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目前仍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养猪发展速度在加快

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

一、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较为粗放。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

二、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

三、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头到上万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

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洋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

随着养猪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分散到集约、由专业化生产到专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养殖水平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2007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责任重大控制猪场疾病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年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各地猪场近年疾病流行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流行疾病依旧威胁猪场安全,今冬猪病流行形式依旧严峻:

一、仔猪腹泻:或将大规模流行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规模化养猪场腹泻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前几年主要是地方流行性发病,去年春季和冬季可以说是大流行。今年上半年,已经有流行,一些主场损失仔猪达几千头,并有反复爆发的情况发生。入秋以来,已经有多家猪场发病,今年冬季或将大规模流行。该病多发病于3-10日龄哺乳仔猪,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发病特征,死亡率达80%-100%。

二、伪狂犬病:在一些猪场可能再发生

猪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往往在分娩高峰的母猪舍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病,发病率达100%。值得注意的是: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汁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临床上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生殖道感染。此病在过去防控比较好,但近几年又在北京到浙江区域内一些猪场再流行,且都发病于疫苗免疫猪群。发病猪群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和生长猪神经症状、仔猪死亡率高,流行过后,为狂犬病阴性场变成阳性场。

三、蓝耳病:成散发,总体较平稳

猪蓝耳病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在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本病可以造成免疫抑制,因此本病也成为诱发猪高热病的重要原发性疾病。猪蓝耳病病毒高度变异,猪场常有多个菌株共存,且不同毒株疫苗相互之间不能完全保护。目前高致病性PRRSV仍是优势毒株,流行数年后其致病性和毒力仍未降低。在中小型猪场与散户多发。目前,猪蓝耳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综合性预防措施是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

四、猪瘟:免疫防控不能松懈

猪瘟在冬春季节多发,呈散发形势,但危害仍很大,并有新的发生形式,表现为:新生仔猪多发,非典型和繁殖障碍型猪瘟增多,以非典型猪瘟为主,混合感染严重,免疫失

败现象严重。一旦疫苗免疫失败或不好,主场一定会发生猪瘟,病主要出现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中小型养殖场。

五、口蹄疫成散发,应强化疫苗免疫接种

冬春季节多发,成散发疫情或病例,主要发生于后背母猪和生长猪。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100%,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由于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和易感动物种类多,容易造成大流行等特点,在防治上,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六、副猪嗜血病:猪群常发细菌性疾病

冬春发病率高,发生于PRRSV、PCV2感染猪群,PRRSV活疫苗免疫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例增多,日常应强化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猪群的药物预防保健。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药残问题无法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还存在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猪肉的卫生安全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和大幅度降价,不仅给相关产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猪肉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畜禽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养猪业正面临严峻挑战。影响我国猪肉食品安全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带来的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方便化,容易出现如饲养空间狭小、饲养环境控制力不强、饲养空间卫生状况差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猪肉质量下降、激素残留等从而形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二、饲料添加剂与兽药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猪肉生产在饲养过程中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由于饲养户星罗棋布,对其的管理和检测难以完全控制和监督。再加上猪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造成排泄物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