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0
- 格式:docx
- 大小:31.42 KB
- 文档页数:8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试卷1(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5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甲(15周岁)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500克,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甲贩卖的海洛因纯系假货。
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分数:2.00)A.因甲不满18周岁,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C.因甲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D.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解析:解析:甲主观上具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客观上也有贩卖毒品的行为,仅仅因为误认假毒品为真毒品而出售,是认识上的错误,仍应以贩卖毒品罪(未遂)论处。
选项B应选,排除选项D。
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贩卖毒品罪负刑事责任。
排除选项C。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非“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排除选项A。
4.(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过了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定事由消失后重新计算追诉期限的制度。
(分数:2.00)A.时效中断√B.时效中止C.时效延长D.时效终结解析:解析:我国《刑法》只规定了时效中断和时效延长。
因而选项BD不正确。
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诉期限制的制度。
因而选项C应予排除。
2024年考研-法硕联考(刑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
甲在上学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2小袋白色粉末,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克”字样。
甲在电视上看过,知道这东西就是白粉,心想不如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
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构成()。
A. 走私毒品罪B. 非法持有毒品罪C. 贩卖毒品罪D. 走私、贩卖毒品罪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张某盗窃价值15000元的财物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就向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写了一封信,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藏匿地点,张某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
张某的行为属于()。
A. 立功表现B. 自首C. 以自首论D. 不能视为自首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哪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A. 在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杳无音信B. 丛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侮辱案提出控告C. 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D. 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按照共同犯罪是否有组织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B. 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C. 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D. 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王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在刑罚执行2年后,又发现他在判决宣告前犯有故意杀人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那么,王某尚需执行的刑期最高为()。
A. 18年B. 20年C. 23年D. 25年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真题)下列行为中,应以窝藏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利用担任司法警察的职务便利,将正在服刑的李某放走(B)乙明知赵某的现金为贩毒所得,仍将其兑换成外币汇往境外(C)丙明知刘某的3辆摩托车是盗窃所得,仍将其藏匿在自家车库中(D)丁明知蔡某刚从监狱脱逃出来,仍向他提供1万元现金助其逃跑2.(2015年真题)甲公司将3000公斤生产废料直接倒人河中,该废料遇水反应生成毒气,毒气随风飘至附近数个村庄,致上百村民呼吸系统受损,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甲公司的行为构成( )。
(A)污染环境罪(B)重大责任事故罪(C)投放危险物质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2016年真题)甲明知王某是逃犯,在公安人员前来抓捕王某时,给其3000元帮他逃跑。
甲的行为构成( )。
(A)窝藏罪(B)妨害公务罪(C)包庇罪(D)私放在押人员罪4.(2016年真题)某组织采用暴力、威胁手段长期控制某地长途汽车客运业务。
甲参加该组织后,按照组织的指令,将一名“不听话”的司机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故意伤害罪(B)参加恐怖组织罪(C)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D)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故意伤害罪5.(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应以一罪定罪处罚的是( )。
(A)运送他人偷越国境,并杀害检查人员的(B)生产伪劣产品,并以威胁方法抗拒查处的(C)收买被拐卖妇女,并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D)走私毒品,并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6.(2017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应认定为妨害公务罪的是( )。
(A)甲多次煽动他人在镇政府门前广场非法聚集(B)乙为了解决医疗纠纷,带领多人封堵公立医院大门(C)丙纠集多人打砸警车,阻止警察带走涉嫌诈骗的丈夫(D)丁纠集多名亲友,在村口阻碍警察带走被收买的儿童7.(2018年真题)下列关于包庇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2023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B.中国共产党领导C.全面依法治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多选题】某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时,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对民法通则的有关条款作了解释。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该法院采用了比较法解释方法B.该法院运用了文义解释方法C.该法院采用了比较法解释方法B.该法院运用了文义解释方法D.该法院的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3.【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B.上级监察委员会监督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C.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D.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多选题】生产、销售伪造产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A.以次充好B.以假充真C.掺杂D.掺假5.【多选题】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下列行为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的有A.使用伪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药品B.长期以暴力手段强迫他人向自己借款,赚取利息C.以营利为目的,长期通过网络有径提供删除信息服务D.非法生产具备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供他人开设赌场6.【多选题】下列要在斗殴的情形中,属于“持械”的有A.牵引恶犬参与斗殴B.携带非法持有的枪支参与斗殴C.在斗殴现场抢夺对方棍棒并使用D.斗殴时使用事先藏匿在斗殴地点的砍刀7.【多选题】历史上以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的朝代有()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8.【单选题】乘客甲明知擅自打开飞机应急舱门会危及飞行安全,在飞机被牵引车推出阶段故意将应急舱门打开,地勤人员发现应急充气滑梯弹出后将飞机迫离。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A.破坏交通工具罪B.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C.重大飞行事故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9.【单选题】甲与金科公司约定,甲委托金科公司为自己提供出借人的相关信息,甲在与出借人订立借款合同后向金科公司支付报酬。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
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
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答案】B【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刑法溯及力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第12条,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
本案中,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1979年刑法。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答案】B【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
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
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
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
因此,犯罪的一般客体、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都不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
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答案】C【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遗弃罪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9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下列选项中,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应当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2010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1题)(A)中国公民甲在行驶于公海的中国船舶上失手致另一中国公民落水身亡(B)外国公民乙在行驶于公海的中国船舶上向中国船员兜售毒品(C)外国公民丙在其本国境内实施爆炸致两名中国公民身亡(D)中国公民丁被某国有公司派往国外工作,因严重失职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2 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
甲的行为符合( )(2010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6题)(A)标准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3 某日深夜,甲从乙身后突然用仿真手枪顶住其头部,大喊一声:“交出钱来!”乙慌忙将钱包交给了甲。
这时,甲、乙都发现彼此是熟人,甲随即将钱包还给乙,并道歉说:“对不起,没认出你来!”甲的行为( )(2013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5题)(A)不构成犯罪(B)构成抢劫罪中止(C)构成抢劫罪未遂(D)构成抢劫罪既遂4 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
甲的行为属于( )(2016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5题)(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 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
对甲的行为( )(2013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5题)(A)应以教唆罪定罪处罚(B)应认定为爆炸罪的犯意表示(C)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应当免除处罚(D)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 下列情形中,属于牵连犯特征的是( )(2008年基础课单选第13题)(A)实施某个犯罪,其手段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B)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C)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D)犯罪既遂状态与犯罪造成的不法状态同时存在7 下列关于罚金的表述,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2017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7题,2017年法学基础课单选第5题)(A)对未成年人判处的罚金,不得由其监护人垫付(B)是否判处罚金,不应考虑犯罪人的经济条件(C)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判处罚金的数额(D)对累犯应当并处罚金8 甲为某市交通局副局长,负责公路建设工程招标工作。
2023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下列事项中,属于该立法权限的是()A.环境保护B.税收征收管理C.外贸基本制度D.外贸基本制度2.【多选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该论断直接体现的法治理念有()A.程序正义理念B.法律至上理念C..权力受制约理念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3.【单选题】案情甲加盖违章建筑,并串通负责房屋征收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甲违法多得了200 万元征收补偿款,事后,甲将其中的 5 万元送给乙。
乙的行为应认定为A.诈骗罪B.贪污罪C.受贿罪D.职务侵占罪4.【单选题】关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婚姻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一夫一妻制B.规定了保护妇女儿童原则C.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D.明确了登记结婚以订婚为必经程序5.【单选题】李某于2012 年7 月将户籍由甲市迁往乙市,因遗失户籍迁移的而未能落户,后李某因工作需要,自2013 年8 月起租住在丙市,并在2014 年9 月至2015 年12 月期间因重病在丁市某医院住院治疗。
2015 年10 月时李某的住所在A.甲市B.乙市C.丙市D.丁市6.【单选题】甲在某酒店公用洗手间滑倒,摔掉了眼镜。
经查甲滑倒系因酒店清洁工乙清洁不彻底,地面湿滑所致。
甲的损失应由A.甲自己承担。
B.酒店承担全部责任C.酒店和乙承担按份责任D.酒店和乙承担连带责任7.【多选题】志愿者甲经常照顾孤寡老人乙。
2015年3月20日,乙病故,遗嘱执行人丙告诉甲、乙遗赠给甲3万元和一套古籍。
5月15日,甲明确表示拒绝接受古籍。
5月18日,甲联系丙,表示撤销此前拒绝接受古籍的行为。
5月28日,甲请求丙执行遗嘱,丙A.应将3 万元交付给甲B.应将古籍交付给甲C.无需向甲交付3 万元D.无需向甲交付古籍8.【单选题】根据《礼记·王制》的记载,商朝对“乱政”和“疑众”均处以“杀”。
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刑法学真题及解析(doc 14页)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共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
在1979年刑法和19 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
对本案()。
课A.应适用1997年刑法课B.应适用1979年刑法336260 37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33623 037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研【答案】B同济【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刑法溯及力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第12条,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
本案中,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1979年刑法。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021-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kaoyantj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正门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共【答案】B正门对面【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某一类社会关系。
我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将犯罪分为十大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
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
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
因此,犯罪的一般客体、直接客体和犯罪对象都不是犯罪分类的依据。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院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0(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2016年单选12)甲在封闭的居民小区内醉酒驾驶,拐弯时因采取措施不当,将人行道上的2人撞成重伤。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伤害罪D.过失致人重伤罪√《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2.(2006年单选10)甲在生产作业期间,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供电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烧毁厂房,致3名工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失火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甲的行为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选C项。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的关键是: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所要求的过失是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而不是履行职务、职责中的过失。
甲的过失发生于生产作业期间,故甲的行为不构成失火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此外,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根据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之一,即特别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处理原则,甲的行为也应当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3.(2010年单选15)某矿井在开采中瓦斯浓度超标,工人向矿主反映。
矿主拒绝解决问题,并威胁不干活即开除,要求工人继续采矿,致3人窒息死亡,5人重伤。
该矿主的行为应定为( )。
A.重大责任事故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矿主威胁工人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继续采矿,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可见,选D项。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0(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2016年单选12)甲在封闭的居民小区内醉酒驾驶,拐弯时因采取措施不当,将人行道上的2人撞成重伤。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伤害罪D.过失致人重伤罪√《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2.(2006年单选10)甲在生产作业期间,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供电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烧毁厂房,致3名工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失火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甲的行为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选C项。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的关键是: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所要求的过失是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而不是履行职务、职责中的过失。
甲的过失发生于生产作业期间,故甲的行为不构成失火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
此外,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根据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之一,即特别法条优于一般法条的处理原则,甲的行为也应当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3.(2010年单选15)某矿井在开采中瓦斯浓度超标,工人向矿主反映。
矿主拒绝解决问题,并威胁不干活即开除,要求工人继续采矿,致3人窒息死亡,5人重伤。
该矿主的行为应定为( )。
A.重大责任事故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矿主威胁工人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继续采矿,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构成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可见,选D项。
不选A项的理由:重大责任事故罪和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关键区别是客观表现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表现是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客观表现是不听规劝,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A项表述的情形不符合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表现。
不选B、C项的理由:强令违章冒险作业过程中,会发生致人死亡等后果,但只要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并强令违章冒险作业,就以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论处,不另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如果不是发生在特定场合,才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可见,不选B、C项。
4.(2016年单选13)甲将面粉制作的小丸冒充消炎药卖给某药店,获利巨大。
对甲的行为( )。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B.只能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处罚C.只能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D.应以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择一重罪处断√《刑法》第149条第2款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可见,选D项。
5.(2005年单选16)境外走私人阿某向中国境内走私石油,偷逃关税50万元,王某得知后,向阿某收购了这批走私进境的石油。
王某的行为构成( )。
A.非法经营罪B.走私普通货物罪√C.收购赃物罪D.偷税罪走私普通货物罪,包括以下5种方式:瞒关(隐瞒不报)、绕关(从非海关关口进出)、闯关、变相走私(《刑法》第154条)和间接走私(《刑法》第155条)。
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境的货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间接走私,按照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
可见,选B项。
6.(2006年单选19)在走私普通货物犯罪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 )。
A.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B.以武装掩护走私罪定罪处罚C.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D.以走私普通货物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据此,选D项。
7.(2007年单选16)甲弄虚作假,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偷逃关税20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偷税罪B.走私罪C.诈骗罪D.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A项表述的偷税罪的罪名已经改为逃税罪。
本题表述中,甲采用将高关税税率货物伪报为低关税税率货物的方法进口货物,其目的在于偷逃关税。
另据《刑法》第153条规定,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可见,选D项。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和逃税罪区别的关键是客观表现不同。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客观表现是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逃税罪的客观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并实施偷税行为。
可见,甲的行为不构成逃税罪,排除A项。
走私罪包括各类走私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仅为走私罪的一种,因此直接认定为走私罪过于宽泛,故不选B项。
8.(2011年单选10)甲在香港购买一批香烟,隐藏于免税货物中从海关入境。
该批香烟偷逃关税8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逃税罪B.非法经营罪C.走私普通货物罪√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法》第154条规定,下列走私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定罪处罚:(1)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2)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
据此,本题表述中,甲将一批香烟走私入境,且偷逃关税8万元,达到了税额较大的标准,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可见,选C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逃税罪,因为甲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而逃税罪侵犯的客体则是税收制度,不包括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此外,甲偷逃关税的结果是作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量刑情节加以考虑的。
可见,不选A项。
甲的行为不属于非法经营的范围。
可见,不选B项。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对象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获得的收益,其目的是避免被司法机关追缴,而本题表述中,甲是将自己从香港购买的一批香烟,隐藏于免税货物中从海关入境,其目的是逃避海关监管从而偷逃关税。
可见,不选D项。
9.(2015年单选11)空姐甲长期在国外购买化妆品,经无申报通道携带入境,交由其表妹在网店销售,偷逃高额海关关税,获利数额巨大。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逃税罪B.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C.非法经营罪D.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甲违反海关法规,经无申报通道非法携带化妆品入境销售,偷逃高额应缴关税,其行为符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特征,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故选B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逃税罪,因为逃税罪的犯罪主体是身份犯;仅限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而甲并非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可见,不选A项。
甲的行为不符合上述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表现,不构成非法经营罪,故不选C项。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经营的,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可见,甲的行为不符合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客观表现,不构成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故不选D项。
10.(2014年单选14)下列行为中,应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税务局局长甲,要求辖区内的公司为该局建设办公楼提供财物支持B.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乙,在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收受他人财物C.已离职的工商局局长丙,收受刘某的钱财,要求被自己提拔起来的工商局副局长停止对刘某销售伪劣产品案件的查处D.已退休的卫生局局长丁,与朋友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副总经理,利用这一职务在采购物资时收受回扣归自己所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即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从事业务的人员。
D项表述中,丁虽然原为国家工作人员,但退休后与朋友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职务便利收取回扣,此时丁是以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出现的,符合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特征,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故选D项。
A、B项表述构成受贿罪,C项表述构成受贿罪中的斡旋受贿。
11.(2010年单选10)甲伪造10万美元后,出售了其中的5万美元假币,还剩5万美元假币没有出售。
对甲的行为应( )。
A.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以伪造货币罪与出售假币罪并罚C.以出售假币罪定罪处罚D.以伪造货币罪与持有假币罪并罚行为人既伪造货币又运输、出售、持有、使用的,不是数罪,只定一个伪造货币罪。
行为人购买假币(即没有伪造货币的行为)后又出售、运输所购买的假币,直接以购买、出售、运输假币罪论处(选择性罪名)。
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但是没有伪造、运输、出售行为的,仅以持有、使用假币罪一罪定罪处罚。
本题表述中,甲伪造货币而持有货币,持有行为被吸收,只定伪造货币罪。
至于甲后来又出售的,也不单独定罪,只定一个伪造货币罪。
可见,选A项。
12.(2013年单选11)甲伪造人民币100万元,后运输至外地出售,获赃款10万元。
对甲的行为( )。
A.应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应以出售、运输假币罪定罪处罚C.应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D.应以伪造货币罪和出售、运输假币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定罪处罚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吸收犯。
《刑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据此,选A项。
13.(2013年单选18)甲公司的董事长乙,指使公司经理丙欺骗银行,使公司获得贷款800万元用于经营。
但因经营不善,造成银行500万元贷款无法收回。
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公司、乙、丙构成共同犯罪,乙是主犯B.甲公司构成单位犯罪,乙与丙构成共同犯罪C.甲公司不构成犯罪,乙与丙构成共同犯罪D.甲公司构成单位犯罪,乙与丙是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甲公司的行为构成骗取贷款罪而不是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的区别表现在:骗取贷款罪的行为人打算日后归还贷款,而贷款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本不打算归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