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微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55 KB
- 文档页数:2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过程、气缸工作循环等;2.掌握发动机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3.能够解释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以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a.发动机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b.根据使用的燃料不同,可以将发动机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2.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a.空气、燃料和火花是汽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三个要素;b.燃烧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阶段;c.汽油发动机的循环方式为四冲程循环,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3.发动机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a.发动机的主要构造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等;b.气缸:提供容积用于气体的运动;c.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连接,实现气缸容积的改变;d.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e.曲轴:将连杆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f.气门:控制气体的进出。
4.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和影响因素a.发动机性能参数包括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最大转速等;b.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气缸数目、气缸直径、行程、气门的设计和调整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或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3.实例分析:选择一个常见的汽车发动机型号,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4.练习题目: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例如:a.发动机的主要构造有哪些?分别描述其功能。
b.什么是汽油发动机的四冲程循环?各个冲程分别是如何进行的?c.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因素有哪些?请解释一下气缸数目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汽车发动机作为重要的机械装置,对汽车的运行至关重要。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汽油机的构造
(2)知道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和能量的转化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汽油机构造和四个冲程动态图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生活中汽油机的构造,并能通过动态工作图激起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图例说明了汽油机的结构,并用四个参考图详细分析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并说明实际工作时汽油机是在外力带动活塞后才能正常工作。
教学方法
本微课采用讲解PPT,让学生观察动态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重点:汽油机的构造和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难点: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汽油机的剖面图,并介绍物理学中四冲程汽油机的主要构造简化图引入学习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新课:
(1)让学生明白汽油机工作原理中的两个比较专业的名词——一个冲程和一个工作循环
(2)详细的讲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并且把一些重要的关键的知识点用填空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冲程的动态图,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动态的图的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汽油的的四个冲程
(3)让学生再次通过认真听和观察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来加深学生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的掌握
(4)微课的结尾是总结这堂微课中讲解的汽油机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的知识;通过完成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可以应用于内燃机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弥补学生学习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工作时产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观察。
任务三认识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项目六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阐述了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以及四个行程的工作过程和特点。
学生清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将为今后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拆修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即工作原理,并在工作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各行程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各个工作行程的工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演示法五、教学工具:教材、黑板、粉笔、PPT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每课一车]首先我们请吴邢均同学来主持这节课的“每课一车”栏目[复习] 1. 写出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名称。
2. 什么是上止点、下止点、活塞冲程、燃烧室容积?[讲授新课]一、观看一组发动机图片,提出关键词:工作循环四冲程发动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二、提出问题,四个工作过程中发动机各部件的运动状态?观看发动机安装及工作视频(1)进气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上向下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开、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0°—180°○4气缸内气体压力为0.08—0.09MPa,温度47℃~107℃。
【教师提问】1、发动机进去的是何气体:可燃混合气2.混合气为何会被吸入气缸?引导学生回答: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额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一下,造成真空吸力,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力为0.08—0.09MPa。
(2)压缩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下向上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关、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180°—360°○4气缸内气体温度327℃~427℃,压力0.8-1.5MPa 。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
备课人:
备课组长签字: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
小结:( 3 分钟)
1、发动机自行运转之前需要外力完成进气和压缩两个冲程,通常用人力、电动机等带动发动机曲轴的运转。
2. 在四个冲程中只有作功冲程是活塞带动曲轴转动,其他三个冲程都是曲轴带动活塞运动。
3. 在整个循环过程中,进气门、排气门各开启一次。
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720°(2圈);活塞上、下运动四次(4个行程)。
作业布置与拓展:( 5 分钟)
1、击鼓传花的方式找同学复述各行程的工作过程。
2、作业本上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总结回顾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板书设计。
汽油内燃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认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内燃机的分类、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内燃机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汽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介绍内燃机的循环过程、燃烧原理和能量转换机制。
2.汽油内燃机的构造:详细讲解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内燃机的性能指标:介绍内燃机的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排放等性能指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4.内燃机的应用:讲解内燃机在汽车、船舶、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5.内燃机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内燃机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诊断方法,讲解基本的维修技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内燃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内燃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燃机的性能和特点。
4.实验法:学生进行内燃机实验,观察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内燃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内燃机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表见解。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过程;3. 理解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汽油发动机的基本构造汽油发动机是一种内燃机,由气缸、活塞、曲轴、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和排气系统等组成。
其中,气缸是发动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二、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 进气过程:活塞下行时,气缸内形成负压,进气门打开,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
2. 压缩过程:活塞上行时,进气门关闭,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体积减小,压力增加。
3. 燃烧过程:当活塞上行到达顶点时,点火系统触发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驱动活塞向下运动。
4. 排气过程:活塞下行时,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
三、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过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过程通常分为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这四个冲程按顺序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
1. 进气冲程:活塞下行,进气门打开,混合气进入气缸。
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进气门关闭,混合气被压缩。
3. 燃烧冲程:活塞上行到达顶点时,点火系统触发火花塞产生火花,混合气燃烧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 排气冲程:活塞下行,排气门打开,废气排出气缸。
四、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1. 功率:发动机每分钟所做的功,与气缸数、排量、转速和燃烧效率有关。
2. 扭矩:发动机输出的转矩,与气缸数、排量、转速和燃烧效率有关。
3. 燃油消耗率: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消耗的燃油量,与燃烧效率、负荷和转速有关。
4. 排放: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与燃烧效率和排气系统有关。
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因素包括气缸数、排量、压缩比、点火时机、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增加气缸数和排量可以提高功率和扭矩,但同时也会增加燃油消耗和排放。
适当调整压缩比和点火时机可以提高燃烧效率,从而提高功率和降低燃油消耗。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导学案一、引言汽油发动机是现代汽车中最常见的动力装置之一。
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维修保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工作周期、燃烧过程、点火系统和冷却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周期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在进气阶段,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汽油和空气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进入汽缸。
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混合物压缩。
在燃烧阶段,点火系统点燃混合物,产生爆炸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气门打开,将燃烧产物排出汽缸。
三、燃烧过程汽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点火提前期、燃烧期和排气期。
点火提前期是指点火系统提前点燃混合物,以确保燃烧过程能够在活塞达到上止点之前完成。
燃烧期是指混合物燃烧释放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排气期是指将燃烧产物排出汽缸。
四、点火系统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中的关键部件,用于点燃混合物。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点火控制单元等组成部份。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火花塞通过高电压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物。
点火控制单元负责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能量。
五、冷却系统汽油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散热。
冷却系统由水泵、散热器、风扇和冷却液等组成。
水泵将冷却液循环流动,散热器通过与空气接触散热,风扇增加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冷却液则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六、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所介绍的内容,我们对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周期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阶段,燃烧过程包括点火提前期、燃烧期和排气期。
点火系统负责点燃混合物,冷却系统则用于散热,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初中物理汽油机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的作用。
2. 能够解释汽油机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3. 能够分析汽油机的效率和对其性能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及其作用。
2. 汽油机能量转化的过程。
3. 汽油机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准备:1. 汽油机模型或图片。
2. 相关汽油机工作原理的演示道具或视频。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汽油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汽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它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动力设备。
二、汽油机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展示汽油机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汽油机的结构。
2. 讲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3. 解释每个冲程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汽油机的能量转化(15分钟)1. 讲解汽油机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引导学生理解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损失。
四、汽油机的效率(10分钟)1. 解释汽油机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通过示例或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汽油机的效率一般在25%-30%之间。
3. 分析影响汽油机效率的因素,如残留废气、燃烧不完全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特定情况下汽油机的效率。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深入理解汽油机的性能和效率。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汽油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和效率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汽油机的效率?有哪些实际应用的意义?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汽油机的效率。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汽油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和效率的概念。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3. 掌握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4. 了解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导学内容:一、汽油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汽油发动机是一种内燃机,通过燃烧汽油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做功,从而带动车辆运动。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吸入气体-压缩气体-燃烧混合气体-排出废气。
二、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汽油发动机通过活塞的上下运动完成工作过程,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1. 吸气冲程:活塞下行,气缸内的气门打开,汽缸内形成负压,进气门打开,混合气体进入气缸。
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吸气门和进气门关闭,气缸内的混合气体被压缩,使气体温度和压力升高。
3. 工作冲程:当活塞上行到达顶点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气体压力推动活塞下行,从而驱动车辆运动。
4. 排气冲程:活塞下行,排气门打开,废气从气缸排出,准备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三、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通常采用四冲程循环,也称为奥托循环。
奥托循环包括一次工作循环所需的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工作冲程和排气冲程。
1. 吸气冲程:活塞下行,进气门打开,混合气体进入气缸。
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吸气门和进气门关闭,气缸内的混合气体被压缩。
3. 工作冲程:当活塞上行到达顶点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气体压力推动活塞下行。
4. 排气冲程:活塞下行,排气门打开,废气从气缸排出。
四、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汽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等级。
1. 功率:汽油发动机的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所能输出的功率,通常以马力或者千瓦表示。
2. 扭矩:汽油发动机的扭矩指的是发动机产生的转矩,通常以牛·米表示,它决定了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3. 燃油消耗率:汽油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动机消耗的燃油量,通常以升/百公里表示,它与发动机的热效率有关。
初中汽油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汽油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 掌握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3. 能够解释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件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汽油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 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3.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2. 各个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 汽油机模型;2. 汽油机工作视频或图片;3. 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等;4.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汽油机?汽油机是如何工作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汽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它通过燃烧汽油产生能量,驱动汽车运行。
二、汽油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15分钟)1. 介绍汽油机的基本原理:汽油机通过压缩混合气体,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点燃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最终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2. 介绍汽油机的构造:汽油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点火系统等部件组成。
三、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循环(15分钟)1. 吸气循环: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形成负压,吸入混合气体。
2. 压缩循环: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3. 做功循环: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火花塞点燃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4. 排气循环:汽油机在排气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
四、实验操作和观察(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汽油机模型,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记录实验数据;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件的作用。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提高汽油机的效率?汽油机的排放污染如何解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汽油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了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导学案引言概述:汽油发动机是目前最常见的内燃机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
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其性能和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点火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气缸工作循环、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
一、点火系统1.1 点火系统的作用1.2 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1.3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二、燃油供给系统2.1 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2.2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部分2.3 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三、气缸工作循环3.1 气缸工作循环的概述3.2 气缸工作循环的四个阶段3.3 气缸工作循环的工作原理四、排气系统4.1 排气系统的作用4.2 排气系统的组成部分4.3 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五、冷却系统5.1 冷却系统的作用5.2 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5.3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正文内容:一、点火系统1.1 点火系统的作用点火系统是汽油发动机中实现燃料点火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气缸中的燃烧室内产生火花,引燃燃料混合气,从而推动活塞运动,驱动发动机正常工作。
1.2 点火系统的组成部分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等组成部分。
其中,点火线圈负责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点火开关用于控制点火的开关,火花塞则是产生火花的关键部件。
1.3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并通过点火开关控制点火时机。
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点火线圈会产生高电压,通过火花塞的电极产生火花,点燃燃料混合气。
二、燃油供给系统2.1 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燃油供给系统负责将汽油从燃油箱中供给到发动机燃烧室,确保发动机正常燃烧。
2.2 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部分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等组成部分。
燃油泵负责将汽油从燃油箱中抽取并送至发动机,燃油滤清器用于过滤燃油中的杂质,喷油嘴则将燃油喷入气缸内。
2.3 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油泵将汽油从燃油箱中抽取,并通过燃油滤清器过滤后送至喷油嘴。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汽油机的构造
(2)知道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和能量的转化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汽油机构造和四个冲程动态图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生活中汽油机的构造,并能通过动态工作图激起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图例说明了汽油机的结构,并用四个参考图详细分析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并说明实际工作时汽油机是在外力带动活塞后才能正常工作。
教学方法
本微课采用讲解PPT,让学生观察动态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重点:汽油机的构造和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难点: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汽油机的剖面图,并介绍物理学中四冲程汽油机的主要构造简化图引入学习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新课:
(1)让学生明白汽油机工作原理中的两个比较专业的名词——一个冲程和一个工作循环
(2)详细的讲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并且把一些重要的关键的知识点用填空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冲程的动态图,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动态的图的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汽油的的四个冲程(3)让学生再次通过认真听和观察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来加深学生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的掌握
(4)微课的结尾是总结这堂微课中讲解的汽油机四个冲程的工作原理的知识;通过完成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可以应用于内燃机的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弥补学生学习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工作时产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