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股指期货发展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70
股指期货五大基础知识1、什么是股指期货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或者标的资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种金融资产,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指数等。
如果这个标的物是某个股票价格指数,则该期货就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
2、股指期货的发展过程股指期货最早出现于美国市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当时股票市场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道琼斯指数跌幅达到了45%,投资者意识到在股市下跌中没有适当的管理金融风险的手段,开始研究用于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
1982年2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批准推出股指期货。
同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只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4月21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S&P 500指数期货合约。
目前,全部成熟市场以及绝大多数的新兴市场都有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成为股票市场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
按照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2009年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量高达18.18亿手。
其中,美国的小型S&P 500指数期货、欧洲的道琼斯欧元Stoxx 50指数期货、印度的S&P CNX Nifty 指数期货、俄罗斯的RTS指数期货、韩国的Kospi 200指数期货和日本的小型日经225指数期货等成交活跃,居全球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量前六位。
3、股指期货的功能与作用股指期货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
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分散化投资方式减低,而系统性风险则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
期货知识从发展历程看,股指期货是应股票市场的避险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股票市场也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道琼斯指数的跌幅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过了50%,人们开始意识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没有恰当的避险工具可供利用。
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市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The Value Line Index)合约。
股指期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期货推出的当年就成交了35万张。
由于股指期货能够为股票市场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顺应了市场管理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陆续推出了股指期货:英国在1984年5月、中国香港在1986年5月、新加坡在1986年9月、日本在1988年9月、法国在1988年11月、德国在1990年9月均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品种。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兴市场也加快了股指期货市场建设的步伐:韩国在1996年5月、中国台湾地区在1998年7月、印度在2000年6月也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品种。
时至今日,股指期货已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股指期货/期权交易量达到56.168亿张,占全球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36.5%,占全球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量的40.31%。
相比2000年,股指期货及期权的年交易量增长了7.27倍。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由于市场避险需求的激增,股指期货的成交量也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有时甚至达到正常情况下交易量的两倍多。
目前,全球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股指期货,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且涵盖了GDP排名前20位的所有其他国家。
第一条为保障期货公司网上期货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期货业务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特制订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开展网上期货业务的期货公司。
股指期货发展史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套期保值、套利交易的常用工具最早诞生在美国。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汇率、油价大幅震荡,美国股市也出现剧烈波动,促使金融机构更加重视对风险的管理。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交易所率先推出了价值线指数期货(VLF),仅仅两个月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也推出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它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
此后股指期货成为全球各大金融市场竞相开发的交易品种。
英国于1984年1月推出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法国、荷兰、德国分别在1988年到1990年期间推出自己的品种。
股指期货来到亚洲是在1986年5月,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同年9月,新加坡期货交易所抢先开设了日经225股指期货,在1995到2000年期间,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印度也相继推出。
迄今为止,除中国内地外,世界GDP排名前20的国家和地区,都已拥有自己的股指期货。
各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反应
美国:1982年推出,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股市跌至阶段性低点。
1982年7月触底反弹后,股指一路攀升,迎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法国:1988年11月推出,走势未见任何异常,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德国:1990年11月推出,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股市出现大幅下跌,1996年之后在美股带动下才大幅走高。
日本:1988年5月推出,正逢日本央行提高利率、进行紧缩货币,股市略有震荡。
韩国:1996年5月推出,股指跌势不改,此后也因金融危机,进一步下挫。
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股票指数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
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后,国际股票指数期货不断发展,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最有活力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
本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活动加剧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投机和套利活动盛行,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市风险日益突出。
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手段。
在这一前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第一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同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所推出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交易。
1982年--1985年作为投资组合替代方式与套利工具。
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之后的三年中,投资者改变了以往进出股市的方式----挑选某个股票或某组股票。
此外,还主要运用两种投资工具:其一,复合式指数基金SyntheticIndexFund,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进股票指数期货及国债的方式,达到买进成分指数股票投资组合的同等效果;其二,指数套利ReturnEnhancement,套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
在股票指数期货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常常出现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基差较大的现象,对于交易技术较高的专业投资者,可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货的方式获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
1986年--作为动态交易工具。
股指期货经过几年的交易后市场效率逐步提高,运作较为正常,逐渐演变为实施动态交易策略得心应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动态套期保值DynamicHedging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Insurance,即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第二,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AssetAllocation,期货市场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恰好符合全球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客观需求,为解决迅速调整资产组合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期货历史事件时间表国际发展历程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芝加哥1848年芝加哥的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了远期合约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标准化合约1882年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1883年成立结算协会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现代意义上的结算机构初具雏形1874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立并于1969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畜类期货交易中心2007年,CBOT和CME合并成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 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1876年12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成立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期货交易中心1933年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1974年推出黄金期货合约1994年NYMEX和COMEX合并成为现在的纽约商业交易所,目前NYMEX拥有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黄金期货合约,戚交易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分部进行,世界上最主要得金属交易所是LME和NYMEX的分部COMEX ,NYMEX是世界上最有最具影响力的的能源产品交易所金融期货经历了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
目前的品种有:欧元、加拿大元、英镑、人民币、人民币/欧元、人民币/日元、瑞士法郎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1982年2月。
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是首家以股票指数为期货交易对象的期货交易所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内发展历程理论准备与试办(1987-1993)、治理与整顿(1993-2000)、规范发展(2000年至今)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股指期货有关知识股指期货基础知识及入市指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基础1、什么是股指期货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或者标的资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种金融资产,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指数等。
如果这个标的物是某个股票价格指数,则该期货就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
2、股指期货的发展过程股指期货最早出现于美国市场。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滞胀,经济增长缓慢,物价飞涨,政治局势动荡,当时股票市场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道琼斯指数跌幅达到了45%,投资者意识到在股市下跌中没有适当的管理金融风险的手段,开始研究用于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
1982年2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批准推出股指期货。
同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只股指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4月21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S&P500指数期货合约。
目前,全部成熟市场以及绝大多数的新兴市场都有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成为股票市场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风险管理工具。
按照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统计,2009年全球股指期货的交易量高达18.18亿手。
其中,美国的小型S&P500指数期货、欧洲的道琼斯欧元Stoxx50指数期货、印度的S&PCNXNifty指数期货、俄罗斯的RTS指数期货、韩国的Kospi200指数期货和日本的小型日经225指数期货等成交活跃,居全球股指期货合约交易量前六位。
3、股指期货的功能与作用股指期货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操作来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的风险可分为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两个部分。
非系统性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分散化投资方式减低,而系统性风险则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
股指期货发展历程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
股指期货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当时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以标普5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
在那个时候,由于交易所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交易量比较小,交易活跃度也不高。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交易所开始逐渐引入了电子交易系统,交易量和流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进入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股指期货交易开始迅速发展。
1990年,新加坡交易所首次推出了亚洲地区的股指期货合约,随后其他国家的交易所也纷纷效仿。
股指期货交易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在股票市场外进行投资和套期保值的工具。
中期股指期货交易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
1990年1月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了第一家股指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上证50指数期货合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股指期货市场开始吸引海内外投资者。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监管不成熟,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遭遇了一些困难。
为了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监管部门开始加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监管。
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管理办法》,对股指期货交易进行规范。
随后,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继推出了上证5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进一步丰富了市场品种。
2015年,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增加,中国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交易频率、提高保证金比例等,以控制市场风险。
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市场,同时也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健康发展。
目前,股指期货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股指期货市场有望实现更多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管理工具。
总结起来,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从小众市场到大众市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