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行业研究-行业利润水平、技术水平、特征及主要企业(九)行业利润水平生鲜流通环节属于农业产业的中间环节,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易损伤、保鲜期短的天然属性,市场充分竞争,交易频繁、交易量大,因此,在参与货物买卖的模式下,生鲜供应链服务企业整体呈现出存货周转率快、收入规模较大、销售毛利率较低的特点,存货周转管理、产品损耗控制、上下游议价能力、服务附加值是影响生鲜供应链服务企业利润水平的关键因素。
虽然生鲜供应链服务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不高,但近年来该行业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成本管控日趋精细化,服务附加值不断提高,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有望提升。
(十)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提供的生鲜供应链服务主要涉及果蔬产品。
果蔬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果蔬采后预处理、果蔬贮藏保鲜、催熟等果蔬初加工和果蔬深加工技术。
新鲜果蔬从采收到被人们消费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降低其新陈代谢和呼吸速度,控制微生物菌源污染以保持果蔬新鲜,或者加速水果成熟以保证较好食用口感。
因此,果蔬采后预处理、保鲜技术和催熟技术是果蔬供应链服务业行业技术的重要内容。
其中催熟技术和冷藏保鲜技术是中国果蔬供应链服务的常用技术,具体情况如下:(1)催熟技术催熟技术是中国果蔬生产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在多种蔬果中使用。
乙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自然散发的一种激素,可以诱导植物从幼年步入成熟期。
催熟技术是模仿水果自然成熟过程,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环境(密闭库房)下,诱导水果体内产生内源乙烯,并在内源乙烯的作用下,激活水果体内内源酶的活性,引导水果内源物质发生分解转化。
经催熟后,水果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分突增,成熟度增加,催熟后水果的香味和口感更适合人们食用。
目前中国果蔬企业主要采用乙烯利催熟、乙烯气体催熟等两种方式。
①乙烯利催熟乙烯利催熟俗称药包催熟,使用过程中将乙烯利固体直接分包装放入保鲜库,或将乙烯利溶液稀释,将水果放入乙烯利溶液里浸泡并通风静置,乙烯利分解产生乙烯气体,起到催熟效果②乙烯气体催熟乙烯气体催熟技术是在密闭空间释放一定量的乙烯气体来催化果蔬的一种技术,其中ETH增压催熟技术目前是世界最先进的催熟系统之一,其主要通过ETH 增压系统来控制库房的通风、空气循环以及密闭等环境,在最佳的温度、湿度和乙烯气体浓度下,使气体在库体中均匀流通,形成空气循环,保证较好的催熟效果,并能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常用催熟设备包括大功率电机和可逆风扇、乙烯发生器等。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概要当前生鲜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及现状1.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2.运输与储存成本高由于生鲜食品易腐败,运输和储存环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施投入。
目前,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能力有限,运输成本较高,导致生鲜价格上涨。
3.供应链中的环节较多,管理复杂4.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环境污染、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不规范等原因,以及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生鲜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也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解决生鲜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发展可持续、高效的生鲜供应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1.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全程可追溯的生鲜供应链平台,实现信息的透明。
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等全过程的信息,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
2.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优化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提高冷链服务能力和效率。
通过运用新型的冷链技术和设备,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减少食品腐败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建立与发展规模化的生鲜供应链企业在生鲜供应链中,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集成,并建立规模化的生鲜供应链企业。
通过整合各个环节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提供更好的食品质量和服务。
4.加强监管和标准化管理加强对生鲜供应链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制度。
对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食品安全的监控与抽检,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和推广。
5.发展可持续的生鲜供应链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在生鲜供应链中加强环保意识。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提倡可回收利用;发展农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回收等,推动生鲜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生鲜供应链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较高、管理复杂、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建立规模化的供应链企业,加强监管和标准化管理,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
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分析--以盒马鲜生为例内容摘要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和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这意味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也要与时俱进,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分析也迫在眉睫。
本文分析盒马鲜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状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总结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亮点,并指出其面临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较低的挑战、管理不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供应链存在潜在风险、夜间配送成本低等问题;以及结合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分别提出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制度,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机制、优化系统,转移成本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对新零售生鲜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和优化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盒马鲜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i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a case study of Freshippo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new retail and the chang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which means that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with higher demand, so 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In this paper, Freshippo raw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ummarizes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of low level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improper management, difficulty in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potential risks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low cost of night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ori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autho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culti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talents, improve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supplier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staff quality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optimize the system, transfer costs and other targete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o the new retail fresh industry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Key words: Freshippo;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目录内容摘要 (1)Abstract (1)一、绪论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二、相关理论综述 (5)(一)国内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5)1. 国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5)2. 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5)(二)供应链管理 (6)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6)2.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6)(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6)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 (6)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内容 (6)(四)农超对接理论 (7)1. 农超对接理论的内涵 (7)2. 农超对接理论的特点 (7)三、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 (7)(一)盒马鲜生的概述 (7)(二)盒马鲜生的供应链结构 (8)(三)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的亮点 (8)四、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9)(一)受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的限制 (9)(二)管理不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10)(三)供应链存在潜在风险 (10)(四)夜间配送成本高 (10)五、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1)(一)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1)1. 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11)2.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1)(二)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素质培训 (11)1.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12)2. 加强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素质培训 (12)(三)加强风险管理机制 (13)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13)2. 做好合作伙伴维护管理 (13)(四)优化系统,转移成本 (13)六、结论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鲜供应链报告一、多级供应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非效率因素仍旧存在(一)我国生鲜供应链现状:上下游极度分散+中游多层级上游:以“小农生产”为主,集中度低上游极度分散,农村经纪商层级无法避免。
自古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即以个体“小农生产”为主,至2016年年底,我国有2、3亿农户,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达2、1亿户。
生产经营非常分散,集中度较低。
受制于生产源头农户的分散性,以及各地生鲜品种、质量、价格不统一,农村经纪商需要对当地生产状况、语言等十分了解,且备受村民信赖的农村经纪商去各家各户收购生鲜,一定程度上,起着整合生鲜的作用。
因获取各地生产信息成本高及信任机制影响,中间商很难跨越经纪商直接向农户采购,使得当前供应链无法避免的增加了农村经纪商层级。
中游:损耗高、冗长交叉的多级批发模式仍占主流生鲜从农户到消费者至少经过4层的供应链十分冗长。
由于上游极为分散,为了满足农产品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时的需求,我国多年来形成了稳定的以多级批发市场为主的生鲜流通体系,即分散的农户生产商品后,由大量经纪人收购,运输至产地批发市场,随后由销地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商等分销至零售端农贸市场、超市等,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
由于供应链冗长,农产品经过每层环节的储存、运输、装卸后损耗较大,叠加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层层加价,使得产销两地产品差价较大,而当前生鲜零售终端毛利率普遍较低。
多级分销市场也使得从生产源头地到终端消费者的完整流通过程呈现出多元交叉的特点。
零售商可从二、三级批发商进货,也可从产地、销地批发市场进货,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零售商如永辉超市会一定比例的直接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订单;多级批发市场也会从农户、产地、销地批发市场进货;生鲜在不同“角色”之间的流通多元交叉,没有统一规划,使流通效率下降,商品难以溯源。
生鲜直采电商频现,但盈利形势尚不明朗。
近年来一些依托互联网而生的开放平台式供应链体系正在形成,如以善之农、美菜、宋小菜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通过收集下游小B端订单,整合上游农户资源,实现规模采购和运输。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分析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时间保存的初级产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
生鲜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这决定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一般商品供应链存在更多的风险。
生鲜农产品季节性强,这可能使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协调与信任从而导致目标冲突的增加;生鲜农产品上市时如果物流不到位,短时间内无法调节供需矛盾,则会使市场价格波动增大;同时也限制了其在跨区域或跨季节的即时调节,增加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确定风险。
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因此生鲜产品生产企业或个人在商品价格谈判上能力较弱,造成在生鲜商品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非正式合约,这些紧急而非正式的合约经常会使生鲜农产品的买卖双方之间发生争执,由此带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生鲜农产品时效性强,利益分配的博弈有可能使个别企业过分关注短期利益而做出损害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行为。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这也造成供应链整合的困难,进一步增加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
解析结构模型的建立1.1建立系统要素集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用系统的思想进行分析,将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风险问题暂且总结为十个点,如下表所示。
1.2建立邻接矩阵分析上述九个要素间的直接关系,可得如下表格。
根据上述直接关系表,可列出邻接矩阵0 0 0 0 1 1 0 0 10 0 0 0 1 0 0 0 10 0 0 1 1 0 0 0 00 0 0 0 1 1 0 0 0A= 0 0 0 1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0 0 1 1 1 1 0 1 00 0 1 1 1 0 0 0 00 0 0 0 1 0 0 0 0可达矩阵的计算步骤如下所示:1 0 0 0 1 1 0 0 10 1 0 0 1 0 0 0 10 0 1 1 1 0 0 0 00 0 0 1 1 1 0 0 0A+I= 0 0 0 1 1 0 0 0 00 0 0 0 0 1 0 0 00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0 0 1 00 0 0 0 1 0 0 0 11 0 0 1 1 1 0 0 10 1 0 1 1 0 0 0 10 0 1 1 1 1 0 0 00 0 0 1 1 1 0 0 0(A+I)2= 0 0 0 1 1 1 0 0 00 0 0 0 0 1 0 0 0O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1 0 1 00 0 0 1 1 0 0 0 11 0 0 1 1 1 0 0 10 1 0 1 1 0 0 0 10 0 1 1 1 1 0 0 00 0 0 1 1 1 0 0 0(A+I)3= 0 0 0 1 1 1 0 0 00 0 0 0 0 1 0 0 0O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1 0 1 00 0 0 1 1 0 0 0 1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当r=2时,满足A+I≠(A+I)2=(A+I)3,可达矩阵R=(A+I)31 0 0 1 1 1 0 0 10 1 0 1 1 0 0 0 10 0 1 1 1 1 0 0 00 0 0 1 1 1 0 0 0R= 0 0 0 1 1 1 0 0 00 0 0 0 0 1 0 0 0O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1 0 1 00 0 0 1 1 0 0 0 11.3 根据可达矩阵R,求与各要素对应的可达集合、先行集合、共同集合,分别如由此得到第一级L(1)={S6}由此得到第二级L(2)= {S4、S5}由此得到第三级L(3)= {S3、S9}由此得到第四级L(4)= {S1、S2、S8}由此得到第五级L(5)= {S7}将可达矩阵R按照以上级别顺序排列,得到分块三角阵R′1 0 0 0 0 0 0 0 01 1 1 0 0 0 0 0 01 1 1 0 0 0 0 0 01 1 1 1 0 0 0 0 0R‘= 0 1 1 0 1 0 0 0 01 1 1 0 1 1 0 0 01 1 1 0 0 0 1 0 01 1 1 1 0 0 0 1 01 1 1 1 0 0 0 1 1参照这一级别排列的可达矩阵R‘,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层次结构根据建立ISM解析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在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九个因素中最底部的原因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能力过低,这就造成了整个供应链环节无法正确的衔接并进一步协调来达到各个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生鲜供应链生鲜水果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生鲜果蔬供应链报告内容预览七大类型冷库优缺点大对比现实情况中,有些建好的冷库租不出去,有些企业却在不断的寻找冷库资源,一时间冷库设施市场冰火两重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既不是冷库建设多了,也不是冷库建设少了,而是市场需要的冷库建设少了,盲目跟风投建的冷库多了!——柯瑞德货架根据目前主流冷链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应的冷库类型可分为储藏型、市场型、中央及区域配送型、城市配送型、电商宅配型、中央厨房、产地型等七种类型。
Keread 针对这七类冷库做出了比较,一起来看看您的冷库建对了吗?一、储藏型冷库储藏型冷库是八九十年代建设最多的冷库,目前市场上保有量最大的一种冷库类型,主要用于水产品、肉类等冻品储存。
这种类型的冷库是以商品储存功能为主,商品品类较少,存储周期少则半年,多则长达一年。
所以在温区设计上比较单一,冻品存放形式以堆货为主,对存储量有一定要求,对发货区面积、温度要求较低,有些冷库甚至不设温度。
二、市场型冷库所谓市场型冷库,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的冷库为主。
这种类型的冷库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存储空间外,还要考虑出租给市场内商户使用。
因此,在设计上更多的考虑冷库拆分的灵活性,便于计算租赁费用。
市场型冷库目前以多层建筑或小型冷库为主,多层建筑每层高度 5 米左右,商品存放以堆货形式居多。
三、中央及区域配送型冷库CDC、RDC 等配送中心的冷库,服务半径较大,在冷库库型规划时考虑储藏功能的权重大于配送功能。
由于具备了配送功能,这种类型的冷库对收发货区域面积和温度有一定要求。
商品存放多为货架形式,冷库高度一般以货架高度来确定,目前以4 层以上货架高度为主,部分冷库采用了8 层货架高度。
近几年自动化立体冷库在区域配送型冷库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多。
柯瑞德提醒您:在建设冷库前,一定要想清楚建设冷库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未来如何经营?不同的营运方式决定了冷库的使用类型,决定了冷库的功能温区,然后才决定了建冷库该采用何种建筑类型、何种保温结构、何种制冷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