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地区土壤水分扩散率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3.39 KB
- 文档页数:4
封丘县土壤盐分的演变特征研究李开丽;陈杰;檀满枝;密术晓【摘要】世界上影响灌溉农业最大的问题是盐渍化问题.中国是受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大国.盐碱化曾是限制封丘县农业生产的四大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基于40个土壤剖面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盐土数据,对封丘县的土壤盐分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7年来封丘县土壤盐分含量大幅下降,盐碱土作为土壤发生类型只存在于极个别微域景观;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与地下水埋深趋势相吻合,但只有东南角部分地区含盐量超过0.293 ds/m为盐化土.地下水位下降是土壤盐分降低的主要原因.盐分聚集在40 cm以下.并未脱离土体.封丘县存在土壤盐碱化的自然条件,一旦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土壤盐渍化仍然可能发生.【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0(042)006【总页数】6页(P966-971)【关键词】封丘县;土壤盐分;电导率;分布特征;时空演变【作者】李开丽;陈杰;檀满枝;密术晓【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郑州大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郑州,45000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4+9早在 1976年, Mass 和 Hoffman[1]就指出世界上影响灌溉农业最大的问题是土壤盐渍化问题。
据统计,盐渍化影响了4 × 107 hm2 耕地,也就是世界灌溉土地的 1/3 的粮食产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2000年的报告,全球盐碱土的总面积是8.31 亿hm2[2],Pitman 和Läuchli[3]也指出盐渍化问题在灌溉农业区广泛存在,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盐渍化面积巨大。
封丘县土壤障碍因子探析李开丽1檀满枝2孙汉群1*(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13;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本文基于1981年土壤普查数据,2008年、2009年测产数据,测产点土壤盐分数据及2008年地下水最大埋深数据,分析了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盐分及地下水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底沙漏沙型和盐层型土壤不属于障碍类型,其中底沙漏沙型土壤产量最高,盐层型土壤部分年份超过了无障碍土壤。
测产数据与地下水及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盐分仍然是限制性因子,仍需防范土壤次生盐渍化。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盐分;土壤剖面质地构型;障碍因子;作物产量;河南封丘中图分类号S152.2;S152.3;S1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6-0155-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6.04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n Soil Obstacle Factors in Fengqiu CountyLI Kaili1TAN Manzhi2SUN Hanqun1*(1College of Geosciences,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13;2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Jiangsu2100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il census data in1981,the production measurement data in2008and2009,the soil salinity data at the production point and the maximum groundwater depth data in2008,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soil profile texture,salinity and groundwater factors on crop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ottom sand sand leakage type soil and the salt layer type soil were not obstacle types,and the yield of bottom sand sand leakage type soil was the highest,the salt layer type soil exceeded the barrier-free soil in some year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production measurement data and groundwater and soil salinity showed that salinity was still a limiting factor,and 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 still needed to be prevented.Keywords groundwater;soil salinity;soil profile texture;obstacle factor;crop yield;Fengqiu Henan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分析阿拉木萨;周丽芳【摘要】A typical active dune in Horqin sandy land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target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water storage (SWS) at different depths was analyzed by semi-variograms analysis method on the base of full-scale sampling metho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SWS showed obvious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between different slops but also within the same slop,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WS of surface layer (0-40 cm) and shallow layer (40-100 cm),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eep layer (100-200 cm). The range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WS of surface layer and shallow layers were lessee and were mainly resulted from stochastic factor, while SWS of deep layer was mainly affected by its physical structure, which had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 and higher variation range. It is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o determine the pattern of SWS spatial variety of active dune in explaining the incursion and establishment pattern of pioneer pla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nual sand stabilization.%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不同部位和深度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特点。
土壤保湿墒情调查报告
尊敬的读者:
本文是一份关于土壤保湿墒情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土壤保湿墒情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调查范围和方法:
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田作为调查样本,包括旱地农田、湿地农田和覆盖作物农田。
利用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气象站,我们测量了不同农田中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利用率、气温和降水量等数据。
调查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1. 覆盖作物对土壤保湿效果显著。
与旱地农田相比,覆盖作物农田的土壤保湿能力更强,土壤含水量更高。
2. 覆盖作物农田的土壤水分利用率较高。
覆盖作物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速率,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3. 湿地农田的土壤保湿效果最好。
湿地农田具有更高的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率,适合水稻等作物的生长。
讨论和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农民可以选择适宜的覆盖作物来提高土壤保湿能力。
例如,大麦、玉米秸秆等庄稼秸秆可以做为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2. 农民可以适当调整田间灌溉和施肥时机,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3. 政府和科研部门可以加大对土壤保湿及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政策支持。
总结:
土壤保湿墒情的调查结果表明,覆盖作物和湿地农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保湿能力和水分利用率。
在农田管理中,合理选择覆盖作物和施肥灌溉时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可以为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谢谢阅读!
此致,
整理者。
河南农业2016年第5
期(上)
(一)土壤养分现状
1.有机质。
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85g/kg,变化范围为
2.9~31.0 g/kg,标准差2.68,变异系数19.37%。
根据全国统一标准,将封丘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5级,其中3级面积最大(见图1)。
封丘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2. 全氮。
封丘县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平均值为0.86g/kg,变化范围为0.201~1.667 g/kg,标准差0.14,变异系数16.59%。
依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部的划分等级标准,将封丘县土壤全氮含量分为5级(见图2),其中,3级含量占面积最大,封丘县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3. 有效磷。
封丘县土壤有效磷
遵循“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原则,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三)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分析
1.耕作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大力推广集约化耕作方式,推行秸秆还田等耕作措施,有机物还田量逐年增加,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积累;促使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大量元素含量大幅度提高。
2.化肥投入量逐年提高的影响。
目前封丘县化肥投入量逐年提高且施用品种单一,氮、磷、钾比例不合理施用是导致土壤中氮磷含量增加、钾元素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3.有机肥投入增加的影响。
近
图3 封丘县土壤不同级别有效磷含量
分布图
图4 封丘县土壤不同级别速效钾含量
分布图。
封丘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封丘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封丘县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封丘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1项目概况 (1)1.1目的和意义 (1)1.2调查任务 (2)1.3工作程序 (2)1.3.1准备阶段 (2)1.3.2 开展试点 (3)1.3.3地类调查阶段 (3)1.3.4权属调查阶段 (3)1.3.5数据库建设阶段 (3)1.3.7 疑问图斑核查 (4)1.3.8 统一时点变更调查 (4)1.3.9 专项用地调查 (4)1.3.10成果汇总阶段 (4)1.3.11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 (4)2技术路线 (6)2.1调查的背景 (6)2.2技术路线 (6)2.3调查依据 (7)2.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8)2.5调查采用的资料情况 (11)2.5.1调查影像底图 (11)2.5.2行政界线 (11)3方法和技术要求 (11)3.1地类调查 (11)3.1.1数学基础 (12)3.1.2地类认定 (12)3.1.3内业预判 (13)3.1.4影像解译 (14)3.1.5地类调查方法及要求 (16)3.2土地权属调查 (21)3.2.1土地权属调查内容 (21)3.2.2土地权属调查方法 (21)3.2.3 飞地调查 (25)3.3疑问图斑核查 (26)3.7 统一时点变更调查 (26)3.8 专项用地调查 (28)3.9报告成果 (29)4.1.4外业调查成果 (29)4.2土地调查的质量保证措施 (30)4.2.1组织保障 (30)4.2.2技术保障 (30)4.2.3机制保障 (31)4.2.4质量控制 (31)5技术特点和技术创新 (34)5.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34)5.2调查的技术特点 (34)5.3新技术运用与技术创新 (34)5.3.1采用航空航天影像 (34)5.4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34)5.4.1土地权属争议的问题 (35)5.5检查验收情况 (36)5.6结论 (37)。
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变异源何丹;马东豪;张锡洲;张佳宝;郑子成【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年(卷),期】2013(24)3【摘要】以封丘地区典型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传统耕作地、免耕地、金银花地和杨树林地)为例,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强度、空间变异结构及其主要变异源。
结果表明,频繁的耕作会降低土壤异质性,弱化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结构,扰动较小的免耕地和金银花地的土壤入渗特性则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扰动最小的杨树林地土壤的入渗特性具有最为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和最小的变程。
容重、有机质含量和初始含水量是耕作地入渗的最主要变异源,初始含水量则是金银花地入渗的唯一显著性变异源;杨树林地入渗变异的主要变异源是有机质和初始含水量;影响免耕地入渗特性变异的变异源并不显著。
在有些情况下,水温也可能成为入渗特性空间变异研究的重要干扰因素。
【总页数】9页(P340-348)【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入渗;空间变异;变异源【作者】何丹;马东豪;张锡洲;张佳宝;郑子成【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试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相关文献】1.区域尺度土壤入渗参数空间变异性规律研究 [J], 聂卫波;费良军;马孝义2.纸坊沟流域土壤入渗速率随空间和治理度之变异规律 [J], 袁建平3.田间尺度土壤入渗规律和空间变异性研究 [J], 王晓颖;廖卫红;宋培兵;张永波;雷晓辉;吴丹丹4.土壤入渗特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土壤转换函数 [J], 刘继龙;马孝义;张振华5.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时间变异规律研究 [J], 乔照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23期资源与环境科学封丘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演变与施肥对策研究李子平1杨新文1孙柄玉1李豫惠2*武志斌2张宝光3张超男4(1封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封丘453300;2新乡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南新乡453000;3原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原阳453500;4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摘要1982—2022年期间,对封丘县40年的土壤养分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上述4项指标由1982年的7.83g/kg、0.55g/kg、7.25mg/kg和178.16mg/kg分别变化为2022年的14.21g/kg、1.19g/kg、19.10mg/kg、122.00mg/kg。
其中有机质提高了81.48%,由Ⅴ.2级提升到Ⅳ.1级,平均每年增加0.1595g/kg;全氮由Ⅴ.2级提升到Ⅲ.2级,增加了116%,平均每年提升0.016g/kg;有效磷由Ⅳ.1级提升到Ⅲ.1级,增加了163.45%,平均每年增加0.2963mg/kg;速效钾当前属于Ⅲ.2级,共降低31.52%,平均每年降低1.404mg/kg。
上述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等政策的实施,在大田生产中,不仅要继续实行秸秆还田措施,而且要科学施用氮肥,推广、轮换施用不同含量磷肥,划区域补施钾肥。
此外,通过耕地质量自然监测点所得到的4项监测结果与全县配方施肥大量取土的检测结果基本吻合,充分证明了耕地质量监测网的监测结果符合生产实际,对于后续的施肥、耕种等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监测;施肥对策;河南封丘中图分类号S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3-0170-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3.04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olution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in Cultivated Land and 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Fengqiu CountyLI Ziping1YANG Xinwen1SUN Bingyu1LI Yuhui2*WU Zhibin2ZHANG Baoguang3ZHANG Chaonan4 (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of Fengqiu County,Fengqiu Henan453300;2Xinxiang Municipal Soil and Fertilizer Working Station,Xinxiang Henan453000;3Bureau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Yuanyang County,Yuanyang Henan453500;4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193)Abstract From1982to2022,soil nutrients were monitored for40years in Fengqiu County,and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ove four indexes changed from7.83g/kg,0.55g/kg,7.25mg/kg and178.16mg/kg in1982to14.21g/kg,1.19g/kg, 19.10mg/kg and122.00mg/kg in2022,anic matter increased by81.48%,changed from gradeⅤ.2to gradeⅣ.1,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0.1595g/kg.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from gradeⅤ.2to gradeⅢ.2, which increased by116%,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0.016g/kg.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from grade Ⅳ.1to gradeⅢ.1,which increased by163.45%,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0.2963mg/kg.Available potassium belonged to gradeⅢ.2,and decreased by31.52%,with an average annual decrease of1.404mg/kg.These changes we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such as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and formula fertilization.In field production,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continue to implement straw returning measures,but also to scientifically apply nitrogen fertilizer,promote and rotate the application of phosphorus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contents,and divide areas to 第一作者李子平(1972—),男,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基于环境因子的土壤养分预测制图--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王丹;宋轩;陈杰【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由气候、母质、地形、植被等结构性因素和施肥、耕作措施等随机因素共同作用。
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对象,选择高程、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等环境因子为辅助变量模拟土壤结构性分量,并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处理空间相关的随机分量,提出了结合环境因子的空间插值方法,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进行预测制图。
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结合环境因子的空间插值方法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土壤养分预测制图方法。
【总页数】4页(P277-280)【作者】王丹;宋轩;陈杰【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9【相关文献】1.黄河下游沿岸县域农业景观格局演变的土壤养分效应——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J], 张保华;张金萍;肖燕;丁圣彦2.基于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土壤质量评价①--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 [J], 李开丽;檀满枝;密术晓;陈杰3.基于环境因子AI-GIS方法的天然滑坡危险性预测——以香港大屿山岛为例 [J], 单新建;叶洪;李焯芬;陈国光4.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下游沿岸县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研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 [J], 张保华;张金萍;汤庆新;丁圣彦;梁国付5.基于地统计学的河南省封丘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J], 肖燕;吕喜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粒径沙土水分扩散率¹刘新平1,2,张铜会1,何玉惠1,2,赵哈林1,赵学勇1,赵玮1,2,栾天新3,单丽3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沈阳110003)摘要:应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测定了科尔沁沙地典型沙质农田不同粒径沙土的水分扩散率。
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沙土湿润锋迁移速率的大小依次是0.50~0.25mm、0.25~0.10mm、原状土、<0.10mm的沙土;土壤粒径与入渗性能呈正比关系,即粒径大,则入渗快,反之则小;湿润锋迁移速率与入渗距离符合幂函数关系,相关分析结果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粒径<0.10mm的沙土,当土壤容积含水量<0.415时,K值随含水量的增加而缓慢降低,而当含水量>0.415时,K值则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土壤水分扩散率逐渐降低,其大小依次是0.50~ 0.25mm、原状土、0.25~0.10mm、<0.10mm的沙土;土壤容积含水率与土壤水扩散率符合经验公式并呈指数曲线变化,相关分析结果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湿润锋;粒径;水分扩散率;土壤含水量中图分类号:S1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08)02-0249-05(249~253)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包括土壤水分扩散率D(H),导水率K(H)以及比水容量C(H),这些参数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持水性能及运移能力112,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以及用数学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土壤水分运动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
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是表征土壤水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土壤孔隙度、孔隙大小分布以及导水性能,并影响着土壤中水分运动的状况12,32。
因此,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就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内容主要针对某区域或某土壤类型的水分扩散率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溶质对扩散率的影响14-62,以及扩散率的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17-112,而对于不同粒径沙土的水分扩散率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测定科尔沁沙地典型沙质农田不同粒径沙土的土壤水分扩散率,以期根据某一土壤类型的机械组成来估计该土壤的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从而为沙质农田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农田水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11803)和ACIAR 项目(LWR1/96/164)资助收稿日期:2000-12-28;收到修改稿日期:2002-03-24封丘地区土壤传递函数的研究*朱安宁 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陈效民 陈德立(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 210095)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摘 要 以黄淮海平原封丘地区的潮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求解决土壤水动力学特性参数问题的更加实用可行的方法。
根据大量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土壤持水数据,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van Genuchten 模型的参数H r 、H s 、a 、n 的土壤传递函数模型,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拟进行模型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van Genuchten 模型参数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及容重等基本物理性质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van Genuchten 模型的参数估计模型对粘性土壤的拟合效果较好,而拟合砂性土壤时误差较大。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 模型,土壤传递函数,数学模拟中图分类号 S152172当前,区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研究已成为土壤物理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然而,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土壤水和溶质运移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难于获取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h (H )、饱和导水率K s 、非饱和导水率K (H )等。
Childs 早在1940年就注意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土壤水分特性,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者在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2],从而建立了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一种新方法)))PTFs 法(Pedo -Transfer Functions,土壤传递函数)。
PTFs 法是用统计模型由土壤基本性质预测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方法[3,4],即由已知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和与之相对应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用此回归方程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来预测土壤的水分运动参数。
基于主成分分析土壤水分扩散率单一参数模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许坤鹏;武世亮;马孝义;余淼【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5(0)1【摘要】应用水平土柱法测定了杨凌地区典型粘壤土的水分扩散率,利用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单对数模型和双对数模型对其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土壤水分扩散率单一参数模型,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单一参数模型中参数B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研究区域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粗粉粒含量和砂粒含量综合成3个主成分;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单一参数模型参数B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308 2;将拟合得到的参数B代入单一参数模型中对土壤水分扩散率进行预测,除去其中较大值的预测结果偏低外,其余土壤水分扩散率预测结果都比较接近实测值,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257 8,可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单一参数模型中的参数B。
【总页数】7页(P76-82)【关键词】水分扩散率;单一参数模型;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模型【作者】许坤鹏;武世亮;马孝义;余淼【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2【相关文献】1.土壤水分扩散率单一参数模型的土壤转换函数 [J], 许坤鹏;郜军辉;孔维龙;靳红强;周国强2.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在钢水“脱氧合金化”配料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和研究 [J], 陈兴志;刘乃瑶;王代文;乐文涛;黄飞翔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铁矿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J], 王虹;魏秉炎;王昊云4.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土壤水分蒸发量的预测 [J], 韦琦;李思颖;白胤豪;朱鹏飞;胡舒璇;黄品天5.甘肃南小河流域土壤水分扩散率单一参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J], 宋孝玉;李亚娟;李怀有;沈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