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2011.3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62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5.1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一、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 模型)。
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
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但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简称IIT) 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
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1X MIIT X M -=-+其中X 和M 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
IIT 的值介于0和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 =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
如果IIT >o ,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
IIT 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
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X-M =0,IIT =1。
当然,IIT 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IIT 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
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 (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