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快速急救处理方法四项技术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30.26 MB
- 文档页数:40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x第一节:止血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对于创伤而致的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和技术,就能在现场派上用场,就能缓解出血之急,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失血的表现:(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___~____。
(二)如果出血量占总量的20%(___~____)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
(三)如果出血量达总量的40%(___~____)时,就有生命危险。
大出血伤员拖延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二、出血类型(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1)皮下出血;(2)内出血(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3)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向体外)。
(二)根据损伤血管分为:(1)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压力高,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液色暗、不间断,缓慢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3)毛细血管出血: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常自行凝固,危险性小。
三、止血方法(主要是指外出血)1.包扎止血: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
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图3-1)⑶就地取材可选用三角巾,手帕,清洁的布料包扎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外伤救护是指对遭受外部力量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导致的身体损伤进行急救处理的过程。
外伤救护的目标是尽快停止出血、减轻疼痛、保护受伤部位并避免二次伤害。
为了有效地进行外伤救护工作,以下是四项基本技术,即止血、固定、包扎和转运。
一、止血技术止血是外伤救护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当出血发生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止血,以避免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常见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1. 直接压迫止血法:将干净的纱布直接覆盖在出血的伤口上,并用手或绷带施加适当的压力,直到出血停止为止。
2. 提升伤肢止血法:如果出血部位是四肢,可以将伤肢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入出血部位,从而减轻出血情况。
3. 绷带止血法:用绷带将出血部位包扎起来,使其受压,减少出血量。
在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二、固定技术固定是为了保护伤者的受伤部位,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固定的原则是固定到邻近关节以上和关节以下的部位,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减轻受伤部位的负担。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架石法:将硬物(如木板、树枝等)架在伤肢两侧,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使伤肢保持固定状态。
2. 夹板法:在伤肢两侧分别放置夹板,并用绷带固定。
夹板可以是硬纸板、木板或其他坚硬的材料。
3. 三角巾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绷带状,用于固定伤肢或固定关节。
三、包扎技术包扎是为了保护伤口,避免感染和减少出血。
包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洁伤口,去除杂质和污垢。
2. 用纱布覆盖伤口:将干净的纱布覆盖在伤口上,避免细菌感染。
3. 用绷带固定:用绷带将纱布固定在伤口上,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转运技术在进行外伤救护时,如果伤者需要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正确的转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转运技术:1. 救护车转运:将伤者放置在救护车的担架上,固定好担架,确保伤者在转运过程中不受进一步的伤害。
外伤急救四项技术
1. CPR(心肺复苏术):当遇到意外伤害时可能导致生命威胁,如心脏性猝死等,所以在野外急救过程中执行心肺复苏术非常重要。
2. 止血:掌握压迫止血法和包扎止血法。
除了在伤口处施压外,戴上手套、处理成膏状的大丁玲药膏或中药丸敷贴在伤口上都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3. 骨折固定:正确的骨折固定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骨折现场取消移植产生的损伤。
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用木板或棍子作为固定垫在肢体两侧进行简单的固定操作。
4. 伤口处理: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并涂上药膏进行处理,以利于伤口的愈合和避免感染。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是快速止血、迅速包扎、固定患处和搬运伤员,每一种急救技术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快速止血:当患者受到外伤时易导致出血现象,要学会止血术,具体止血术又包括了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避免伤口部位流血过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
2、迅速包扎:伤口处理好后可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可以避免伤口部位流血过多,也可避免伤口出现感染,利于伤口愈合,包扎的手法有螺旋包扎法和螺旋反折包扎法。
3、固定患处:若患者受到骨关节部位的损伤,或者出现软组织损伤面积过大,可选择外部固定或内部固定,可减少患者会有痛苦,也避免出现并发症,转运伤员也方便一些。
4、搬运伤员:当危重患者经过处理后,可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搬运,及时送患者去医院进行治疗。
外伤急救的四项基本技术,在临床上其实并没有这样的称呼,对于外伤急救通常要掌握良好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操作技能。
如果出现外伤,在院外现场急救时,可以做到比较系统地处理伤口、搬运转移伤者,以减轻伤者的痛苦,并为患者的院内治疗奠定较好的基础。
1、止血:如果伤者出血比较少,可通过压迫止血法,即在出血点处直接施加压力达到止血目的。
如果创面较大、出血比较多,也可以在伤口内填塞干净的织物或在近心端进行适当压迫,起到止血的作用,然后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医生会通过电凝、缝扎等专业治疗手段进行止血;
2、包扎:伤者不同的出血点,不同的受伤部位,包扎方式以及包扎的材料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院内包扎伤口通常医生会用到三角巾、绷带、纱布等,如果伤者在院外自行包扎伤口,一定要选择相对干净、没有脱屑,或者是异物的包扎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伤口,减少伤口再次出现污染的风险,并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
3、固定:对于伤口固定,一般指骨骼、肌腱的损伤,院外固定通常需要通过树杈、木板等对患处进行固定,避免断骨、肌腱等损伤进一步加重。
院内损伤通常需要通过钢钉、石膏等对患处进行固定,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4、搬运: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将伤者尽量平稳地搬运到安全的地方,或者伤者应尽量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可以争取时间,给予初期的生命支持,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实施外伤救护时主要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抢后救、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以及先急后缓,先固定后搬运等。
当有伤者出现时,应用合理的救治技术、准确有效处置、安全迅速转运,才能减轻伤者伤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为伤者的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