,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目的:
规定原材料的来料检验标准,确保品质要求和环保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的来料检验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原材料的来料检验。
4、抽样标准及定义:
抽样标准:依 MIL-STD-105E II级抽样水平,AQL:严重MA 0.65、一般MI 1.5。
严重不良(MA):影响正常使用或对以后正常使用有隐患(品质下降,严重外观或尺寸不良等)。
轻微不良(MI):不会造成正常使用上性能下降,指(轻微外观缺陷)。
5、内容:
5.1板材来料检验标准
5.2木皮来料检验标准
5.3油漆来料检验标准
5.4白乳胶来料检验标准
5.5五金配件来料检验标准
5、表单记录:
来料检验报告单。
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符合既定质量要求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个关于来料质量检验标准规范的示例。
一、目的本规范旨在明确来料质量检验的标准、方法和程序,以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和客户的期望。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外所有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检验,包括采购的原材料、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以及客户退回的产品。
三、检验标准1.检验依据:依据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产品图纸、质量标准等技术文件,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制定来料质量检验标准。
2.质量要求: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应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尺寸、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关键材料、重要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应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
3.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应涵盖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外观、尺寸、成分、性能、安全等各个方面。
根据物料类别和用途,确定必要的检验项目和抽样方案。
4.检验方法:根据检验项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常规的检验方法包括目测、尺寸测量、重量检测、性能测试等。
对于特殊要求的检验项目,可采用无损检测、理化分析等更为专业的检测方法。
5.合格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对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合格判定。
对于关键物料和重要零部件,应进行严格的合格判定,包括全数检验和逐个确认。
对于一般物料和其他产品,可采用抽样检验和统计过程控制等方法进行合格判定。
6.不合格处理: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应及时进行处理。
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换货或进行生产调整。
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非预期使用。
7.记录保存:质量检验记录是来料质量的重要凭证,应按规定进行保存。
记录应清晰、完整,便于查阅和分析。
四、检验流程1.来料接收:供应商将物料送达企业后,仓库管理员应核对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与采购合同一致。
2.初步检验:仓库管理员应对物料进行初步检查,包括外观、尺寸等基本项目的检查。
来料/制程/成品抽样检验规范1.目的:规范来料检验、成品检验之抽样水准、抽样方案以统一检验标准,确保来料及成品的质量稳定、良好。
2.范围:适用本公司监督检查委外加工厂执行状况及委外加工厂执行IQC进料检验、制程检验、OQC成品出货检验的所有产品。
3.职责:a)IQC、IPQC、OQC负责执行本规定b)品管部负责监督执行并视产品实际情况制定、修改本规定4.内容:4.1.来料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D 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电子料MAJOR:0.65;MINOR:2.5②结构料MAJOR:1.0;MINOR:2.5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每一订单作为一个检查批次6)生产部驻厂质检员对来料抽检的规定为,对3C关键性元器件采取每四批至少抽检一批确认外协加工厂来料检查执行情况,一般性器件采取每七批抽检一批的比例执行。
以上规定了来料检验通用抽样检验标准,部分物料特别规定的除外,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物料QE决定。
4.2.制程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D 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功能不良MAJOR:0.65;MINOR:2.5②外观不良MAJOR:1.0;MINOR:2.5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每四小时生产作为一个批量,低于4小时按照实际生产数量作为送检数量。
6)生产部质检员依据每四批至少抽检一批的标准执行。
作业依据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及《成品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研发工程师决定。
4.3.成品出货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E(等同GB2828-87)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方案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主机/键盘:CR:0.4,MAJOR:0.65;MINOR:2.53)检验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①一般以客户每次的订单数量作为一个批量检验。
来料/制程/成品抽样检验规1.目的:规来料检验、成品检验之抽样水准、抽样方案以统一检验标准,确保来料及成品的质量稳定、良好。
2.围:适用本公司监督检查委外加工厂执行状况及委外加工厂执行IQC进料检验、制程检验、OQC成品出货检验的所有产品。
3.职责:a)IQC、IPQC、OQC负责执行本规定b)品管部负责监督执行并视产品实际情况制定、修改本规定4.容:4.1.来料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D 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电子料MAJOR:0.65;MINOR:2.5②结构料 MAJOR:1.0;MINOR:2.5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每一订单作为一个检查批次6)生产部驻厂质检员对来料抽检的规定为,对3C关键性元器件采取每四批至少抽检一批确认外协加工厂来料检查执行情况,一般性器件采取每七批抽检一批的比例执行。
以上规定了来料检验通用抽样检验标准,部分物料特别规定的除外,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物料QE决定。
4.2.制程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D 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功能不良MAJOR:0.65;MINOR:2.5②外观不良 MAJOR:1.0;MINOR:2.53)检查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每四小时生产作为一个批量,低于4小时按照实际生产数量作为送检数量。
6)生产部质检员依据每四批至少抽检一批的标准执行。
作业依据参见具体《物料检验标准》及《成品检验标准》,特殊情况由研发工程师决定。
4.3.成品出货检验1)抽样标准:按MIL-STD-105E(等同GB2828-87)Ⅱ级检查水平一次抽样方案进行2)合格质量水准AQL规定:①主机/键盘: CR:0.4, MAJOR:0.65;MINOR:2.53)检验严格度:正常检验4)抽样方式:随机抽样5)抽样批量①一般以客户每次的订单数量作为一个批量检验。
来料检验标准1.适用围: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品质部来料检验2.检验依据:2.1抽样计划:MIL-STD-105E Ⅱ2.2 AQL值:电子类: CR:0.01﹑MAJ:0.40 ﹑MIN:1.0;五金﹑塑胶类CR:0.01MAJ:0.65﹑MIN:1.0;包装材料类CR:0.01﹑MAJ:1.0﹑ MIN:1.5 具体按《抽样计划使用指导书》执行。
2.3外观功能按正常检验Ⅱ级水准抽样,若与客户允收水准不符时按客户允收水准执行!2.4尺寸结构按10PCS/批检验。
2.5取样方法:每批货的总箱数少于或等于25箱时,须于5箱货品中平均抽取样品;每批货的总箱数少于5箱时,须于所有箱中平均抽取样品;每批货总箱数大于25箱时,须将总箱数开平方得出抽验箱数,样品须从抽验箱平均数中抽样检查。
2.6检验标准:BOM单、样品承认书、工程资料、国家标准等3.检验流程4.检验要求:4.1外观检验定义:本检验规外观均按A级面制订,其他不易觉察面在该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4.2缺陷定义:4.2.1致命缺陷(CR):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4.2.2严重缺陷(MAJ):不能达到制品的使用目的及客户难以接受的主要缺陷。
4.2.3轻微缺陷(MIN):上述缺陷以外的其它不影响产品使用的缺陷。
4.3外观缺陷检查条件:在60W白炽灯距离检验者1-1.5m,眼睛与被测物距离30cm-40cm,且成45度角,被测物转动15度-30度围,5秒钟确认被测物之瑕疵。
4.4备注:若与客户检验方式或仪器精度不符时按水准执行。
5.检验具体要求:详见《物料验收标准》物料检验标准说明:本检验规对部分元件参数未明确列出,具体的元件参数请参考工程部提供的《元器件测试标准》。
注:1﹑以上四个部分(电子、五金、包装及辅料、塑胶料)检验标准若测试项目有括号说明样本数,则按括号样本数抽取样本。
*n代表样本数2﹑当以上检验标准与客户之标准出现冲突时,则依客户提供的标准进行检验。
标准件来料检验规范一、引言。
标准件来料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标准件来料检验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熟悉标准件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2. 确保检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准备好检验记录表格和标准件的技术文件,以备查阅和记录。
三、检验流程。
1. 接收标准件,接收来料后,应立即进行标识并存放在指定的区域,以免混淆或遗失。
2. 外观检验,对标准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是否有损伤、变形、生锈等情况。
3. 尺寸检验,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标准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符合技术要求。
4. 材质检验,对标准件的材质进行检验,包括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等。
5. 性能检验,根据标准件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性能检验,如拉伸、硬度等。
四、检验标准。
1. 外观检验标准,根据标准件的外观要求,确定其表面允许的缺陷和损伤程度。
2. 尺寸检验标准,采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和设备,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尺寸检验。
3. 材质检验标准,根据标准件的材质要求,进行相应的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
4. 性能检验标准,根据标准件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的性能检验,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
五、检验记录和处理。
1. 检验记录,对每批来料进行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外观、尺寸、材质和性能检验结果。
2. 不合格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标准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退货、返工等。
3. 合格证明,对合格的标准件,应及时进行标识,并进行相应的合格证明和记录。
六、总结。
标准件来料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验,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标准件来料检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来料检验是指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一个完善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为供应商和采购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的介绍。
一、来料检验规范1.检验设备:明确需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并建立相关检验设备的采购、验收、领用和维护等程序。
2.来料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来料检验标准,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3.来料检验参数:明确需要测量和记录的参数,如尺寸、重量、硬度、含水率等。
4.来料检验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如目视检查、尺寸测量、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5.控制样品数量:根据统计学原理,确定合理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6.来料检验记录:建立来料检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检验员、检验日期等信息,以便溯源和管理。
7.不合格处理: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包括退货、整改、追溯等,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
二、来料检验流程1.采购订单及合同:确保来料检验的基础,包括产品规格、质量标准、交货日期等信息。
2.送货接收:接收供应商送来的原料或零部件,并核对送货单和采购订单是否一致。
3.样品抽样:根据抽样方法,从送货中抽取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证据性。
4.检验参数测量:使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测量和测试,记录测量结果。
5.检验结果评估:根据来料检验标准,评估检验结果是否合格,并记录评估结果。
6.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退货、整改等。
7.合格品接收:接收合格的原料或零部件,并进行验收,记录接收结果。
8.数据分析及统计: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9.持续改进:根据统计结果和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来料检验规范及流程的介绍,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和公司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食品原料来料检验规范1. 引言食品原料的来料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制定食品原料来料检验的规范,确保原料的合格性和适用性,以及预防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 检验准备在进行食品原料来料检验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检验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转和校准;- 制定来料检验的文件和记录模板;- 培训检验人员,使其熟悉检验标准和方法。
3. 检验内容食品原料来料检验应包括以下内容:- 外观和质量:检查原料的外观、颜色、气味和质地,确保无异常情况。
- 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原料的成分含量,比如脂肪、蛋白质、糖分等。
- 微生物指标:检测原料中的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霉菌和沙门氏菌等。
- 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测试原料中是否存在超标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
- 外来物质:检验原料是否受到污染,如异物、玻璃、金属等。
4. 检验方法针对不同的检验内容,应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检验方法应基于权威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原料的特性和成分。
5. 检验标准针对不同的原料,应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检验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判断原料是否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6. 检验结果评定根据检验结果,将原料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定等不同类别。
对于不合格的原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退货、追溯等。
7. 文件和记录对于每次食品原料来料检验,应制定相应的文件和记录。
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检验内容、方法、结果和评定等信息。
文件和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日后审查和追溯。
8. 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食品原料来料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包括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等。
通过持续改进措施,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9.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食品原料来料检验的规范,强调了检验准备、检验内容、检验方法、检验标准、检验结果评定、文件和记录的重要性。
通过遵守本规范,可有效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文件名称:来料检验规文件编号:制定部门:质量部
发行日期:2018-9-7
1.目的
确保供应商来料之品质且满足生产需求
2. 围
适用本公司供应商来料检验
3. 定义
3.1外观:指产品(组立成品)由外部或使用时能直接看见之部分,如正面为A面、两侧为B面、
底面C面.
3.2机构:指部品在组装、功能方面之机构部分.
3.3特性:指部品电气性能测试;环境测试;功能测试;印刷、胶合、喷涂等表面处理的附着力等
性能测试.
3.4缺陷分类:
3.4.1严重缺陷(CR ――有危害使用者或携带者之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陷。
3.4.2主要缺陷(MA ――丧失产品主要功能,不能达成制品使用目的的缺陷。
3.4.3轻微缺陷(Ml)――某一实体只存在外观上的缺陷,实际上不影响产品使用目的之缺陷。
4. 职责
无
5. 作业程序
5.1外观
5.1.1正常观察距离:30CM
5.1.2检验员裸视(或矫正后)之视力为1.0以上,并不得有色盲.
5.1.3照明度:被检验面之照明度为450-900LUX为标准.
5.1.4环境条件:温度25± 5C;湿度50%± 20%RH
5.1.5光源:以日光灯为标准,但有关色泽之判定应在自然光线(太)下或用标准光源箱. 5.1.6轻
微缺点:正常日光灯下正常观察距离,5秒钟不能清楚地判定之缺点.
5.2机构:
5.2.1以工程图面所规定之需求为依据.
5.2.2以相应测试仪器测量.
5.2.3以实际装配组装为检查辅助重点.
5.3检验条件
将待检查物品至日光灯下,两眼30CM之位置,上下左右45度角围,肉眼观察或用指定量具检验之,每次时间为5秒,工作台表面不能反光.
5.4抽样计划和允收计划
5.4.1抽样计划
5.4.1.1公司抽样计划按照GB/T2828.1-2012 —般抽样水准U单次抽样执行(顾客有要求
时按顾客要求执行)。
5.4.2允收计划:
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按0收1退;轻微缺陷按对应抽样计划表中AQL=0.65(加严AQL=0.4执行(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
8.附件
GB/T2828.1-2012抽样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