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第1站-建设人力资源强国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1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路我的发言主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路”。
我的报告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第二,什么是人力资源强国;第三,中国如何建立人力资源强国。
人力资源是目前社会经济中的第一资源,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段,一个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当中,自然条件是第一资源,农业经济土地是第一资源,工业经济技术资本是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众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发展当中,人力资源具有优先战略地位。
美国追赶美国实现的是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日本追赶美国实现的是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韩国追赶日本的也是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中国今天要追赶其他国家,同样应该选择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
中国国情决定着人力资源对中国发展的关键性。
中国有13亿多人口,这么大的一个数字,温家宝总理经常提到这个问题。
最多资源用13亿一除就成了最小的排位了。
这种现状决定着人力资源建设已经别无选择的成为实现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决定着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写进了党章,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有三个: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的成果人民得到分享。
这三个人民,后两个指的就是人力资源。
我们所有的发展成果必须按劳分配,就是按人力资源的要素分配。
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就是社会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三大资源发展能不能持续,最关键的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具有先导性、主导型。
人力资源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
最早提出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科教兴国自身是不能能够兴国的,科学教育需要转化为人力资源成为现实性的生产力。
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支持,创新型人才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实现。
中国的西部开发和小康社会建设。
强国富民之路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人类依靠文明的力量占据了这个世界发展的主导地位,通过文明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进入到文明社会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直到进入现今的地球村时代。
而文明的形成是人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把这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称为心力)的结果,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心力。
人力资源最主要的是指人的心力,脑力次之,体力最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将会被机器替代,脑力劳动也在逐步被计算机承担,但心力却是目前科技无法取代的,它是发自人的内心的,独一无二。
我国拥有世界上连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展历程,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的各个发展时期,其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快速的吸收来自各个文明的优秀成果,这在开发人力资源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不断开发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我国强国之路上最坚实的根基。
二、社会主义建设个人为了生活的改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的奋斗就是心力的具体表现。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判断利害的价值标准是由当时的文明发展程度决定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相同的却是每个国家都会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价值观体系,引领人们进行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在封建社会,人的生存发展表现为对土地与功名的不断追求,开疆拓土是在位帝王最显赫的功绩,裂土封侯也是身为人臣的极致。
领土的开拓、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改革、文化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是由此推动产生的。
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市场的占有便是资本家的毕生追求。
为此开始解放人们的思想,开启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发动世界战争,建立国际秩序,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掠夺资源、占有市场。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然人是不可能被当成私有物的,只有获得其认可才能让其成为助力。
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获取人们的认可进而不断的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以此为基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3.1《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3.1《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才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人力资源强国的概念和内涵可能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强国的概念和内涵。
2.让学生认识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力资源强国的概念和内涵。
2.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3.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成就,如教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突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包括我国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成功经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本地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讨论题目可以包括:a.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发挥优势,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b.我们的不足是什么?如何克服不足,提升自身素质?c.我们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做些什么?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