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_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 写作技巧:观察、描述、抒情3. 写作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技巧,写作的基本结构。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观察、描述、抒情等写作技巧,将所观察到的缤纷世界生动地展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习作例文《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描述、抒情的过程。
4.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缤纷世界,并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5. 总结与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 习作例文分析:观察、描述、抒情3. 写作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缤纷世界,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观察、描述、抒情的写作技巧。
2. 阅读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文章,分析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户外观察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需求,创设更多有趣、实用的写作情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教学过程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掌握观察动物的方法,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学会观察动物,掌握写作方法,能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动物,掌握写作方法,能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动物特点用文字表达出来,使文章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观察记录表、写作素材积累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学生兴趣。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
2. 学习新课(1)让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例文,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狗,记录下小狗的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特点用文字表达出来。
3. 实践演练(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尝试自己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交流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我家的小狗》2. 习作要求:观察动物,掌握写作方法,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3. 写作步骤:观察→记录→表达4. 写作技巧:抓住特点、用词准确、语句通顺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所学,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记录下动物的特点,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习作例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写作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词汇:本单元所学的生词、短语和重点句子。
2. 句型:本单元所学的常用句型和特殊句型。
3. 语法:本单元所学的重点语法知识。
4. 写作技巧:观察、描述、抒情、议论等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提高写作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本单元习作例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用词、句型和语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提高写作水平。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2. 正文:本单元习作例文的结构、用词、句型和语法3. 配图: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视觉效果七、作业设计1. 仿写: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2. 续写:根据本单元习作例文进行续写,发挥想象力。
3. 改写:对本单元习作例文进行改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观察的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缤纷世界。
2. 学生能够运用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作文。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进行创作。
2. 学生通过例文学习,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缤纷世界。
2. 学习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作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缤纷世界。
2. 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完成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作文。
难点1. 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如何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有效的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习作例文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给出例文进行分析。
3.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实践。
4. 交流与分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缤纷世界2. 写作技巧:比喻、拟人等3. 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主题的作文。
2. 互相交流作品,进行修改和提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缤纷世界的方法,以及写作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习作例文》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够进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学习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的表达方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习作例文》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情感。
3. 讨论与问答(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相互问答,培养思维能力。
4.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仿写。
板书设计:《习作例文》生字词:课文大意:表达方法: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生字词。
3. 分析讨论: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与鉴赏:研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领悟抓特点、会想象的写法;研读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会多角度、有顺序、多感官地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表达与交流:能学会主动地观察生活,乐于展现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3.梳理与探究:整理一份自己的观察记录单,结合课上所学的方法完成观察记录;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单上的内容拥有自己的观察新发现,感受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学会主动地观察生活,乐于展现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过程:任务一:梳理单元内容,重温写法填一填: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通过作者(留心)的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了奇妙的发现,同时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翠鸟那艳丽的羽毛、敏捷的身手,蒲公英花那时而张开时而合拢的奇妙变化一一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任务二:研读例文,探究写法例文一《我家的小狗》1.默读课文,说一说“王子"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狗?文中哪些描写“王子”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为什么?2.探究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对“王子"进行描写的?①它叫“王子”,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
它跑得特别快,我总也追不上它。
不过“王子"很乖,它总是在前面等着我。
②我教它念“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它准是在想,这是说它自己呀!③它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
④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
⑤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往往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3.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根据上面的句子,挑选出你认为比较关键、重要的词语,并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2.了解观察细致的好处,将细致观察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了解观察细致的好处是什么?将细致观察的方法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策略】以《我家的小狗》为例子,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观察方法,然后借助第二篇例文进行验证,使之得以强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引入新课1.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最喜爱的一种事物呢?当老师问你这句话时,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呢?下边我们用语言来形容一下,让大家猜一猜你喜欢的事物是什么。
预设1:它长着一身毛,有黄色,白色相间,两只小小的耳朵竖起来。
它喜欢在我家椅子下躺着晒太阳,走起路来轻悄悄的,喜欢我摸它的背。
它爱吃鱼和老鼠。
它应该是猫。
预设2:它长得很高,比我家房子还高。
它喜欢伸着脖子吃树叶,我们只能在动物园里见到它。
它应该是长颈鹿。
教师板书课题:(我家的小狗)2.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为大家朗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用“猜”的方式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
)二、分析例文,学习方法(一)分析第一篇例文。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先来读一读这篇短文,注意短文旁边的批注。
读完之后我们来交流感受。
学生读短文,并思考课件3上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后总结:读完之后我们感觉“王子”很有趣、淘气、可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老师先卖个关子,最后咱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3.教师引导细致分析:完成课件5中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
我们也可以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的特点,比如摸、听、看、闻,有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去品尝它的味道。
我们写出自己的观察和真实感受,就是动人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填写书中的表格。
学生填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然后用不同的颜色蓝色、红色、黄色分别标出杨梅外形、颜色、外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习作例文》。
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
3. 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板书设计1. 板书《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2. 板书内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 阅读拓展: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写日记》教案三篇篇一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日记本。
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
要求:(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
(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2.能够在认真阅读了习作例文的情况下,准确地写出与之相关的作文。
3.能够从习作例文中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读完习作例文后能够准确地理解题意,掌握写作要点。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素材,正确使用词语、句式,完成习作。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用自己的语言、体会和感想去表达生活中的点滴。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周围、感知生活,用心积累素材”等写作方法,为此,导入时可以通过老师引领学生观察教室、校园、家庭等生活环境,搜集好素材,为写作搭建了思路和框架。
2. 新课讲解
老师向学生介绍习作例文,按照写作要点,对习作例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观察到优秀作文的同时,掌握其写作方法和技巧。
3. 课外习作
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根据习作例文,根据自己所掌握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作文。
老师通过选取和点评一些学生的写作作品,让其他同学模仿和学习到好的写作方法。
4. 课内作文
老师组织对家校优秀作文进行讲评,表扬优秀作文及其作者,让学生借鉴优秀之处,并反思自身写作中可以提高的地方。
5. 课堂小结
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要总结。
四、教学评价标准
学生的习作需要有正确的结构布局,要遵守标点符号的规范,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要准确使用好词语和句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学生的习作需要体现出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思维独到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习作例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我的家乡》2. 写作方法:观察、思考、表达3. 写作技巧:开头、结尾、过渡、修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例文《我的家乡》,分析其写作方法、技巧。
3.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例文2. 板书内容:习作例文《我的家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请学生以《我的学校》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2.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以拓宽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如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所学知识是否掌握,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写作水平,培养了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例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写作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培养其写作的逻辑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教学内容1. 写作方法与技巧: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构思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2. 文章结构:引出主题,发展主题,结尾总结。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文章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构思文章内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写作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例文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2. 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文章结构,修辞手法。
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一次写作练习。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此文档共1997字,符合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文章结构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构思文章内容。
---在《习作例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尤为关键。
这两个方面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首先需要掌握的。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2.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美好事物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2. 学具:习作例文、习作稿纸、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学习习作例文:《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
让学生自主阅读,总结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
3. 讲解写作方法:结合习作例文,讲解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学生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个主题进行观察和描述,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共同提高。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写一篇短文。
2. 选取一个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观察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5. 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含义,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7.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察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板书设计1. 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习作例文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
习作例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习内容,旨在借助例文学习,建构读文、学文与动手习作之间的桥梁,所以习作例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借助例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将自己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的。
《我家的小狗》是捷克博·希哈的作品。
文章借助仔细观察写出了小狗的特点,表达了对小狗“王子”的喜爱。
尤其是抓住了小狗学“狗”字时候叫得最欢和敢跟着火车赛跑两方面具体地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
《我爱故乡的杨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描写中尤其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进行了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所以这两篇是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学习将事物介绍具体的好文章。
教学时应在把握例文特点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我家的小狗》更侧重于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作者的新发现,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则是更侧重于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悟,体会通过仔细观察写出新发现以及将事物写细致的方法。
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初试身手”中自己的小练笔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教师借助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入主题:在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只要我们
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
(二)自主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我家的小狗》,标画认为对自己习作有帮助的地方
2.交流标画的地方,并说说标画的理由
3.教师小结。
通过自主阅读,同学们找到了认为对自己习作有帮助的地方。
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些句子。
(三)关注重点部分
1.课件出示描写“王子”淘气可爱的句子。
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内容聚焦到几处描写“王子”淘气可爱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都是围绕着“王子”的淘气可爱来写的。
2.学生再读例文,找找其他描写小狗淘气可爱的部分。
3.交流,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四)发现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刚才找到的句子发现小狗的淘气可爱作者是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写出来的。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才对自己家的小狗有了深入地了解,发现了它学“狗”字时叫得最欢和敢跟火车赛跑的特点。
同学们平时也要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杨梅图片。
学生借助图片简单说说自己了解的杨梅的特点。
引入《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自主阅读
1.学生自主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标画对自己习作有帮助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标画的内容,并说说理由
(三)关注方法
1.填写表格
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学生再次自读例文,自主填写书中的表格。
2.汇报、指导表格
3.借助表格,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么细致观察,并将其写细致的。
外形:与桂圆做比较
借助触觉写出了刺的变化
颜色:借助描写颜色的词语及“先”“随后”“最后”连接词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由外到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味道:抓住没熟和熟透的特点
举小时候贪吃牙齿酸倒的例子
教师适时板书:外形比较触觉
颜色视觉变化
味道例子味觉
4.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在观察杨梅时,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还放到嘴里品尝了,才能抓住杨梅的特点,将它写细致、写具体。
(四)实践运用
1.修改练笔
在课文学习中,我们“初始身手”记录了自己生活中的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借助刚才体会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小练笔,注意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将自己的观察写细致。
2.交流分享
部编版三上语文
修改后在班中交流小练笔,分享学生们仔细观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