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习题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2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1第一章绪论ⅰ课程内容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发展:《黄帝内经》就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也就是中医理论体系构成的标志。
继后《痢疾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以及金元四大医学流派,直到温病学派等都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神形一体\、\疾病可知\、\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观点,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思想。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其一人体就是有机的整体;其二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包括辨证与论治两个主要内容。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与病、症是有区别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辨证和论治有不同的含义,是统一的整体。
ⅱ考核目标-、教学要求1.介绍中医药学就是个了不起的宝库。
2.熟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3.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4.掌控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5.自学时数:4学时6.面授时数:1学时二、自学建议中医的两个基本特点,为本章的重点内容。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体是有机整体,可以通过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导,既分别主持各自的生理功能又统一协作,以及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密不可分的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外华、分泌物和排泄物之间密切相关来认识。
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则可从人类赖以自然界而生存、人类必须适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人类也必须改造自然、地域、工作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来理解。
关于辨证论治,必须明确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与病、症是有区别的。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及练习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2)形神一体观(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协调统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每个人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人际关系、婚姻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二、辨证论治症证病(一)症、证、病的概念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2015A.中医理论认为,“病”“证”“症”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A.感冒B.咳嗽C.风寒犯肺D.鼻痒喷嚏E.恶寒发热『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感冒属于病,鼻痒喷嚏、恶寒发热属于症状的“症”,咳嗽比较特殊,既属于病,又属于症。
风寒犯肺属于证。
2014A.下列属于症状的是A.嗳气B.食积C.热淋D.虚劳E.鼻渊『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中热淋、虚劳、鼻渊均属于病,食积属于证。
嗳气属于症。
2013A.属于疾病名称的是A.湿热B.肝郁C.瘀血D.暑湿E.感冒『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选项中湿热、肝郁、暑湿属于证,感冒属于病,瘀血既属于症。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所谓“论治”,亦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很具体)《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供本科90学时用)目录绪论 (4)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9)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22)第三章藏象 (34)第四章经络 (56)第五章体质 (64)第六章病因 (68)第七章发病 (78)第八章病机 (81)第九章防治原则 (97)绪论【学时】6【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3.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性,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时期:战国至秦汉。
2.基础:(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2)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
3.方法:(1)古代医家先后采用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以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中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4.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
(简介这四部医学典籍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学术成就)(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一、选择题 (一) A i 型题 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 A .阴阳学说D.整体观念 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A .阴阳学说 ) B.五行学说E.辨证论治 C .精气学说B.五行学说 C .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 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 .治病求本 D.四诊八纲 E .辨证论治 ) B.辨证论治E.以上都不是 C .辨证求因4.下列哪一论着的作者是秦越人( ) A .《伤寒论》 B .《金匮要略》 D.《难经》 E .《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着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 .《诸病源候论》 C.《中藏经》 ) C.《千金要方》 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 .《难经》 B .《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 .《中藏经》 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着是( A .《针灸甲乙经》 B .《伤寒杂病论》D.《黄帝内经》E.《难经》 下列哪部着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A .《伤寒论》 7. 8. B . 9. 金匮要略》 脾胃论》 ) 10. 11. 12.D.《难经》 E . 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 A .张介宾 B .华佗 D.陈无择 E .张机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 .《中藏经》 在病因学方面,提出着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 A .王清任 B .华佗 D.陈无择 E .巢元方 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 ) A .巢元方 B .陈无择 D.王清任 E .王叔和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 .朱震亨B .张从正 D.叶桂 E.刘完素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 .朱震亨B .刘完素 D.吴塘E.薛生白C.《黄帝内经》 ) C.《小儿药证直诀》 C.《诸病源候论》C.钱乙C.《诸病源候论》)C.张介宾C.张机C.王清任C.叶桂A. 朱震亨 D.刘完素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A. 《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最早的药物加工专着是(A. 《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C.吴有性 C.《新修本草》C.《新修本草》C .宋朝C.刘完素)C.《新修本草》C.陈藏器C .《外台秘要》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 A .李中梓 B .李杲D.叶桂E.刘完素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 ) A .王清任 B .吴有性 D.张从正 E .朱震亨 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 ) A .朱震亨 B .李杲 D.张机 E.吴瑭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 A .吴瑭 B.薛生白 D.吴有性 E .叶桂C.陈无择C.李杲C.张介宾C.王孟英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 15.16.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26.27.28. 29. 30. A .《太平圣惠方》 B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普剂方》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着的作者是()A .张机 B. 华佗C .皇甫谧D.王叔和E . 陶弘景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 .刘完素B . 张从正 C.李杲D.朱震亨E . 钱乙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 ,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 ) A .隋朝 B.唐朝 D.明朝E.清朝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 .张机B.孙思邈D.张元素E .李时诊 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着作是A .《神农本草经》B .《炮炙论》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 .张机 B.李时珍D.李中梓 E .赵学敏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着的大型方书是( )A .《千金要方》 B.《千金翼方》D.《太平圣惠方》E .《普剂方》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着作是( ) B .吴瑭E .薛生白)B .《炮炙论》 E.《本草图经》)B .《炮炙论》 E.《本草图经》A .刘完素B .张从正 D.朱震亨E .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 A .刘完素 B .张从正 D.朱震亨 E .陈无择 32. 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 A .刘完素 B .张从正 D.朱震亨 E .陈无择 33. 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着作是( ) A .《神农本草经》 B .《黄帝内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34. 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 A .五脏 B.六腑 D.形体官窍 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 B.恒动观念辨证论治c . C.李杲c.李杲 c.李杲 c.《难经》奇恒之府A .整体观念 D.异病同治 (二)B i 型题: A .汉代 D.宋代 ) c . 同病异治 E . B . E . 晋魏时期 明清时期 c . 唐代 1. 2. 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 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 A .《新修本草》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 本草拾遗》 海药本草》 B . E . 开创世界药物着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 唐慎微所着的是( ) A .《神农本草经》 D.《本草图经》 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着作是( 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 A .《本草图经》 D.《千金要方》唐代孟诜所着的是( 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着是A .《医林改错》 D.《温病条辨》清代汪昂所着的方书是() 10. 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A .《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着是( ) 12. 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着作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D.《中藏经》 E .《千金要方》 13. 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着是( 14. 被尊为“方书之祖”的着作是( )3. 4. 5.6. 7. 8. 9. c . ) 食疗本草》E . ) B . E . B . E . E . B . 新修本草》 炮炙论》 C.《本草纲目拾遗》海药本草》 针灸大成》 ) 医方集解》 普剂方》 他的代表作是( B.《本草经集注》 本草纲目》 c . c . 食疗本草》成方切用》)C.《食疗本草》)C.《伤寒杂病论》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岀”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 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着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岀突岀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岀突岀贡献的医家是()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A.疾病的原因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教案名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4.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病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八、教学时间:2学时九、教学重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十、教学难点:1.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十一、教学准备:1.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案。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十二、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共计2课时四、授课教师张某某(教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因、病机、病证。
(3)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合作探究、巩固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医事业的专业情感。
(2)树立正确的中医观念,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中医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病因、病机、病证的分析方法。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病因、病机、病证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2)中医诊断的实际操作技巧。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以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引子,如中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新课。
2、新知讲授(20分钟)(1)授课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病证等。
(2)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详细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病例,讨论其病因、病机、病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各小组给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练习(10分钟)授课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解答。
5、拓展延伸(5分钟)授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一、课程介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基石,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理论、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并掌握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及诊治方法。
3、学会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4、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中医基本概念:讲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2、阴阳五行学说:讲解阴阳学说的含义和应用,五行的含义和作用。
3、脏腑经络理论:讲解脏腑的功能和关系,经络的循行和作用。
4、病因病机理论:讲解疾病的产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包括外邪、内因、病理产物等。
5、辨证论治:讲解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中医病例,使学生了解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表观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1、中医基本概念(2课时)2、阴阳五行学说(2课时)3、脏腑经络理论(2课时)4、病因病机理论(2课时)5、辨证论治(2课时)6、针灸推拿实践操作(4课时)7、复习与总结(2课时)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概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临床知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E.辨证论治3.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A.治病求本B.辨证论治C.辨证求因D.四诊八纲E.以上都不是4.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伤寒论》B.《金匮要略》C.《中藏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5.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6.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7.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医著是()A.《针灸甲乙经》B.《伤寒杂病论》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8.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9.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介宾B.华佗C.钱乙D.陈无择E.张机10.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11.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致病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12.将诊脉方法加以推广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机D.王清任E.王叔和13.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张从正C.王清任D.叶桂E.刘完素14.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刘完素C.叶桂D.吴塘E.薛生白15.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A.李中梓B.李杲C.陈无择D.叶桂E.刘完素16.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王清任B.吴有性C.李杲D.张从正E.朱震亨17.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E.吴瑭18.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瑭B.薛生白C.王孟英D.吴有性E.叶桂19.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震亨B.吴瑭C.吴有性D.刘完素E.薛生白20.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1.最早的药物加工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23.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张机B.孙思邈C.刘完素D.张元素E.李时诊24.在国内外药学界影响最深远、成就最大的药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25.《本草拾遗》的作者是()A.张机B.李时珍C.陈藏器D.李中梓E.赵学敏26.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著的大型方书是()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普剂方》27.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普剂方》D.《千金要方》E.《医方集解》28.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张机B.华佗C.皇甫谧D.王叔和E.陶弘景29.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0.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并主张用药以攻邪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钱乙3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2.首倡相火理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33.集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难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府D.形体官窍E.经络35.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辨证论治(二)B1型题:A.汉代B.晋魏时期C.唐代D.宋代E.明清时期1.现存最早的药典是由哪一朝代颁行的()2.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提出的时代是()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食疗本草》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海药本草》3.开创世界药物著作图文对照方法先例的是()4.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5.清代医家赵学敏所撰的著作是()6.由宋代政府组织编撰的是()A.《本草图经》B.《海药本草》C.《食疗本草》D.《千金要方》E.《针灸大成》7.唐代孟诜所著的是()8.李珣所撰的第一部泊来药物专著是()A.《医林改错》B.《医方集解》C.《成方切用》D.《温病条辨》E.《普剂方》9.清代汪昂所著的方书是()10.王清任对瘀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代表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食疗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11.第一部食用药物专著是()12.最早运用自然分类法对所载药物进行分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中藏经》E.《千金要方》13.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论著是()14.被尊为“方书之祖”的著作是()A.张机B.秦越人C.皇甫谧D.孙思邈E.王惟一15.《千金要方》被称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其作者是()16.率先铸造铜人模型的是()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夜、夕加、夜甚”E.“日西则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7.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18.昼夜晨昏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多为()(三)X题型1.确立中医学术体系的论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2.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A.刘完素B.张元素C.钱乙D.李杲E.张从正3.明清时期对温病学形成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有()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吴瑭4.力倡命门学说,为温补学派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家是()A.张介宾B.吴有性C.叶桂D.赵献可E.王清任5.下列属于《中医学基础》主要内容的是()A.整体观念B.哲学基础C.诊法辨证D.病因学说E.病机学说6.对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影响最大的古代哲学思想有()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辨证论治E.精气学说7.“证”从哪几方面揭示了病理变化的本质?A.疾病的原因B.病变的部位C.疾病的性质D.邪正关系E.疾病的传变8.中医学有诸多的特征,但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A.恒动观念B.辩证观念C.整体观念D.思辨观念E.辨证论治9.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察病的;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0.在中药学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医家有()A.张机B.陶弘景C.苏敬D.唐慎微E.李时珍二、词语解释1.中医学2.中医理论体系3.整体观念4.辨证论治5.证候6.同病异治7.异病同治8.疾病三、填空题1.《黄帝内经》记载的食道与肠管长度的比值为(),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关内容相近似。
2.东汉张机所著的()是第一部论述辨证论治的专书。
3.《神农本草经》收录药物()种,其中多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
4.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述()种脉象诊法。
5.唐末昝殷所著的()是现存最早的妇科专书。
6.宋代()所撰的《小儿药证直诀》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7.明代杨继洲的()是研习针灸的重要文献。
8.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是(),刊行于金代。
9.唐朝政府颁行的《新修本草》又名(),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10.《本草纲目》采用()法将收载的药物分为16部62类。
11.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进行解决的法则。
12.中医治病注重()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
四、简答题1.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其形成的因素是什么?2.中医的基础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理论各是什么?3.何谓“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学术流派各是什么?4.明清时期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什么?为此做出了贡献的著名医家是谁?5.唐代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6.宋代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7.明清时期药物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8.《黄帝内经》在方剂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9.张机对方剂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0.何谓整体观念?体现在哪几方面?11.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2.什么是辨证?辨证与论治的关系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2.简述“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基础医学发展中的学术贡献。
3.简述历代中药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4.简述历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5.试论历代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6.试论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7.试论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8.举例说明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1.D 答案分析:中医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整体认识的方法,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
2.D 答案分析:在备选答案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又称气一元论或元气论)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的方法,只有“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才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
3.B 答案分析:“治病求本”仅指治疗疾病的总的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学认识病因的思维方法;“四诊八纲”属于中医学观察疾病和分析疾病的方法。
“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所以才是中医学的“诊疗特点”。
4.D 答案分析:秦越人被尊称为“扁鹊”,由于他对医学的贡献突出,因此成书于两汉之际的《难经》便托名于他。
而《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合称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中藏经》托名三国时代华佗;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
5.B 答案分析:《黄帝内经》撷取了秦汉以前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成就,在阴阳、精气、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总结了当时人类的医学成就,使长期积累的医药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因此该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