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 格式:docx
- 大小:21.22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一单元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课时(35分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刻度被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把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性;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引起排水量发生改变后,可能会改变其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难点:明确决定形状改变后沉浮状况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排开水量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1块橡皮泥(能在水中长久保持形状),装有200ml水的烧杯(外表面贴有纸质刻度线),1块干布,1支滴管,1只装有水的烧杯教师演示材料:同学生分组材料一样,再加3个装有200ml水的烧杯【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用时:10分钟)师:前几节课,我们都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和它的材料、重量、体积之间关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重量相同,体积小的容易沉;师:很好,把影响沉浮的这几个因素的关系讲得非常清楚。
除了材料、重量、体积外,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生:形状、是否空心、浸入的液体的种类……师:(投影呈现橡皮泥,4个装有200ml水的烧杯)师:这是一块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把它放入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橡皮泥沉到烧杯底部去了。
师:还有什么变化吗?生:烧杯里的水面上升了。
师:(刻度按外表面的纸质刻度线上的更小的刻度读)老师在烧杯外贴的刻度线,每一小格代表1ml。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一、教材简析: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实心的橡皮泥沉入水底,船形橡皮泥却能浮在水面上,原因是船形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
本课引入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活动,通过比较各种形状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揭示沉浮变化的基本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二、教学背景:
在这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物体沉浮的规律,学生也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
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三、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位中的内容。
本课的传授,我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玩中来感悟科学概念及实验数据,最后引导学生概括成科学看法。
在传授中,我设计了两个传授环节。
第一个传授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想办法让橡皮泥能够浮在水面上;接下来问学生:你们是怎样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由于橡皮泥的体积产生了变化。
于是我们就要思考了,橡皮泥的体积是否产生了变化?这是否是橡皮泥能够浮起来的原因?从而顺其自然地进来本课的第二环节:探究橡皮泥的沉浮与排开水量的几多之间的干系。
我先给学生演示:取一个200ml量程的烧杯,在量杯里倒入1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查看它们排开的水量,再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插进量杯中,查看它排开的水量,举行比较。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了什么?学生很快答出了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演示后接着学生分4人小组进一步举行实验探究,得到“橡皮泥的沉浮与橡皮泥形状改变后排开水量的几多决定的”这一科学看法,我们的传授目标到此已经抵达了。
弄清了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纪律后,我接着问: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汽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敷衍这个标题,我们能评释了吗?要是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汽船,你以为该怎样做呢?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得到了空前的高涨,他们急于跃跃欲试,都想应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评释我发起的标题。
虽然学生的回答不尽完善,但他们都能评释此中原因。
科学讲堂是充满活力的讲堂,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讲堂,是发明创造的讲堂,在本课的传授中,我有了更深的领会。
我觉得一个科学老师要时刻存眷学生的实验效果,并不迷信课本,寻找最科学、最适宜传授的手段和质料,最终完成科学目标,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科学下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例外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密地采集数据的严重。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严重性。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认识到认真细密地采集数据的严重。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例外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
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例外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准,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密,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
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
形状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放入后
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
(毫升)沉浮状况
实心团200
沉的形状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