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河流、湖泊、水库情况
- 格式:docx
- 大小:22.27 KB
- 文档页数:3
珠海白藤湖简介
白藤湖,是珠海一个美丽的人工湖,它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前山片区,紧邻珠海机场,交通便利。
白藤湖原名“前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
这里原是一片湖泊,水面辽阔,烟波浩淼,山水相映,风景秀丽。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增多,这里逐渐被人们称为“前山水库”。
1986年香洲区人民政府决定在此处兴建“白藤湖”。
1988年9月动工兴建。
1991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白藤湖的湖岸曲折连绵,四周茂林修竹、绿树掩映,环境幽静怡人。
湖面面积近5万平方米。
湖水清澈碧绿,透明度高达2米以上;湖中有岛,岛上有山,山上有树,林中有鸟;湖中有船,湖上有亭;湖的周围是一片广袤的芦苇荡。
白藤湖与前山水库并称为珠海“两湖”。
在湖中的小岛上建有“白藤湖”牌坊,牌坊高12米、宽6米、厚3米;中间两柱上分别刻着“白藤湖”三个大字。
在湖东岸的芦苇荡中建有“白藤湖”大船码头;湖中的小岛上建有“白藤湖”小亭;岛上原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刹“白藤庵”;白藤湖岸边还建有亭子、石桥等。
—— 1 —1 —。
珠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简本)1背景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
设有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三个行政区,下辖15个镇、9个街道,并设立珠海市横琴新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5个经济功能区。
珠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于201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以粤府函[2013]25号文批准颁布实施,全市共划定30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5个为河流型水源地、25个为水库型水源地。
现行珠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是依据当时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和法律法规划定,对珠海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珠海市不断完善供水工程,实施河库联通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江水为主、库水为辅、江库联通、库库联通、江水补库、库水调咸”的供水保障体系。
一是部分原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库已(将)不再承担饮用水供水功能。
吉大水库多年来仅用作工业供水,吉大水库多年来未承担饮用水供水功能,仅供一家企业用作工业用水,目前已停止发放其取水许可证。
正坑水库和坑尾水库是大镜山水库-杨寮水库连通工程的一部分,仅作连通通道,现状两座水库均无水厂取水口。
目前珠海市正在实施正坑和坑尾水库输水接驳改造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大镜山及杨寮水库采用管道连通代替水库连通,正坑及坑尾水库不再承担连通功能,亦不承担饮用水供水功能。
二是部分未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库实际已实施供水。
月坑水库尚未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近年已建设管道与竹银水库联接,咸潮期利用竹银-月坑库群为西区水厂提供原水保障,承担饮用水源地的作用。
可见,珠海市供水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亟需结合现状供水格局,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相应调整。
据调查,吉大水库、正坑水库、坑尾水库水质未能稳定达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吉大水库周边已被城市建成区包围,而正坑水库、坑尾水库距离现状和规划居住用地很近,上述水库周边人类活动较多,存在饮用水源地污染的风险。
珠海地区泥沙水质特征
珠海地区泥沙水质特征
一、引言
•珠海地区位于广东省南部,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水域资源。
•本文将探讨珠海地区泥沙水质的特征。
二、泥沙的来源
•泥沙主要来自珠江的冲刷和河口输运。
•其他来源包括人类活动、海浪侵蚀等。
三、泥沙的组成
•沉积在海底的泥沙主要由粘土、砂和黏土组成。
•珠海地区泥沙中影响水质的重要成分还包括有机质、重金属、营养物质等。
四、泥沙的颗粒大小
•泥沙的颗粒大小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细小的颗粒容易悬浮在水中,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光线透过性。
•大颗粒的泥沙则容易沉降到底部,对底栖生物产生影响。
五、水质改善措施
•减少泥沙的输入是改善水质的关键。
•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土壤流失和泥沙输入河流。
•推广环保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泥沙中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的含量。
•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城市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六、结论
•珠海地区的泥沙水质特征主要由泥沙的来源、组成和颗粒大小决定。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珠海地区的水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注意:此文章中未包含具体数据,具体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珠海市河流水系、湖泊及水库概况发布时间:2010-12-01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
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
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因而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
干流水系主要河道及其特征如下所述。
磨刀门水系磨刀门水道自斗门莲溪镇螺洲溪口入境,至横琴石栏洲入海,境内全长42km,主槽河床标高?-9.0~-11.0m,局部?-20.0m,平均坡降3.06‰。
上游段(六乡螺洲山咀断面以上)水道比较顺直,弯曲系数约为1.0~1.1,河宽800~1200m;中游(螺洲山咀至天生河口)水道形态较为复杂,左岸有中山神湾水道汇流,河宽增加至4000m,相继浮现大排沙、磨刀沙、竹排沙等江心洲;下游段河势又趋平顺,河宽保持在2000m左右,河中浮露二排沙、三排沙两个沙洲,左岸先后有前山水道、洪湾水道(马骝洲水道)分流入澳门水域,右岸有天生河、鹤洲水道分流入白龙河出海。
前山水道是珠海市主要的内河水运通道,起自磨刀门水道左岸中山市境内的联石湾水闸,终至石角咀水闸,下游接澳门濠江,河宽50~300m,河床标高?-1.0~-2.4m,沿程有申塘、茅湾、东坑等河涌排水汇入,中珠联围设闸引水灌溉。
洪湾水道河宽500m,可通航1000T级船舶,是粤西各地通往港、澳的重要水道,分流水量约占磨刀门泄量的28%。
天生河首、末端均设有水闸控制,沿岸自流引水灌溉,并容泄田间排水。
鹤洲水道在鹤洲南、北垦区之间,沟通磨刀门水道与白龙河,河宽约100m。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八大入海口门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23×108m3,约占珠江入海泄量的28.37%,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00×104t,约为马口站输沙量的37.2%。
我的家乡美丽的珠海珠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坐落在中国的南部,紧邻着港澳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岸线和自然资源。
作为我亲爱的家乡,珠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珠海的美丽与魅力。
一. 自然风光珠海位于珠江口的南岸,拥有广阔的海湾和碧波荡漾的大海。
这里的天空湛蓝,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细腻。
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我们的家乡,享受着阳光沙滩和海浪的欢快。
而在其他季节,散步于沙滩上,感受海风的轻拂是一种惬意而宁静的享受。
此外,珠海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大梅沙、清澈的洪湖水库、壮丽的岳阳楼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放松身心,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二. 城市面貌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化与古老风貌的城市,珠海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感觉。
城市的建设呈现出高大上的特点,却又不乏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
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拱北口岸和横琴口岸,它们是连接珠海与港澳地区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众多游客进入珠海的入口。
除此之外,珠海还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物,如摩天大楼、购物中心和豪华酒店等。
这些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代表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三. 特色文化珠海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壮观的城市面貌,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珠海的居民以其热情好客和友善的态度而闻名,他们热爱生活,注重家庭和睦。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活动,居民们总是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
这些团聚活动包括传统的元宵节灯谜晚会、盛大的龙舟赛和欢快的舞狮表演,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并且,珠海还拥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海鲜是我们家乡的特色之一,每天海鲜市场都会让人目不暇接。
各种新鲜的海鲜供应,如虾、蟹、鱼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而且,我们的当地菜肴也非常有特色,如烧腊、珠江三鲜、双皮奶等,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四. 旅游资源珠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珠海香山湖旅游景点
珠海香山湖旅游景点,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大道南侧,是珠海市区内现代化开发的最大天然湖泊,总面积为27.46平方公里,湖面最宽处达6千米,最深处达17.6米,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自然景观方面,香山湖地形起伏错落,湖中心有一座湖心岛,岛上有古树苍翠、山水清幽的香山。
岛的南面又是一处世外桃源——花船岛,岛上植树护水十分到位,不仅有座小水库,还有码头、小游泳池、室内运动设施等,不仅是游人休闲、娱乐的胜地,更成为香山湖生态治理的样板之一。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外,香山湖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提。
据了解,香山湖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有于洞山道场,至今尚存,是闽西地区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时在17世纪初,清代抗倭将领戚继光在这里修筑的蛟湖堡遗址,也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许多爱好历史文化的游客,都会来此游览观赏。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香山湖还有休闲娱乐等多种活动,游客可以选择租赁垂钓船、划独木舟、泡温泉、游泳、跑步、散步等多种方式,度过愉快的时光。
最具特色的当属香山湖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示范园内有丰富多彩的草莓、香菜、甘蓝等水果蔬菜,游客可以尝到新鲜欢乐的水果和蔬菜,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生态的魅力。
总之,香山湖旅游景点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现代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也是珠海旅游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休闲,认识海洋之城的魅力。
附件2**市六大流域(片区)河湖概况一、鸡啼门水道流域河湖情况(一)河流8条:鸡啼门水道、螺洲溪水道、荷麻溪水道、赤粉水道、黄杨河、涝涝西溪水道、涝涝溪水道、横坑水道;(二)涌渠153条:1.黑臭水体6条:五福涌、新青正涌、鸡咀涌、咸坑河、沙龙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
2.问题河涌19条:龙西村大坑、黄金涌、龙坛排洪渠、西埔坑排洪渠、新坑涌、鱼仔碑涌、斗门大坑、二龙涌、三家涌、向阳河、网山渠、小濠涌东侧排洪渠、新涌排洪渠、格力排洪渠、大朗中心坑、荔山中心坑、荔山排洪渠、虎山排洪渠、市场渠。
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128条:(斗门区100条,富山工业园28条)。
(三)湖泊水库:1.湖泊1座(均在斗门区)。
2.水库33宗(均在斗门区)。
二、前山河水道片区河湖情况(一)河流4条:前山河主河道、广昌涌、沙心涌及洪湾涌北半部;(二)涌渠41条:1.黑臭水体4条:造贝排洪渠、南屏东排洪渠、翠屏排洪渠、北山村排洪渠(含1、2);2.问题河涌9条:金凤排洪渠、东桥排洪渠、广生(南屏西)排洪渠、合胜排洪渠、南屏中排洪渠、十二村排洪渠、永安排洪渠、105国道排洪渠、造福排洪渠;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28条(**区26条,高新区2条)。
(三)湖泊水库:1.湖泊5座(均在**区);2.水库7宗(其中**区6宗,高新区1宗)。
三、磨刀门水道流域河湖情况(一)河流3条:磨刀门水道、鹤洲水道、坭湾门水道;(二)涌渠112条:1.黑臭水体2条:合禾涌、白头翁涌。
2.问题河涌3条:黄家庄涌、白蕉工业园排洪渠、成裕围排洪渠。
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107条(均在斗门区)。
(三)湖泊水库:1.水库2宗(均在斗门区)。
四、城区东部片区河湖情况(一)涌渠32条:1.黑臭水体2条:东岸排洪渠、鸡山排洪渠;2.问题河涌10条:中珠排洪渠(含中珠副渠)、金凤排洪渠(高新区)、京珠西辅道排洪渠、官塘水南排洪渠、官塘水北排洪渠、淇澳村西面排洪渠、永丰佛迳水库排洪渠、唐家旧城排洪渠、远大美域排洪渠、上栅排洪渠;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20条(**区8条,高新区12条)。
珠海大镜山简介
珠海大镜山是一个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社区体育公园功能的综合区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大镜山水库:
大镜山水库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中心城区北部凤凰河上,是一座中型水库,主要功能是调咸蓄淡,即调节水资源、提供城市用水和防洪抗旱等。
2. 大镜山社区公园:
大镜山社区公园坐落在凤凰山脚下,以其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运动设施而闻名。
公园内设有环形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多种体育设施,是珠海市民休闲锻炼的理想场所。
公园全天开放,且不收取门票费用,还配备有大型免费露天停车场,方便游客和居民前往。
3. 景点特点:
大镜山公园不仅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场地,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景色,很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这里既适合户外运动爱好者,也是家庭出游、亲子活动的好去处。
总之,大镜山地区不仅是珠海市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也通过建设成高品质的社区公园,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并成为了该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共休闲空间之一。
xx河流水系、xx及水库概况
发布时间:2010-12-01
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
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
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因而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
干流水系主要河道及其特征如下所述。
磨刀门水系
磨刀门水道自斗门莲溪镇螺洲溪口入境,至横琴石栏洲入海,境内全长
42km,主槽河床标高-9.0~-11.0m,局部-20.0m,平均坡降3.06‰。
上游段(六乡螺洲山咀断面以上)水道比较顺直,弯曲系数约为1.0~1.1,河宽
800~1200m;中游(螺洲山咀至天生河口)水道形态较为复杂,左岸有中山神湾水道汇流,河宽增加至4000m,相继浮现大排沙、磨刀沙、竹排沙等江心洲;下游段河势又趋平顺,河宽保持在2000m左右,河中浮露二排沙、三排沙两个沙洲,左岸先后有前山水道、洪湾水道(马骝洲水道)分流入澳门水域,右岸有天生河、鹤洲水道分流入白龙河出海。
前山水道是珠海市主要的内河水运通道,起自磨刀门水道左岸中山市境内的联石湾水闸,终至石角咀水闸,下游接澳门濠江,河宽50~300m,河床标高-1.0~-2.4m,沿程有申塘、茅湾、东坑等河涌排水汇入,中珠联围设闸引水灌溉。
洪湾水道河宽500m,可通航1000T级船舶,是粤西各地通往港、澳的重要水道,分流水量约占磨刀门泄量的28%。
天生河首、末端均设有水闸控制,沿岸自流引水灌溉,并容泄田间排水。
鹤洲水道在鹤洲南、北垦区之间,沟通磨刀门水道与白龙河,河宽约100m。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八大入海口门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23×108
m3,约占珠江入海泄量的28.37%,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00×104
t,约为马口站输沙量的37.2%。
由于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口门一带滩涂逐年发展,并使竹银至灯笼山河段河床形成反坡,平均坡降-2.5‰。
据珠江水利委员会实测资料,河口滩涂年淤高1~3Cm,每年向外延伸
120~150m。
鸡啼门水系
螺洲溪北起竹洲头,南至上横镇粉洲沙仔尾,全长11.53km,弯曲系数1.05,河宽220~330m,主槽河床标高-5.4~-9.7m,平均坡降0.1‰,总落差1.0m。
荷麻溪起于新会市大屿,于斗门莲溪围入境,至横坑水道东口,境内河段长6.78km,河流弯曲系数
1.0,河宽230~340m,河床标高-3.9~-7.6m,平均坡降0.29‰,总落差
2.0m。
洪量分配占马口站4.87%,其中1.81%下泄赤粉水道,
3.06%入横坑水道。
赤粉水道上游起自横坑水道东口,承荷麻溪分流,下游至粉洲沙仔尾,与螺洲溪交汇并入黄杨河(原泥湾门水道),全长6.25km,弯曲系数1.01,河宽175~365m,主槽河床高程-2.7~-4.5m,平均坡降-0.16‰,总落差1.0m。
黄杨河北起粉洲沙仔尾,承螺洲溪和赤粉水道径流,下至尖峰山鬼仔角,全长13.69 km,弯曲系数
1.02,河宽300~550m,主槽高程-4.4~-1
2.6m,平均坡降-0.07‰,总落差1.0m。
鸡啼门水道于尖峰山鬼仔角上接黄杨河,下至红旗小木乃入海,全长24.5km,弯曲系数1.15,河宽主槽高程-6.0~-10.0m,平均坡降-0.17‰,总落差3.0m。
鸡啼门多年平均径流量197×108
m3,400~1800m,
多年平均输沙量380×104t,口门每年向外延伸约90m。
鸡啼门左侧的大门水道原为磨刀门分流水道之一,三灶湾围垦后仅余留6.5km河道,容泄沿岸围区各闸口排水入海。
右岸南水沥长6.5km,容泄平沙联围及南水镇排水入海。
虎跳门水系
涝涝溪于新会市睦洲狗尾分流,从新会龙泉蟹洲流入斗门区境,下至横坑西口入虎跳门水道,境内河段长7.55km,弯曲系数1.03,河宽80~360m,河槽高程-1.5~-8.4m,平均坡降0.26‰,总落差2.0m。
涝涝西溪与涝涝溪同源,起于蟹洲沙,由西面绕上横镇三沙岛后,又汇合于横坑西口,河长8.9km,弯曲系数1.1,河宽60~250m,河槽高程-1.5~-
8.0m,平均坡降0.12‰。
横坑水道是荷麻溪下游分流之一,自东向西汇流入虎跳门水道,全长
3.23km,弯曲系数1.17,河宽110~390m,河槽高程-
4.7~-11.2m,平均坡降0.31‰。
虎跳门水道是珠海斗门区与新会县的分界河道,北起横坑西口,上游承接涝涝溪、横坑水道,南至斗门镇小濠涌北围,下游接崖门水道,全长18.44km,河宽250~1100m,主槽高程-5.0~-12.6m,平均坡降0.05‰,总落差1.0m。
虎跳门多年平均径流量202×108
m3,多年平均输沙量387×104
t。
崖门水道
崖门水道北起小濠冲北围和崖门口,容汇虎跳门水道及新会银洲湖来水,南至平沙三虎山咀,全长
境内堤岸长15.65km,河道宽度1800~4500m,主槽迫近斗门雷蛛围岸侧,槽底高程-8.0~ -12.9m。
13.3km,
出海口附近大面积浅海滩涂日益浮露,随着围垦逐步进展,河口宽度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