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3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满足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需求的重大举措。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文科建设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高校需要积极应对,探索提高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途径,不断提高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关键词:新文科;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3-0133-03(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新文科是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技术发展背景下提出
的,是推动学科专业融合创新的重要举措。2014年,习近平总
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新技术革
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和优化,加快构建中国
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19年4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坚持突出创新创造,完善人才
培养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等
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艺
术设计类专业创新人才成为了当前高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新文科建设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新文科建设强调人才
培养的系统性、综合性,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
人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应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
进行优化,既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在保留传统学科优势
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方面,高校应完善教学内容与
课程体系,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艺
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应充分考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设置科
学合理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艺术设计专业核心
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如: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模块
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
法的掌握;在艺术设计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中,应注重学生对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知识的掌握。此外,还可以将新兴媒体
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对艺术设计类学科以外知识的
认知。如:在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模块中可以引入动画制作、虚
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二)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创新教育。高校艺术类专业应积
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与教师、课堂与社会紧
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
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地向
学生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同时,高校应积极推进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
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应不断更新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
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如开展“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类专杨
涛∗∗∗第44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24年3月Vol.44No.3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Mar.2024
收稿日期:2023-05-10作者简介:杨涛(1982-),男,宁夏青铜峡人,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基金项目:2021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jyxm0922);2020蚌埠学院新文科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XWKJY5);2021安徽省“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sx096);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22AH051898)。
133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
学模式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
及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企业是高校人才培养
的重要平台,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为艺术类专业学
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平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类专
业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
不断提高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与企业
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建
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鼓励艺术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
参与项目研发,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体验。实践教学
中,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加校内实践教学
经费投入;深化与企业合作,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产学研紧
密结合起来;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习实训平台的建
设和完善,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库。高校要进一
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长
效机制建设;深化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
外实习实训机会。
(四)构建课程思政,注重人文素养。新文科建设强调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要求高校将
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相融合,挖掘其蕴含的思
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统一。课程思政是将课
程的知识体系、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传
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文科类专业,
其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
养。艺术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
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挖掘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日常生
活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例如,通过艺术设计类
作品创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理念陈旧。新文科建设的核心
内容之一是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创新能力是艺术类专业人
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但是,当前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仍相
对陈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方式不够明确,教学计划
不够合理,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不充分。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过于单一,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和优势。此
外,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
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教师一般都采用讲解、演
示等传统方法,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难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2.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
低是制约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虽然有着丰
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艺术类专业教学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准
确;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艺术设计方面的
经历。许多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队伍中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
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艺术设
计类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创新精神。1.课程结构不合理。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结构存
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课程之间
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2.缺乏创新精神。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
传统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表现为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教学
过程缺乏生动性。3.实践环节不足。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环节存在诸
多问题:第一,实践课程较少。实践类课程较少是由于学生对
艺术设计类专业不了解或者是学生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不感兴
趣所导致的。4.实践类型单一。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中实践类型单一
是由于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合理所导致的。比如,有的高校艺术
类专业单纯采用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有的高校艺术类专业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模式;有的高校
艺术类专业主要以校内实训为主教学模式等。目前高校艺术
类专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
能力培训和培养导致的。比如,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中只
有极少数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大部分教师都是非艺术专业出
身并且从事教学工作较短时间,这就导致了教师对科研工作缺
乏足够的认识。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学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
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教学水
平。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新的教
134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学校可以
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到学校开设讲座或到企业实践教学。2.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考核和管理。首先,高校需要
建立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考评机制,让其能够对自
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学方
法和手段;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对
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
专业知识竞赛、教研活动、建设科研平台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
科研、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热情。3.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艺
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二)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高校需要树立创新理念,营造创新氛围。首先,学校需
要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能够
及时了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其次,学
校需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
赛活动。最后,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实践机会,让
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首先,学校需要鼓励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竞赛中发现自
己的不足并积极解决;其次,学校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
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社团活动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自
身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参与
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和综合素质。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学生的
主体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来。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为
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和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并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此
外,高校需要建立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各种竞赛活动。1.完善评价体系。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高高校艺术设计
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需要完善评价体系保驾护航,让学生能够
按照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合理的发展规划。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高高校艺术
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离不开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首先,学校
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其次,学校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最后,学校需要加强校企合
作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校
企合作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高等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
重要阵地,高校要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实
践,全面提高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在
新文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以文
化人,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要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建设机制;要注
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要加大实践
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要改革教学方法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
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郑红.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探究[J].文教资
料,2021(25).
[2]黄艺铭;江平;肖定玉.探析新文科背景下工程训练的培
养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
[3]刘红红.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J].
文学教育(上),2021(11).
[4]郭金录.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展望
[J].新闻研究导刊,2020(17).
[5]祁保华.新文科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
文教资料,2020(18).
[6]孙艳丽,李珍,王策,等.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河北美术学院为例[J].西部皮革,
2022(2).
[7]刘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升策
略[J].宿州学院学报,2022(4).
[8]毕振昇,夜晓语.新文科视角下新疆双语法治人才培养
的意义及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2(4).
[9]张前程.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
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4).
[责任编辑王占峰]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