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4章)
- 格式:ppt
- 大小:457.00 KB
- 文档页数:121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学习指导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偏斜程度和峰度。
掌握计算、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主要内容学习要点2.1 集中趋势的度量众数▶概念:众数。
▶众数的特点。
中位数和分位数▶概念:中位数,四分位数。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的特点。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的计算。
平均数▶概念:平均数,简单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计算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场合。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在分布上的关系。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异众比率▶概念:异众比率异众比率的计算和应用场合。
2.2离散程度的度量四分位差(内距)概念:四分位差。
四分位差的计算。
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计算四分位差。
方差和标准差概念: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
样本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用Excel计算标准差。
离散系数概念:离散系数。
离散系数的计算。
离散系数的用途。
2.3偏态与峰态的度量偏态及其测度概念:偏态,偏态系数。
用Excel计算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数值的意义。
峰态及其测度概念:峰态,峰态系数。
用Excel计算峰态系数。
峰态系数数值的意义。
Excel统计函数的应用。
一)判断题1,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小值。
( )2.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3.比较两总体的平均数的代表性,离散系数较小的总体,平均数代表性亦小。
( )4,平均数与次数和的乘积等于各变量值与次数乘积的和。
( )5.若两总体的平均数不同,而标准差相同,则离散系数也相同。
( )6.并非任意一个变量数列都可以计算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第四章 差异量教学目的:1.理解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差异系数等概念;2.掌握各种差异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数据的分布特征不仅有集中趋势,还有离中趋势。
以动态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看,数据是向中间变动的,也是向两端变动的。
两组数据可能平均水平相同,但两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如】:比较下列两组数据 A 组:88、82、73、76、81 B 组:92、86、70、72、80两组平均数,80==B A X X 但R A =88-73=15,R B=92-70=22。
即A 组较集中,B 组较分散。
因此,我们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既要描述其集中趋势,也要描述其离中趋势。
差异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或变异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
常用的差异量指标有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差异系数。
第一节全距、四分位距、百分位距一、全距全距:是一组数距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优点:意义明确,计算方便。
缺点:反应不灵敏,易受极端值影响。
二、四分位距(一)四分位距的的概念四分位距:是指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间部位50%个频数距离的一半。
)(1.4213Q Q QD -=QD :表示四分位距; Q 3:表示第三四分位数;Q 1:表示第一四分位数。
所以:四分位距的公式又为:22575P P QD -=(二)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1、原始数据计算法(1)将数据由小到大进行排列; (2)分别求出三位四分位数(点); (3)代入公式计算。
【例如】:有以下16个数据25、22、29、12、40、15、14、39、37、31、33、19、17、20、35、30,其中四分位距的计算方法如下:(1)先将原始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好;12、14、15、17、*19、20、22、25、*29、30、31、33、*35、37、39、40Q 1=18 Md =27 Q 3=34(2)求出Q 1、Md 、Q 3;(3)将Q 1、Md 、Q 3的得数代入公式(4.1)。
《统计学》-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结构和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某⼀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时点结构,反映总体在⼀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时期结构。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是有名数,⼆是⽆名数。
4、某企业中,⼥职⼯⼈数与男职⼯⼈数之⽐为1:3,即⼥职⼯占25%,则1:3属于⽐例相对数,25%属于结构相对数。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1、银⾏系统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是( D )A. 时期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B. 时点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C. 时期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D. 时点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2、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A、150%B、101.9%C、66.7%D、⽆法计算3、总量指标具有的⼀个显著特点是( A )A.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扩⼤⽽增加B.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扩⼤⽽减少C.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减少⽽增加D.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没有直接联系4、在出⽣婴⼉中,男性占53%,⼥性占47%,这是( D )A、⽐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5、我国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即国内⽣产总值为)7.8% ,该指标是( C )A. 结构相对指标B. ⽐例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较相对指标6、某商店某年第⼀季度的商品销售额计划为去年同期的110%,实际执⾏的结果,销售额⽐去年同期增长24.3%,则该商店的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B )A. 124.3%÷210%B. 124.3%÷110%C. 210%÷124.3D. 条件不够,⽆法计算7、下⾯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A. 商品库存量B. 商品销售量C. 婴⼉出⽣数D. 平均⼯资8、将粮⾷产量与⼈⼝数相⽐得到的⼈均粮⾷产量指标是( D )A、统计平均数B、结构相对数C、⽐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9、某⼯业企业总产值计划⽐去年提⾼8%,实际⽐去年提⾼10%,则实际总产值⽐计划的任务数提⾼( B )A. 2%B. 1.85%C. 25%D. 101.85%10、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实际⽐基期增长12%,则计划规定⽐基期增长( A )A. 9.8%B. 10%C. 8.5%D. 6%11、已知某市有各种经济类型的⼯业企业3128个,⼯业总产值为210亿元,则在该资料中总体标志总量是( C )A. 各种经济类型的⼯业企业共3128个B. 其中国有⼯业企业所占的百分⽐C. ⼯业总产值210亿元D. 平均每个⼯⼚的产值为671万元12、⽐较相对指标是( A )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C、同⼀现象的部分与总体的对⽐D、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相互对⽐13、正确计算和应⽤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 B )A、正确选择对⽐基础B、严格保持分⼦、分母的可⽐性C、相对指标应与总量指标结合应⽤D、分⼦、分母必须同类(三)多项选择题(在每⼩题备选答案中,⾄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1、强度相对数是两个不同但有⼀定联系的总体的总量指标相对⽐⽽计算的统计指标,所以( BE )A. 强度相对数的分⼦、分母都是可以互换的B. 强度相对数的分⼦、分母有的是可以互换的C. 在各种相对指标中,只有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分母都是可以互换的D. 强度相对指标都是有名数E. 强度相对指标也有的是⽤⽆名数来表⽰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BCD )A、全年出⽣⼈数B、国民⽣产总值C、粮⾷总产量D、商品销售额E、产品合格率3、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BD )A. 在册职⼯⼈数B. 企业数C. 某种商品的销售量D. 某地区1998年年末的⼈⼝数E. 企业某年所⽣产的产品产量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B )A、年末⼈⼝数B、钢材库存量C、粮⾷产量D、⼯业总产值E、经济增长率5、⽆名数是⼀种抽象化的数值,常⽤的表⽰⽅法有( ABC )A. 系数或倍数B. 成数C. 百分⽐或千分数D. ⼈均指标6、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ABCDE )A、货币单位B、劳动量单位C、⾃然单位D、度量衡单位E、标准实物单位7、分⼦与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BCD )A. 结构相对指标B. ⽐例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较相对指标E.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8、相对指标中分⼦与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CD )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9、在以下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BD )A. 平均⼯资B. ⼈⼝⾃然增长率C. 商品流转次数D. ⼀个国家的⼈均粮⾷产量E. 平均每⼈的主要产品的产量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ABCD )A、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B、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C、随X的增⼤⽽增⼤D、随X的减少⽽减少E、与次数多少成反⽐关系11、⽐较相对指标的计算,可以是( ABCE )A.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较B. 先进⽔平与落后⽔平的⽐较C. 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的⽐较D. 同⼀总体内部部分与整体的⽐较E. 实际达到的⽔平与标准⽔平或平均⽔平的⽐较12、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 ABCDE )A、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B、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C、相对指标可表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D、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E、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都是综合指标13、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 ABCDE )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复名数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填空题1、平均指标是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将总体内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平指标。
思考与练习1. 怎样确定假设检验问题的零假设和备择假设?一般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设置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把研究者要证明的假设作为备择假设;将所作出的声明作为零假设;把现状作为零假设;把不能轻易否定的假设作为零假设。
2. 什么是抽样分布?常用的抽样分布有哪些?抽样分布是指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量为n的随机样本,我们可以计算出统计量的一个值;如果从总体中重复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就可以得到统计量的多个值。
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就是这一统计量所有可能值的概率分布。
常用的抽样分布有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2χ分布。
3. 假设检验有哪些步骤?假设检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一对假设(零假设和备择假设);2)构造某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确定其在零假设成立时的分布;3)根据观测的样本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4)根据指定的显著性水平确定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并进而给出拒绝域;5)根据决策规则得出拒绝或不能拒绝零假设的结论。
4. 单侧和双侧假设检验问题的拒绝域有何区别?单侧检验的拒绝域为检验统计量取值的单侧区间,双侧检验问题的拒绝域为检验统计量取值的双侧区间5. 怎样理解假设检验问题的p值?如何根据p值和显著性水平的关系得出检验结论?p值是在零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出现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测结果或更极端结果的概率,是能拒绝H0的α的最小值。
将p值与显著性水平α比较,当p值小于α时拒绝零假设。
当p值大于等于α时接受零假设。
6. 根据表4-3对100名儿童随机调查的结果(数据文件:看电视时间.sav),能否认为(1)该地区儿童平均看电视的时间等于25.5小时?解:在SPSS中打开相应的数据文件,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体重变量作为检验变量,检验值框中填入25.5,其余使用系统默认值,输出结果如表1。
表1 单样本t检验根据题目的要求,这里应采用双侧检验,零假设和备择假设为:25.5:25.5:10≠↔=μμH H 。
统计学第四章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单选题] *A)变量和次数B)时间和指标数值(正确答案)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宾词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单选题] *A)相对数动态数列B)时期数列(正确答案)C)间断时点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4.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单选题] *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正确答案)D)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1(或100%)5.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单选题] *A)100%B)400%(正确答案)C)120%D)1200%9.某城市2016年末有人口750万人,有零售商业网点3万个,则该市的商业网点密度指标是()。
[单选题] *A)2.5千人/个B)250人/个(正确答案)C)0.25个/千人D)250个/人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单选题] *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正确答案)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11.增长1%的绝对值是()。
[单选题] *A)水平指标B)速度指标C)水平与速度相结合的指标(正确答案)D)什么也不是12.评比城市间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各城市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是属于()。
[单选题] *A)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B)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正确答案)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13.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单选题] *A)年距增长量÷最初水平B)逐期增长量÷最初水平C)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D)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正确答案)14.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