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A. 反对尊孔复古B. 继续反封建C. 主张民主共和D. 向西方学习2.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 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4. “俄国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让他们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史实有()①鲁迅发表《狂人日记》②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③《新青年》创刊④中共一大召开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 ②④5. 下面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
请按提示选出①②③处的最佳答案()A. ①洋务运动②孙中山③陈独秀B. ①五四运动②孙中山③曾国藩C. ①五四运动②曾国藩③胡适D. ①洋务运动②陈独秀③梁启超6. 下面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反映出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 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B. 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C. 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D. 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7.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A.洋务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8.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A.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推翻了满清帝制 B.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3.《剑桥中华民国史》记叙:“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
”这里的“部队”指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工农革命军C.国民革命军 D.人民解放军4.马小虎有一张相片由于年代久远变得非常模糊,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于广东某某”的字样,马小虎的同学各抒己见,其中不可能的是()A.林则徐摄于虎门销烟时B.孙中山摄于国民党“一大”会址C.周恩来摄于黄埔军校校址D.叶挺摄于贺胜桥战役5.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
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6.“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与歌词中“井冈山的烽烟”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
C.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D.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7.“孙中山愿意接受共产党员的原因很多。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感到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国民革命。
中华八上历史测试卷单元四1.“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14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2.九一八事变发生于哪一年()A.1927年B.1928年C.1931年D.1936年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北伐战争C.红军长征D.西安事变4.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
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颂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5.如果让你编写《西安事变》历史剧,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A.张学良B.蒋介石C.毛泽东D.周恩来6.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A.九一八事变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7.“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8.回眸历史,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A.抗击日本侵略者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9.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这是一场民族性、全民性的抗战。
下列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是()A.黄海大战B.平型关战斗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0.据日军《步兵第十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
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A.李宗仁B.吉星文C.张学良D.杨虎城11.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开始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这次战役是()A.血战卢沟桥B.平型关战斗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2.右图中的人物是百团大战的指挥者,他是()A.毛泽东B.朱德C.彭德怀D.周恩来13.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号答案题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九运动D、南京大屠杀2、溥仪执政的伪满洲国,其性质是A、奴隶主阶级政权B、封建割据政权C、军阀割据政权D、日本的傀儡政权3、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联共抗日B、反蒋抗日C、逼蒋抗日D、国共合作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出与国民党在西安谈判的代表是A、王若飞B、董必武C、刘少奇D、周恩来5、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是A、卢沟桥事变B、八一三事变C、太原会战D、凇沪会战6、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颂祖国B、抗日救亡C、追求理想D、抨击时弊7、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A、卢沟桥抗战B、上海战役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抗战路线是A、片面抗战路线B、全面抗战路线C、游击战争路线D、敌后抗战路线9、下列关于敌后战场,叙述不正确的是A、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B、敌后战场是由中国共产党开辟的C、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量日军,严重威胁着敌人后方D、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比,敌后战场的贡献比较小10、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是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11、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是由于它A、沉重打击了日伪军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自信心D、扭转了抗战的形势12、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意义相同方面是①沉重打击了日寇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③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④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1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题目是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D、《改造我们的学习》1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最大胜利的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一二·九运动15、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上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16、1938年指挥徐州会战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A、蒋介石B、彭德怀C、何应钦D、李宗仁17、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是()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18、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1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1945年9月9日D、1945年10月1日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陪都是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北京21、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战役 D.太平洋战争2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曲中“从那个悲惨时候”指的是()A. 七七事变后B. 红军长征开始后C. 九一八事变后D.解放战争后23、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2.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指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
这体现新文化运动A.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B.积极倡导文学革命C.对传统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偏向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4.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科学时代C.民主共和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5.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
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民主7.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
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D.中共七大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学期初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推荐)
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第一学期初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5ACADC 6-10ABCBD 11-15CCCBB 16-20DCBDB
二、材料分析题
21.(1)、甲午中日战争。
(2分)原因: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敌日本;
②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
(每个要点2分,计4分)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分)原因:①这是一场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国家的支援。
(每个要点2分,计6分。
学生答案如果超出上述范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①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封建半殖地化程度;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百年的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回答落后就要挨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团结起来力量大;国共和则民族兴”等均可。
22.(1)蒋介石(2)西安事变,东北军官兵主张处死蒋介石,周恩来代表中共主张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张学良、杨虎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4)成为事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23(1)(1)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中国成立细菌部队,利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2019·天津红桥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A.北京B.长沙C.广州D.上海2.(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翻开古书,满眼都是“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文,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晦涩难懂。
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3.(2018·天津·期末)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不摹仿古人”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4.(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评论五四运动:“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市民意识,将过去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一案)改变为群众的性质……”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A.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C.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5.(2020·北京石景山区·模拟)如图可用于研究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6.(2019·天津·学业)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自由”与“和谐”B.“民主”与“共和”C.“民主”与“科学”D.“富强”与“民主”7.(2020·北京门头沟区·模拟)如图为北京五四大街上的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北大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此事件标志着A.近代化的起步B.近代史的开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列图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的示意图,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除十月革命外,还有A.京师大学堂的开办B.中国同盟会成立C.五四运动的推动D.国民革命的开展9.(2019·北京延庆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某事件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抗日救亡一、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经过:日本军队蓄意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的路轨,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3.蒋介石的态度:面对日军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撤入关内。
4.结果:日军仅用4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三省。
5.中国的抗日救亡:东北人民组织义勇军与敌人拼死作战。
当时著名的抗日将领有马占山、苏炳文等。
6.伪满洲国的成立:1932年,日本在长春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二、西安事变1.背景(1)日军占领东北后,继续向华北大量增兵,并指使汉奸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华北局势异常危急。
(2)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赞同和支持。
(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决定停止进攻红军,建议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蒋介石拒绝。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提出改组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4.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探究:西安事变后,中国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首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长春B.北平C.沈阳D.上海2.“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爆发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一批进步文学艺术家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反映时代主题为使命,创作了大量激励民族精神和斗志的文艺作品。
下列作品,属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A.《在松花江上》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李有才板话》3.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努力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美国对蒋介石的压力D.蒋介石态度的转变4.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5.日本早在1931年就对中国发动了侵略,而我们却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主要依据是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进程C.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日D.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6.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
请你把它辨别出来A.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B.日本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7.陈毅贺“七大”闭幕:“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文中的“八载干戈”指的是A.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进行八年B.中国共产党“七大”在八月召开C.日本帝国主义在八月投降D.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周年8.小明对中国城市产生了兴趣,并列出了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几个城市,你能选出按照其先后顺序加以排列的选项吗?A.武汉一广州一南京一重庆B.南京一武汉一广州一重庆C.广州一武汉一南京一重庆D.重庆一武汉一广州南京9.马可·波罗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作家在新文化运动中想发表一篇反封建思想的文章,但是又不知在哪里发表为好,你给他推荐的是()A.《每周评论》B.《新青年》C.《民报》D.《中外纪闻》2.(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
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这表明()A.外来侵略促进国家意识觉醒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3.(2022秋·广东江门·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下表可见()人物籍贯活动康有为南海1891年,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孙中山香山1894年,建立兴中会,传播革命思想。
杨匏安香山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C.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D.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4.(2022秋·广东茂名·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A.清政府的自救历程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5.(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学者:中国近代经历了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首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突破。
下列关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A.师夷长技以制夷B.提倡实业救国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打倒孔家店6.(2022秋·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法语“青年”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练习及答案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得分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一、最佳选择(每题2分,共44分)1、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建议的人是( )A.管仲B、商鞅C、吴起D、李愧2.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3.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的战争是( )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昆阳之战4.最早创立科举制度的朝代是( )A.东汉B.隋朝C.唐朝D.北宋5.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主要抗击下列哪一政权( )A.西夏B.辽C.金D.元6.当我们在看历史剧时,剧中出现葡萄、核桃、胡饼等食物,请问该剧最早可能发生在()A.西汉B.唐代C.北宋D.南宋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最高峰是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新疆的“东突”分子妄图把新疆分裂出来,而事实上我国中央政府很早就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我国最早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管辖的封建王朝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9. “皇帝”的称号被采用始于( )A.齐桓公B.嬴政C.刘邦D.项羽10.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武则天篡权11.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 )A.李斯B.管仲C.董仲舒D,陆贾1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在北宋前期的是( )A.北京地区B.汴梁地区C.四川地区D.浙江地区13.元朝时,黄道婆推广了( )先进的棉纺织技术.A.回族B. 汉族C.藏族D.黎族14、发展并完善古代礼乐文明的朝代是()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15、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国B楚国C、秦国D、吴国16、主张“法治”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子17、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18、被人们尊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屈原B、司马迁C、李白D、白居易19、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是在()A.西汉时B、唐朝时C、北宋时D、南宋时20、东汉的建立者是()A、刘秀B、刘彻C、刘邦D、刘鼻21、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17年,他来到中国是在()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22、设想你回到了北宋的汴京,可能遇到或经历的事件有()(1)看到城市内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十分繁荣(2)只能去商业区的“市”买东西(3)到早市上买一些喜爱的书画(4)去州桥夜市品尝风味小吃(5)在瓦子中看者上演的《窦娥冤》,你不禁流下了眼泪(6)春节来到了,门外爆竹声声A、(1)(2)(3)(4)B、(1)(3)(4)(5)C、(2)(3)(4)(5)D、(1)(3)(4)(6)23、我国县级行政单位开始于()A.西周B.秦国C.秦朝D.汉朝24、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开始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5、在元朝,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A.广州B.苏州C.泉州D.杭州26、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是()A.城B.市C.坊D.瓦子27、1958年,一位中国古代的戏剧家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这位戏剧家著有《窦娥冤》他是()A.关汉卿B.苏轼C.李白D.陆游28、有一种东西,前身称为“司南”;宋代被加以改进;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被称为“水手之眼”。
八上历史第四单元测试卷1.“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到()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3.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其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B.日本武器先进C.中国人民不做任何抵抗D.中国军队战斗力差4.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颂祖国B.抗日救亡C.追求理想D.抨击时弊5.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但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却不主张杀他,而是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这是基于()A.党的利益B.阶级利益C.民族利益D.工农利益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B.停止内战,团结抗日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7.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8.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 )A.抗击日本侵略者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C.抗击美国侵略者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9.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再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度佩用”,该年是( )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10.关键词:“1940年”“华北平原”“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11.日军占领南京后,国民党政府迁往了( )A.天津B.武汉C.重庆D.徐州12.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日”是( )A.9月18日B.12月13日C.9月3日D.9月9日13.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达( )A.10万人B.20万人C.30万人以上D.300万人以上14.下列不属于抗战中流砥柱的是( )A.中国共产党B.八路军C.新四军D.爱国华侨1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与地点是( )A.1936年西安B.1937年南京C.1938年重庆D.1945年延安16.“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51.下列关于北魏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是①北魏建立②迁都洛阳③统一黄河流域④北魏分裂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6年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迁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来北魏分裂,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
故选B。
2.下列诗句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是()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B正确;A描述的扬州的繁华,排除;CD 是对景观的描写,排除。
故选B。
3.小虎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0年官渡之战,属于东汉末年;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属于三国鼎立以后;208年赤壁之战,属于东汉末年;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因此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发生还没有进入三国鼎立时期,不应在此表里出现,故①③正确,排除ABC 项。
故选D。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下列哪一城市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南朝江南开发的一个缩影()A.成都B.广州C.建康D.洛阳【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而作为南朝各政权的都城—建康是最能够反映江南开发的,C正确;成都位于西南,广州位于东南,洛阳属于中原,三个城市都不属于江南地区。
新人教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在期末的时候,对于初二历史在期末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让我们一起从新人教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开始做题吧,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新人教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2、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3、中共制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多数国民党将领要求与共产党合作C、国共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D、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解决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5、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但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却不主张杀他,而主张和平解决。
这充分说明( )A、共产党人心胸宽广,不与蒋介石斤斤计较B、中国共产党软弱无能C、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完全放弃了自己的阶利益7、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8、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A、九一八事变之后B、西安事变之后C、卢沟桥事变之后D、中共七大之后9、(百色中考)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1915年,陈独秀提出:“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
”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辛亥革命B.主张思想启蒙以救国C.反对政治革命手段D.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2.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请了一大批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其中既有相对“保守”的学术大师,也有“激进”的民主人士。
由此可知,蔡元培()A.提倡保守思想 B.宣扬激进思想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封建礼教3.“我们抛弃了之乎者也,学写白话文。
我们也把《红楼梦》《水浒传》作为圣经宝典来研究,又竭力阅读西洋名著。
”这种状况始于()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
”材料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使民主、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B.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青年人的思想解放D.促使了文学革命5.“在人们看来,巴黎和会上的失败,追本溯源,就是皖系的亲日政策。
因此,种种跟日本签订的条约,在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中,都被人们再一次想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6.“这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废除二十一条”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
如“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D【详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使国家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年号“开元”,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故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D。
62.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中的“人”指()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是最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C符合题意;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与材料内容不符,AB排除;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D排除。
故选择C。
63.观察下图,唐太宗时期,一道下令从起草到审核,最后在全国实施,大致的流程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C.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D.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A。
64.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廉洁奉公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详解】唐太宗死后,即位的是唐高宗,高宗体弱多病,唐高宗后期,皇后武则天掌握大权,后来武则天称帝,登上皇位。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雅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其中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其留学生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罗大批留学生和商人来华,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文化成果,推动新罗社会的发展;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促进中国佛教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①②③正确,A正确;雅典存在时间是前508年-前322年。
唐朝建立于618年。
④错误。
因此BCD错误。
综上故选A。
42.七年级(1)班负责学校本月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A.朝鲜半岛的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答案】D【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唐太宗因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与“唐代的中外交往”的主题不符。
D符合题意;朝鲜半岛的音乐在民间流传体现了外来文化丰富了唐朝本土文化。
A不合题意;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东亚文化圈的贡献。
B不合题意;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体现了中国主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
C 不合题意。
综上故选D。
43.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其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A.日本物产B.天竺物产C.大食物产D.新罗物产【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同步练习题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6、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7、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8、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9、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0、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学生爱国运动
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A. 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
13、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4、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
”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15、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6.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
答案:
1---15 DCACA CBBAD ACAAA
16.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倡导文学革命
17. 它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 第一,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第二,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第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