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氮肥种类1、碳酸氢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量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因分解出氨气NH3),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
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
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
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
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氯化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
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
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
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3、硝酸铵(铵态氮、硝态氮):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 5%。
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
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
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
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4、尿素(酰胺态氮):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
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
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
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
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施入土壤后,经过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
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 O3。
四种铵态氮肥化学式: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铵态氮肥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
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能迅速发挥肥效。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还进入粘土矿物晶层间。
因此,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易淋失,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肥效长;既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3、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氨的挥发损失;而酸性土壤上则不会发生挥发损失。
4、高浓度的NH4+易对作物产生毒害,造成“氨的中毒”。
5、作物吸收过量的氨会对Ca2+、Mg2+、K+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6、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贮存和施用,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
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
含N 20~21%。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
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
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
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
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
二、硝态氮肥: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2)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3)嫌气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N2、N2O等损失氮素。
2023年中考化学《盐与化肥》考点梳理【复习目标】1、认识盐的概念及生活中常见的盐;2、认识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及海水晒盐;认识Na2CO3、NaHCO3、CaCO3的存在与用途。
3、学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4、掌握盐的化学性质;5、认识化肥的概念和肥料三要素及其作用。
【命题解读】1、盐及其化学性质: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与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盐的通性等。
2、化学肥料: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判断化学肥料的种类、铵态氮肥的特性、结合生活实例来选择合适的化学肥料等。
【考点梳理】考点1:盐的概念及生活中常见的盐1、盐定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进行分类(1)根据阳离子的不同,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镁盐、铵盐等(如氯化钠为钠盐)。
(2)根据酸根的不同,盐可以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盐酸盐等(如氯化钠为盐酸盐)。
3、盐的溶解性规律:①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②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③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④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剩下都不溶。
注意:AgCl、BaSO4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稀硝酸。
七种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F e(OH)3↓Mg(OH)2↓BaCO3↓CaCO3↓4、几种常见的盐考点2:粗盐提纯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过滤是把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紧靠3层滤纸,漏斗的末端靠在烧杯内壁。
3、蒸发结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用玻璃棒将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指定的容器内。
4、三个实验的仪器5、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是混合物,其溶液中还含有硫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等杂质离子,为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应向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物质,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通过过滤方法除去4种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多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到精盐。
主要氮肥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者:熊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2期氮肥俗名“臭肥”,是农业生产上应用范围最广、施用数量最大的一类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肥的品种有很多,但总体上可以分为4类,即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其中在农业生产上最常用的主要氮肥有4种,即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
不同品种的氮肥,含氮量与理化性状差异较大,在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上也有较大差别。
现将农业生产上最常用的4种氮肥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硫酸铵硫酸铵[(NH4)2SO4]简称硫铵,含氮量20%~21%,是国内外最早生产和使用的一种氮肥,通常把它当作标准氮肥。
硫酸铵为生理酸性速效氮肥,吸湿性小,不易结块,较易溶于水,易保存,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做基肥。
硫酸铵做基肥时要深施并覆土,以利于作物吸收。
2. 做追肥。
硫酸铵最适宜做追肥使用。
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确定肥料的用量。
对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沙壤地,要坚持少量多次追施,防止肥料流失;对保水保肥性能好的黏性土地,每次用量可适当多些。
另外,旱地施用硫酸铵应注意及时浇水;水田追施硫酸铵,应先将田水排干,并在追肥后及时耕耙。
3. 做种肥。
硫酸铵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可做种肥使用。
硫酸铵在具体施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硫酸铵为生理酸性肥料,不能与碱性肥料或其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②硫酸铵不宜在同一地块长期施用,每次亩用量最好控制在20~30千克,否则会导致土壤pH值偏酸,并造成土壤板结。
③硫酸铵不适合在酸性土壤上施用。
若确需施用时,应配施适量石灰或有机肥。
但硫酸铵和石灰不能混施,两者施用时间要相隔3~5天。
二、碳酸氢铵碳酸氢铵(NH4HCO3)简称碳铵,含氮量17%左右,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低的一个品种。
碳酸氢铵为生理中性速效氮肥,易潮解、易结块、较易溶于水,在低温下比较稳定,高温下易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造成肥效损失,施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做基肥。
氮肥介绍尿素:含氮量在45%左右。
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性质比较稳定,吸湿性较小,易溶于水,是一种优质的中性氮肥。
尿素养分含量较高,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
尿素施入土壤,只有在转化为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因此肥效较慢,但比较持久。
再者,施用时要深施覆土,施用也不要立即大水漫灌,以防尿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
碳酸氢铵:含氮量约17%,施入土壤后,养料成分铵离子可全部被吸收,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是一种生理中性速效性氮肥。
但碳酸氢铵有挥发性,不宜浅施,施用深度应在3厘米土层以下,并且施后立即覆土,及时浇水。
也不宜在大棚内施用,因大棚内温度一般较高,碳酸氢铵更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
氯化铵:含氮量约25%,吸湿性小,常温下很稳定,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养料成分铵离子可全部被吸收,在土壤中氯离子(ci-)数量可累积,有可能对作物构成毒害。
水稻、高梁、谷子、棉花、麻类、甜菜、菠菜等耐氯作物强,可按需施用。
大麦、小麦、玉米、大豆、豌豆、蚕豆、花生、萝卜、番茄、黄瓜等耐氯中等,可按常量施用。
甘薯、烤烟、莴苣、白菜、苹果等耐氯作用弱、属忌氯作物,不宜施用氯化铵。
硫酸铵:含氮量约21%,吸湿性小,常温下很稳定,但不宜长期施用,因为该肥是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长期施用,会进一步增加土壤的酸性,破坏土壤结构。
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硫酸铵中的铵离子被吸收后,硫酸根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与钙发生作用,能使土壤板结变硬。
硝酸铵:含氮量约34%,肥效大,施入土壤后,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全部被吸收,对土壤没有不良影响,是一种生理中性速效性氮肥。
因为硝酸铵能解离出硝酸根离子,在水稻田中易被淋失到土壤深层,产生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因此它不宜施在稻田里,旱地施用硝态氮肥不宜在大雨天或施后浇大水。
此外,绿叶菜也不宜施硝酸铵。
如小白菜、大白菜、苋菜、芹菜、菠菜等,这些菜生长期短,易吸收硝酸态氮。
施用硝酸铵,绿叶蔬菜吸收的大都是硝酸盐离子,对菜来说,保存期短,易腐烂。
四种氨态氮肥的肥效顺序氨态氮肥的肥效顺序取决于其种类和特性。
首先,氨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氨态氮肥属于速效性养分,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且它属于肥效期相对比较长久的氮肥类型。
1. 铵态氮肥:这类肥料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气化后遇水生成氨水,所以是碱性氮肥。
液氨跟肌肤接触会造成严重冻伤,所以它在输送、施用时要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还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氨水它一般由合成氨溶于水制成,是碱性氮肥。
必须指出的是,液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以及挥发性,不可能直接用于施肥。
必须配置成稀氨水。
常见浓氨水的浓度一般为18~21%,含氮15~17%。
使用时要掺水稀释,并应深施,以防止氨挥发。
同时稀氨水最适合施用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这样不但土壤的酸性可以防止氨气挥发,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2. 硝态氮肥:硝态氮能直接被作物吸收,所以吸收快,肥效高。
硝态氮多适用于干旱地,旱地作物具有喜硝性,如玉米、小麦、烟草等。
以下情况不建议使用硝态氮:蔬菜大田由于硝态氮中含有硝酸盐,被作物吸收后会存留在蔬菜中,进入人身体形成的亚硝酸盐,危害身体健康。
尤其是对菠菜、生菜等快速生长的绿叶菜来说,根部吸收能力很强,容易将硫酸盐吸收;水田硝态氮肥和土壤都带负电荷,土壤中难固定,容易流失。
且具有易溶于水的特性,除了被作物吸收外,大多数被雨水冲走,还会导致地下水被污染;硝态氮不能与有机肥一起使用,有机物会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损失氮元素;也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使用,会产生氨气且降低肥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硝态氮有易燃、易爆、易吸潮的特点,高温下的硝态氮,会释放氧气,容易发生爆炸。
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容易结块,猛力敲打后,也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
3. 酰胺态氮肥:酰胺态氮常见肥料就是尿素,是使用最普遍的氮肥,也是作物需要量最大的氮肥。
肥料使用注意事项及正确方法1、尿素用后不宜立即浇水。
尿素系易溶性肥料,移动性强,极易造成流失。
旱地撒施尿素后,切忌立即浇水,也不宜在大雨前施用。
2、碳铵不宜施在土壤表面。
碳铵挥发性强,容易造成烧苗。
因此碳铵不宜表施,最好开穴深施,施后覆土。
3、碳铵不宜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
碳铵有“气肥”之称,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易迅速分解为氨气。
4、铵态氮化肥勿与碱性肥料混施。
碳铵、硫铵、硝铵、磷铵等铵态氮化肥遇到碱性物质,会造成氮的损失。
切忌与草木灰、窑灰钾肥等碱性肥料而挥发。
及石灰氮等混合施用。
5、硝态氮化肥勿在稻田施用。
碳酸铵等硝态氮化肥解离出来的硝酸根离子,在水田易被水淋失至土壤深层而产生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损失。
6、硫酸铵不宜长期施用。
硫酸铵属生理酸性肥料,破坏土壤物理结构。
在碱性土壤中长期施用,也会因残留在土壤中硫酸根离子与钙发生反应,使土壤变得板结僵硬。
7、磷肥不宜分散施用。
磷的移动性较小,易被土壤吸收固定,降低肥效。
施用磷肥时应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最好采用沟施或穴施,集中施于作物近根处。
8、钾肥不宜在作物后期施用。
钾素具有能从作物基部茎叶转移到顶部细嫩部分再利用的特点,故缺钾症较氮磷表现晚。
因此,钾肥应提前在作物生产前期施用,或一次性作基肥施用。
9、含氯化肥忌长期单独施用,并避免在忌氯作物施用。
长期单独施用氯化钾,会使土壤中氯离子积累增多,导致土壤养分结构破坏土壤酸化。
在甘蔗、甜菜、西瓜、烟草等忌氯作物上施用,会降低质量和品质。
10、含氮复合肥不宜大量用于豆科作物。
大豆、花生、绿豆、蚕豆、豌豆、苜蓿等作物根部附近有固氮根瘤菌。
如果大量施用含氮复合肥,不但造成肥料的浪费,还抑制根瘤菌的活动,降低其固氮性能。
(1)堆肥:以杂草、垃圾为原料积压而成的肥料,可因地制宜使用,最好结合春、秋耕做底肥。
(2)绿肥:最好做豆科作物的底肥或追肥,利用根瘤菌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肥力。
(3)羊粪:属热性肥料,宜和猪粪混施,适用于凉性土壤和阴坡地。
铵态氮肥定义铵态氮肥:为绿色农业注入活力的高效肥料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
其中,高效的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肥料——铵态氮肥,并探讨其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一、铵态氮肥的定义与特点铵态氮肥是一种含有铵态氮(NH4+)的化肥,通常以氨气或尿素的形式存在。
铵态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可以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
与硝态氮(NO3-)相比,铵态氮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氮肥。
此外,铵态氮肥还具有以下特点:1. 易于储存和运输:由于铵态氮肥呈固态,因此不易受潮、变质和挥发,有利于长期储存和稳定供应。
2. 施用方便:铵态氮肥可以直接撒在土壤表面或通过灌溉系统施用于作物根部,操作简便。
3. 价格相对较低: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氮肥(如硝态氮肥),铵态氮肥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市场价格较为亲民。
二、铵态氮肥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前景1. 提高农作物产量:研究表明,适量施用铵态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因为铵态氮能够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从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吸收能力。
2. 改善土壤质量:铵态氮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透气性。
这些优势有助于维持土壤生态平衡,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铵态氮肥替代传统的化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铵态氮肥还可以与其他绿色农业技术相结合,如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中国在铵态氮肥研发方面的成就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农业发展,加大了对铵态氮肥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铵态氮肥生产企业,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还远销海外。
如何合理使用氮肥氮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尽管现在各类氮肥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要合理地施用氮肥,还要考虑土壤条件、农作物品种的需求等因素。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合理使用氮肥,以及氮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供参考。
一、要根据土壤条件选择氮肥品种
在碱性土壤中,应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中宜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
盐碱土避免使用增加土壤盐分的肥料。
低洼渍水土壤不应施用硫酸铵等含硫肥料,防止硫化氢生成。
水田中不宜施用硝态氮肥,防止淋溶和反硝化作用。
二、要根据作物营养特性选择氮肥
叶菜类作物(绿叶菜、桑、茶、禾本科作物)需氮较多。
豆科类作物有根瘤菌,只需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而根茎类作物(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初期需氮以增强光合作用,后期氮素过多会影响淀粉积累。
三、根据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通过掌握测土数据,计算出合理施肥量。
以及根据作物需求做到平衡施肥。
四、氮肥施用要提倡深施
防止氨挥发,阻止硝化-反硝化作用,增强作物根系对氮素的利用。
五、要注意选用新型氮肥
使用尿酶抑制剂可以缓解尿素水解、减少氨挥发的损失。
使用硝
化剂(氮肥增效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化速率、减缓铵态氮想硝态氮的转化,减少氮素在反硝化作用和磷酸盐淋溶的损失,同时减少果蔬作物硝酸盐的积累。
缓释氮肥的原理在于肥料溶解速率缓慢,不会引发氨的强烈挥发和流失,保证氮元素被充分利用。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目前田间作物当年所吸取的氮肥不超过化肥使用量的40%-50%。
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需要改进施肥措施。
下面我们介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供参考。
一、深施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深施于土层8-15公分深处,并覆土,可增加土壤对铵根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少氮素养分挥发,提高其利用率。
据田间试验,深施比地面撒施一般可提高肥效10%-25%。
二、要因土施用氮肥
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含量对氮肥施用有影响。
一般认为沙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快,保肥性差,宜少量多次施用。
而粘质土中的有机质矿化较慢,施入的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微生物所固定,保肥性能强,可量大少次施用。
三、因作物不同而施肥
不同的植物对氮肥的需要量和种类不同。
收获叶的植物如叶菜类、茶树、桑树等,主要以铵态氮为宜。
茎皮类纤维类植物以氯化铵较宜,如麻类、杜仲、黄檗等。
花卉、果树往往以硝铵态氮肥为宜。
同种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氮量亦不同。
春夏季的需氮量达52%以上,果实膨大期则需要量下降,氮肥应适时早施,但在果实成熟切勿施用氮肥,防止贪青迟熟。
四、氮肥要配合其它肥料施用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但若缺磷,氮肥的利用率也很低。
所以氮与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效果会更好。
五、在氮素化肥中加入增效剂
氮肥增效剂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与氮肥混合使用,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进行,可以减少氮肥由于脱氮作用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目前试制和试用的增效剂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硫脲(su)、2-氨基十氯-6-甲基嘧啶(am)等。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征
铵态氮肥是一种常见的氮肥类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化学性质
1. 铵态氮肥的主要成分是铵离子(NH4+),它是一种阳离子,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亲酸性。
2. 铵态氮肥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3. 铵态氮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4.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硝酸盐形式(NO3-),从而为植物提供营养。
二、来源
1. 化学合成:铵态氮肥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通常使用天然气和空气中的氢和氮为原料进行合成。
2. 生物转化:部分铵态氮肥也可以通过生物转化得到,例如牛粪、鸡
粪等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铵态氮肥。
三、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多种作物:铵态氮肥适用于多种作物,包括谷类、豆类、蔬
菜等。
2. 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铵态氮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包括酸性
土壤、碱性土壤等。
3. 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铵态氮肥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使用,包括种子发芽期、生长期、开花期等。
四、优缺点
1. 优点:
(1)铵态氮肥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铵态氮肥溶解度高,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3)铵态氮肥价格相对较低,经济实惠。
2. 缺点:
(1)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2)过量施用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3)铵态氮肥容易挥发散失,造成养分流失浪费。
在使用化学肥料时,农民朋友经常会提出什么是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问题,因他们在施用肥料时区分不了这些肥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施用的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氮肥是农业生产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肥料,按其中所含氮素养分的形态,可分为铵态氮肥(如碳铵、硫酸铵、氯化铵等)、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钠等)、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氰氨态氮肥(如石灰氮)等类型。
硝酸铵含有硝态氮和铵态氮各半,称为硝铵态氮肥;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铵态和硝态氮肥的科学使用/肥料/口/李翠英钾肥等复合(混)肥料,其中的氮素养分也有硝态氮和铵态氮,连同硝酸铵在内,可统称为硝态氮肥料。
在生产上,一般同时施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往往能获得作物较高的生产速率和产量。
同时施用两种形态的氮肥,植物更易调节细胞内pH值和通过消耗少量能量来贮存一部分氮。
两者合适比例取决于施用的总浓度,浓度低时,不同比例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浓度高时,硝态氮作为主要氮源显示出优越性。
如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二者均能被土壤中的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残留极少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
而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在生产上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做种肥时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但用量也不宜多。
它属于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长期施用,会进一步增强土壤的酸性,破坏土壤结构;在碱性土壤中施用,硫酸铵中的铵离子被吸收后,硫酸根离子残留在土壤中与钙发生作用,会使土壤板结变硬。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往往不按其需要有计划地吸收,而是更多地吸收硝态氮,并“贮备”于液泡中呢?研究表明,硝态氮在营养器官生长时期大量累积是一切植物的共性,随着植物不断生长,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越来越少。
据了解,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大量地吸收营养物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前生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供给后期生长的需要。
硝态氮在植物体中累积是植物的“贮备”措施,也是适应逆境的表现。
施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施用铵态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施肥方式。
在使用铵态氮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肥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施用铵态氮肥的时间应在作物生长期需要氮素的阶段,如生长初期或生育后期。
避免在作物生长期逐渐减弱需氮素的阶段施用,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施肥剂量的确定:施铵态氮肥的剂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栽培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来决定。
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不仅造成养分浪费,还可能导致作物生长不平衡,增加土壤的污染风险。
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
3.施肥技术的选择:对于施用铵态氮肥,一般采用追肥和整地覆盖两种方式。
追肥是在作物的生长阶段,根据作物所需氮素量进行分次追肥。
而整地覆盖则是将氮肥均匀撒布在整个农田地表,然后通过整地覆盖,使氮肥与土壤充分接触。
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的损失。
4.肥料保存和贮存:铵态氮肥一般以颗粒状或粉末状出售,应注意保存和贮存。
铵态氮肥易吸湿,吸湿后易结块,甚至会失去肥效。
因此,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水分,保持干燥。
同时,还需注意防火和防潮,避免引起火灾和安全事故。
5.配合使用其他肥料:施用铵态氮肥时,通常还需要配合使用磷肥、钾肥等其他肥料,以满足作物的全面营养需求。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需求,合理调整和搭配不同种类的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
6.环境保护意识: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铵态氮肥中的氨气易挥发,形成氨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用铵态氮肥时,应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和施肥时机,尽量减少氨气的挥发。
总之,施用铵态氮肥需要注意施肥时间、剂量、技术、保存和配合使用其他肥料等方面的问题。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注意事项
向水体中补充有效氮,通常是施加铵态氮肥。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有效氮的再生自给程度,确保安全,在使用铵态氮肥时,还应创造相应的水质条件,注意如下问题:
1:防止缺氧。
否则,脱氮作用造成损失增大,有机物矿化再生的速度减慢。
2: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以便加速底层水及底泥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及向表层水的迁移过程。
3:注意水中有效形式的N/P比值。
仅在氮是真正限制因子时,施铵态氮肥才最有效。
如果水中相对缺磷是浪费。
控制N/P比在6~7:1为宜。
4:针对饵料浮游植物的吸收特点,合理掌握施铵态氮肥的浓度和时间。
氮浓度以略高于0.3毫克N/L为宜。
浓度再高,吸收速度增加不多,并不经济。
时间以午前水体趋于分层时为宜;一般采用适量多次施肥。
、
5:尽可能利用水体本身的增氮作用。
如控制适当水色,调节浮游动植物比例,利用促进生物固氮等;
6:施入铵态氮肥时,还应根据水体的PH等条件,严格控制用量,力求铵根离子浓度不超过1.125毫克N/L。
水过分浑浊,粘土胶粒很多时,铵根离子易被吸附固定,此时施用铵态肥,损失较多。
7:含有铵态氮的化学肥料,遇到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铵就会变成氨而挥发损失,因此不可以和它们混合在一起施用.。
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
铵态氮肥是一种常用的肥料,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与其他肥料混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2.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容易挥发和流失,因此需要掌握正确的施肥量和时机,尽量在雨后或浇水后施肥,避免在高温天气或风大天气使用。
3. 不要过量施肥,以免导致土壤中氮含量过高,对植物生长不利,甚至会污染环境。
4. 收获后,应及时清理残留的肥料,以免对下一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5. 存放铵态氮肥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肥料质量。
6. 当铵态氮肥被误食时,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并请医生协助处理。
使用铵态氮肥需要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肥料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 1 -。
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
铵态氮肥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
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
磷酸氢二铵,该种化:可以提供氮、磷两种营养素,宜配合农家肥施用。
草木灰水解后呈碱性,所以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和过磷酸钙同施,也不能和人粪尿,腐熟的有机肥同施因为(NH4)2SO4+K2CO3==K2SO4+H2O+CO2↑+2NH3↑有氨气逸出,会造成氮元素损失,另外,OH-与Ca(H2PO4)2中的H+结合成水生成不溶性的Ca3(PO4)2,也会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共同施用,存放,防止有氨气逸出,降低肥效。
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就介绍到这里,液氨跟肌肤接触会造成严重冻伤,所以它在输送、施用时要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还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