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脊柱损伤的搬运评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1
脊柱JOA评分表背景脊柱JOA评分表是一种用于评估脊柱疾病和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态的工具。
它由日本脊柱病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开发,并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评分表。
目的脊柱JOA评分表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测试和评估,得出他们的脊柱功能状况的评分。
这些评分可提供给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以指导治疗决策和评估治疗效果。
应用范围脊柱JOA评分表适用于具有脊柱疾病和脊髓损伤的患者。
它可以用于评估各类脊柱疾病,例如脊柱退行性变、脊柱裂、脊柱侧弯等。
此外,脊柱JOA评分表也可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评估项目脊柱JOA评分表包含11个评估项目,其中7个评估项目用于评估活动能力,3个评估项目用于评估感觉功能,1个评估项目用于评估大小便功能。
每个评估项目都有相应的得分标准和评估方法。
评分方法脊柱JOA评分表的评分方法是根据患者在不同评估项目上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
这些分值将被计算总分,从而得出一个代表患者脊柱功能状态的得分结果。
总分范围为0分到29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状态越好。
优势和注意事项脊柱JOA评分表具有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然而,在使用脊柱JOA评分表时,需要注意评分标准的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脊柱JOA评分表是一种用于评估脊柱疾病和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状态的重要工具。
其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和广泛适用范围使其成为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评估工具之一。
脊髓损伤评估表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永久性的残疾。
因此,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脊髓损伤评估表,包括常见的评估项目和相应的评分要点:1. 神经系统评估:- 感觉功能:检查触觉和疼痛感觉是否正常。
评分:0分(完全丧失)- 2分(存在感觉缺失但有保护性痛觉)。
- 运动功能:检查四肢运动是否正常。
评分:0分(完全瘫痪)- 5分(主动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 腱反射:测试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
评分:0分(不存在反射)- 2分(反射存在,但减弱)。
2. 脊柱评估:- 脊柱稳定性:检查脊柱是否稳定,是否有脊椎骨折或脱位。
评分:0分(脊椎不稳定)- 1分(脊柱稳定)。
- 并发症:评估是否有脊髓损伤相关的并发症,如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受压等。
评分:0分(无并发症)- 1分(有并发症)。
3. 呼吸功能评估:- 膈肌功能:检查膈肌收缩是否正常。
评分:0分(完全瘫痪)- 1分(肌力减弱)。
- 肺活量:评估肺活量是否受限。
评分:0分(正常肺活量)- 1分(肺活量减少)。
4. 膀胱功能评估:- 尿潴留:评估是否有尿潴留症状,如不能自主排尿或频繁排尿。
评分:0分(无潴留症状)- 1分(有潴留症状)。
- 膀胱功能:评估尿液排出是否正常。
评分:0分(不能自主排尿)- 1分(能够自主排尿)。
5. 疼痛评估:- 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
评分:0分(无疼痛)- 3分(严重疼痛)。
根据以上项目的评分,可以综合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功能受损程度。
评估结果能够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预测康复进程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评估表的使用还能够为临床统计和研究提供数据依据,推动脊髓损伤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
疑似脊柱伤现场固定与搬运的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
受检单位:市/区属街道/民营医院操作得分:__________ 考核时间:201年月日时分评判签名:
受检医生(签名):技术职称:受检护士(签名): 技术职称:受检司机(签名):
说明:
(1)操作考核使用秒表全程计时,从指挥员最初上场举手示意开始,至最后将伤
员搬运到场外的指定位置时停止计时;以5分钟为评分基准,提早完成加分、延
误时间则扣分,每提早或延误1秒钟分别加/减0、05分。
(2)本考核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起评满分为94分;如果操作考核在5分钟内完
成、有时间项目加分者,最多加6分,总分合计则不应超过100分。
目前常用的脊柱脊髓疾病评分1、Nurick 评分(Nurick- Score)2、改良JOA评分(mJOA-Score)JOA评分有多种改良,因此有多种说法。
包括颈椎病评分,下腰痛颈椎病评分,以及改良的胸椎病评分等。
3、Cooper 脊髓病评分(CMS)4、Prolo 评分5、欧洲脊髓病评分(EMS)6、McCormick 评分为目前常用的脊髓肿瘤评估标准,详细的分级如下:7、Brice-McKissock 评分,此评分主要用于椎管转移瘤的评估。
8、Frankel分级,常用于评价脊髓损伤,由于存在缺陷,现基本上已经弃用。
9、AISA评分10、生活质量评估。
通常使用的有2种,SF-36量表和BI量表。
SF-36:由36 个条目组成, 测量8 个健康概念和1 个健康变化自评。
8 个健康概念包括:①躯体功能(PF); ②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 ③躯体疼痛(BP); ④总体健康感(GH); ⑤生命活力(VT); ⑥社交功能(SF); ⑦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RE);⑧精神健康(MH); 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 计算分量表中各条目积分之和, 得到分量表的粗积分,将粗积分转换为0 到100 的标准分; 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BI量表又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NDI 共10 个项目, 包括: 颈痛及相关的症状( 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 两部分, 由受试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4,6]。
具体评定内容详见附录。
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 分, 最高得分为5 分, 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按以下公式计算受试对象颈椎功能受损的程度:颈椎功能受损指数(%) =(每个项目得分的总和/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100%结果判断: 0—20%: 表示轻度功能障碍; 20%—40%: 表示中度功能障碍; 40%—60%: 表示重度功能障碍; 60%—80%: 表示极重度功能障碍; 80%—100%: 表示完全功能障碍或应详细检查受试对象有无夸大症状。
搬运技术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操作目的将患者及时、迅速、安全地转运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受伤。
评估要点1、患者的病情、活动能力、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心理状态。
2、受伤部位、程度、受伤原因和环境。
3、搬运距离和搬运者的体力。
操作人员: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操作准备物品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
3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评估患者。
52)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3 3)担架搬运法:由3-4人组成一组,将患者移上担架;患者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向高处抬时,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使患者保持水平状态;向低处抬时,则相反。
104)徒手搬运法(1)单人搬运法:A:扶持法:①救护者站在患者侧方;②患者一手臂搂住救护者肩部;③救护者用外侧手牵患者的手腕;④救护者内侧手扶持患者腰部,扶其行走。
B:抱持法:①救护者站在患者侧方;②一手托患者背部,一手扶住大腿;③将患者抱起或背于肩上;C:背负法:①救护者站在患者面前,微弯背,将患者背起;②患者不能站立时,救护者躺在患者的一侧,一手握住患者的肩,另一手抱住腿,将患者背在背上,然后慢慢站起。
10(2)双人搬运法:A:椅托式:①两人分别以左膝和右膝跪地;②两人各以一手伸入患者大腿下,两手互握;③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患者的背部,将患者抬起。
B:拉车式:①救护者1人站在患者头部,两手插入患者腋下,将患者抱在怀中;②另1人站在患者两足中间;③2人步调一致抬起患者,让患者卧式而行。
C:平抱法和平抬法:①救护者2人并排或一前一后、一左一或站立;②将患者平抱或平抬。
10(3)三人或多人搬运:①3人并排,将患者抱起;②步调一致前进,也可多人面对面站立将患者抱起。
55)特殊伤员搬运方法:(1)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将伤员双腿屈曲,腹肌放松,防止内脏继续脱出。
切忌将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以免造成感染。
一骨科患者体位安置操作规程1.评估(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有无活动受限,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环境评估:整洁、便于操作,室温适宜。
2.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软枕、体位垫、脚圈。
(3)患者准备:了解目的及配合方法。
(4)环境准备:屏风或隔帘。
3.操作程序(1)核对,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高位截瘫:平卧于硬板床或气垫床上,左右各放一砂袋或颈围制动,保持头颈部中立位。
双下肢戴脚圈,预防压疮。
用防垂足板或穿“T”鞋,预防足下垂。
以平仰卧为主,左右侧卧交替,Q2H一次采用轴线翻身法,由一名护士固定患者头部。
(3)脊柱损伤:平卧硬板床或气垫床上,遵医嘱可在腰下垫5cm以下的薄枕,以利于骨折复位,以平仰卧为主,左右侧卧交替,Q2H一次采用轴线翻身法。
(4)四肢骨折:应用体位垫置于患肢下,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
(5)整理用物,洗手,必要时记录。
4.观察及注意事项(1)注意各种体位承重处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2)注意各种体位的舒适度,及时调整。
(3)注意各种体位的安全,必要时使用床档或约束物。
一骨科患者体位安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单位科室姓名主考老师考核日期二搬运移动技术护理操作规程1.评估(1)患者评估:体重、意识、病情损伤部位、躯体活动能力、管路情况及合作程度。
(2)环境评估:整洁、便于操作,室温适宜。
2.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帽子,脱手表。
(2)用物准备:平车、床上用物。
(3)患者准备:了解目的及配合方法,协助穿衣。
(4)环境准备:宽敞,便于操作,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地面防滑。
3.操作程序(1)核对,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挪动法:协助患者移向床边,平车与床平行并紧靠床边,大轮靠床头,固定平车,将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指导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向平车挪动;返回病床时,指导患者移动下肢、臀部、上身向床挪动;盖被保暖。
目前常用的脊柱脊髓疾病评分1、Nurick 评分(Nurick- Score)2、改良JOA评分(mJOA-Score)JOA评分有多种改良,因此有多种说法。
包括颈椎病评分,下腰痛颈椎病评分,以及改良的胸椎病评分等。
3、Cooper 脊髓病评分(CMS)4、Prolo 评分5、欧洲脊髓病评分(EMS)6、McCormick 评分为目前常用的脊髓肿瘤评估标准,详细的分级如下:7、Brice-McKissock 评分,此评分主要用于椎管转移瘤的评估。
8、Frankel分级,常用于评价脊髓损伤,由于存在缺陷,现基本上已经弃用。
9、AISA评分10、生活质量评估。
通常使用的有2种,SF-36量表和BI量表。
SF-36:由36 个条目组成, 测量8 个健康概念和1 个健康变化自评。
8 个健康概念包括:①躯体功能(PF); ②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RP); ③躯体疼痛(BP); ④总体健康感(GH); ⑤生命活力(VT); ⑥社交功能(SF); ⑦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RE);⑧精神健康(MH); 根据各条目不同的权重, 计算分量表中各条目积分之和, 得到分量表的粗积分,将粗积分转换为0 到100 的标准分; 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
BI量表又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NDI 共10 个项目, 包括: 颈痛及相关的症状( 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 两部分, 由受试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4,6]。
具体评定内容详见附录。
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 分, 最高得分为5 分, 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按以下公式计算受试对象颈椎功能受损的程度:颈椎功能受损指数(%) =(每个项目得分的总和/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100%结果判断: 0—20%: 表示轻度功能障碍; 20%—40%: 表示中度功能障碍; 40%—60%: 表示重度功能障碍; 60%—80%: 表示极重度功能障碍; 80%—100%: 表示完全功能障碍或应详细检查受试对象有无夸大症状。
脊柱损伤的搬运考核评分表
这是一个脊柱损伤搬运考核的评分表的一个示例。
请注意,具体评分表可能因不同的机构或场所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据您的需求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评分表:脊柱损伤搬运考核
考核者姓名:_________ 考核日期:_________
考核员工姓名:_________ 考核员工工号:_________
评分标准:
1. 姿势和姿态(10分)
1
-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姿态(如肩膀下沉,脊椎保持中立)- 使用适当的搬运技术(如双膝弯曲,夹紧物体)
2. 动作流畅度(10分)
- 动作流畅地进行搬运,避免突然改变动作
- 搬运过程中稳定物体,避免抖动或晃动
3. 合作与沟通(10分)
- 清楚地沟通搬运计划和动作
- 与其他搬运员合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4. 保护受伤部位(10分)
- 避免直接压力或挤压椎间盘等受伤部位
- 使用合适的护具或辅助工具保护受伤部位
2
5. 注意环境及安全(10分)
- 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碰撞或撞到其他物体
- 遵守安全程序,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鞋子等)
6. 搬运重量和负荷(10分)
- 根据能力和建议,合理控制搬运重量和负荷
- 遵循公司/机构指导方针,避免搬运过重物体
总分:_________(满分60分)
评语和建议:
3。
书写格式:运动损伤平面xxx感觉损伤平面xxx脊髓损伤不完全损伤x级/完全损伤0 = 感觉缺失 1 = 感觉改变(受损或部分感知,包括感觉过敏) 2 = 正常或完整(与面颊部感觉类似) NT = 无法检查感觉功能评定1. 注意事项:患者检查应取仰卧位(肛诊可取侧卧位),以保证能将治疗各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有效对比。
如损伤早期存在脊柱不稳,又无支具稳定的情况下,侧卧位行肛门指诊时应采用轴向翻身(即脊柱无扭转)的方法,或用仰卧位检查来替代。
患者无法进行检查时当关键点或关键肌因某种原因无法检查时(即因石膏固定、烧伤、截肢或患者无法感知面部感觉等),检查者将记录“NT”(无法检查)来代替评分。
这种情况下将无法评估治疗过程中该点的感觉运动评分以及受累侧的感觉运动总分。
另外,伴有脑外伤、臂丛神经损伤、四肢骨折等相关损伤时,可影响神经系统检查的完成;但仍应尽可能准确地评定神经损伤平面。
然而,感觉/运动评分和分级应根据延后的检查来进行。
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左右侧各28个皮节的关键点(C2至S4-5)。
关键点应为容易定位的骨性解剖标志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轻触觉和针刺觉(锐/钝区分)。
每个关键点的轻触觉和针刺觉分别以面颊部的正常感觉作为参照,按3个等级评分。
轻触觉检查需要在患者闭眼或视觉遮挡的情况下,使用棉棒末端的细丝触碰皮肤,接触范围不超过1厘米。
针刺觉(锐/钝区分)常用打开的一次性安全别针的两端进行检查:尖端检查锐觉,圆端检查钝觉。
在检查针刺觉时,检查者应确定患者可以准确可靠地区分每个关键点的锐性和钝性感觉。
如存在可疑情况时,应以10次中8次正确为判定的准确标准,因这一标准可以将猜测的几率降低到5%以下。
无法区分锐性和钝性感觉者(包括触碰时无感觉者)为0分。
若锐/钝感知发生改变则为1分。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可靠地区分锐性和钝性感觉,但关键点的针刺程度不同于面部正常的针刺强度。
其强度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面部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