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81.17 KB
- 文档页数:38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要是战争题材的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3、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提高默读能力。
4、认识到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叙事性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形象饱满,事情发展经过完整。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经过能有清晰地认识。
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和思考课文的内容,争取能够在反复阅读的教学方式中开启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主要内容】1、《新闻二则》了解回顾历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强盗行经。
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初一语文重点难点总结一、课文解读在初一语文学习中,课文解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情感,同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难点总结:1. 段落阅读段落阅读是初一语文中的重点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段落中的主题和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2. 写作技巧初一语文中写作技巧的操练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达和意境。
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初一语文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古代文言中的词汇和句式结构,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
通过解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语法知识除了课文解读外,初一语文的语法知识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1. 词性和词语搭配学生需要掌握常见词语的词性和搭配规则。
通过学习词性和搭配规则,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避免词性和搭配错误。
2. 时态和语态时态和语态是初一语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
学生需要学会区分不同的时态和语态,并且能够正确运用于写作中。
通过学习时态和语态,学生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准确和流畅。
3. 句子结构和句式句子结构和句式是初一语文中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的句子结构和句式,通过多种句式的运用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完整性和流畅性,避免句子不完整或者重复冗长。
三、写作训练写作训练是初一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个写作训练的重点难点:1. 论述文写作论述文写作是初一语文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需要学会提出观点、展开论证、总结结论等论述文的基本要素。
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运用举例、对比等手法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2.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写作是初一语文中的另一个重点。
九年级上册1、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初闻泉声:“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再睹泉踪:“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钟泉之声相应:“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浑然一片:“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林中小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1)吟哦讽诵。
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
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2. 难点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3、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目的:1、学习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2、培养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把赞颂大自然的创造力与人类的审美能力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2、难点:了解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
附板书设计:飞红滴翠记黄山奇峰怪石总写----分写-- 古松------温泉云雾4、画山绣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文章诗意美。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一堂完整的高质量的语文课,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呢?(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一堂可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
根据三个目标维度系统,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每项的目标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加于制定,用上这样的一些动词:感受、理清、揣摩、了解、领悟、培养、理解、体会、体味、学习、品味、积累、把握、引导、激发、认识、感悟、感知、熟读、体验、识记、表现等词语。
这些词语也可以作如下分类:字词方面:识记重点词语、重点字词、品位关键词语、积累文言词语、句子方面: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揣摩体味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品清新朴实的语言、积累有关诗词、品味揣摩抒情性语言、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品味文中平淡自然而又具韵味的语言特色、品味京味语言、整篇的方面: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并理解文章的观点、理解文章内容、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理解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乐观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理解文中深刻哲理、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味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的启迪、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辉煌灿烂,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母亲的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感悟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力方面:1、听。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主要是战争题材的叙事性文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3、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提高默读能力。
4、认识到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叙事性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形象饱满,事情发展经过完整。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经过能有清晰地认识。
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和思考课文的内容,争取能够在反复阅读的教学方式中开启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主要内容】1、《新闻二则》了解回顾历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强盗行经。
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七年级下册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面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鲁迅同情、爱护劳苦大众,和工农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立场,激励学生以鲁迅为榜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掌握字、词我的老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设计思路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目标:(1)掌握书下生字词。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赵普学习目标: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难点: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一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八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老山界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草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母语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 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 创新设计, 构建了全新的阅读编写体系。
这一体系包含两个要点:第一, 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 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第二, 构建“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
本文拟就后者的设计思想、内容要点作一点解析, 以便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精髓。
阅读体系构建中编者重点思考的三个问题 1.如何体现“读书为本, 读书为要”的编写思想? “读书为本, 读书为要”, 就是抓住读书这个核心, 引导学生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一文中, 系统阐述了“读书为要”的思想。
他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 认识到:“整体而言, 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是不好的, 年级越高, 情况越糟。
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 几乎不怎么读书, 不喜欢也不会读书, 更不会读完整的书……试想, 不读书, 或者读书少, 怎么可能学好语文?怎么可以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但事情往往就是如此悖谬……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 同时又是语文教学效果始终低下的病根。
”为此他提出, “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 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才能把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带起来, 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带起来。
现在重新提出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 去改进语文教学。
这不是什么新观点, 但在语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乱的当今, 重新回到朴素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从‘多读书’的角度去理解语文的本质, 是有现实意义的。
”温儒敏先生“读书为要”的思想, 还体现在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上。
在《忽视课外阅读, 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一文中, 他开宗明义:“通常讲阅读教学, 往往偏重课堂上围绕课文的教学, 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同样重要的, 就是课外阅读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具体见下各册各单元分表)。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1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 、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上册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
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写作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记载人的行为经历,叙述事情的经过变化。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描写写景状物,描摹景的氛围,形容物的形态。
一轮圆圆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
说明剖析事物构造,解释概念含义(析理释义)。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
议论讲道理,明观点,论是非。
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道理谁都知道。
抒情抒发感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单元目标人文目标认知目标课文教学重点练习第一单元针对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样一个人生的转折,引导正确对待人生:人生是美好、曲折而又需要去努力实现,关爱生命,体验、憧憬、思考人生。
七年级上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繁星教学目标: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的: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幼时记趣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十三岁际遇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伟人细胞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2、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来;3、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4、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XXX》,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2、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