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师生沟通的金钥匙(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1
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运用策略在日常的师生沟通中,特别是教师面对“犯错”学生时,经常会听见教师的一些简单粗暴的语言,如发号施令型的、傲慢无礼型的、讽刺挖苦型的、隔靴搔痒型的等等,这些语言成了“杀手”式的信息,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贬低了学生的人格,阻碍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同理心”是心理辅导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说:“同理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有如亲身体验一般的了解。
”感受来访者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就像是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一样。
同理心是一种激发与人在一起的联结。
“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如能在师生沟通中运用同理心,就会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心悦诚服,也可平息他们心中的怒火,更可帮他们解开心中的郁结,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在师生沟通中有效地运用同理心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探索,从“树立一个理念”“具备两种能力”“努力达到三个多”等三方面来论述。
一、树立一种理念心理学家为了给一个整天撑着伞不吃不喝的躲在墙角的精神病人医治,自己也撑了一把伞蹲在了病人的旁边。
这就是运用同理心原理所迈出的第一步。
蹲下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加以评论地接纳对方一切的过程,尽管在一般人看来是荒谬的。
“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理念。
(一)同地位,换角度人具有自我为中心的本能趋向。
所以,教师常常会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完之前,就打断他们的表述;或者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之前,就让自己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急于施展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
而此时教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居高临下,“站着说话不腰疼”,对教师的话语有阻抗,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教师应暂时放低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蹲下来与学生保持同等地位,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一些小事的处理中,如果教师运用同理心,就会缩短学生和教师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师生心灵的共鸣。
德育案例:“好好说话”师生沟通的金钥匙•案例背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艺术的说话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虽然当班主任久了形形色色的学生见多了,学生们犯的错也见多了,但每当学生犯错时还是不能做到云淡风清、心如止水,总是会狠狠地认为这帮学生真的是一群“牛筯”,怎么教都教不会,一天到晚不让人省心,看我怎么给她们“抽筯扒皮”。
试想一个怒气冲天的老师和一群视死如归的“学生”会迸发出多么惨烈的战争呢?•案例描述晚上9点半,来电显示“*******”,是女生宿管范老师的电话,说实话看见这个号码真的有点惊弓之鸟的感觉。
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还是一天24小时开机怕错过任何一个信息。
“王老师,你的“206”寝室今天晚上又在大吵大闹了,快十点了还不睡觉,还和我顶嘴,我说一句她们说十句,还在我后面大声地摔门,真的是气死我了。
”范老师语速飞快地述说着我学生的种种劣迹,隔着电话,我都能感受到她那愤怒地样子。
“范老师,你先消消气,真的不好意思又让你受气了,小孩子真的不懂事,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一下,我马上到。
”其实这时的我刚到自家的楼下,为了自己、宿管、孩子们能在今天晚上睡个好觉,我又发动了汽车。
回学校三十分钟的路程,这给了我一个缓冲期,让自己先平静下来,才能认真的思考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处理过程•控制自我情绪要想让学生和寝管平静下来,首先要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多做几次深呼吸,对自己说:没有关系,小事情,我一定可以搞定的。
人是唯一可以自我暗示的生物。
如果我怒气冲冲地跑到学生寝室里,一把把学生拖出来,指着鼻子大骂一通:你们怎么这么不听话,我平时是怎么教育你们的,你是一头猪我也教会了吧。
你们是嫌我太空了是吗?天天给我扣分,个个星期拿不到优秀寝室,害得我班主任奖励又要被扣了。
不想睡觉你们就给我站一个晚上。
结果怎么样呢?学生的脖子一个个都硬起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我们才不怕,我们不睡觉你也别想回家,最后就闹得无法收场,还是老师妥协:一个个都不说话是吧,今天先睡觉,明天再来伺候你们。
类别:研究论文编号:A24E题目: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应用内容摘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一直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本文从“什么是同理心”和“同理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用同理心与学生沟通”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同理心在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应用及其重要的作用。
主题词:同理心,师生,有效沟通。
单位:姓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单位:是否同意转载及引用:是()否(√)类别:研究论文编号:A24E题目: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应用内容摘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一直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本文从“什么是同理心”和“同理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用同理心与学生沟通”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同理心在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应用及其重要的作用。
主题词:同理心,师生,有效沟通。
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应用摘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一直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本文从“什么是同理心”和“同理心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用同理心与学生沟通”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同理心在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应用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同理心,师生,有效沟通。
问题的提出:作为一个才刚踏入教育行业的新人,在各方面的经验都是十分欠缺的,尤其是要如何才能够做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将会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巧用同理心。
一、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
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你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就够了吗?是不是还有更深层面的东西呢?同理心分为两个层次。
表层的同理心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了解对方的信息,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表层的同理心。
深层次的同理心是理解对方的感情成分,理解对方隐含的成分,才是真正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是深层的同理心。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1、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2、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3、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非暴力沟通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金钥匙———懂学生、会沟通比爱学生更重要王美花(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山西太原030000)[摘要]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师和班主任的沟通能力需要与时俱进。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懂学生、会沟通会表达比爱学生更重要。
非暴力沟通就是一把师生高效沟通交流的金钥匙。
教师和班主任要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在与学生沟通中存在的“暴力”,努力改变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要学习“非暴力沟通”并不断运用、反复实践于教育教学,直至能融会贯通。
通过非暴力沟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而融洽。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教师;学生;班主任[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15-0116-02人们常说:教师是靠一张嘴吃饭。
其言外之意就是教师的主要工作除了上课外,教师还需要在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整天与学生磨嘴皮子。
如何让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有效而愉悦,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沟通的技巧———非暴力沟通。
既要懂学生,更要会表达,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是爱学生的。
一线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感觉到现在的孩子很难管教:教师对学生苦口婆心、满腔热情,学生却充耳不闻、敬而远之;教师批评学生、纠正错误时,学生会扭头就走,甚至怒目相向……教师和班主任开始反思:我们是很爱学生的,担心他们学不会知识和技术才管教他们的,怕他们做人走弯路,才批评他们的……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作为“00后”的学生其主体意识越发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却没有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的学生沟通的能力明显滞后,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都是为孩子好、为学生好,殊不知,可能我们的无心之言却伤害着孩子的心灵。
爱孩子、爱学生,却又不懂孩子、学生,更不会表达沟通,因此学习如何懂学生,了解学生,怎么与学生有效沟通是当下教师和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教师和班主任要意识到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是存在有“语言暴力”的。
浅谈同理心原则在师生沟通的运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些现象:满腔热血地备好课,却遭遇学生的冷面相对;下定决心和学生好好沟通,却遭遇学生的“非暴力不合作”;一方面慨叹,“等你们长大了你们就知道我是为你们好”;一方面陷入苦恼和困惑,困惑于教育理论面对鲜活的学生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困惑于我们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显得有些不足。
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师生沟通障碍。
所谓沟通,指通过信息交流使互相了解以致理解。
从沟通的效果来看,沟通可分为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
以上所述现象属于无效沟通。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人与人沟通的过程,其实质是师生间双向的交流和互动。
有专家曾指出,“沟通不良是管理低效的一个基本原因”。
因此,教师要想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是提高教育效能,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们知道,师生关系属于人际交往的一种。
因此,人际交往的普遍规律也适用于师生交往。
人际沟通理论中有一重要原则——同理心原则。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师生建立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
1 什么是同理心有这样一个故事颇具意味: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撬开这把锁。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应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别人的心情,以及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感人之所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这即是同理心。
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三是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看事物,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产生的独特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让对方了解。
非暴力沟通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金钥匙【摘要】非暴力沟通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金钥匙,建立互信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沟通中,双方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感受,不做出伤害对方的言行。
倾听和表达也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
师生间应该互相倾听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同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通过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良好的沟通也能增强师生关系,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师生互动环境。
非暴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师生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 师生沟通, 交流, 互信关系, 尊重感受, 倾听, 表达, 沟通技巧, 教学质量, 师生关系, 提升, 培养, 提升, 增强1. 引言1.1 非暴力沟通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金钥匙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强调通过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感受来建立和谐的关系。
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非暴力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建立互信关系、尊重对方感受、倾听和表达的过程。
只有通过非暴力沟通,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师生关系的稳固。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更是帮助师生建立良好关系、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2. 正文2.1 建立互信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互信关系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基础。
互信关系可以让双方在交流中更加放松和开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对方。
通过建立互信关系,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沟通和合作,有利于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要建立互信关系,首先需要保持真诚和透明。
师生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不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误解和猜疑的产生。
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不断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心灵沟通是解决师生矛盾的一把金钥匙胡玲林前几天,莫晓东校长作了关于《学校人际交往关系中的沟通艺术》讲座,主要阐述了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之间的沟通必须遵循“宽容公正、尊重合作、团结协作”的准则。
我感触颇深,深刻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较强的交往、沟通能力。
而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效果的体现。
教育中,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要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要求和思想,需要有情感的过滤和催化,也就是说一种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为老师是出于关怀和爱护的,那么较严格的要求,也会让学生愉快地接受。
相反,一个不太高的要求,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在有意作难或不怀好意,就会引起抵触情绪,甚至是行为上的抗拒。
而心灵沟通是解决师生矛盾的一把金钥匙。
在我做班主任工作时遇到这样一件事:某节课上,由于部分学生大声讲话,教学程序无法推进。
教师忍无可忍,拿起书轻敲了学生杨杨的背,下课后把特吵的杨杨几人留了下来。
学生接受完批评去用餐时,食堂没有了饭菜。
这时,两人直嚷嚷要告状,被我拦了下来。
知道了此事,我积极地与他们交流,了解真相。
我还在班级里进行调查,竟然有90%的学生认为该老师上课很乏味。
从中表明,学生的过激行为是有原因的,但他们的行为很不成熟,教师有责任进行引导。
针对此事,我在班级里开展“说说热点新闻”活动,让学生谈谈如果你遇到类似事件会如何处理。
最终列举出了几种方法,有不了了之、向人倾诉直言不讳、婉转处理、书面交流、向校长反映等等,我让学生从这八种方法中选出最佳处理方法,并说明理由。
经过考虑,学习都认为向校长反映把原来的小事变成大事,既影响师生间的感情,又会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不了了之的做法学生也不赞成,认为自己不能忍气吞声。
多数学生选择了直接和老师沟通和通过书面形式向任课老师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两种都属于婉转处理问题的方式,我认为是处理师生冲突的比较好方法。
面对部分学生在处理问题上的过激行为,我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好家长 / 小学教育研究一颗同理心铸就师生关系好风景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叶婷婷“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这条大路深邃而悠长,每个教师都得在经验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时刻用心去聆听,以学生的心去感受,以学生的情感去体验,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逐步成长。
“同理心”就是要我们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运用巧妙的维护其尊严的教育方式,才能使每一位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拥有同理心的教师总能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群体中,去聆听一些凭主观想象不到的学生心声,从学生的心灵出发来发现问题,达到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同理心,可以帮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通过心灵的沟通来引导、教育学生,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剂良方。
教师就应该有一颗善解人意之心,一颗能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的“同理心”。
儿童教育工作者就要永葆一颗不泯的童心,缺乏这种心理机制,往往很难走进学生心田。
教师如果不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的状态中去,就很难站在孩子们多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也就很难想学生所想,思孩子所思了。
当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了解了学生,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时,就能真切地体验到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多少才是最合适的,需要我们老师以怎样的方式去给予才是最恰当的。
教师有预案了并在教育中科学实施了,才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得到尊重、得到信任、得到进步,从而取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小辛无疑是个懂事的男孩,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文明休息认真作业。
他的字迹端正,成绩也很不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只是身体不大好,所以很少参加运动。
有一次我批改作业,发现小辛的作业有两题错得跟他旁边的同学一模一样,怀疑定有抄袭现象。
把两人叫来后,我确信是小辛抄袭了作业。
起初我轻声地询问他,因为他是个内向的男孩,我担心大声呵斥会吓到他,但是确不见成效。
渐渐地我失去了耐心,语气重了起来。
教师角色体验研修课导学案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导学案模式下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潜能开发的舞台,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能否激发和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给老师创造一个体验学生课堂角色、感受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通过角色体验促使教师实现从“学生主体”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师角色体验和师生沟通的核心-----同理心进行,重点突出同理心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教学设计让教师在理解和运用同理心的过程中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习内容分为三个环节:自主学习、精讲互动、达标训练。
每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如下:1、自主学习:观赏视频,初步认识沟通、师生沟通及同理心。
通过观赏一段具有沟通典型特点的视频,让教师自主体验什么是沟通,沟通有什么样的特点;阅读材料,感受教育家们对师生沟通及师生关系的理解,加深教师对师生沟通的理解;在对沟通和师生沟通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阅读有关同理心概念界定的资料,初步了解什么是同理心。
2、精讲互动:再读材料,重在理解同理心的含义。
即通过互动精解重点语段、赏析同理心运用的经典视频片段以及小组内合作探究德方式,来理解同理心,并感悟同理心在沟通中的运用。
3、达标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先运用同理心辨识师生沟通中学生的行为及想法,再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真实再现学生的行为,进而验证运用同理心是否真实的辨识出了学生的想法。
教学内容分析:对于如何破解师生沟通的难题,同理心无疑是一把金钥匙,但因为师生关系和一般人际关系相比较,精神内涵更丰富,对教师需要投入的思想和情感要求更高,而且学会与学生沟通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将教学目标定为帮助教师学会运用同理心来提升师生沟通的效果。
学情分析:我校教师大多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积累了多年带班经验的班主任,对于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但面对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师生关系,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提升师生关系,化解本不该存在的师生隔阂,则是很多教师面临的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