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章绪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
1.个体:又称观察单位,是统计研究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观察单位。
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指标测量值(观察值)的集合。
分为有限总体(明确规定了空间、时间、人群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和无限总体(无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
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为参数,常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3.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整体。
(抽样,随机化原则,样本含量)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为统计量,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4.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样本的偶然性)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
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抽样误差而言。
5.变量(一个个体的任意“特征”);资料(变量值的集合),资料类型:①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数值变量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又可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类;②计数资料/定性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名义变量资料:表现为互补相容的属性或类别,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可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③等级资料/半定量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各类资料间可相互转化。
①可选分析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②可选分析方法有:χ2检验、z检验等;③可选分析方法有: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
6.误差: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
可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与非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
①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它是不可避免的;②系统误差: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以掌握的,它是可以消除或控制的;③非系统误差:又称过失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而造成的误差,可以消除。
《医学统计学》完整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医学统计学》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重点: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项临床试验为例,介绍t检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t检验:(1)讲解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t检验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t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3. 方差分析:(1)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方差分析的计算和分析。
4. 秩和检验:(1)讲解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2)演示秩和检验的计算过程,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自行完成秩和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临床试验中,研究者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随机抽取了60名患者,分别给予甲药和乙药治疗,疗程为4周。
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假设评价结果如下:甲药组:痊愈20人,显效15人,有效10人,无效5人。
乙药组:痊愈18人,显效12人,有效8人,无效12人。
请运用t检验分析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答案:(略)2. 题目:某研究者对某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试验,随机抽取了80名患者,分别给予甲法和乙法治疗,疗程为6个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 绪论习题一、选择题1.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D )A . 调查、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B . 实验、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C . 调查或实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2.在统计学中,习惯上把(B )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A.10.0≤PB. 05.0≤P 或01.0≤PC. 005.0≤PD.05.0≤PE. 01.0≤P 3~8A.计数资料B.等级资料C.计量资料D.名义资料E.角度资料3.某偏僻农村144名妇女生育情况如下:0胎5人、1胎25人、2胎70人、3胎30人、4胎14人。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
4.分别用两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A 与B )培养鼠疫杆菌,重复实验单元数均为5个,记录48小时各实验单元上生长的活菌数如下,A :48、84、90、123、171;B :90、116、124、225、84。
该资料的类型是(C )。
5.空腹血糖测量值,属于( C )资料。
6.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愈8人、显效23人、好转6人、恶化3人、死亡1人。
该资料的类型是(B )。
7.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 血型分布资料如下:O 型1823、A 型1598、B 型2032、AB 型641。
该资料的类型是(D )。
8. 100名18岁男生的身高数据属于(C )。
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概念.答:统计学家用总体这个术语表示大同小异的对象全体,通常称为目标总体,而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的一个较小总体,称为研究总体。
实际中由于研究总体的个体众多,甚至无限多,因此科学的办法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
例如,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以英国成年男子为总体目标,1951年英国全部注册医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实验设计随机抽取的一定量的个体则组成了研究的样本。
1.简述总体和样本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总体是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样品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2.简述参数和统计量的定义,并且举例说明。
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
3.变量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各种类型变量有什么特点。
①定量数据:计量资料;定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的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
②定性数据:计数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③有序数据:半定量数据/等级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异。
4.请举例说明一种类型的变量如何变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变量。
定量数据>有序数据>定性数据--------------->5.请简述什么是小概率事件?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P 0.05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6.举例说明什么是配对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某些重要特征相近的原则配成对子,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地给予两种处理。
①同源配对:同一受试对象或同一标本的两个部分,随机分配接受两种不同处理;②异源配对:为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将两个同质受试对象配对分别接受两种处理。
7.非参数假设检验适合什么类型数据进行分析?①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非正态分布数据;②定量或半定量数据;③数据两端无确定的数值。
8.简述P 25 P 50 P 75的统计学意义。
(条件:明显偏态且不能转化为正态或近似对称;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分布情况未知)用来描述资料的观测值序列在某百分位置的水平,四分位数间距可以作为说明个体差异的指标(说明个体在不同位置的变异情况)。
9.直条图、直方图、圆饼图的使用条件是什么?直条图:各自独立的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和他们之间的对比;直方图:连续变量频数分布情况;圆饼图: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10.统计分析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进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使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对于均数为,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布范围为
A. - ~ +
B. -1.96 ~ +1.96
C. -2.58 ~ +2.58
D. 0 ~ +1.96
10.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B.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C.总体均数不等于0 D.样本均数不等于0
11从偏态总体抽样,当n足够大时(比如n > 60),样本均数的分布。
A. 仍为偏态分布
B. 近似对称分布
C. 近似正态分布
D. 近似对数正态分布
12某市250名8岁男孩体重有95%的人在18~30kg范围内,由此可推知此250名男孩体重的标准差大约为
A.2.0kg B.2.3kg C.3.1kg D.6.0kg
13.单因素方差分析中,造成各组均数不等的原因是
A.个体差异B.测量误差C.各处理组可能存在的差异D.以上都有
14.医学中确定参考值范围是应注意
A.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B.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C.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D.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15.方差分析中,当P<0.05时,则
A.可认为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B.可认为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C.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D.以上都不对
16.两样本中的每个数据减同一常数后,再作其t检验,则
A.t值不变B.t值变小C.t值变大D.无法判断t值变大还是变小
17.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
A.标准误逐渐加大B.标准误逐渐减小C.标准差逐渐加大D.标准差逐渐减小18.计算样本资料的标准差这个指标
A.不会比均数大B.不会比均数小C.决定于均数D.不决定于均数
19.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20.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下哪个指标为好
A.全距B.四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
21.正态曲线的横轴上从均数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47.5%D.97.5%
22.设同一组7岁男童的身高的均数是110cm,标准差是5cm,体重的均数是25kg,标准
差是3kg,则比较两者变异程度的结论为
A.身高的变异程度小于体重的变异程度B.身高的变异程度等于体重的变异程度
正态分布的曲线形状越扁平,则
A.越大B.越小C.越大D.越小
行×列表的2检验应注意
A .任意格子的理论数若小于5,则应该用校正公式
B .若有五分之一以上格子的理论数小于5,则要考虑合理并组
C .任意格子理论数小于5,就应并组
D .若有五分之一以上格子的理论数小于5,则应该用校正公式
若仅知道样本率,估计率的抽样误差时应用下列哪个指标表示
A .p
B .x S
C .p S
D .
等级资料的比较宜采用
A .秩和检验
B .F 检验
C .t 检验
D .
2
检验
某医师拟制作标准曲线,用光密度值来推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t检验B.回归分析C.相关分析D.2检验
四个百分率作比较,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它都大于5,则
A.只能作校正2检验B.不能作2检验
C.作2检验不必校正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
四格表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则
A.不能作校正2检验B.必须用校正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2检验D.肯定可作校正2检验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
6.D
7.C
8.D
9.B10.A 11.C12.C13.D14.C15.C16.A17.B18.D19.B20.B 21.C22.A23.C24.C25.A26.B27.A28.C29.D30.B 31.B32.B33.A34.C35.D36.C37.A38.C39.C40.B 41.C42.A43.C44.A45.D46.D47.A48.D49.B50.B 51.D52.D53.B54.B55.C56.D57.A58.D59.C60.D 61.C62.C63.A64.C6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