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园林风格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50.77 MB
- 文档页数:16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园林有许多差异,如下所述:
1. 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庭院园林则更加注重简约、抽象和空灵的美感。
2. 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包含山水、湖泊、假山、廊、亭、楼等元素,给人以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为简洁,通常设计成幽静的空间,以花草树木、琉璃瓦片、水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植物选择: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花草、乔木、竹子等,追求四季景观的变幻和丰富。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自然元素的简洁和平衡,一些常见的植物包括苔藓、枯木、小型灌木等。
4. 庭院的功能:中国古典园林多用于宴会、游玩、休憩等活动,也常常用于显示主人的地位和社交地位。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提供一个能够供人沉思、冥想以及举办茶道等传统仪式的空间。
5. 装饰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善于使用彩绘、雕花、镂空等繁复的装饰元素,赋予庭园以华丽和精美的感觉。
而日本庭院园林则更注重使用简约的素材和形式,以自然材料、石头、木材等为主要材质。
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封建文化的表达与展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呈现出的是一种庄重、浓郁的艺术氛围;而日本庭院园林则追求简约、空灵、平和的美感,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省与静谧体验。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
“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
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
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
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
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
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
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
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
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
2023-11-20CATALOGUE目录•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日本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与技巧•日本庭院景观风格的现代应用与创新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概述01日本庭院景观的定义与特点日本庭院景观,通常也被称为日本园林,是日本传统美学与文化的体现,它以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创造出一种和谐、宁静且富有禅意的环境。
特点注重细节与整体和谐的统一,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微妙平衡。
常运用石头、水、植物等元素,以简洁、静谧的氛围见长。
日本庭院景观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历史日本庭院景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受到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影响。
在平安时代(794-1185),日本园林开始展现独特风格,摆脱了中国文化的束缚。
禅宗在12世纪传入日本后,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枯山水这种代表性风格。
文化背景日本庭院景观与日本文化、宗教、艺术紧密相连。
如茶道文化与露地(茶庭)的设计,禅宗与枯山水的关联等。
同时,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深刻反映了在庭院设计中。
与中国园林的区别:中国园林注重的是自然山水的再现,讲究的是曲折迂回,而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和抽象,以简洁、静谧见长。
与欧洲园林的区别:欧洲园林通常注重几何对称和轴线布局,强调人工的雕琢和装饰,而日本园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多的人工痕迹。
总的来说,日本庭院景观风格是一种独特且富有深度的园林艺术形式,它深受日本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华,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
日本庭院景观与其他园林风格的区别日本庭院景观主要风格类型02简约禅意。
详细描述枯山水以沙石代替水,常常配以常绿植物、石头、苔藓等元素,构造出一种简约而充满禅意的庭院景观。
这种风格体现了日本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于极简美学的追求。
总结词冥想空间。
详细描述枯山水庭院设计精巧,沙石的纹路、石头的布局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这种设计旨在为观者提供一个冥想的空间,让人在庭院中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和谐。
从日式传统庭园看日本民族对景观的审美【摘要】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日本民族对景观审美的变化。
因其长时间受禅宗思想影响和地理条件限制,使日本人在庭园设计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反映了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同时也对日式庭园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庭园;禅宗思想;地理因素;审美观点一、日式传统庭园概况在日本社会历史发展中,日式庭园在每个时代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本身的形制与设计如实的反映了当时政治,宗教和自然的变迁。
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因社会面貌的不同,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漫长的日式传统庭园设计发展历史之中,不同审美观点经历了一次次扬弃。
最终才形成现今对庭园景观的审美。
日本庭园的早期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大和,飞鸟时代。
当时以舟游式池泉园为主。
如吉野离宫,苏我马子岛庭都是当时的代表作。
而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阶段,则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奈良,平安时代。
在此阶段,以寝殿式庭园和净土庭园为主。
由于庭园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从规模和设计上都体现着截然不同的审美。
对于服务皇家贵族的寝殿式庭园来说,整体规模较大。
整个庭园里,池、岛、殿、舍、园等一应俱全,表达了当时园主对于美景和生活享乐的追求。
而净土庭园则以佛寺庭园出现。
莲花的种植、“以池代海,以岛代山”的形制,都把佛教思想巧妙的融入在庭园的设计之中。
在此时期,两种庭园偶然的共同点是都有一较大水面。
这种以水或水形式表现的意向延伸,也在以后的庭园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和审美元素。
第二时期是镰仓、室町时代。
由于寝殿式庭园不适应当时武士统治阶级的生活需要,所以设计了更为简单,方便的书院式庭园。
庭园设计仍受寝殿式庭园的影响,但建筑规模较以前有所缩小,多在狭小的内庭中创造层次丰富的庭园空间。
从此时开始,精致小巧的审美也逐渐开始在庭园设计中萌芽。
除书院式庭园外,与佛教相关的禅宗庭园在此时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枯山水庭园和回游式庭园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两种形式。
日本园林的类型与风格解析资料日本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采用恰当的建筑和植栽手法精心构筑而成的,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在于注重空间营造和构图美学,强调不同季节、时间和观赏角度的变化。
以下是对日本园林类型与风格的解析资料。
1. 借景园林借景园林是将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风格。
设计师常常在园林的景观中寻找与周围环境相呼应的风景,如山脉、水系、树木等,因此借景园林的造景更多地基于自然环境,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金阁寺和银阁寺,以及东京的池袋西口公园。
2. 池泉回廊园林池泉回廊是由一条环形游廊围绕着园中池泉而形成的设计模式。
池泉回廊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回廊呈收敛的弯曲形状,给人以流畅和舒适的感觉,并借助池泉的反射和回声,增强了园林的空间感和气氛。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清水寺和奈良的东大寺南大门。
3. 枯山水园林枯山水园林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利用石头的纹理、形态和规模差异来营造园林景观,形成抽象的山水意境。
枯山水园林的特点在于其完美的对称性和排列规律性,强调对比和空间感,并加强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融合。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龙安寺和石头寺。
茶园林是指专门用于茶道和茶会的花园。
茶园林的设计手法非常朴素简洁,常常采用自然山水和树木,并利用几何形状和排列方式来表现内涵。
茶园林注重的是静谧和自然,设计师将茶道的培养和修养融入到园林中,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承。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大德寺和东京的新宿御苑。
5. 游憩园林游憩园林用于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花园。
游憩园林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园林与公众的互动和联结,使之成为一个人们欣赏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
游憩园林的特点在于其阻隔和透明的空间设计,时而强调视觉的开放和流动,时而突出互动和亲密度。
代表作品包括东京的上野公园和冲绳的销毁冲浪别墅国立公园。
总之,日本园林不仅重视自然的山水环境,更注重人文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在美学和哲学层面上追求极致完美,并进而影响世界园林建筑的发展。
建筑规划知识:日本古典园林的主要风格特点[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1)源于自然,匠心独运日本园林充分利用造园者的想象,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个对立统一的景观注重选材的朴素!自然,以体现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为美造园者把粗犷朴实的石料和木材,竹!藤砂!苔藓等植被以自然界的法则加以精心布置,使自然之美浓缩于一石一木之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种简朴!谦虚的至美境界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0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恣意汪洋,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对于细节的刻画是日本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对微小的东西如一根枝条,一块石头所作出的感性表现,显得极其关心并看得非常重要,这些在飞石!石灯笼!门!洗手钵!培垣等的细节处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4)清幽恬静,凝练素雅日本的自然山水园,具有清幽恬静,凝练素雅的整体风格,尤其是日本的/茶庭,/飞石以步幅而点,茶室据荒原野处松风笑看落叶无数,茶客有无道缘未知蹲踞以洗心,守关以坐忘禅茶同趣,天人合一小巧精致,清雅素洁;不用花卉点缀,不用浓艳色彩,一概运用统一的绿色系为了体现茶道中所讲究的寂清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空间上,对园内的植物进行复杂多样的修整,使植物自然生动,枝叶舒展,体现出天然本性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宗教在日本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则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日本园林的造园思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境界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块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日式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及特征全解析第一篇:日式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及特征全解析日式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及特征全解析在园林景观设计市场越来越大的今天客户的需求己经不仅仅是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还包括日式景观设计、欧式景观设计等等多种源自国外的景观设计风格日本独具特色的日式园林设计风格源自从汉末开始日本持续向中国派出的汉使全方位中国文化的学习使得日本园林景观风格在中式园林景观风格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改变。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
其中日本园林艺术就是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
公元六世纪中式园林景观艺术随佛教传入日本。
日本园林初期相当于囿的苑园因输入了中国较为成熟的技法除动植物外更多的是人工山水即更接近于人工园。
由于结合了日本国土性质采用舟游的形式其内容有山水部分的池、矶、须弥山等动物部分的龟、鱼、狗、马等建筑有苑、离宫、吴桥、画舫等园林活动有狩猎、舟游、其水宴等。
日本园林风格虽然受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已形成日本民族独有的自然式风格的山水园。
可以认为日本园林起初重在把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地兼收并蓄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则通过中国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并产生有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
日本园林景观设计以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式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传统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方园林中亦是仅次于中国园林,位居第二。
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独特的文化。
日本园林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1.飞鸟时代中国汉代佛教经朝鲜传入日本,与“汉地佛教”不同的是,日本的佛教更倾向于“印度佛教”,园林艺术随之传入,出现中国式园林——池泉庭园,模拟海景和山,有水池,中设岛。
2.平安时代日本园林史的辉煌时期。
在贵族阶级,由唐风园林发展为寝殿造园林。
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
舟游式池泉庭园成为寺庙园林重要类型。
文化上摆脱了完全模仿,形成和风文化。
3.镰仓时代日本传统的贵族文化开始衰落,开始武士执政的历史。
下层武士的不满和倒幕势力的强大,国内战争四起,政权的不稳定使人们更多地用佛教禅宗的教义来指导现实生活。
与禅宗相应地产生了以组石为中心追求主观象征意义的抽象表现的写意式山水园,最后发展固定为枯山水形式。
枯山水特点: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通过沙、石的组合达到模拟创造出水的感觉。
也有用植物代替沙,叫植物枯山水。
石象征海景,沙象征海水,可分两种:一种是在庭院内堆土或叠石成山、成岛,使庭内富于变化;另一种是在平坦的庭内点置、散置、群置山石。
4.室町时代学问和书院作为贵族、武家和禅僧共同的纽带,把僧家和武家结合在一起,大将军或大名常在晚年出家,或舍宅为寺,或捐建寺园,使园林出现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
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
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旷和宏伟。
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园所替代。
书院造后期,枯山水成为一种象征写意式园林。
5.桃山时代茶庭的兴起,其作为茶室的辅助庭园,起源与茶道有关,来源于禅宗。
先进茶庭,再入茶室,包括石灯笼、石水钵。
种植常绿植物,大部分面积为草地或绿苔,开花植物只用梅。
茶庭为培养情绪的缓冲地带,非常注重自然的姿态,在茶道上配置了各种设施,除了普通的园路外,还有匕石、丁布,另外也设置了起照明作用的石灯笼,洗手用的蹲踞,种植上也避开花灌木而选择常绿树为主的植栽。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作为东亚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两国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景作为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之一,在中日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儒道佛哲学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抒发而著称。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注重山水画的还原,通过假山、流水、湖泊等元素,将山水自然景观巧妙地还原于有限的空间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反映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观念以及佛家的超脱思想,赋予园林以深厚的哲学内涵。
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强调内省、禅意和抽象审美。
日本庭园常采用枯山水的设计,通过砾石、沙子、小石等抽象的元素模拟山水景观,追求抽象美和内心的宁静。
此外,日本古典园林与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常作为茶道场所存在,强调清净和平静的氛围。
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不同文化和哲学背景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进一步拓展对东亚园林艺术的认知。
01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特色中式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感,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以下是中式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主要特色。
中式古典园林以山水为基调,追求山水和谐的境界。
这一特色体现在山、水、假山、池塘等元素的精心搭配上。
假山巧妙地模仿了自然山石的形态,使人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
水池和流水的运用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动感,倒映出天空、建筑、植物,为园林景致增色不少。
通过山水元素的融合,中式古典园林创造了一种宛如仙境般的理想风景,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中式古典园林在假山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假山是园林中的核心元素,不仅作为装饰,更是承载文化和哲学内涵的媒介。
假山的形态各异,有的寓意山水,有的抽象出动植物形象,有的表达了人生哲理。
它们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象征长寿、避邪、追求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
通过巧妙的造型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假山成为园林中令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也让人们在其间领略到文化的深度。
传统日本园林的设计原则与风格日本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其设计原则和风格独具特色,深受世界各地的赞赏和借鉴。
传统日本园林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景观的层次感、空间的精确控制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些原则使得日本园林独树一帜,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首先,传统日本园林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日本人崇尚自然,他们将园林视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在园林中,人工建筑物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有水池或小溪流经,水池中的鱼儿和水草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此外,园林中的植物也被精心布置,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通过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传统日本园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和谐感。
其次,传统日本园林注重景观的层次感。
在日本园林中,景观被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色。
这些区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运用,形成了层次感。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一个中央景点,如一座小山、一块石头或一株特殊的植物,它们成为整个园林的焦点。
围绕中央景点,园林设计师会布置一些次要景点,如小桥、小路、花坛等,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景观结构。
这种层次感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第三,传统日本园林注重空间的精确控制。
日本园林设计师擅长利用空间,通过精确的尺度和布局来创造独特的氛围。
他们注重空间的开合,通过设置不同的门户和过道,使人在园林中有不同的体验。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人们需要沿着小路走过几个弯角,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设计使得空间显得更加广阔和神秘,给人以探索的欲望。
此外,园林中的建筑物也经过精心布置,使得空间更加有序和谐。
最后,传统日本园林注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日本人对细节的追求可见于他们对园林中每个元素的精心设计和布置。
无论是植物的选择、石头的摆放还是建筑物的装饰,都经过精心考虑和精确安排。
例如,日本的庭院中常常有一些小石子,它们的摆放位置和形状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增加美感和趣味性。
日本古典园林的特点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
那么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下,日本的古典园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现在随店铺来看看吧!日本古典园林简介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古典园林的清纯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日本古典园林的自然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古典园林的小巧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古典园林的佛禅印象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