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罗马法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标要求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本节重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本节难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异同点知识概要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 渊源——罗马法(1)为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明确维护私有制和奴隶制,但因为条文公开,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对近代资产阶级民法影响深远。
2. 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11世纪,随着西欧城市经济的繁荣,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兴起。
3. 普通法系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建立后,设立法院,派法官定期到地方巡回审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2世纪前后,普遍使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即普通法。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英国和受影响的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4. 民法系18世纪后期,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律不断完善。
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保护自由、平等、私有制和工商业,是近代最早的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部法典与其它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附录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异同1.不同点:(1)法律渊源不同。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一)渊源1.奴隶社会时期——罗马法(1)罗马共和国时期:为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前450年颁布《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2)罗马帝国时期:统治区域扩大,人口激增,法律制度(万民法)更加完善。
2、中古时期(1)《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土丁尼下令编纂,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3)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4)罗马法复兴:11世纪后期,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1、英美法系(普通法系)①渊源:11世纪,诺曼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派法官进行巡回审判。
②形成:12世纪,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的英国普通法形成。
③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④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⑤扩展:美国等国家在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2、大陆法系(民法系)(1)13世纪以后,王权的加强,法国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2)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①1789年8月,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②初步形成: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4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
③确立: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④完善: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时空定位】《十二铜表法》颁布 基督教成为国教 6世纪 查士丁尼编纂《罗马法大全》392年 11世纪 罗马法复兴运动;诺曼王朝建立13世纪 英国通过《大宪章》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美法系”出现15世纪宗教改革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大陆法系”形成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时空坐标】【基础知识】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渊源——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的总称。
其产生发展长达1000多年。
)(1)开端:《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渊源) ①目的:为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②概况: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③地位: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2)完备:《罗马民法大全》 (被后人称为“罗马法”)①背景: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②创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标志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发展——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的复兴:(1)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受罗马法影响,等级色彩浓厚。
(2)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
是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
(3)罗马法的复兴:11世纪后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罗马法传播。
3、英美法系的形成:①背景: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形成,就是普通法。
③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知识点提纲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1.罗马时期
1.1.1.《十二铜表法》
背景
平民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
目的
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时间
公元前450年左右共和国时期
内容
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清晰
地位
罗马成文法诞生
影响
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保留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同态复仇法
1.1.
2.《罗马民法大全》
背景
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
时间
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
内容
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而成
地位
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影响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1.2.中古时期
1.2.1.日耳曼法
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1.2.2.教会法
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
1.3.近代时期。
罗马法小百科
罗马法,包含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上的罗马法是指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罗马法的系统推广历史开始于东罗马帝国时期,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时期达到鼎盛。
之后东罗马帝国自我封闭,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大陆进入中世纪,罗马法的主体一度失传超过600年之久。
但是随着罗马法完整文献的出土和文艺复兴的思想,罗马法成为整个欧洲大陆各个势力争相研究和推广的对象。
文艺复兴后的以古罗马法研究为基础而建立起的欧洲法律体系,也被称之为“公共法”或者“民法”。
它被视为整个欧洲文明共有的财富,以示与6世纪前的古典罗马法的区别。
广义上的罗马法,则指包括民法的这一层含义。
罗马法是现今许多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
所谓的“民法”就起源于罗马法。
在欧洲的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因为法国民法典而与罗马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适用普通法系统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如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较晚出现的政治区域,罗马法的影响比较小。
但是在英国本土,罗马法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却是法庭历来不敢公开忽视的重要法理论据。
英国苏格兰地区至今仍然是民法(罗马法)与普通法的混合体系。
罗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
在此之后,罗马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过两千年多年的历变,形成了今天许多国家的法律的基石。
例如,罗马法提出了契约和侵权行为的不同之处。
而在此之前(如古代希腊法),契约的不履行被简单地视为一种侵权。
另外,罗马法也提出了占有(一种事实状态:某人拥有某种物体)与所有权(一种权利:某人可以对物体做任何行为)的区别。
还有,现代的契约概念就来源于罗马法中的合意规定。
罗马法分为本国国民所适用的“市民法”以及使用与外国人的“万民法”,后者就是现在的国际司法的起源。
罗马法反映出当时罗马帝国的现实。
罗马执政官保证了法律能够适应一个迅速膨胀的帝国不断变化的需求。
但是,这种变化仍然是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下完成的。
执政官并不重新修改法典,而是通过新的解释或者修订来解决新的问题。
这种对传统的依赖以及对变动的怀疑态度正是罗马人的思维特点。
罗马法几乎完全不涉及行政法或者刑法等问题,同时也有大量关于宗教、奴隶制的不再对现今世界有用的材料。
但是罗马法作为一个有超过两千年历史的体系,至今仍然影响几十个国家的几亿人口,毫无疑问是古典文明和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于公元438年将帝国的法律汇编成《狄奥多西法典》。
这部汇编只是把君士坦丁大帝(306年-337年)之后的历任皇帝所签署的宪令进行汇集。
一个世纪后,查士丁尼大帝对大部分罗马法进行了重新整理汇总,编纂成一部有四部分构成的《民法大全》该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也是罗马法在欧洲大陆几乎完全失传数百年后,突然又得以被重新重视和研究的主要原因。
第一部分为《法典》,收集了自哈德良皇帝(117年-138年)以后的各代皇帝敕令。
近现代法律学术文献引用习惯简写为C。
第二部分为《学说汇纂》,收集了罗马帝政时代被赋予“解答权”的法律学者们的学说。
这一部分共有50卷,费时3年,于533年完成。
这部分也是该书在文艺复兴前重新出现在欧洲大陆后,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
与其他三部分最大的区别是,这部分的编写往往引用了大量互相并不相容的罗马法学家的观点,从而使后人能够非常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与发展。
然而由于编辑者时间仓促,而且全部是希腊语母语的工作人员,从事的却是当时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纯拉丁文编辑工作,所以也经常被后代研究者诟病其编写水平。
这部分近现代法律学术文献引用习惯简写为D。
第三部分是皇帝命令编辑的一本法学入门教材《法学阶梯》,这部教材主要是基于公元二世纪的法学家盖亚斯(编写的同名教材,到今天仍然作为罗马法学生的使用书籍之一。
该书有四卷构成,旨在对学习罗马法的学生提供一个概览。
与普通教科书不同,该书的内容在某些时期曾经被赋予了法律的效力。
近现代法律学术文献引用习惯简写为I。
第四部分是查士丁尼死后,法学家们整理其在位期间颁布的宪令,定为一编,名为《新律》。
《新律》共收有百余条,以希腊文和拉丁文两种文本行世,流传至今的有152条。
近现代法律学术文献引用习惯简写为N。
在整个编纂工程完成之后,任何对于《民法大全》的评论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
1583年,法国法学家丹尼斯·高第弗洛依首次使用《民法大全》来指称包括《新律》在内的查士丁尼编纂的全部法典。
《民法大全》成书之时,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整个欧洲大陆陷入了被称为黑暗时期的中世纪。
东罗马帝国随后封闭国界和文化交流,开始向拜占庭文化过渡。
在欧洲本土,罗马帝国的司法体制被彻底颠覆,由于没有推行罗马法的法庭,很快欧洲也就再也找不到学习罗马法的学生。
而由于当时书籍的价格昂贵之极(有一说法表示:一套《民法大全》的价格相当于全国最豪华的一幢别墅),《民法大全》虽然流传到了以前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区域,却没有被妥善保存,消声匿迹了数百年。
欧洲大陆无法可依,也无人懂法。
直到公元十一世纪,一套完整的《民法大全》在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某处古建筑被偶然发现,让欧洲大陆重新了解到了已经失传的历史和法律,使得罗马法之后有机会成为欧洲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世界最早的一批大学,包括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的时候往往只有两个专业:神学和法律。
而法律学习的正统就是罗马法,首选典籍就是《民法大全》。
在此之后的数百年间,《民法大全》被列入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学生必读书目之中,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法学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