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6-10-9 10:58:03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决定》中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需的生活技能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分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它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往课程外活动的升华和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与学生自愿选修的学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有机的构成活动教育系列。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是农村小学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把活动课程理解成“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或将其视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本可依,随意性较大,有名无实,时有时无,时间得不到根本的保证,内容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八五”、“九五”劳技课题研究,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紧紧依托社区经济,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进行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课程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主要是体现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它是各门课程的整合。以劳动与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是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具有界牌特色,学校特点的学校教材,能够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建立一套学校课程标准,开发一套适合本校实情、反映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学生以此教材为载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掌握技术,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乐于研究探索新的事物。

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

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自我能动性认识和体验,建立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建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互助、尽职尽责的态度。

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善于全面、完整地认识事物,从不同层次、角度提出问题。

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能提出比较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课程、教材的管理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将在“九五”期间已经自编了八册劳技教材的基础上,注入时代活水,吸收他人成功经验,挖掘当地的人文教材,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增加专题研究性教学内容,让教材更具可读性,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小学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等方面。其中,技术初步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形成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在内的基本能力。其内容包括折纸、剪贴、泥塑、烹饪、三模制作、电工、金工、灯具、环保等内容,适度安排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以上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编排形式采用活动式,按需汇集。

1.技术初步

(l)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2)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能进行车模、船模、航模等作品的制作,并作必要调试,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5)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6)通过简单的折纸塑、剪贴、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7)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认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获得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的感受和体验。

(8)了解汽车、摩托车灯具及其它配件的基本知识,知道交通法规知识,初步领悟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2.家政

(1)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3)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4)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3.职业了解

(1)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

(2)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活动,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实验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特色突出的学生和挖掘学校、社区教育资源的目的,开发极富时代特征、界牌特色、界小特点的校本教材。

1、基础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有利于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发展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有利于让学生在思考、实践和创造性活动中成长。

3、教育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教育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实践性原则:即教材所选内容操作实践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