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其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第五章:金融市场1. 引言金融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货币和金融资产的场所,是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核心。
本章将介绍金融市场的定义、功能以及重要性。
2. 金融市场的定义金融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货币和金融资产的地点。
在金融市场上,个人、企业和政府可以进行融资活动,以满足资金需求。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
金融市场的划分可以按照产品、期限和参与者进行。
按照产品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交易短期的货币工具,如国库券、短期票据等;资本市场则交易长期的资本工具,如股票、债券等。
按照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企业首次发行证券的市场,而二级市场则是指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交易的市场。
按照参与者划分,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公开市场和场外市场。
公开市场是指对所有投资者开放的市场,场外市场则是指只对特定投资者开放的市场。
3. 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作为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核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3.1. 资金配置功能金融市场可以提供个人、企业和政府所需的融资渠道。
个人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购买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实现个人资金的投资增值。
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进行业务扩张。
政府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
3.2. 风险管理功能金融市场提供了多种金融衍生产品,例如期货、期权等,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金融衍生产品对冲风险,实现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
3.3. 价格发现功能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
金融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实现价格的发现。
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得金融资产的最新价格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
4. 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金融市场对于经济体的稳定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金融市场的几个重要角色:4.1. 资本的配置金融市场是实现资本的配置的主要途径。
货币银行学-要点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各职能及特点:⑴价值尺度;特点: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无需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⑵流通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甚至是纸币。
⑶贮藏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或具有稳定的购买力⑷支付手段:特点:货币支付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分离。
⑸世界货币:特点:必须具有十足价值;必须是贵金属块。
2.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只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区别:统计口径(即包含内容)不同;流通性有差别;职能上有差异4.我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1.现金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2.狭义货币M1 = 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3.广义货币M2 = 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城乡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如外币存款、信托存款)第二章货币制度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2. 主币基本特征及相应规定: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规定: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3点经济意义);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规定本位币有(铸造和)磨损公差。
辅币:特点:按照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相关规定:规定辅币限制铸造(经济意义);规定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注意特例);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3.货币制度的演变顺序: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4.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5. 纸币的特点:1.本身无价值,不能与贵金属自由兑换;2.不能自动退出流通,因而不能自发调节货币量;3.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 4.不能超越国界流通,因而不具有世界货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