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2.85 KB
- 文档页数:13
给水系统中的管网布置与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给水系统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管网布置与设计是确保水资源能够有效供应到每个用户的关键。
本文将就给水系统中的管网布置与设计进行探讨。
一、给水系统的概述在开始讨论管网布置与设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给水系统的概述。
给水系统是指将水源收集、处理后分配到各个用户的系统。
其主要包括水源、取水设施、输水管道、水处理设施和用户接口等组成部分。
二、管网布置原则1. 保证供水可靠性管网布置应能够保证供水可靠性,即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够得到稳定的水源供应。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压、水量、水质、管道直径等因素,合理确定管网的布置方案。
2. 缩短供水距离为了减小管道阻力和节约用水成本,管网布置应尽量缩短供水距离。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将每个区域的供水距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考虑后期扩展给水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扩容。
在管网布置与设计时,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后期根据需求进行扩展和改造。
三、管网设计方法1. 管径设计管道直径的选择对于管网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管径可以保证供水稳定并降低能源消耗。
管道直径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水量、压力损失、水流速度等因素。
2. 管网结构设计管网结构设计包括主干管、支线管和配管等。
主干管负责将水源输送到各个区域,支线管将水分配给具体的用户,配管则将水从支线管输送到每个用户。
合理的管网结构设计可以提高供水效率。
3. 阀门的设置阀门的设置对于管网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阀门可以分区控制供水、切断故障区域以及进行管网维修和清洗。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布置阀门,确保管网的灵活性和操作性。
4. 泵站设计在远距离供水或者供水高度差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泵站的设计。
泵站的选型和布置需要考虑到供水量、供水压力等因素,以确保泵站的正常运行。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网布置与设计的实际应用,我们以某城市的给水系统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该城市的给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水处理厂、输水管道和用户接口。
给水管网设计理念是什么
给水管网设计的理念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可靠、安全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给水管网设计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质量:给水管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
设计师应该根据当地水质的特点和人们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和设备,确保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2. 可靠性:给水管网设计应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供水能力。
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的管网布局和供水系统的冗余设计,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停水和故障的发生概率。
3. 安全性:给水管网设计应该注重供水的安全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供水管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防止外界污染物对供水的影响。
此外,给水管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事件灾害的应对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水质仍能保持稳定。
4. 节能高效:给水管网设计应该注重节能和高效水的利用。
设计师应该通过合理的管网布局、管径选择和阀门控制等手段,降低管道系统的阻力和泵站的能耗,提高给水系统的水平运营效率。
5. 可持续发展:给水管网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应该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并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维修便捷性,降低后期的运营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给水管网设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保障供水质量和供水可靠性,注重供水的安全性和节能高效,同时注重管网的可持续发展。
给水排水管网设计(给水部分)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
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
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
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
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
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
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
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
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
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
设计说明书一.原始资料设计任务为陕西中部A县给水系统。
1、设计年限与规模:设计年限为2020年,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城区人口生活与工业生产用水,包括: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市政及消防用水,不考虑农业用水。
2、水文情况:本县地势较平缓,附近有地表水源,考虑城区发展及供水安全可靠,采用环状网得布置形式,管线遍布整个供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得水量与水压。
3、气象情况:该地区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得频率见远期规划图中得风向玫瑰图,冬季冰冻深度0、5米。
4、用水情况:城区2011年现状人口13、5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
,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城区最高建筑物为六层(要求管网干管上最不利点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
消防时最低水压不小于10、00米。
要求供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无论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
无特殊要求。
采用统一给水系统。
用水普及率为100 %。
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表二.设计内容1、给水量定额确定(1)参照附表1 (a)选用得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40L/cap、d(2)工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3)浇洒街道用水量定额选用2、5L/m、d。
浇洒绿地用水量定额为2L/m2、d o(4)参照附表3该城市同一时间内可能发生火灾2次,一次用水量为45L/S。
2、设计用水量计算(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用水、浇洒道路与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与管网漏失水量。
(一)城市综合用水量计算:设计年限内人口为14、12万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240L/cap d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Q1 =qNf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m3/ d;q ----- 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N ----- 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f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所以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为:Q1=qNf=0、24*141200*100%=33888m3/d=39、2 22L/s(二)工业用水量计算工业生产用水2000+1000+600=3600m3/d=4、1 7L/s 。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青阳镇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学生姓名陈兰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指导教师程斌2012年10月31日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质,包括居民家庭生活和卫生用水、工矿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冷却用水、机关和学校生活用水、城市道路喷洒用水、绿化浇灌用水、消防以及水体环境景观用水等等。
此次设计为苏北地区青阳镇给水管网系统设计,主要设计以下内容。
(1)用水量计算(2)供水方案选择(3)管网定线(4)清水池、水塔相关计算(5)流量、管径的计算(6)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的设计(7)管网设计校核给水工程必须满足各类用户或单位部门对水量、水质和水压对的需求。
要求能用确定管网的布置形式,管线的选择,管径的选择,流量的分配及校核,确保管线的合理布置及使用。
1设计资料及任务1.1设计原始资料1.1.1地形地貌地势较平坦,地形标高如图。
1.1.2气象资料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气温:年平均气温14.10oC ;夏季平均气温28.0oC ,冬季平均气温-1.0oC 。
1.1.3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地质良好,适宜于工程建设; 地下水位深度450cm ; 土壤冰冻深度30cm 。
1.1.4图纸资料城市地形图见另页,比例为1:200001.1.5用水资料(1)青阳镇位于苏北地区,城镇设计居住人口为 2.2万,给水普及率100%;该城镇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见图1。
246810121416182022241234567时间(h)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图1 青阳镇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1)设计房屋卫生设备标准为室内有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城市建筑按六层考虑。
(3)该城镇各企业单位最高集中用水量为: 甲企业:2400米3/日; 乙企业:3800米3/日; 丙企业:2400米3/日;1.2设计任务(1)泵站输水管及城市管网定线;(2)输水管径的确定;(3)城市供水管网管径的确定;(4)各节点水压的计算;(5)计算清水池容积、水塔容积和水塔高度;(6)消防时管网校核;(7)管网配件及阀门井的确定;(8)绘出成果图。
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及管网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程的规范要求,并重点探讨管网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1.设计依据(1)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在给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工程符合国家要求。
(2)地方性规范: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还需遵守当地制定的地方性规范,确保工程能够适应当地情况。
2.工程布局设计(1)选址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环境要求,合理选择给排水工程的选址,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主体工程布局:根据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要求,设计主体工程的布局,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的布置。
3.排水管网设计(1)管网结构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排水管网结构,包括主管道、支管道和排水口等,确保管网的通畅和稳定。
(2)管径选择:根据设计流量和管道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管径,以满足流体传输要求。
(3)坡度设计:根据地势情况和流体流速要求,设计适当的管道坡度,以保证排水畅通。
(4)材料选择:根据工程环境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塑料、铸铁、钢等。
4.给水管网设计(1)供水压力:根据工程用水需求和城市供水系统的情况,确定合理的供水压力,以保证供水质量和稳定性。
(2)供水管道设计:根据供水流量和水质要求,设计合适的供水管道布局和管径,以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
(3)消防给水设计:根据建筑物的消防水需求,设计相应的供水管网和消防水设备,确保消防安全。
5.设备与附件选择(1)阀门选择:根据工程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阀门类型和规格,以便进行管网的控制和操作。
(2)排水设备选择:根据排水需求和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排水设备,如泵站、污水处理设备等。
(3)通气装置选择:为排水系统设计合适的通气装置,确保排水过程中的气体顺利排出,避免管道爆破等问题发生。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给排水工程规范要求及管网设计的介绍,可以看出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水厂的位置及管网布置1.1 水厂选址原则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①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②水厂应尽可能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③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的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水区较近的地方。
前一种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水厂和取水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特别对浊度较高的水而言。
但从水厂至主要用水区的输水管道口径要增大,管道承压较高,从而增加了输水管道的造价,特别是当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较大及输水管道较长时;或者需要在主要主要用水区增设水厂(消毒、调节和加压),净化后的水由水厂送至配水厂,再由配水厂送至管网,这样也增加了给水系统的设施和管理工作。
后一种方案于前者正好相反。
对于高浊度水源,也可将预沉构筑物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水厂其余部分主要设置在用水区附近。
以上不同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其它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
1.2 水厂位置的选择该区在南部河流上游,水厂地面标高90.1m,水厂处不受洪水威胁。
土壤为粘土,承载力较好,便于施工。
水厂所处位置不占农田。
水厂距离供水区较近,交通便利,靠近电源,市政管网完善。
1.3 管网布置形式给水管网的布置的布置应满足一下要求:①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与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②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最小;③管网遍布在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④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费用。
给水管网设计心得水管网设计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工程。
在进行水管网设计的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合理规划是水管网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水管网设计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用水需求,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人口密度、用水量预测等因素,合理规划水管网的布局。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建筑结构和现有水源等因素,以确保水管网的设计符合实际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动或重新建设的情况发生。
其次,综合控制水管网的投资成本与工程质量。
水管网设计需要考虑到投资成本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平衡。
对于一些重要的城市区域,可以采取高标准的设备和建设方式,以确保水源的质量和供水的可靠性。
而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或农村地区,可以采取更加经济实惠的建设方式,以降低投资成本。
另外,水管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水管网设计应该充分利用地表水、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降低地下水位下降等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质的保护和治理,采取适当的水质监测手段和技术,保证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水管网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用水需求和供水安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也在快速增长,所以水管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用水需求的增长趋势,并进行合理的预测。
同时,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靠性,防止供水中断或供水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发生。
最后,水管网设计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越来越紧张,所以水管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采取节水措施,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同时,还可以采取水资源再生利用措施,将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证供水的可持续性,还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水污染的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水管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在进行水管网设计时,我们应该合理规划,综合控制投资成本与工程质量,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目录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二、给水管网定线三、设计用水量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四、管材的选择五、管网水力计算六、校核水力计算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一、给水系统的布置(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
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
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
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
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
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
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
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
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
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
依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二泵房分二级供水。
二、给水管网定线城市管网定线取决于城市的平面布置,供水区的地形,水源和水塔的的位置,街区和用户特别是大用户的分布,河流,铁路,桥梁等的位置,管线一般敷设在街道下,以满足供水要求为前提,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形状随城市总平面布置图而定;宜树状网和环状网相结合的形式,且使管线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给水区。
在定线前需熟悉地形图,明确水源、水厂、水塔设计位置以及各大用户的位置,由于管网定线不仅关系着供水安全,也影响着管网造价,因此定线时需要慎重考虑。
水塔应尽量置于城市较高地区。
以减少水塔高度;此外应尽可能靠近大用水户,以便在最大转输时减少水塔至该处的连接管中的水头损失,从而减少水塔高度,水塔在管网中有重要作用,它的目标又很明显,故选择水塔位置时,需考虑防空、整个城市规划及美观等问题。
管网定线的基本原则是:●干管应通过两侧负荷较大的用水区,并以最短距离向用户送水。
●靠近道路、公路,以便于施工及维修。
●利于发展,并考虑分期修建的可能性。
●干管尽量沿高地布置,使管道内压力较小,而配水管压力则更高些。
●注意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平面与立面相隔间距的规定与要求。
按照布管原则进行:干管的延伸和二泵房输水到水塔、大用水户的水流方向一致,以水流方向为基准平行布置干管,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户;干管间距500-800米,联络管间距800-1000米;枝状和环状相结合;单管和双管相结合;给水管网定线草图如图所示:(记得加附图)三、设计用水量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城市最高日用水两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①综合生活用水量:城北区近期规划人口8万人,用水普及率预计100%,综合用水量标准采用300L/c ap·d则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1=300×80000×100%=24000000L/d=24000(m3/d)②工业企业用水量:由资料知,甲企业用水量(含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为3000m3/d,则Q2+Q3=3000m3/d=34.72L/s③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由资料知:Q4=0。
④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Q 5=(15%--25%)×(Q1+Q2+Q3+Q4),这里取20%,则Q5=20%×(24000+3000)m3/d=5400m3/d。
⑤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城市消防用水量定额为35L/s,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
故城市消防用水量为:Q6=35×2=70L/s所以: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Q d =Q1+Q2+Q3+Q4+Q5=24000+3000+0+5400=32400m3/d。
取Qd=33000 m3/d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城市生活用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时间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11~12用水量 1.10 0.70 0.90 1.10 1.30 3.91 6.61 5.84 7.04 6.69 7.17 7.31时间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用水量 6.62 5.23 3.59 4.76 4.24 5.99 6.97 5.66 3.05 2.01 1.42 0.79 根据“用水量计算表”绘制最大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见下图)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一级泵站全天运转,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4.17﹪;二级泵站分两级供水:第一级从21时到5时,供水量为1.16%,第二级从5时到21时,供水量为5.67%,最高日泵站总的供水量为:1.16%×8+5.67%×16=100%,从表中可以得知,城市最高日用水有两个高峰:一是早上8:00--12:00,一是下午17:00--20:00,最高时用水量是在上午11:00--12:00,为全天的7.31%。
则时变化系数为Kh=7.31%/4.17%=1.75.故,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Qh=Kh ×Qd/86.4=1.75×33000/86.4=668.4L/s。
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由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33000m3/d,且管网中设置有水塔,则:二泵房的设计供水流量为:33000×5.67%×1000/3600=519.75L/s。
水塔的设计供水流量为:33000×(7.31%-5.67%)×1000/3600=150.3L/s。
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时间给水处理供水量(%)二级(供水)泵站供水量(%)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设置水塔(%)水塔调节容积计算(%) 设置水塔不设水塔(1)(2)(3)(4)(2)-(3)∑(3)-(4)∑0-1 4.17 1.16 1.10 3.01 3.01 0.06 0.06 1–2 4.17 1.16 0.70 3.01 6.02 0.46 0.52 2–3 4.16 1.16 0.90 3.009.02 0.26 0.78 3–4 4.17 1.16 1.10 3.0112.03 0.06 0.84 4–5 4.17 1.16 1.30 3.0115.04 -0.14 0.70 5–6 4.16 5.67 3.91 -1.5113.53 1.76 2.46 6–7 4.17 5.67 6.61 -1.50 12.03 -0.94 1.52 7–8 4.17 5.67 5.84 -1.50 10.53 -0.17 1.35 8–9 4.16 5.67 7.04 -1.51 9.02 -1.37 -0.02 9–10 4.17 5.67 6.69 -1.50 7.52 -1.02 -1.04 10–11 4.17 5.67 7.17 -1.50 6.02 -1.50 -2.54 11–12 4.16 5.67 7.31 -1.51 4.51 -1.64 -4.18 12–13 4.17 5.67 6.62 -1.50 3.01 -0.95 -5.13 13-14 4.17 5.67 5.23 -1.50 1.51 0.44 -4.69 14-15 4.16 5.67 3.59 -1.51 0.00 2.08 -2.61 15-16 4.17 5.67 4.76 -1.50 -1.50 0.91 -1.70 16-17 4.17 5.67 4.24 -1.50 -3.00 1.43 -0.27 17-18 4.16 5.67 5.99 -1.51 -4.51 -0.32 -0.59 18-19 4.17 5.67 6.97 -1.50 -6.01 -1.30 -1.89 19-20 4.17 5.67 5.66 -1.50 -7.51 0.01 -1.88 20-21 4.16 5.67 3.05 -1.51 -9.02 2.62 0.74 21-22 4.17 1.16 2.01 3.01 -6.01 -0.85 -0.11 22-23 4.17 1.16 1.42 3.01 -3.00 -0.26 -0.37 23-24 4.16 1.16 0.79 3.00 0.00 0.37 0.00 合计100.0 100.00 100.00 调节容积=24.06 调节容积=7.59清水池中除了储存调节用水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则清水池有效容积W为:W=W1+W2+W3+W4其中:W-清水池总容积m3;W1-调节容积;m3;W2-消防储水量m3,按2小时火灾延续时间计算;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取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算,W4-安全贮量按W1+W2+W3取整后计算。
在缺乏资料时,一般清水池设计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计算,这里取15%。
故本次设计的清水池容积为:W=33000×15%=4950m3水塔除了贮存调节容积用水量以外,还需贮存室内消防用水量,因此,水塔设计有效容积为: W=W1+W2其中: W1--水塔调节容积W2--室内消防贮备水量,按10分钟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
在缺乏资料时,一般水塔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3%至5%--6%计算,城市用水量最大时取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