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在我国武术运动的传承中,唯有太极拳流传的最为广泛,而杨氏太极拳又是传播普及面最大的。虽然习练的群体众多,但教学指导甚少,多数是依据光盘画套路,不了解太极拳的内涵,练得多有离谱。杨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一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武术运动,行拳走架是学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要达到动作着熟练出太极拳的味道,必须首先掌握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和性能,从无极到太极,一动俱动,周身协调,阴阳变化,上下相随、轻灵稳健、步随身换,眼随身动,松柔均缓,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练就全身一体的混圆整劲,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依照拳理拳法行事。我习练杨式太极拳多年,今借贵刊就杨氏太极拳习练中常见的毛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初学者借鉴。

一、行拳走架常见的毛病

1、太极拳步伐的错误表现在:

上步夹档,出脚时前脚与后脚在一条线上。有的甚至出现交叉步,把档夹死,造成下肢不稳,上体晃动。

上部裆距横宽,出脚时用上步脚的外侧横跨步,有的用上步脚跟划弧(所谓圆裆)造成裆距过大,使上肢转动不灵。

上步高抬腿,上步时特意高抬腿如同上台阶,造成落步砸地。

太极拳的步法是一项动作结构严谨,技术性较强的脚下功夫,并非迈步那么简单,它和腰胯转动有着密切联系,练好太极步是打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只有脚下轻灵、步法稳固、迈步如猫行,落脚无声,

才能全身协调,上下相随,脚下一乱上身就不稳,造成整个身躯畸形,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习练者缺乏对拳理拳法的研究,只注重上肢动作的准确(看光盘只注重上身)忽视对脚下步法的练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练的就是脚下功夫,他既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又是打好太极拳的关键。

纠正的方法:以24式太极拳左野马分鬃步法为例,从左丁步右抱掌开始。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脚尖离地,以左胯为轴左腿圆裆开胯,左膝与右脚构成90度角(身体不可转动过大)这时右腿松沉,松左胯,左腿以膝关节为轴,脚面竖直向正前方出脚,不需高抬腿,脚尖不划地就可以,当左脚迈出将落步时,左脚尖微上翘,脚跟轻松落地,再逐步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形成左弓步,下一动接右野马分鬃,其步法是左胯回收,左脚蹬伸,贴地不上跷,右腿弯曲,身体后撑,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变虚步,身体左转以左胯带动左脚外撇45度,在重心前移左脚落步踏实的同时,后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稍做外碾,形成瞬间的弓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身体未做左转的情况下,左脚局部踏实,损伤膝关节和踝骨。在提右脚之前松左胯使脚下产生弹性,右脚上步以头部虚灵顶劲,腰背的抽拉带动右胯及右腿轻轻上提,左实胯拖着右虚胯似沼泽地跋涉,即沉稳又轻灵,虚实有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完成步法的重心转换。现今太极拳界对前脚的重心转换持两种见解,一是前脚带重心转换,二是重心稍有后移的转换,两者都是从实战用法提出的,我认为习练太极拳的目的不能就是为了技击,而是为了强体健身,太极拳是阴阳转换,虚实变化中来体现它的价值,

而带着重心转换,事毕造成身体重心不稳,换步笨重失掉太极拳轻灵稳健买步如猫行的性能。为此步法转换,重心必须后移,使前脚变虚重心才能灵活。右脚收于左脚内侧时,右脚的位臵应随身体左转同左脚在同一方向45度的位臵上,留出圆裆上步的角度。有些练拳者身体左转右脚收步朝直前方,没有体现太极拳步随身换的技术要领,而右脚上步时向右侧横跨落脚造成裆距过大,转腰不灵。正确的做法是右丁步始,脚尖离地,左腿松沉,右胯松开并以胯根为轴,右腿圆裆开胯45度,此时右膝关节右脚尖对着正前方,这时右腿以膝关节为轴脚尖自然竖直向正前方出脚,不需高抬腿,脚尖不划地就可以,当右脚迈出将落步时脚尖微微上翘,脚跟轻轻落地,逐步过渡到前脚掌着地,形成右弓步。

2、弓步时前脚尖与膝关节不在一条线上,后脚外撇不和胯。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习练者出脚脚尖就不正向外偏,不了解圆裆上步的动作要领,上步横宽,造成弓步时前脚尖和膝关节不在一条线上,如不及时纠正会损伤膝关节脚踝骨。纠正的方法前面已经叙述了不做重复。有许多练拳者太极拳打了很多年,弓步时光注重前移重心而不顾后脚,使后脚与前腿形成90度,后胯不合。正确做法是前脚掌落实的同时,松胯沉裆,后退以胯为轴,脚跟贴住地面向后蹬伸形成45度,此时后胯自然里合,这正是太极拳一动俱动周身协调一致技术所在。只注重肢体的局部运动,光想着膝关节前顶成弓步而后脚外撇,不符合弓步的结构要领。

3、弓步时跪腿,身体往前倾斜

弓步时跪腿,身体前倾除了上述提到的只做局部的前弓腿外,另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拳架过高身体沉不下去,迈步受限,步子过短。二是裆胯不下沉,裆不会走弧线,只会后腿蹬前腿弓。三是推掌按掌着力前推按。这三方面原因主要是步法迈不出去所致。纠正的方法,初学者不要怕吃辛苦,需要加强基本功练习,提高腿部的柔韧性,练拳时尽量下架,身体下沉,上步出脚时复重的后退要向下屈松,左胯松并,这样迈出去的步可以放长,弓步时不容易出现跪腿。在形成弓步过程中,不要光注重后脚蹬,前腿弓,在前脚跟着地,全脚掌落实时应松腰沉胯,裆走下弧线,形成自然的弓步,这样既可以下肢松沉,不磨损膝关节,又合乎太极拳理。另外造成弓步跪腿,身体前倾除了步法问题外,着力用手推按也是重要因素。如揽雀尾的按掌,搂膝拗步、单鞭的推掌等,有些习练者只注重手的动作,不掌握全身的整体运作,结果着力用手推按,造成身体前倾。依照拳理,手的推按并不仅在手,而是在腰脊的转动下和裆下的弧线运动推动身体往前移动进身。带动手的推按形成身体的整体运动,腰走先手走后,以腰带手这就是太极拳制造圆和弧线的运动规律,光注重手的动作着力前推,不仅出现跪腿身体前倾,严重时后腿拔根,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练的是腰和腿的功夫。

4、上下肢脱节动作不协调

上下肢动作脱节表现在,下肢动作已做完上肢才开始做动作,或是先做上肢动作后做下肢动作。以白鹤亮翅接搂膝拗步为例,分解动作是转腰摆臂,丁步托掌,迈步屈肘,弓步搂推。有些习练者做丁步

托掌后,前脚上步时手不屈肘,前腿已做成弓步才开始搂膝推掌,上下肢明显脱节。正确的做法是迈步时前脚跟着地为虚步,右手屈臂时掌心对着耳朵,这时腰向左转,前脚掌着地落实,因身体是一个整体,腰的左转自然带动左手下搂至体前左膝前,右手随腰左转,小臂内旋转至体前中心线,此时肘尖对地,掌心对着前方,腰继续左转。裆下沉走弧线,形成弓步,两手在腰的转动下左手搂过膝关节,按至左胯旁,右手推至前方舒指坐腕。从分解动作可以看出,搂膝推掌的上肢动作都是在腰的转动下和裆走弧线的下肢动作下完成的。弓步也到位了,左手搂掌右手前推也自然到位,这就是浑身一体的整劲,类似上下身脱节的毛病动作包括野马分鬃、单鞭、双峰贯耳、云手等都应该按着上述搂膝拗步的技术结构,动作原理,要点去做。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无有缺陷处,无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周身节节贯穿,无令丝毫断耳。搂膝拗步的弓步搂推,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双峰贯耳的弓步贯拳,必须是上下肢在腰的带动下沉裆走弧线,周身协调,一动俱动,同时到位,练就周身节节贯串的混圆整劲。

二、相似的拳势、动作混淆

行拳走架力求动作标准规范,这是太极拳必须遵守的原则,要想打好太极拳,首先要掌握每招每势的动作结构,规格要领。会打套路并不能说就会打太极拳,只是练拳的初级阶段,不尊重科学,初学时就走弯路,以后的太极路可想而知会越练越偏,想纠正都难。学拳容易改拳难千真万确,初学者不可忽视。拳势相似的动作包括,野马分

鬃的弓步分掌与揽雀尾的弓步棚势,玉女穿梭的架推掌与闪通背的对开掌,弯弓射虎的射拳与打虎势的贯拳等。

1、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与揽雀尾的弓步棚势

要分清野马分鬃的弓步分掌与揽雀尾的弓步棚势有何不同,只要掌握他们各自的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就清楚了。以左野马分鬃为例,所谓的野马分鬃是指在腰的转动下,用肩臂分靠对方,带动左手臂制造一个斜线,定势为顺弓步,左手位臵在左腿上方,肘膝相合,手高与眼平,力点在左肩,身体面对45度东南方向,右手抹采至右胯旁。揽雀尾的棚势,以左揽雀尾为例,从左托抱掌开始,身体左转面向正前方,左脚上步,裆走弧线变弓步,左小臂随裆弧线从腹前用前臂外侧立圆棚至胸前,力点在前臂外侧,定势为拗弓步,左手捋至右胯旁。从两势结构上看,一个是分掌,一个是棚臂、一个是抹采、一个是捋手、一个是正前方、一个是东南方、一个是顺弓步、一个是拗弓步,两者的作用点不同,方位角度不同,两手的走法不同,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有些习练者学拳不掌握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只会照猫画虎,把两种本不同的拳势混为一谈。

2、玉女穿梭与闪通背

玉女穿梭与闪通背稍有相似处,但按各自的动作结构比较还是有较大区别。一是脚下步法不同导致身体的方向不同,二是手法不同,以24式太极拳为例,玉女穿梭从左托抱掌起,身体左转,上左步脚跟先着地,身体微右转右手下落右助旁,左手外旋上翻掌至额前,续而身体左转,左脚掌踏实,腰胯向下松沉,裆走弧线,行成左弓步,

与此同时左手随左转继续上翻掌架至头上方,掌心斜向上,右手从右助旁推至体前中心线。此步法为拗弓步,身体正对前方,两间平齐。闪通背的动作结构,从左丁步托掌起,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身体右转45度,左手向前平推,右手向后抽架右额上方,手心向外,在双手架推掌的同时,左脚踏实,裆走弧线成左弓步,左手和左脚在同一方向,肘膝相合,身体侧对前方45度。从玉女穿梭与闪通背的动作结构上看,他们的区别在于从步法上看玉女穿梭为拗弓步,定式时身体对正前方,双肩平齐,闪通背为顺弓步,定势时身体侧对前方,从手法上看,玉女穿梭一手向上翻架头上,手心斜向上,一手斜上方推至体前中心线,两手一上一下。闪通背一手向前平推,一手向后抽架,手心向外,两手一前一后在一条线上。掌握两个势子各自的动作结构,规格要领,练拳时动作就不会混淆。

3、弯弓射虎与打虎势

弯弓射虎在国家规定套路杨式40、42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和传统套路里都有此拳势,其动作结构是,双摆莲后,右脚向右前方落步,脚跟先着地,身体先左转,双掌摆向左侧。续而身体向右转,双掌随转身经体前向右划弧摆至身体右转,右脚掌落实,重心移于右脚,蹬左腿,弓右腿成右弓步,两掌继续向右上绕转,边绕转边握拳,续而腰微向左转,右拳随左转臂内旋拳心转向外,经右耳侧贯至于右额前,臂呈弧形,拳眼斜向下,左臂外旋上绕。左拳经胸前随左转向左前击出,左拳在左胸前,拳心斜向外,拳眼斜向上与右拳眼斜相对。打虎势在国家规定套路里没有单独体现。48式太极拳和杨式40太极

拳有拍脚伏虎和左右伏虎,动作定势时虽然和传统太极拳打虎势相似。但动作连接和脚下步法有差异,所以要以传统套路打虎势为例做说明,其结构是,以左打虎为例,右蹬脚后,左腿独立支撑身体,左膝微屈,右腿屈收小腿,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掌自左侧向前,向右弧形平摆,掌心转向右,右掌微下落掌心朝下,两掌合劲,右腿落于左脚旁,脚尖着地,续而全脚掌着地,重心全部落于右脚,左脚提起向左圆裆上步。脚跟着地,逐渐全脚掌落地成左弓步,蹬右脚,身体同时左转,左掌随转体向下向左经左膝向左上划弧,掌心向上变拳停于左额前,拳心向外,拳眼向下。同时右掌握成拳向左胸前横打,屈肘横臂左胸前,拳心向里,拳眼向上,与左拳眼上下相对。从两种拳势的动作结构上看,脚下的步法与摆至额前的拳大体相同。不同的是贯打至胸前的拳法不同,弯弓射虎左拳随转身同右拳一起弧形绕臂向左射打,左拳至体前中心线,肘部里合,拳心斜向外,拳距胸前约40CM,打虎势右拳随左拳的弧摆上贯,屈肘横臂经体前向左胸前横贯,拳心向里,拳眼向上。与左拳眼上下相对,拳距胸部约200CM。两种拳势虽然都有“虎”字,但一个是射虎往前方打,一个是打虎向左侧横打,其动作规格要点不同,用法也不同。

三、单势常见毛病及纠正

1、云手常见毛病有:一上下肢动作脱节不协调,表现在双手云摆掌已做完,才开始收脚。二是云掌时手转腰不转,左右晃身子不会转腰。三是侧行步收脚,开立步,高抬腿象跨步。

云手的动作结构是,在腰的转动下使身体向一侧(左或右)侧行,

同时带动双掌由内向外交替立圆运转。

纠正的步骤方法,以左单鞭接左云手为例,重心后移,左脚内扣身体右转,左手弧形下摆至身体右侧,此时左弓步变右横裆步,重心左移。腰椎从左向右立圆转动,同时带动左小臂从身体右侧向上做弧形棚转,掌心向内,右勾手变掌走下弧线在左手上棚的同时,右手自右向左弧摆,掌心向左。双手臂呈弧形摆至体前中心线时,左手在眼前右手在裆部,上下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完成右半圈的转动,这时松右胯右脚跟轻轻离地,在身体继续左转,腰椎带动右胯抽提,自然带动右脚向左横向移动至左脚内侧,脚尖轻点地(出现高抬脚向左跨步主要问题是右胯松不下去,腰椎没有起到抽拉作用,而是将右脚蹬地抬腿跨步)此时右脚踏实,左脚跟轻轻离地,腰继续左转带动左小臂向左弧形云摆,边摆边转动小臂向左侧弧形拔按,掌心向下,同时右手继续向左侧弧摆,左脚向左开步,脚尖点地,完成左半圈的转动,左云手上下两手臂的弧摆正好形成一个圆圈,上手指尖不过眼,下手指尖不过裆,此时完成第一次云手动作。重心落右脚,腰开始向右旋带动右小臂从身体左侧向右上弧形棚转至身体中心线,左手同时向右弧摆至裆前,此时上下手在一条直线上,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点地,腰继续向右转动带动右手向右侧弧形拔按,左手向右弧摆,此时脚下为右横裆步,右手向右侧弧形推按与左脚向左开立步形成上下对开劲。以下做第二次左云手同第一次云手相同。

云手动作主要是体现上下肢在腰椎立圆转动下协调配合,周身一体,步法的形成都要在腰的转动下,松腰松胯,上有虚灵顶劲,用腰

脊来提拉脚的移动,做到轻松柔缓,一动全动,动作不可脱节顿挫。出现高抬腿跨步现象正是没有形成周身一体的整劲,上肢已做完动作下肢急于收脚,由于不会松胯,收步时只有蹬收抬腿跨步。

2、倒卷肱常出现的毛病是,一、撤步落掌时不转腰,端小臂抽直线。二、撤步快,上下肢不协调。三、后坐突臀,撤步夹裆或撤步横宽,重心不稳。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倒卷肱动作结构,技术要领掌握不够,所以动作僵硬,别扭。倒卷肱的动作结构是,从左虚步开始,左手前推,腰向右转带动右手沉落向右上方弧摆,身体左转,左脚经支撑腿向后撤步,重心后移,同时右手屈臂经右耳旁向前推出。左手随腰左转松落向左上方弧摆,此时变右虚步。

3、纠正的方法:右手臂下落是在腰右转带动下完成,同左手前推形成对开劲,不可带劲屈端手臂,要自然松沉下落,右手摆至右上方时同左手同时翻掌掌心朝上,右手不可抽直线。

此时沉肩坠时,双手如同托个大气球。右腿松沉,右手屈臂右耳旁,左脚经支撑腿向后直撤步,不必刻意斜宽撤步造成裆距过宽,转腰不灵,重心不稳。腰向左转,左手松沉下落向左上方弧摆,重心后移。右手经右耳旁向体前推掌,重心后移时身体要整体后移,不可突臀,脊背有后撑之意,重心后移,右手前推,脊背后撑,左手弧摆形成对拉劲。练习倒卷肱时要按结构要领,慢慢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做到协调一致,周身轻灵。

4、单鞭常出现的毛病,其下肢动作毛病及纠正前边已叙述过不做重复,上肢动作毛病是,一是右勾手直臂僵硬与后退不合,二是前

推掌出现先屈收小臂再推掌,动作断续。

纠正方法,右手臂棚至右肩前时,腕部外旋,掌心向外,五指合拢变勾手,腕部放松,沉肩坠肘,腕部和上肘窝在一条直线上,肘尖对地,(有些习练者勾心时转腕不够,勾手时往里扣腕造成肘尖向外不坠肘,右臂直挺主要是,手臂僵硬不放松。)此时左脚圆裆向左前方上步,脚跟先着地,腰向左转带动左手臂向左倗转,当左臂棚至快到左脚上方向,左脚掌落实,左掌外旋慢慢翻转掌心向外,坐腕推出,重心移向左腿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单鞭的左手臂在腰的带动下不停的棚转到位时自然外旋前推。不可屈收再推,出现断劲,这样既不符合动作结构又不符合实战要求。定势时左手臂和左腿在一条线上,肘膝相合,手指与眼平,右手臂与右腿上下相合。

5、金鸡独立常见毛病是;一、屈膝上提脚尖上翘或端脚,挑掌时小臂屈收成立掌。二是独立腿僵直,身体晃动。产生问题原因是对该拳势的动作结构,技术要点不掌握。虽然金鸡独立动作并不复杂,但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必须合符拳理、拳法、技击要领,动作才能做准确。

纠正方法:以左下势接金鸡独立为例,扑步穿掌后。开前脚外撇,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弧形上挑,同时右勾手转臂翻勾,此时松右胯,左脚沉踏,以头部虚灵顶劲,身稍左转,以腰脊的拉长带动右胯及腿上提,膝关节上顶,高于腰部,脚尖要自然下垂与小腿在一条垂线,不要端脚脖翅脚尖。与此同时右勾手变掌随右膝上提弧形挑掌,高与眼平,要求肘膝相合,左手同时下按左胯旁,膝关节上顶,右手

弧形上挑,左手下按要同时完成,形成合力,独立腿才可站稳。同时左掌的下按如同一条腿踏地,有助于重心稳定,维持身体平衡。左金鸡独立定势时,独立腿要屈松,不要挺直,脚五指及全脚掌要平松落地,(五指不可抓地)气下沉,重心全部沉入脚下。换步做右金鸡独立时右腿的下落是左腿的屈膝松蹲,使右腿自然下落产生弹性。提左腿时要用右脚的蹬力头部的虚灵顶劲使左膝上提,此时右掌下按右胯旁,左掌弧形挑掌形成对劲,以保持身体平衡。

6、白鹤亮翅常见的毛病,以24式太极拳左野马分鬃接白鹤亮翅为例,有些习练者跟步坐步身体起伏,右手臂上棚时,身体转动过大,定势时挺胸双肩后仰。

纠正的方法:左弓步分掌后,重心前移左腿,右脚跟半步,重心移于右腿,在重心转换过程中,左腿不可站起,应保持左腿的屈弓状态,重心后移时应维持身体的平衡移动,不可起伏,在双掌形成托报球上下分掌时,右手臂是在腰脊的拉长之下带动右臂上棚至右额上方,左掌斜下采至左胯旁,左脚虚上步定势时两肩微里合,含胸拔背,腰以上有上拔之意,胯以下松沉稳固,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舒展大气,体前如同抱一个大气球,如能按此要领完成动作,定势时身体特别舒适。

由于每个人的学拳经历不同,对拳法的理解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有些人过多依赖看光盘学套路。不注重基本功练习,看书也只限于表面,缺乏对套路动作内涵的理解,产生行拳走架的多种毛病就不一一例举,总之要练好太极拳一定要从基本功练起。注重脚下的重

心转换,虚实变化,练好太极猫步是打好太极拳关键,只有练好脚下功夫,下盘稳固,才能做到上下相随,协调稳定,周身一体,这样练拳才有拳的意味。

2011-9-5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 8、坐腿撇脚转身 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卷肱 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01、预备式 02、太极起势 03、左棚式 04、右揽雀尾 05、单鞭式 06、提手 07、上势 08、白鹤亮翅 0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 第二段: 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 22、肘底看捶 23、左右倒攆猴 24、斜飞式 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背 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右揽雀尾34、单鞭式 35、左右云手 36、单鞭式

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 40、回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 第四段: 57、抱虎归山 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式60、右野马分鬃 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63、左棚式 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式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69、右玉女穿梭 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72、单鞭式 73、左右云手 74、单鞭式

75、下势 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78、左右倒攆猴 79、斜飞式 80、提手 81、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 85、闪通背 86、转身撇身捶87、白蛇吐信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右揽雀尾90、单鞭式 第六段: 91、左右云手 92、单鞭式 93、高探马 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辗莲 96、上步指裆捶97、上步右揽雀尾 98、单鞭式 99、下势 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辗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捶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简介

24式简化太极拳简介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演练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必备佳品! 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领练口令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领拳口令 1、预备式 2、起势提双手到肩膀高度往远探下沉按收到预备式位置 3、金刚捣碓 提重心右移动左手在左膝上方右手在腹前中心线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左手在中心线右手在右膝上方按合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左膝上方穿掌右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略走上弧线捋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右转身转右脚裆走后弧线倒重心到右腿双手前掤收左脚提膝斜角方向蹬出,略扣脚落地坐按翻掌挤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右膝上方左转身转脚到预备式的方向移重心到左腿撩左掌在太阳穴的高度略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右膝同时沉左掌冲右拳震 4、懒扎衣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蹬脚移重心穿右掌翻左掌坐按拉开重心还在右腿放远 5、六封四闭 右掌下沉翻掌拉开重心移右双掌提重心还在右翻右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6、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7、第二金刚捣碓 切下来重心继续左移双掌上掤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双掌下沉按掌挤重心左移双掌上掤到头高度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坐按翻掌挤左转身转左脚移重心撩左掌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震 8、白鹤亮翅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斜角蹬出微扣脚移重心穿右掌坐按收左脚同时双掌拉开下沉放远 9、斜行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 10、初收 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按重心右移收脚提膝按掌 11、前蹚拗步 下沉捋双手上掤到头的上方翻掌蹬左脚劈脚落地搭手脚落实坐按重心在右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右膝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12、第二斜行 下沉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略

【精】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攻防要领

持之以恒,方成正果 坚持练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由于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 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後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後血气回圈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2.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3.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六组 十六. 十六.左下式独立 1.摆手收脚,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式独立 1.落脚摆手,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2.猫步右棚,弓步架推. 3.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4.猫步左棚,弓步架推.

杨式太极拳103式口诀分解

杨式太极拳103式口诀分解 一、预备式:面向正南:1重心右移,提起左腿向左侧迈步一肩宽;2左脚着地,身体站双脚中,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心朝内,眼视前方。 二、起势:转两臂使两掌心向后;起两臂肩宽肩平,沉肩坠肘按下两掌在腹前。 三、揽雀尾:左棚:1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右移,屈膝下蹲抱起两掌,提起左脚向前方迈弓步步伐;3重心左移身体右转,棚起左臂,捋下右臂在腹前。右棚:1重心右移,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抬起右脚后跟,抱起两掌;3提起右腿迈弓步步伐;4重心右移棚起右臂,捋回左臂在胸前。捋:1腰带两臂转45度翻两掌,西北方向;2重心左移捋回两臂,腰前西南方向。挤:1转身左手搭在右臂手腕内大约一寸处;2重心右移挤出两臂。按:1左手从右手虎口分开两臂,肩宽肩平;2重心后移拉回两臂,在胸前坐起掌来;3重心右移按出两掌。 四、单鞭:1重心后移两手逐渐放平;2扩胸棚腕;3扣右脚135度东南方向;4重心右移左脚尖转,身体转向东北方向;5棚起右腕带左腕转向西南方向;6右手勾起吊勾手,左手坐起掌来;7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转身坐起左掌,重心左移推出左掌。

五、提手上势:1重心右移,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右脚尖挨地,松开吊钩手棚起两臂;3提起右脚迈虚步步伐,脚后跟着地,合起两掌。正南方向。 六、白鹤晾翅:1翻两掌,捋下两臂在左跨旁;2提起右脚原地到脚,脚尖东南方向,抱起两掌;3重心右移,上下拉开两臂,同时左脚迈虚步步伐,脚尖挨地。 七、左搂膝拗步:1右手内旋肘向下垂;2右手向下滑弧在右侧坐掌,同时左手摆在右侧按下掌来;3提起左腿迈弓步步伐;4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八、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脚尖东南方向,右手腕略微下垂;2重心右移,压下右掌,挑起左掌,同时左脚放虚步步伐,脚后跟着地。 九、左搂膝拗步:1右手外旋滑弧在右侧做起掌来。左手内旋在右侧按掌;2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十、右搂膝拗步:1重心后移,打开左脚45度,重心前移,左手在左侧坐起掌来,右手内旋在左侧按掌;2提起右腿迈右弓步步伐,〈3〉右弓步时右手搂膝左手推出掌去。 十一、左搂膝拗步:1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2重心前移、右手在右侧坐掌、左手内旋摆在右侧按掌;3提起左腿迈左弓步步伐;4左弓步同时左手搂膝右手推掌。 十二、手挥琵琶:1重心前移,右脚上半步脚尖东南、右手弯

24式太极前三式

武术教案 班级:级人数:人教师:指导教师:日期: 教学内 容 1.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一组动作:⑴起势⑵左右野马分鬃⑶白鹤亮翅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1、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9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太极拳步法及各动作了解各式动作的攻防含义; 3、学生认真学练和尝试太极拳动作,并相互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1、较少的人了解太极拳,接触较少,学动作叫慢; 2、动作与动作之间无法衔接; 3手、脚和呼吸无法结合起来; 课的 部分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和练法内 容 时 间 练 习 次 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开始部分整队,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 整队清点人数,师 生问好,宣布本节 课内容和安排见习 生;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注意力 集中。 2 分 钟 准备部分1、热身:呈一路纵队沿着 跑道弧线内侧和足球场 底线慢跑三圈; 2、⑴扩胸运动 ⑵体侧运动 ⑶弓步压腿 ⑷仆步压腿 ⑸劲、肩、腰、膝、踝 各关节绕环。 3.课课练:站“马步” 两脚平行分开,脚尖正对前 方,两腿屈膝半蹲,挺胸, 塌腰,脚跟外蹬 教师带领学生慢跑 并督促学生认真 跑。 在教师的口令、示 范引导下,共同认 真完成各肢体、关 节活动 1、教师口述要领, 学生尝试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跟学。教师巡 回矫正错误动作 要求:精神振奋, 心情愉悦,身体各 机体功能得以充分 活动,为接下来的 学习做好热身准备 要求:动作到位, 身体舒展,活动充 分。使身体各肢体、 关节充分活动以适 应本课学习的需 要。 要求:眼微闭,敛 神,心无杂念。体 验“心静体松”,“呼 吸自然”。 5 分 钟

24,42式太极拳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 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掌至于腹前,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二、野马分鬃〔三次〕 左野马分鬃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 (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 左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 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 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 左搂膝幼步 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盪起 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 右搂膝幼步 (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 左搂膝幼步 五、手挥琵琶 1 右脚向前跟半步 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 3 左脚提起,脚跟着地成左虚步

六、倒卷紘 右倒卷紘 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 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右脚跟随腰撵正 左倒卷紘 (同右倒卷紘,左右方向相反) 右倒卷紘 左倒卷紘 七、左揽雀尾 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 2 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棚,右手按于右胯侧 4 上体右转,两手同时向下向后履 5 上体左转向正前方,右手搭在左手腕,左弓步向前挤 6 后坐,左脚尖翘起,两手分开致腹前 7 左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同左揽雀尾,左右方向相反) 九、单鞭 1 上体左转,两臂随腰运转,左掌向外右掌向上, 2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左手由下而右,右手由上而右划弧,在右前方变刁手 3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4 左弓步翻掌 十、云手 1 上体右转,左手向右划弧到右肩,右刁手变掌 2 上体左转,至左前方时两手左压右穿,同时收右脚到左脚右侧,两脚平行,距离约十公分(一) 3 上体右转,至右前方时两手右压左穿,同时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二) 4 重複2,3 (三)2 十一、单鞭 1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右手在右前方变刁手 2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3 左弓步翻掌

24式简化太极拳 口令词

24式简化太极拳口令词 第一组 一、起式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前举 3、沉胯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手; 4、坐腿撇脚转身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手; 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亮掌,左脚点地。 第二组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两手交叉; 2、转体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眼看前手;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按掌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脚跟落地。 第三组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屈臂到耳旁 3、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屈臂到耳旁 6、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屈臂到耳旁9、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屈臂到耳旁12、后坐虚步推掌,左手收在腰旁。 七、左揽雀尾 1、转体展臂 2、收脚抱球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捧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收脚抱球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捧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

按。 第四组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左云手 2、右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翻掌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十三、右蹬脚 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 3、弓步分手 4、提膝抱手 5、分掌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并手,提膝翻掌向上 2、落脚后捋3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 3分掌蹬脚。 第六组 十六、左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 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 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脚转身撇脚 2、收脚抱球 3、上步分手 4、弓步架推掌; 5、身体后坐,转身撇脚 6、收脚抱球 7、上步分手 8、弓步架推掌。 十九、海底针 1、向前跟步 2、坐腿抽手 3、虚步下插掌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115式拳谱 1预备式2起势3棚手上势4揽雀尾 (棚、履、挤、按) 5单鞭掌6提手上势 7白鹤亮翅 8右搂膝拗步掌9手挥琵琶势 10右搂膝拗步掌11左搂膝拗步掌 12右搂膝拗步掌 13手挥琵琶势 14右搂膝拗步掌15进步搬拦捶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豹虎归山 19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20斜单鞭掌 21肘底捶22右倒撵猴 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斜飞势26提手上势27白鹤亮翅28右搂膝拗步掌 29海底针 30扇通臂 3l翻身撇身捶32卸步搬拦捶33上势34揽雀尾(棚、履、挤、按) 35单鞭掌 36右云手 37左云手38右云手(+左、右) 39单鞭掌 40高探马 41右分脚 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右搂膝拗步掌 45左搂膝拗步掌 46进步栽捶 47翻身撇身捶 48卸步搬拦捶 49右蹬脚 50左打虎势 51右打虎势52回身右蹬脚 53双峰贯耳 54披身左踢脚 55转身右蹬脚 56落步搬拦捶57如封似闭 58十字手 59豹虎归山 60斜揽雀尾(棚、履、挤、按) 61斜单鞭掌62右野马分鬃63左野马分鬃64右野马分鬃65棚手上势66揽雀尾(棚、履、挤、按) 67单鞭掌 68右玉女穿梭69左玉女穿梭70右玉女穿梭 71左玉女穿梭 72棚手上势 73揽雀尾(棚、履、挤、按) 74单鞭掌 75右云手 76左云手 77右云手(+左、右) 78单鞭掌 79抽身下势 80右金鸡独立81左金鸡独立 82右倒撵猴 83左倒撵猴 84右倒撵猴 85斜飞势 86提手上势 87白鹤亮翅 88右搂膝拗步掌 89海底针90扇通臂 9l翻身撇身掌92卸步搬拦捶 93上势 94揽雀尾(棚、履、挤、按) 95单鞭掌 96右云手 97左云手 98右云手(+左、右) 99单鞭掌 100高探马 101白蛇吐信102回身右蹬脚103左右搂膝指裆捶 104上势105揽雀尾(棚、履、挤、按) 106单鞭掌107抽身下势108上步七星捶109退步跨虎110转身摆莲脚 111弯弓射虎式 112卸步搬拦捶 113如封似闭 114十字手 115收势(合太极)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二十四式太极拳详细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详细口令 1.起势 向左开步双臂平提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 丁步右抱转身上步弓步分掌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身上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身上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 跟步中抱后坐右转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上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 跟前半步后坐转腰虚步合手 6.左右倒转肱 右后摆掌提膝弯肘左退右推左后摆掌提膝弯肘右退左推右后摆掌提膝弯肘左退右推左后摆掌提膝弯肘右退左推 7.左揽雀尾 丁步右抱转身上步弓步左棚向左伸展后坐右捋转腰搭臂弓步前挤后坐拖掌弓步双推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身上步 8.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身上步弓步右棚向右伸展后坐左捋转腰搭臂弓步前挤后坐拖掌弓步双推 9.单鞭 后坐扣脚左转按捋反掌右转丁步勾手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后坐摆掌右转左扣左转收步右转撤步左转收步右转撤步左转收步 11.单鞭 反掌右云丁步勾手转身上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跟步仰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穿掌收脚上步开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 收脚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左蹬脚 后坐扣脚左转开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收腿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 右下势独立 右脚点地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 左转落步丁步左抱右转上步右架左推后坐翘脚丁步右抱左转上步左架右推19.海底针 跟步按掌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右转摆掌丁步抱拳圈脚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 后坐拖手弓步双推 23.十字手 后坐扣脚右转开掌收步叉抱 24.收势还原 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 1、无极式; 2、太极起式;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豹虎推山; 14、十字手; 15、斜搂膝拗步; 16、搂膝拗步; 17、揽雀尾; 18、揉球式; 19、单鞭; 20、肘底看捶; 21、倒撵猴; 22、撑掌; 23、高探马; 24、斜飞式; 25、提手上势; 26、白鹤亮翅; 27、搂膝拗步; 28、海底针; 29、扇通背; 30、撇身捶; 31、进步搬拦捶; 32、风摆荷叶; 33、揽雀尾; 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 37、左右高探马; 38、右起脚; 39、左右高探马; 40、左起脚; 41、转身蹬脚; 42、搂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44、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 46、左右高探马; 47、二起脚; 48、右打虎; 49、双砸掏心捶; 50、左打虎; 51、中心脚; 52、双峰贯耳; 53、左右高探马; 54、十字腿; 55、退步搬拦捶; 56、如封似闭; 57、豹虎推山; 58、十字手; 59、斜搂膝拗步; 60、回身三掌; 61、揽雀尾; 62、揉球式; 63、斜单鞭;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 66、风摆荷叶; 67、揽雀尾; 68、单鞭; 69、云手; 70、单穿掌、单鞭; 71、展手燕形下势; 72、金鸡独立; 73、千斤坠; 74、倒撵猴; 75、撑掌; 76、高探马; 77、斜飞式; 78、提手上势; 79、白鹤亮翅; 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 82、扇通背: 83、撇身捶; 84、进步搬拦捶; 85、风摆荷叶; 86、揽雀尾; 87、单鞭;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2009-01-2717:47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

32式太极拳口诀

24式太极拳口令词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精编版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01、预备式;02、起势;03、揽雀尾;04、单鞭;05、提手上式;06、白鹤亮翅;07、左搂膝拗步;08、手挥琵琶;0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17、抱虎归山;18、肘底捶;19、倒撵猴右式;20、倒撵猴左式;21、倒撵猴右式;22、斜飞式;23、提手上式; 24、白鹤亮翅;25、左搂膝拗步;26、海底针;27、扇通臂;28、转身撇身捶;29、进步搬拦捶;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32、云手一;33、云手二;34、云手三;35、单鞭;36、高探马;37、右分脚;38、左分脚;39、转身左蹬脚;40、左搂膝拗步;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43、转身撇身捶;44、进步搬拦捶;45、右蹬脚;46、左打虎式;47、右打虎式;48、转身右蹬脚;49、双风贯耳;50、左蹬脚;51、转身右蹬脚;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54、十字手;55、抱虎归山;56、斜单鞭;57、野马分鬃右式;58、野马分鬃左式;59、野马分鬃右式;60、揽雀尾;61、单鞭;62、玉女穿梭(4个);63、揽雀尾; 64、单鞭;65、云手一;66、云手二;67、云手三;68、单鞭;69、下势;70、金鸡独立右式;71、金鸡独立左式;72、倒撵猴右式;73、倒撵猴左式;74、倒撵猴右式;75、斜飞式; 76、提手上式;77、白鹤亮翅;78、左搂膝拗步;79、海底针;80、扇通臂;81、转身白蛇吐信;82、进步搬拦捶;83、上步揽雀尾;84、单鞭85、云手一;86、云手二;87、云手三;88、单鞭;89、高探马穿掌;90、转身十字腿;91、进步指裆捶;92、上步揽雀尾;93、单鞭;94、下势;95、上步七星;96、退步跨虎;97、转身摆莲;98、弯弓射虎;99、进步搬拦捶;100、如封似闭;101、十字手;102、收势;103、还原 杨氏传统太极拳103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势“面向正南”要点:两脚分开直向前方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手指朝下,目视前方,全身放松。 第二式起势“定式时面向正南”要点:①两臂内旋翻动,使手背向前,仍置两胯旁,保持与肩同宽,由下向前往上徐徐提起至略与肩平,掌心向下,手指朝前。②两肘微屈,两腕微坐,徐徐由上而下放至两胯前,掌心向下,手指朝前。 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左棚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重心微向左移,以腰带动向右转体,与此同时右脚掌微离地面,向外撇出45度“右脚尖指向西南方向”,两臂微向里屈,掌心侧向下。②右腿向右脚尖方向屈膝下蹲,重心坐右腿。左腿自然弯曲,脚跟轻提变虚步。同时右臂由下向上往外向身前屈,右掌置胸腹之间,掌心向下。左臂微抬由下向里屈,逐渐翻臂使掌心侧向上,置于腹部前方,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臂成合状。③左腿向正前方伸出,先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④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向前蹬出,使左腿成弓步。同时左臂由下向上棚起,其臂略与肩平,掌心侧向内,手指略高于肘部。右臂由上向下置于右胯前,掌心向下。面向正西,两眼向前平视。第三式揽雀尾“定式时面向正西”右棚要点“定式时面向正西”①重心微向后,以腰带动左脚里扣45度。②仍以腰带动,由右向左转体至左侧45度,同时逐渐把重心移至左腿,使右腿转变为虚步,脚跟微离地面,右臂同时由右向左随腰转动,经过前方屈至左臂下方、腹部前方,掌心侧向上。左臂肘向下屈,臂向里合,置左侧45度处,掌心侧向下。左臂在上,右臂在下,两臂相合成合状。。③左腿坐实后,右腿向正前方蹬出,先使脚跟着地,脚掌虚悬,然后逐渐屈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