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62.73 KB
- 文档页数:19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节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v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第三节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圆形的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
•角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叫角速度。
•角速度公式:(= )•向心力: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力叫向心力。
第四节重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大小:(G = mg)((g)是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第五节弹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弹力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拉的物体。
第六节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当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叫动摩擦力。
第六章内能第一节温度•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度:常用的温度单位。
第二节热量•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公式:(Q = cmt)((Q)为热量,(c)为比热容,(m)为物体质量,(t)为温度变化)第三节比热容•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物理知识点: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现象。
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与地面的高度有关。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但能量总量仍保持不变。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指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引力,这个引力大小和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机械波机械波是指由质点在弹性介质中的振动引起的能量传递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
7.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可以被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8. 声的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的振动引起。
声可以通过空气、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9. 电磁场电磁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由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所组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10. 电路和电器电路是由电源、电导体和电器所组成的电路网络,其中电器可以是电阻、电容、电感等。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下面列举了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2. 光的反射: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镜面反射,平面镜和曲面镜。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折射率,折射定律。
4.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原理和条件,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5.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组成颜色。
6. 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7. 电的基本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电阻率的基本概念和单位,欧姆定律。
8.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
9. 电的热效应:电能的转化,电阻中的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和计算。
10. 电磁铁和电动机: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简单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11. 电池和电源:原电池和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电源的种类和应用。
12. 静电:静电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13.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
14. 电子学: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压强:㈠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公式: P=F/S4、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x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最全)目录第七章力 (1)1、力 (1)2、弹力 (2)3.重力 (2)第八章运动和力 (4)1.牛顿第一定律 (4)2、二力平衡 (5)3、摩擦力: (6)第九章压强 (8)1.压强 (8)2.液体的压强 (9)3.大气压强 (10)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1)第十章浮力 (12)1.浮力 (12)2、阿基米德原理 (13)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3)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5)1.功 (15)2、功率(P) (15)3.动能和势能 (16)4、机械能及其转化 (17)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8)1.杠杆 (18)2.滑轮 (19)3、机械效率η (21)第七章力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