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43 MB
- 文档页数:45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人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工艺及方案实现:技术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技术产品组装与调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技巧;能够识别并解决组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初步的故障排查与调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体验从设计到实物转化的全过程,理解技术实现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技术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技术产品组装与调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技巧;故障排查与调试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识别并解决组装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调试和优化。
三、教学资源•教材:《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人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内容•教学工具:实物技术产品(或模型)、组装工具(如螺丝刀、钳子、万用表等)、调试设备(如电源、示波器等,视产品需要而定)•教学视频:技术产品组装与调试的示范视频•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技术产品组装与调试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示范操作法:教师展示实物技术产品的组装与调试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分组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技术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案例分析法:分析组装与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个已组装完成并正常运行的技术产品(如小机器人、电子钟等),简要介绍其功能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这个产品是如何从一堆零件变成现在这样的呢?”引出技术产品组装与调试的主题。
2. 新课教学•组装准备:•介绍组装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强调安全使用规则。
第三章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设计的一般过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的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
本课教材具体体现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要求:使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
本课知识共需要两个课时完成。
这一节教学内容地位重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首先,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第一章《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第二章《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等知识点在这节有具体的应用。
并且这节知识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教材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本章开始学生接触到了实践操作的内容。
这一节的内容作用是开始让学生完成由理解到应用,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本节课以小凳为载体,让学生了解体会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学习学生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设计,才开始进入设计的实践。
并且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系统地进行后面各章的学习。
所以,本节与后面各章的关系属于“总分”的关系。
(2)、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了解技术设计一般过程及各个环节,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2、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学习及课题研究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研究问题,多角度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合作的学习,培养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技术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2、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并能养成自主学习探索的好习惯;培养富于想象、善于判断、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3)、重难点确定重点:掌握一般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确定依据:根据课标要求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构思,做出的设计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苏教版《通用技术》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教案
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案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以前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这一情况,如何让学生能较完整的掌握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呢?这涉及到学生能否对本教材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关键。
因此,让学生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从模仿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子的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新课标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时:第1课时作者:宫恩超(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时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
(2)初步学会撰写设计概述与细则、绘制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3)能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如对可调节式小桌的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可调节式小桌”案例的引导下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
(2)尝试运用“缺点列举法”等常用发明方法进行产品的改进性设计。
(3)在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技术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4)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设计活动.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践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新发展。
(2)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对设计成果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对STS理念的进一步理解.二、教学重点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交流、评价.三、教学难点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
激发学生积极构思,制定设计方案;从交流、评价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阅读、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思想1. 课本分析“设计的一般过程"是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前面两章的重点侧重于技术和设计的基础概念性的内容,从本章开始接触到实践操作内容,本节就是实践操作的第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制定我的设计方案一、发现与明确设计问题1、设计问题的三个来源:一是人类生存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用户指定的设计问题;三设计者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发现的设计问题。
2、收集和整理信息(1)信息的收集[1]要全面[2]要真实准确(2)信息的整理[1]信息整理的常见方式:分类整理、去伪存真、把握重点、生成信息[2]信息整理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比较法、核对法、评估法、分析法3、设计问题的明确(1)明确设计的价值(2)明确设计的技术要求(3)明确设计的限制(4)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和条件二、挑选合适的材料1、常见材料的特性: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材料2、材料选择和资源保护:选择材料时要尽量选可再生的资源和储藏丰富的资源。
3、标准件与元器件三、技术试验(不同的角度,试验种类划分不同)1、技术试验及其作用:技术试验是从技术角度对材料、元器件及整机产品进行测试和检验。
2、技术试验的种类:按专业分:力学试验、电学试验、光学试验等;按行业分:工业试验、农业试验、医药试验、武器试验等;按试验目的分:功能、性能试验,老化、优化试验,环境适应试验,破坏性试验等;按试验对象分:材料试验、结构试验、元件试验、整机试验等;按阶段分:小试、中试、应用试验等。
3、技术试验的方法:实物试验、对比试验、模拟(模型)试验、计算机仿真试验。
(会举例)4、技术试验的步骤: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果处理阶段5、技术试验报告的撰写:四、技术设计方案1、设计的构思:产品、使用者、使用环境是设计中要重点分析的因素。
2、设计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制定是设计者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用图样和文字呈现出来的过程。
方案设计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及成本估算等3部分组成。
1、方案的比较、权衡和决策2、方案的改进与拓展。
高三通用技术一轮复习教案(4)—《第三章如何进行设计》【学习目标】. 认识设计的基础知识,熟习设计的一般过程。
2.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能确立设计问题和拟订完好的设计方案。
4.培育合作精神,提升审美情味,学会多角度思虑问题,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加强设计的自信心。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剖析教案内容,达成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2、整理教案、查缺补漏、稳固提升。
一、自主学习、设计问题的是人们的需乞降梦想,设计者的设计能够是原创性设计,也能够是经过增添功能、提升标准对产品进行的改良性设计2、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条件就是弄清楚时间条件、经费条件、设备条件。
3、设计的限制是指时间、环境、成本的限制。
4、资料的基本特征有。
5、技术试验的方法有。
技术试验的步骤、技术试验的分类,课本 99页按试验目的分可分为。
6、设计方案是设计者与制造者的交流语言。
方案设计由三部分构成。
课本108-111 页。
增补:、问题产生的三种门路:第一种,人类生计活动中必定会碰到的问题。
第二种,由他人给出问题,设计者一定针对问题追求解决方案。
第三种,鉴于必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2、发现问题的门路与方法①察看平时生活②采集和剖析信息:文件法,问卷检查法,咨询法(直接咨询法,间接咨询法,集体咨询法,家庭走访咨询法,个别咨询法)③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题目 1】、人们第一发现了什么问题而发明电冰箱()A.冰箱能够制作冰淇淋B.低温能够保鲜c.冰箱能够制作冰水D.冰箱能够冰镇啤酒3、产品设计要考虑的要素好多,我们能够依据设计的详细要求进行开放性的思虑。
归纳起来,这些要素分别归属于产品自己、使用者、使用环境。
即_人__、_物__、环境__三个方面。
【题目2】任何产品设计都要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以部下于环境的要素是()A.可连续利用B.色彩c.追求个性D.功能4、常有的方案构想方法:(1). 草图法——草图法不单能将一些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并且能够随时改正。
高中通用技术:第三章设计过程1(学案)
知识点:
,,,,。
2.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
发现和明确问题: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制定方案的步骤。
3.方案设计中创新的意义:
创新就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的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实现创新的目标。
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除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外,还应注意利用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现代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练习题:
一、主观题
1、下雨天,同学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雨具。
为了放好这些雨具,让教室更加整洁,需要在教室里放置一个雨具架。
请从结构的稳定性、强度、材料、使用方法以及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一个雨具架,以方便放置雨具。
(1)结合设计的一般过程写出设计思路。
(2)用草图表达你的设计思想,并写出必要的说明。
(3)针对你的设计方案,列出加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4)画出具体的加工流程图。
2、小张家里装修完以后,觉得在房间进门处(玄关)缺少一个鞋柜,进门处可利用的空间尺寸为长800mm、宽250mm、高2800mm。
请你为小张设计制作一个方便又实用的鞋柜。
(1)结合设计的一般过程写出设计思路。
(2)用草图表达你的设计思想,说明该作品的总体尺寸(长、宽、高)。
(3)为检测鞋柜的强度设计一个小试验,简述试验步骤。
(4)写出具体的加工流程图。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二、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主要阐述了设计原则的基本概念及其辨证关系。
设计原则既是设计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又是技术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尺度。
本节阐述的七个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道德原则),并非按重要程度而先后呈现,没有某个原则比另一个原则更重要的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应在设计原则的讲述分析中提升出设计的灵魂,再重点分析阐述。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面对生活中的技术产品,依据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评价意识和评价标准;在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已运用了某些设计原则。
只是对这些设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是感性的,不深入、不全面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一般原则之间的辨证关系。
3、能用设计的一般原则评价技术产品。
(二)过程与方法:1、在回顾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感悟设计原则在技术产品中的应用,自主进行设计原则的知识建构。
2、在经历技术产品评价的过程中,体会设计原则间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产品设计原则的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技术产品中人文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2、通过对设计原则的理解,形成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技术原则观,增强技术设计的道德责任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设计的一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初步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某些技术产品。
(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设计评价和设计应遵循的重要依据,贯穿教材的始终。
因此,理解设计原则及其相互关系、学会用设计原则评价常见的技术产品,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技术素养的体现。
)难点:在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权衡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设计可行性及设计价值的重要方法。
缘于高中生的世界观、技术观尚不成熟,如何正确处理设计原则之间关系,就成了本节的难点。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第二节明确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条件与要求教案一、复习导入【P PT展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确问题的前两个知识点,知道了明确问题的内容的重要性,了解了确认问题的价值的几种方法,分析了明确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问题明确了,设计对象也就确定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着手项目的设计了。
但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实现,我们需要制定设计计划。
这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计划。
二、新课教学【PPT展示】1、设计计划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实现,我们需要制定设计计划,设计计划可以更好地保证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可以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来表示。
【PPT展示】一份台灯设计计划为了统筹安排设计进度,合理利用设计资源,并根据时间要求以及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设计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完成设计计划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一份时间进度计划表。
设计各阶段工作的展开有的可以同时进行,有的需要依次推进。
【PPT展示】一份台灯设计时间进度计划表【思考】:你认为他的台灯设计计划和时间进度计划表安排得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如何改进?【教师引导】引导思考方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把有代表性的意见加以评析。
根据需要,时间进度计划表也可以用设计计划书形式来表达,设计计划书时,既要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又要结合设计的实际。
比如技术试验的安排,就得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
【马上行动】:下表(课本第90页)制作台灯的设计计划书,请帮助他填写完整。
三、课堂练习学校开学初要求各班在一周内完成班容班貌布置,就你所在的班级为例,如果让你进行设计布置,你将从哪些方面考虑,做到班级的布置既经济又大方?设计、布置过程中会受哪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你如何解决?如何制定一份布置计划表来确保你的工程得以顺利的实施?四、本章小结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知道问题的来源,树立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可以挑战和拓展人们的能力。
掌握一些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高中通用技术第3章第1节《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课题:第3章第1节《设计的一般过程》执人教:马玉涛班级: 芜湖一中高()班地点:《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3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它是前面学过内容,如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人机关系等的实际应用,而后续4~8章教学内容就是本节内容的逐步展开的。
本节内容从过程上对设计的创意、设计分析、方案构思、实施、优化等进行体验,感受创新设计的过程和魅力。
本节教材以小板凳为设计对象展开教学,但教材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便携式板凳的设计,而是以板凳为载体,通用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给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从总体上把握设计过程的思想。
本次教学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及从教学准备、时间安排等方面考虑,选择了“挠痒扒”作为教学中的设计对象,把小板凳的设计过程迁移过来。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体验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对于设计的价值和意义,能理解设计活动同样需要遵循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设计习惯。
【学情分析】:设计是人的一项基本技能,生活和生产中常会用到的一种技能和方法。
但是学生的设计实践并不多,而且常是没有理论和系统方法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带着一定的设计思想或理念去进行设计活动,使学生对设计工作既有形象具体又有抽象概括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运用于设计实践之中.2、能对具体的问题形成多个方案,并选择恰当可行的方案进行实践。
3、理解设计有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从而能对设计不断改进,知道设计过程可能有反复。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制作实施、评估优化及编写使用说明这一般过程。
2、经历技术方案的构思、表达和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设计的表达、交流和评价能力;在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学习目标一、设计的一般过程1.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过程应该根据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二、制定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方案可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1.收集信息: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的信息。
2.设计分析: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
3.方案构思: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4.方案呈现:将构思过程中产生的零散、模糊的设计想法用草图转化为视觉形象,并对这些想法进行________,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5.方案筛选: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________,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
例1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为() A.改进、优化设计方案B.确定设计课题C.用资料表现设计课题D.用实物体现设计结果例2章青青设计的可折叠台灯,制作的模型如图1甲所示,经过考虑后,改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
现在处于()图1A.明确问题阶段B.方案筛选阶段C.评估优化阶段D.维护保养阶段例3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剧烈撞击,安全气囊能自动打开,保护车内乘员。
设计的评价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评价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三节设计的评价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设计的评价对设计结果要评价的具体内容。
(2)能根据设计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3)能在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设计作品和现有产品设计交流与评价,使学生理解设计的评价评价目的、评价什么、如何评价等设计评价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设计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规范严谨地依照标准来对设计展开设计评价的科学精神,树立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设计评价要点和能够对设计结果(产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五、设计思想1.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过渡到本节课首先学习的内容“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2.讲解对最终产品的评价的两条基本依据。
引导学生完成马上行动,案例分析和探究。
理解设计的评价对设计结果要评价的具体内容。
3.讲解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引导学生完成完成马上行动。
掌握如何使学生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树立合作学习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各类工具、普通A3纸张、胶水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学生设计作品和现实产品的图片、案例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
七、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学习对最终产品的评价,第二环节学习设计的评价一设计的交流;第三环节为动手制作糖果盒,并对制作的糖果盒进行评价,设计出评价报告。
2019-2020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与设计必须《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全章教学设计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一、教材内容分析《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以前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这一情况,如何让学生能较完整的掌握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呢?这涉及到学生能否对本教材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关键。
因此,让学生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从模仿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子的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新课标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2、难点: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3、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
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