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格式:docx
- 大小:27.19 KB
- 文档页数: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
诗歌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重大喜讯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听闻家国喜讯后的喜悦心情。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但对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体会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思想内涵。
2. 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和节奏韵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2. 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和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重点指导学生把握诗中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默写重点诗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复习诗歌中的生字词和诗意。
2. 通过抽查背诵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1.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2. 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美教案1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渴望。
这首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三四年级的古诗文之后,对古诗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渴望,培养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诗中意象的理解。
2.难点:诗文历史背景的把握,诗人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受诗文情感的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诗人和诗文的历史背景资料。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河南河北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河南河北的地理位置。
然后,播放一段关于唐朝历史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
接着,教师逐句讲解诗文,解释生词和意象。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剑外”、“蓟北”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诗文内容。
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如诗中的意象、诗人的情感等,进行讨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3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的景象。
诗歌通过作者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熟读诗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故事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掌握词语的意思及上下文的语境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和长篇文字。
•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内容,通过先行阅读、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2.课堂讲授结合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3.利用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4.课后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和书写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3. 拓展(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情景。
4. 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和书写作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合作中的表现。
2.书面作业评价:评阅学生完成的相关书写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仍需加强。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对课文主题和情感内涵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育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背景和作者。
2.能够准确朗读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3.理解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意境和主题。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2.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2.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隐藏的意蕴与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文学品味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关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并引入本诗歌内容。
学习(30分钟)1.老师朗读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让学生跟读。
2.解读古诗,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表达。
3.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中含义。
4.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古诗的联想,谈谈自己对于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理解与感受。
2.分享古诗相关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练习(15分钟)1.请学生对古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进行歌唱或朗诵。
2.小组讨论:编写自己的古诗,体验古诗创作的乐趣。
总结反思(5分钟)1.老师总结古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进行回顾。
2.学生分享今天的收获与感想。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情感,培养阅读与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多角度展示古诗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情感有思考能力的人。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一步研读其他古诗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2.安排学生展示古诗朗诵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开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和欣赏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内容,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律与韵律。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古诗的内涵,感受古诗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古诗: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带领学生朗读古诗。
3.学习要点:解释古诗中生僻词语,分析句子结构,讨论古诗的表现手法。
4.作业布置:布置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古诗: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加深记忆。
2.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
3.创作活动:组织学生仿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古诗对他们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对古诗产生共鸣,加深对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参与与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材解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春天,这首七律被后人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
当时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唐朝军队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此刻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一喜讯不禁欣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饱经沧桑的杜甫的爱国精神,热情奔放的性格,也可以看出他炉火纯青的创作功力,全诗共八句,后六句对仗工整,直抒胸臆,明白自然如话,可谓水到渠成,妙手偶得之。
这首诗围绕着“剑外忽传收蓟北”,看起来作者似乎仅仅突出一个“喜”字,其实作品背后还表达了作者八年来在战乱中所经受的种种苦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作者的相关诗歌作品,感受作者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体会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和渴望国泰民安的高尚情怀;同时感受到杜诗内涵的深厚广博,语言的准确凝练。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联想,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感受一代“诗史”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4、拓展杜甫相关的诗作,感受诗人饱经沧桑的经历和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让学生采用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了解诗人杜甫,以及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乱”给唐代人们带来的战乱之苦,并做相应摘抄,课堂上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知人释题,了解背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大意;2.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和节奏;3.学会朗读古诗,体会古代诗人的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锻炼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大意;2.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代诗歌意境的理解;2.学生朗读时如何把握句子的停顿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5分钟)•讲解《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背景。
2. 学生学习诗歌(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其中的意境;•学生齐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3. 集体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4.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研究古诗的音韵和诗意;•每组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互动。
5. 课堂展示(10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给全班展示小组的成果和讨论结果;•全班共同评价展示的成果。
五、教学反馈1. 复习巩固(10分钟)•点名朗读《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顾讨论的重点内容。
2.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从自己的角度写出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效果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整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案主要针对《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希望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并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字词、句式、意象等基本内容。
2. 分析诗中的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了解诗的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1.2 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4. 课堂讲解4.1 讲解诗中的难点字词和句子。
4.2 分析诗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5.1 让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5.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文的感受和理解。
6. 课堂练习6.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文。
6.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意象:官军、河南、河北、悲喜节奏: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作业设计1. 熟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诗人杜甫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朝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和祝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和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古诗文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谈谈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引入今天的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
五、朗读、背诵与默写(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2.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记忆。
3.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课文,检查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喜欲狂漫卷诗书下唐四杰河南河北作业设计:1. 熟读、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完成课后练习,抄写诗文中的重点词语。
3.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热爱祖国的文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诗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
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4. 艺术特色:探讨诗文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炼字、寓情于景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情感体验的引导。
2. 教学难点:诗文背景的理解、对仗和炼字等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诗文复印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诗文的历史背景。
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文: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探讨艺术特色:组织学生合作探讨诗文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炼字、寓情于景等,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板书设计:1. 板书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在黑板上列出诗文的主要内容,如诗人的背景、诗文的主题思想、意象、表达技巧等。
3. 在黑板上标注诗文中的对仗和炼字等艺术特色。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熟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请学生结合诗文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在日记中。
教案: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句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比阅读,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分析诗句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特点。
1.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韵律、意境。
2.2 学生通过课本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韵律美、意境美。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 讲解与示范4.1 教师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2 教师示范朗读、背诵古诗,学生跟随模仿。
5. 练习与反馈5.1 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教师点评、指导。
5.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批改、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 韵律美、意境美3. 创作背景、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完成课后练习,对照课本注释,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示范等环节,学生掌握了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特点,对诗中的意象、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背诵古诗并能够自己创作相关古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
2. 背诵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
难点: 1.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感情。
2. 能够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黑板、彩色粉笔。
3.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复印件。
4.相关古诗赏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的背景。
2.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5分钟)•教师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
•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诗歌赏析(20分钟)•分段讲解古诗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想。
4. 背诵与分组朗读(15分钟)•将古诗分段给学生背诵。
•小组内进行朗读,互相学习、交流。
5.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可以是古诗赏析,也可以是有关古代战争的内容。
6. 创作古诗(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题材和风格,创作自己的古诗。
7. 总结与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或表演背诵的古诗。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重点。
五、课堂作业1.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古诗创作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教学材料,通过对古诗的赏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创作古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2 生字词:官军、河南、河北、欢喜、涕泪、江山、颜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抒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PPT、纸质文本、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意境。
5.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通过PPT或纸质卡片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5.3 了解背景讲解作者杜甫的背景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4 解析诗文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抒发的情感。
5.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官军收河南河北欢喜涕泪江山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写一篇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作文。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有何收获?是否培养了爱国情怀?4.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后期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