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艺术特色之表现手法共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4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艺术技巧》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喻通过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使形象更加突出,特点更加鲜明,表达更加生动,也可以产生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使语言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语言更凝练,且比照鲜明。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强劲;突出强调,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如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含有讽刺和否定之意,增强批判性;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幽默、风趣,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通感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2.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说明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等。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在前后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渲染烘托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渲染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感情。
点面结合对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即为点,对人、事、景、物的总体描述或概括性描写即为面。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二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反映人、事、景、物的特点,更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散文阅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考点解读:(一)、散文的基本特征:散文是以自由、优美的文笔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的散体短文。
基本特征是:(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
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无论从其内容上看还是其表达方式上看,都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
散文介以抒发浓烈情感的既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是一景一物,还可以是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这样,散文在选材上就极为宽泛自由。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
散文创作特别重视“真实”,不仅描写真人真事,更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
一旦作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散文家总是充分发挥的艺术才能,把散若珠宝的各种材料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需放开时“放得开”,要收拢时“收得拢”自由而不失度,变化而不离宗,形散而神不散。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
虽然散文篇幅短小,但却渗透的情却是真挚浓烈的,蕴蓄的内涵是深刻丰富的。
(二)|主要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比兴手法、铺陈排比、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浪漫色彩、写实手法、直言其事、正反对比、设置背景突出主体,寓有理于无理等。
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景抒情,直抒胸臆,情因景生,景因情异,对于分析表现技法试题,我们要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
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
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考点说明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是考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因为散文的表现手法很多样,在实际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拿不准,易丢分。
因此,准确掌握这些手法至关重要。
二、鉴赏表现手法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1、构建起关于表现手法(广义)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
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下面简单的介绍几种常见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
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3)对比衬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现代散文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手法现代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内容多样的文学类型,它既是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创作、文化传承和社会反映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散文的创作中,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成为了我们讨论的对象。
一、反思性和个性化表现现代散文作品的创作特点之一就是反思性和个性化表现。
作者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认知来反思社会现实、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从而反映出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社会文化状况,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感受和价值观。
例如,近年来很多散文作家的作品,如方方《草根书生》、贾平凹《全民情书》等,都是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自身的思考和总结,大胆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出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思想深度。
二、多元风格和主题的表现手法现代散文的创作特点之二是多元风格和主题的表现手法。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创作的文学形式,在表现手法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宽泛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风格要求,任意选择表现方式和手法,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度。
例如,王小波的散文作品《黄金时代》在风格上通过幽默、夸张的语言表现出社会的荒诞和对当今社会现实的讽刺,而陈丹青的散文《北京三月半》则选择了清新、淡雅的笔触,表现出对城市文化的喜爱和对人生的反思。
三、结构的自由和灵动现代散文的创作特点之三是结构的自由和灵动。
散文不像其他文学形式那样要求严谨、条理分明的结构,反而更加注重写作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和灵活,作品的结构和形式经常采用比较自由的方式来表现。
例如,刘震云的散文作品《我爱这个家》中,作者通过以自己所在的村庄做为写作载体,自由地描写村庄的景物和人物,寄托了自己对家乡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感恩,打造出一个内容自由、结构灵动的散文作品。
四、语言风格的独特性和表现力度现代散文创作特点之四是语言风格的独特性和表现力度。
与传统文学形式相比,现代散文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上更加丰富和独特,在作品表现力度和魅力上也与众不同。
例如,林清玄的散文作品《人生有味》中,作者通过对不同的生命阶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融合了大量的诗句和成语,以生动、美丽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并作为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播和推崇。
散文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散文是一种以散漫、杂剧、抒情等形式表达作者感受和思想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自由的文字组织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类命运的独特感受。
散文创作既需要良好的写作技巧,也要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才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的情感。
一、写作技巧1. 精准的语言表达:散文以自由、流畅的语言组织为特点,但也需要言之有物,表达准确。
作者应该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2. 细致入微的描写:散文注重对细节的描绘,通过对事物的精准观察和描述,展示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之处。
作者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感人。
3. 合理安排文体结构:散文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文体结构,比如自由散文、韵文散文等。
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合理安排故事情节或议论论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4. 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散文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作者可以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表现手法1. 抒情与叙事交织:散文可以通过抒情与叙事的交替使用,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
在叙事中穿插抒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2. 对比与矛盾的运用:对比和矛盾是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不同事物或观点的对比和矛盾,可以使文章更具张力和层次感。
3. 借景抒怀:散文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悟和思考。
借景抒怀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情感和韵味。
4. 叙述与描写结合:叙述和描写是散文中常用的手法。
通过叙述事件和故事情节,结合对人物、事物和环境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作者可以更好地创作出感人至深、触动人心的散文作品。
同时,读者也能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与作品产生共鸣。
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当好的散文作品流传千古。
散文表现手法举例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衬托、烘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使无形的思想感情变得形象可见。
3.衬托手法:通过描述或突出一个事物来增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
衬托手法包括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正面描述来增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反衬则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负面描述来突出另一个事物的效果。
4.渲染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描述、渲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5.联想和想象: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或情境,引导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
6.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某一事物的贬低或批评,再逐渐引导读者认识其优点或价值。
7.虚实结合:将虚构的事物与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描述,让读者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产生联想和思考。
8.以小见大:通过描述小的事物或细节来反映大的主题或意义,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9.寓情于景:通过描述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章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10.托物言志:通过描述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志向或感情,使文章更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以上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作家会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合适的手法,以提高散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其中一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一些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列子·黄帝》一篇,见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说法。
又有列子对尹生说的一段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意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这里的“心”与“神”相通,张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释”说成“神凝形废”了。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等。
一、基础知识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
表现手法有: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开门见山、伏笔铺垫、设置悬念、卒章显志、以动衬静、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
二、概念解析(一)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是句子的五种基本表达方式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种,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环境描写有景物描写和社会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①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了最后一堂课后,在“我”充分感受到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之后,在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这最后一堂课,我真忘不了!”表达了内心那种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