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查房1.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适之一、护士应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给与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镇痛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
2.伤口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术区伤口是患者的切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确保伤口清洁干燥。
护士应注意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
3.功能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运动,例如早期活动、肌肉力量锻炼和关节活动。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并掌握康复训练的要领。
4.卧床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卧床休息,但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士应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指导患者正确用力、坐立和站立,避免过度活动造成伤口愈合不良。
5.监测生命体征: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
观察患者是否有感染、困难呼吸或其他不适症状。
6.注意饮食和药物: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生长。
同时,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凝剂等。
药物的用药时间、用量和不良反应都需要护士进行监测和指导。
7.心理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变化。
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他们对康复的信心。
8.出院指导: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伤口护理、功能锻炼、饮食和药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给予他们如何防止并发症和遵循医嘱的建议。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是保证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功能训练、卧床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和药物管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护理问题】(1)疼痛:与骨折或手术伤口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强制性约束不能活动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外伤或长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静脉栓塞、肺部感染。
(5)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6)有肢体废用性萎缩的可能:与长期卧床、皮牵引及功能锻炼差有关。
【护理目标】(1)通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加,保持良好功能位,促进伤口处愈合。
(2)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3)皮肤完整无破损。
(4)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或使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
(5)在患者卧床期间,做好预防,不使病人发生便秘。
(6)鼓励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使患肢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功能。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在长时间卧床治疗中,护士要经常与患者和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况,使病人了解手术的作用和术后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应有的思想准备,并鼓励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再者大多数老年患者生理功能退化,认知能力下降,因而必须多向家属了解情况,使其能在手术前后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术后发生脱位、松动等并发症。
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有关人工关节置换的知识,说明手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对疾病有初步的认识,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2)专科护理①保持正确体位: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
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 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 90°。
如果必须侧卧,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
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
②预防血栓:注意患肢的皮温、小腿的周径。
如果病人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皮肤发热,且与对侧肢体周径不同,应考虑为静脉血栓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查房
时间:2016.10.21
地点:外一科护士站
主持人:冯玲
记录人:王小燕
参加人员:冯玲王海琳张婷婷李静陶泓臻周明艳李珊珊宋资鹤王小燕苏钰冉
冯玲(护士长):近来我们科收治了一位需髋关节置换术的男性病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护理患者,所以组织此病的护理查房,大家一起学习一下,首先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病情。
王小燕(护师):患者,男性,51岁,以“双侧膝关节、髋部疼痛16年”于2016.10.08 11:00收入院。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髋部无明显畸形,双下肢等长,被动屈伸双侧髋关节均出现弹响,双侧内收、外旋髋关节研磨试验均为阳性,行走时呈现轻微鸭步状态。
入院首测T:36℃、P:69次/分、R:17次/分、BP:133/102mmhg。
遵医嘱给予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积极术前准备。
择期行双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
李静(主管护师):我来说一下它的基本介绍: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关节假体,植入人体替代病损的关节结构的一类手术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而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
动功能。
张婷婷(主管护师):我来说一下它的适应症:年满50岁以上具有下列适应症者,可行全髋置换,对50岁以下者应慎重1.髋臼破坏重或有明显退变,疼痛重,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
2.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关节强直,病变稳定,但膝关节活动良好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并严重变形,塌陷和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4.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者。
宋资鹤(护师):我来说一下它的术前准备工作:1、注意休息,不要随便离院外出活动,避免交叉感染,以免延误手术期限。
2、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戒烟酒。
吸烟的刺激会导致器官分泌物的增加,痰液增多,使术中术后易出现痰液阻塞气管,而发生致命的危险—窒息。
3、训练有效咳嗽:术后会因麻醉刺激等因素,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导致咳嗽,而患者由于术后都有手术切口,剧烈的咳嗽会导致切口疼痛。
您会出现有痰而不敢咳的现象。
如果痰液不能及时排出,又会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您在手术前两天一定要训练有效咳嗽。
4、治好体内其他感染病灶:如鼻窦炎,牙龈炎,手癣和脚癣等。
5、停服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6、训练平躺在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情况;术前训练自行排尿:术前两天,自行训练在床上自行解尿以适应特殊的体位需要,减少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避免留置导尿管的痛苦。
7、学会使用助行器及拐杖。
8、进行屈髋,伸膝及外展等关节功能锻炼。
周明艳(护师):我来说一下它的术后护理:1.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外旋、轻度屈曲位。
睡觉时梯形枕夹在双下肢间固定3-6月。
2.术后24小时预防应用抗生素,如伤口、体温无感染征象,24小时后可停用抗生素。
如有情况应继续使用。
3.有效的负压吸引极为重要,主要为防止感染,又可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颜色的改变及引流量。
引流管留置不应超过72小时,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ml后才可拔管。
4.术后24小时内常规拍X线片,检查人骨头在髋臼内的位置,也便于术后随诊比较。
5.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应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作肌肉收缩锻炼,下肢按摩,以防深静脉栓塞。
身体较好的患者术后24内即可下床,试着站立,情况较差者可术后2-3日下床;术后14-21日拆线;一般情况下术后1月可持双拐下地行走,术后2月扶单拐行走,2月后多数患者可丢双拐自由行走,并加强屈髋、外展髋锻炼,一般要求屈曲不低于90°(根据关节材料确定,好的材料可屈曲120-130°),外展不低于40°。
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随诊治疗。
苏钰冉(护师):我来说一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1.术后6小时,主要进行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踝关节背伸跖曲环绕、臀肌收缩、股四头肌运动;
2.术后1-2天,主要进行肌力锻炼,引体向上、直腿抬高、踝关节背伸跖曲环绕、单腿抬臀、臀肌收缩、被动髌骨推移运动;
3.术后3-5天,主要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屈伸髋膝运动、髋外展运动、扶床尾或椅背等结实平稳的物体做髋外展与屈伸髋膝、扶双拐抬
腿运动;
4.术后5-7天,主要进行不负重行走训练,扶助行器行走、扶双拐行走;
5.1-2周,主要进行部分负重行走训练和增加髋关节活动度锻炼,助行器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俯卧位抬腿、侧卧位抬腿、坐位搂腿运动;
6.3-4周,主要进行负重训练,站立平衡练习,逐渐让患肢负重;站立位练习髋关节外展前屈后伸、屈髋屈膝下蹲动作、抬腿运动;逐渐弃拐和助行器,无辅助下进行行走训练;
7.1-6个月,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指导,起立坐下、正确坐站姿、扶拐上下楼、穿鞋袜指导、如厕指导、乘车驾车指导、地上取物指导、性生活指导、体育活动指导及抗凝药应用指导。
所有以上运动锻炼的频次为3-4次/天,15-20组/次。
冯玲(护士长):大家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所出现的护理问题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功能锻炼,健康教育进行了学习,希望大家通过对此病例的学习,加深对此病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的身心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