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化学高考题专题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1.(2017全国I卷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 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2.(2017全国II卷27)(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 ②C4H10(g)+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mol−1。
3. (2017全国III卷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4.(2017全国III卷28)(3)已知: As(s)+H2(g)+2O2(g)=H3AsO4(s) ΔH1H2(g)+12O2(g)=H2O(l) ΔH22As(s)+52O2(g) =As2O5(s) ΔH3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5(2017天津7)(3)0.1 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 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 的液态化合物, 放热4.2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2017北京26)(1)氯化过程: 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 加碳生成CO 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热点题空1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焓变的计算计算反应热的方法(1)根据物质能量的变化计算①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②从活化能角度分析计算ΔH=E a(正反应的活化能)-E a(逆反应的活化能)(2)根据表格键能数据计算ΔH=E(反应物的键能总和)-E(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①思维模型②反应热计算技巧同边加号异边负,焓的变化跟系数。
1.运用盖斯定律书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已知:25 ℃、101 kPa时,Mn(s)+O2(g)===MnO2(s) ΔH=-520 kJ·mol-1S(s)+O2(g)===SO2(g) ΔH=-297 kJ·mol-1Mn(s)+S(s)+2O2(g)===MnSO4(s) ΔH=-1 065 kJ·mol-1则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苯酚()催化加氢制备环己醇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该反应为(g)+3H2(g) (g) ΔH=y kJ·mol-1。
已知:(g)+7O 2(g)===6CO 2(g)+3H 2O(l) ΔH =-3 053.5 kJ·mol -1; (g)+O 2(g)===6CO 2(g)+6H 2O(l) ΔH =-3 727.9 kJ·mol -1;172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则y =________。
3.利用CO 2与CH 4制备合成气CO 、H 2,可能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说明:C(ads)为吸附性活性炭,E 表示方框中物质的总能量(单位:kJ),TS 表示过渡态。
制备合成气CO 、H 2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05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机理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2024·全国甲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B .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 .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D .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答案】C【解析】A .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 正确;B .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 正确;C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 错误;D .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 正确;故答案选C 。
2.(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 (g ),发生下列反应:()1X(g)Y(g)ΔH <0 ,()2Y(g)Z(g)ΔH <0 ,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A .B .C .D.【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X的浓度逐渐减小、Y和Z的浓度逐渐增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的浓度逐渐减小、Z的浓度继续逐渐增大,说明X(g) Y(g)的反应速率大于Y(g) Z(g)的反应速率,则反应X(g) Y(g)的活化能小于反应Y(g) Z(g)的活化能。
【解析】A.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而图像显示Y的能量高于X,即图像显示X(g) Y(g)为吸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且X(g) Y(g)的活化能小于Y(g) Z(g)的活化能,B 项符合题意;C.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小于0,但图像上X(g) Y(g)的活化能大于Y(g) Z(g)的活化能,C项不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X(g) Y(g)和Y(g) Z(g)的∆H都大于0,且X(g) Y(g)的活化能大于Y(g) Z(g)的活化能,D 项不符合题意;选B。
高考化学知识点复习《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十年真题汇总1.(2017·浙江高考真题)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N2(g)+3H2(g)=2NH3(g) ΔH=-(b-a)kJ/molB.N2(g)+3H2(g)=2NH3(g) ΔH=-(a-b)kJ/molC.2NH3(l)=N2(g)+3H2(g) ΔH=2(b+c-a)kJ/molD.2NH3(l)=N2(g)+3H2(g) ΔH=2(a+b-c)kJ/mol2.(2014·海南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
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1/2O2(g)ΔH=-485 kJ·mol-1B.H2O(g)==H2(g)+1/2O2(g) ΔH=+485 kJ·mol-1C.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D.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3.(2016·浙江高考真题)已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ˉ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ˉ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ˉ1D.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ˉ14.(2009·重庆高考真题)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中和热)C.S(s)+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5.(2009·四川高考真题)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机理、原理(真题部分)146.(2023湖南14)N2H4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Ru(Ⅱ)催化剂(用[L−Ru−NH3]+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NH3合成N2H4,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u(Ⅱ)被氧化至Ru(Ⅲ)后,配体NH3失去质子能力增强B.M中Ru的化合价为+3C.该过程有非极性键的形成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4NH3−2e−=N2H4+2NH4+147.(2023新课标12)“肼合成酶”以其中的Fe2+配合物为催化中心,可将NH2OH 与NH3转化为肼(NH2NH2),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H2OH、NH3和H2O均为极性分子B.反应涉及N-H、N-O键断裂和N-N键生成C.催化中心的Fe2+被氧化为Fe3+,后又被还原为Fe2+D.将NH2OH替换为ND2OD,反应可得ND2ND2148.(2023广东15)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
反应历程(下图)中,M为中间产物。
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149.(2023河北6)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W(g),发生如下反应:反应②和③的速率方程分别为v2=k2c2(X)和v3=k3c(Z),其中k2、k3分别为反应②和③的速率常数,反应③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测得W(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0mol⋅L−1⋅min−1B.若增大容器容积,平衡时Y的产率增大C.若k2=k3,平衡时c(Z)=c(X)D.若升高温度,平衡时c(Z)减小150.(2023.6浙江14)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可与HCl发生催3化加成,反应如下: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I、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焓变:反应I>反应Ⅱ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ⅡC.增加HCl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I的比例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三、化学反应原理151.(2023海南7)各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大学热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化学方程式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反应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B. 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有关C. 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有关D. 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有关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A. 氢气B. 氧气C. 氮气D. 氩气答案:A3.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那么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B.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但总量不变C.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但总量会增加D. 能量不可以在不同形式间转换答案:B4.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反应热?A. 量热法B. 光谱法C. 色谱法D. 质谱法答案:A5. 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ΔH)的单位是?A. 焦耳(J)B. 卡路里(cal)C. 瓦特(W)D. 牛顿(N)答案:A6. 以下哪种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焓是负值?A. 液态水B. 固态冰C. 气态水蒸气D. 液态乙醇答案:B7. 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有关,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越多,焓变越大B.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越多,焓变越小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与焓变无关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越多,焓变不变答案:A8. 以下哪种物质的燃烧反应是吸热反应?A. 碳B. 氢气C. 甲烷D. 氧气答案:D9.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A. 物质的量B.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体积D. 物质的浓度答案:A10. 以下哪种反应是自发的?A. 反应热为正,熵变为负B. 反应热为负,熵变为正C. 反应热为正,熵变为正D. 反应热为负,熵变为负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以______的形式表示。
答案:摩尔2. 标准状态下,水的摩尔焓变为______千焦耳。
高考热化学复习题1、(09年天津理综·6)已知:2CO(g)+O 2(g)=2CO 2(g) ΔH=-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 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09年宁夏理综·28)(14分)2SO 2(g)+O 2(g) 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mol SO 2(g)氧化为1mol SO 3的ΔH =—99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 、C 分别表示 、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
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2)图中△H = KJ·mol —1;(3)V 2O 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 2O 5氧化SO 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
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v (SO 2)为0.05 mol·L —1·min —1,则v (O 2)= mol·L —1·min —1、v (SO 3)= mol·L —1·min —1;(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 —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 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3、(09年四川理综·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高考热化学知识点及习题热化学常见题型题型一: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例1.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D )A.C(s) + 1/2O2 (g) == CO(g) ;△H =-393.5kJ/molB.2H2(g)+ O2 (g) == 2H2O(g);△H = + 571.6kJ/molC.CH4(g) + 2O2 (g) == CO2(g) + 2H2O(g);△H = -890.3kJ/molD.1/2 C6H12O6(s) + 3O2 (g) ==3CO2(g) + 3H2O(l);△H =-1400kJ/mol能力拓展:解答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问题,关键是明确其书写规则:①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如气体(g)、液体(l)、固体(s)、水溶液(a.q);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其名称,如金刚石、石墨;红磷、白磷等;②注明反应热:用△H表示反应热,“+”表示吸热反应,“—”表示放热反应;反应热的单位一律用“kJ/mol”来表示;③热化学方程式应配平,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一律用“==”,而不用“→”;不用注明气体“↑”与沉淀“↓”符号;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再表示具体的分子(或原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但要注意△H的大小与反应物量的关系的对应;题型二: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例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①C(s)+O2(g)==CO2(g);△H1C(s)+1/2O2(g)==CO (g);△H2②S(s)+ O2(g)==SO2(g);△H3S(g)+ O2(g)==SO2(g);△H4③H2(g)+1/2O2==H2O(l);△H52H2(g)+ O2==2H2O(l);△H6④CaCO3==CaO + CO2;△H7CaO + CO2==CaCO3;△H8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高考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B.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C.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D.若再充入1 mol H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答案】C【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向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C正确。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B【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吸热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3.对于可逆反应 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4:6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生成 xmolNO 的同时,消耗 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详解】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正确;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4∶5∶4∶6,选项B错误;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选项C错误;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高考化学专题-热化学方程式与盖斯定律1、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能量关系的是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B、氢气燃烧C、浓硫酸的稀释D、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搅拌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炭与 C O2的反应B、高温下碳酸钙分解的反应C、铝热反应D、酸与碱的中和反应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 mol 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2(g) === SF6(g)的反应热ΔH为A. 1220 kJ·mol-1B.-1980 kJ·mol-1C.-1220 kJ·mol-1D.-620 kJ·mol-1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O(g)的燃烧热ΔH是-283.0 kJ·mol-1,则2CO2(g) ===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B、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5、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一定会降低准确性的操作是A、用滴定管(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再测NaOH溶液温度6、(2017·江苏,8)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s)+H2O(g) === CO(g)+H2(g)ΔH1=a kJ·mol-1①CO(g)+H2O(g) === CO2(g)+H2(g)ΔH2=b kJ·mol-1①CO2(g)+3H2(g) === CH3OH(g)+H2O(g)ΔH3=c kJ·mol-1①2CH3OH(g)=== CH3OCH3(g)+H2O(g) ΔH4=d kJ·mol-1A、反应①、①为反应①提供原料气B、反应①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反应CH3OH(g) === 12CH3OCH3(g)+12H2O(l)ΔH=d2kJ·mol-1D、反应2CO(g)+4H2(g) === CH3OCH3(g)+H2O(g)ΔH =(2b+2c+d) kJ·mol-17、已知:①C(s)+O2(g) === CO2(g)ΔH1=-394 kJ·mol-1①H2(g)+12O2(g) === H2O(g)ΔH2=-242 kJ·mol-1①2C2H2(g)+5O2(g) === 4CO2(g)+2H2O(g)ΔH3=-2 510 kJ·mol-1① 2C(s)+H2(g) === C2H2(g)Δ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放出197 kJ的热量,转移4 mol电子B、由反应①可知1 mol气态水分解所放出的热量为242 kJC、反应①表示C2H2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D、ΔH4=2ΔH1+ΔH2-12ΔH38、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①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反应①均为放热反应B、反应①、反应①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①比反应①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D、.反应①、反应①的焓变之和为ΔH=-218 kJ·mol-19、(2018·北京理综,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热化学1. (1)科学家们提出利用工业废气中的 CO 2 可制取甲醇。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① CO(g)+2H 23(g)===CH OH(g)H 2=-1=- 90 kJ ·mol -122+ 241 kJ ·mol -1 ,写出由H ;② CO(g)+H O(g)===CO(g) H (g)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 方程式: 。
【答案】2. 直接排放煤焚烧产生的烟气会惹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焚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 4催化复原 NO X 能够除去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CH 4(g)+2NO 2(g) =N 2(g) +CO 2(g)+2H 2O(g) △H =- 867 kJ/mol2NO(g)N 2O 4 (g) △H =- 56.9 kJ/molH2O(g) = H 2O(l) H = - 44.0 kJ / mol写出 CH 4 催化复原 N 2O 4(g) 生成 N 2 和 H 2O(l) 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CH 4(g)+N 2 O 4(g) ==N 2 (g) +2H 2O(l ) + CO 2(g) △H= —(3分)3. 已知: CH 4(g) +2O(g) =CO 2(g) +2HO(g) △H= - 890.3 kJ ·mol -1+ 2=2+ 2(g) H·mol - 1CO(g) H O (g) CO(g)H △ =+2.8 kJ+ 2=2CO(g) H·mol -12CO(g) O(g) △ = - 566.0 kJ反响 2+4+ 2H(g)HCO(g) CH(g) 2CO(g) 的△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J ·mol4. 依据右边能量变化表示图, 请写出 NO 2和 CO 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NO 2(g) + CO(g) = NO(g) + CO 2(g) H = -234KJ/mol5. 已知: N 2(g)+O 2(g)===2NO(g) ; H=+180.5 kJ ·mol -1· 3 2 2 H kJ mol -14NH(g)+5O (g)===4NO(g)+6H O(g) ; =-905H22(g)===2H 2O(g) ;· mol -1 2H (g)+O =-483.6 kJ则 N 2(g)+3H 2(g)===2NH 3(g) ; H=。
热化学高考题节选1.(2016•天津7)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碳氮YX 硫Z(1)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 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2016•天津10)(2)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已知:H2(g)+A(l)═B(l)△H1O2(g)+B(l)═A(l)+H2O2(l)△H2其中A、B为有机物,两反应均为自发反应,则H2(g)+O2(g)═H2O2(l)的△H 0(填“>”、“<”或“=”)3.(2016•江苏8)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H1=571.6kJ•mol﹣1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H2=131.3kJ•mol﹣1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H3=206.1kJ•mol﹣1.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H3减小D.反应CH4(g)═C(s)+2 H2(g)的△H=74.8kJ•mol﹣14.(2016•全国卷二8)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①2O2(g)+N2(g)═N2O4(l)△H1②N2(g)+2H2(g)═N2H4(l)△H2③O2(g)+2H2(g)═2H2O(g)△H3④2N2H4(l)+N2O4(l)═3N2(g)+4H2O(g)△H4=﹣1048.9kJ•mol﹣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5.(2016•全国卷三9)煤燃烧排放的烟含有SO2和NO 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②已知下列反应:SO2(g)+2OH﹣(aq)═SO32﹣(aq)+H2O(l)△H1ClO﹣(aq)+SO32﹣(aq)═SO42﹣(aq)+Cl﹣(aq)△H2CaSO4(s)═Ca2+(aq)+SO42﹣(aq)△H3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H=.6.(2016•四川11)(5)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已知25℃,101kPa时:CaO(s)+H2SO4(l)═CaSO4(s)+H2O(l)△H=﹣271kJ/mol5CaO(s)+3H3PO4(l)+HF(g)═Ca5(PO4)3F(s)+5H2O(l)△H=﹣937kJ/mol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7.(2015•天津7)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大学热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ΔH表示的是:A. 反应物的总焓B. 生成物的总焓C. 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之差D. 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之和答案:C2. 标准摩尔焓变是指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物质:A. 从气态变为液态时的焓变B. 从液态变为固态时的焓变C. 从最稳定态变为气态时的焓变D. 从固态变为气态时的焓变答案:C3. 反应的热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来测量?A. 电化学方法B. 光学方法C. 热力学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D4. 根据盖斯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反应的ΔH可以通过多个反应的ΔH相加得到B. 一个反应的ΔH可以通过多个反应的ΔH相减得到C. 一个反应的ΔH可以通过多个反应的ΔH相乘得到D. 一个反应的ΔH可以通过多个反应的ΔH相除得到答案:A5. 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A. 物质的摩尔数B.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体积D. 物质的摩尔分数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kJ/mol2.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那么系统的______是守恒的。
答案:能量3. 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状态需要用______表示。
答案:括号4. 标准状态下,水的沸点为______摄氏度。
答案:1005. 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______来计算。
答案:盖斯定律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什么是反应的热效应?答案: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在恒定压力下,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什么是标准摩尔焓变?答案:标准摩尔焓变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压力为1 atm,温度为298.15 K),1摩尔物质发生反应时的焓变。
3. 盖斯定律是如何定义的?答案:盖斯定律指出,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高考化学试题汇编——热化学1.[2015重庆理综化学]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 3(s)+3C(s)==K 2S(s)+N 2(g)+3CO 2(g) ΔH = x kJ·mol -1已知硫的燃烧热ΔH 1= a kJ·mol -1 S(s)+2K(s)==K 2S(s) ΔH 2= b kJ·mol -12K(s)+N 2(g)+3O 2(g)==2KNO 3(s) ΔH 3= c kJ·mol -1 则x 为( )A .3a +b -cB .c +3a -bC .a +b -cD .c +a -b2.[2015海南化学]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 =-2215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 B .220 kJ C . 550 kJ D .1108 kJ3.[2015江苏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2H 6O 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 、b 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 放出更多热能 途径a : CCO+H 2 CO 2+H 2O 途径b :C CO 2 C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D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4.[2015上海化学]已知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 2O 2的平衡转化率C .H 2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 2O 2 → H 2O + O 2 + Q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5.[2014·重庆卷] 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mol -12C(s)+O 2(g)===2CO(g)ΔH =-220 kJ·mol -1 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 -1、496 kJ·mol -1和462 kJ·mol -1,则a 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已知分解1 mol H 2O 2放出热量98 kJ 。
化学高考真题大全在高考中,化学是考试科目之一,也是备受考生关注的科目之一。
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考生考取高分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考生备战高考,本文汇总了一些历年化学高考真题,供考生练习参考。
1. **选择题**1. 某实验中,用氧化钠加热析出氧气,其析氧量与钠的质量的关系如下:A. 1:8B. 2:1C. 1:1D. 8:1答案:D2. 现有NaOH、NaHSO3、NaCl、Na2CO3四种固体化合物,能分别与HCl反应的是A. NaHSO3、Na2CO3B. NaOH、Na2CO3C. NaOH、NaClD. Na2CO3、NaCl答案:A3. 下列有关碱的叙述正确的是A. 高浓度NaOH溶液具有刺激性气味B. NaOH溶液可使水电离度降低C. 氮HCl饱和溶液的pH值小于7D. KOH溶液的电导率比NaOH溶液的电导率小答案:B2. **解答题**某同学分别取0.1 mol HCl、0.1 mol NaOH、0.1 mol Ba(OH)2、0.1 mol Ca(OH)2四种溶液瓶,各加入100 mL水中,计算各溶液的pH值。
解:1. HCl溶液:HCl完全电离生成H+和Cl-,n(H+) = 0.1 mol,V =100 mL = 0.1 L,则[H+] = 0.1 mol / 0.1 L = 1 mol/L,pH = -lg[H+] = -lg1 = 02. NaOH溶液:NaOH完全电离生成Na+和OH-,n(OH-) = 0.1 mol,V = 0.1 L,[OH-] = 0.1 mol / 0.1 L = 1 mol/L,pOH = -lg[OH-] = -lg1 = 0,pH = 14 - pOH = 143. Ba(OH)2溶液:Ba(OH)2完全电离生成Ba2+和2OH-,n(OH-) = 0.1 mol,V = 0.1 L,[OH-] = 0.1 mol / 0.1 L = 1 mol/L,pOH = -lg[OH-] = -lg1 = 0,pH = 14 - pOH = 144. Ca(OH)2溶液:Ca(OH)2完全电离生成Ca2+和2OH-,n(OH-) = 0.1 mol,V = 0.1 L,[OH-] = 0.1 mol / 0.1 L = 1 mol/L,pOH = -lg[OH-] = -lg1 = 0,pH = 14 - pOH = 14根据上述计算可得四种溶液的pH值均为14。
专题07 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20 化学反应与热能高考基础题1.(2021·浙江卷)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ΔH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ΔH >0,ΔH >0B .312ΔH =ΔH +ΔHC .3212>ΔH ,ΔH ΔH >ΔHD .423=ΔH H +ΔΔH【答案】C【分析】一般的烯烃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苯环结构的稳定性,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3-环己二烯时,破坏了苯环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A .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21H 0,H 0∆∆<< ,A 不正确;B .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其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共价键,因此,其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不等于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反应热之和,即312H H H ∆≠∆+∆,B 不正确;C .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均为放反应,21H 0,H 0∆∆<<,由于1mol 1,3-环己二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消耗的氢气是等量环己烯的2倍,故其放出的热量更多,其12H H ∆>∆;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3-环己二烯的反应为吸热反应(4ΔH >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苯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342H =H +H ∆∆∆,因此32H H ∆>∆,C 正确;D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苯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342H =H +H ∆∆∆,因此342H -H H ∆∆=∆,D 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C 。
2.(2021·浙江卷)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物质熵的大小比较,合理的是 A .421mol CH (g)<1mol H (g)B .221mol H O(g)<2mol H O(g)C .221mol H O(s)>1mol H O(l)D .()()>1mol C s,金刚石1mol C s,石墨 【答案】B【解析】A .4CH (g)和2 H (g)物质的量相同,且均为气态,4CH (g)含有的原子总数多,4CH (g)的摩尔质量大,所以熵值421mol CH (g)>1mol H (g),A 错误;B .相同状态的相同物质,物质的量越大,熵值越大,所以熵值221mol H O(g)<2mol H O(g),B 正确;C .等量的同物质,熵值关系为:()()()S >S l >S s g ,所以熵值221mol H O(s)<1mol H O(l),C 错误;D .从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组成上来看,金刚石的微观结构更有序,熵值更低,所以熵值()()1mol C s <1mol C s ,金刚石,石墨,D 错误;答案为:B 。
热化学高考试题专题汇总(2007-2011)考试说明: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012考点预测
1.预计2012年盖斯定律还会继续考查;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能性很大;
3.10、11年28题的考查形式需引起重视。
2007—2011高考专题
(2007年山东)28.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kJ。
(2008年山东)29.(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⑴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 (g)+H2(g)的△H=kJ·mol-1。
(2009年山东)28. (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2)已知:O2(g) =O2+(g)+e-∆H1=+117 5.7 kJ·mol-1
PtF6(g) + e-=PtF6-(g) ∆H2= - 771.1 kJ·mol-1
O2+P1F6-(S) =O2+(g)+ P1F6(g)-∆H3= +482.2 kJ·mol-1
则反应O2(g)+ PtF6(g)= O2+P1F6-(S)的∆H=__________kJ·mol-1。
(2010年山东)10题: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
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
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
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2010年山东)28.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I SO2+2H2O+I2=H2SO4+2HI II 2HI⇔H2+I2 III 2H2SO4=2SO2+O2+2H2O
(4)以H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O2(g)=2H2O(1) △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
为。
(2011年山东)28.(14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利用反应
6NO2+8NH37N2+12 H2O也可处理NO2。
当转移1.2 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L。
(2)已知:2SO 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 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 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N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 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ΔH0(填“>”或“ <”)。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