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三四节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18
第八章婴儿和学步儿的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第一节婴儿、学步儿的情绪发展一、婴儿情绪情感的作用1.是婴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工具与手段2. 是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推动者(1)影响智力活动(2)影响个性形成3. 对日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后来情感与人格发展的基础二、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分化1.情绪的发生婴儿是否出生后就有情绪?2.初生情绪的分化性①两大经典的婴儿情绪发展理论a.华生(1919)根据对500多名初生婴儿的观察指出,婴儿天生就有三种情绪反应:怕:由大声和失控引起,惊跳、肌肉猛缩,继以大哭怒:限制活动使其发怒爱:由抚摸、轻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b.布里奇斯(K. Bridges,1932)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反射性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
3个月时分化出两种情绪:快乐与痛苦,前者在12个月时分化出高兴与喜爱,后者在6个月时分化出害怕、厌恶、愤怒。
②我国学者林传鼎(1963):出生时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之后逐渐分化③伊扎德(Izard,1978)的理论:一出生就有五种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3.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①笑•自发性的笑(0-3周)•诱发性的笑(3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4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月-)②哭婴儿的哭有不同的模式,母亲或其他看护人员正是根据哭声的不同来判别啼哭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1)饥饿的哭(2)发怒的哭(3)疼痛的哭(4)恐惧或惊吓的哭(5)不称心的哭(6)招引别人的哭③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生来就有)•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之后)•怕生:6-8个月时•预测性恐惧(1.5-2岁之后)•4.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反应婴儿的情绪反应是跟他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即解释别人情绪线索能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1)能分辨不同的表情。
表现: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能跟抚育者面对面地模仿和匹配各种表情。
(2)能理解情绪信息的意义。
幼儿心理学(第2版慕课版)教案- 1 -第四章幼儿的情绪情感- 2 -- 3 -- 4 -3.从情绪的紧张度上看,具有有紧张和轻松两极:紧张与轻松这一对立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个体活动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如重要考试时,个体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考试结束,紧张状态便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轻松的情绪体验。
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取决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应变能力。
一般而言,紧张会促使个体积极机行动,但过分紧张,也可导致个体不知所措,甚至停止行动、严重的可导致行为瓦解。
4.从激动度上看: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体验,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狂喜、激愤等。
它们常在时间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或出乎意料之外,超出意志力控制的情况下产生。
与激动情绪对立的是平静情绪,是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平静的情绪状态之中,它保证个体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基本情绪基本情绪:任何动物共有的,先天的。
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的。
(一)基本情绪的形式四种基本情绪:快乐:一般是在所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愤怒:是由于遇到与愿望违背的事或愿望不能达到,一再受阻碍时所- 5 -引起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是个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时的情绪体验。
悲哀:悲哀是人在失去某种他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二)基本状态案例:1.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我孤苦伶仃的站在这里,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2.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第四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一、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动机作用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
对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②组织作用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
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③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的信号。
这种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语言来实现。
④感染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感情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
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①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②区别a.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
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b.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c.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3)情绪状态的种类①心境:指具有渲染性的、比较微弱而又有持续作用的情绪状态。
②激情:指短时间的、猛烈爆发的情绪状态。
③应激:指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2.情绪的产生与发展婴儿基本情绪:高兴、愤怒和伤心、害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为:(1)情绪的社会化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②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③情感表达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①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少数的几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分化、增加。
②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幼儿情感与意志幼儿情感与意志第一节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感(一)情感的含义: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区别:1、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变化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
(三)情感的功能情感具有调节行动和信号交际两大功能1、情感的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行动动力,有发起和维持行为的作用。
2、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通过表情实现的。
(表情包括肢体表情、面部表情和言语表情)二、情感的种类(一)按情感状态分类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划分:1、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
2、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3、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来划分: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3、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和情感与认识的关系表现在:1、情绪和情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
2、情绪和情感总是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3、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和情感,反过来又对认识起推动或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