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
《监狱学基础理论》教案第一讲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监狱学基础理论学科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监狱和监狱学的基本概念,监狱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地位以及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授课提纲]监狱是国家重要的暴力工具,刚才已给大家作了抽象的介绍。
那么,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将进去实质性的学习阶段,通过学习,使我们对监狱学和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为学习本书其他各章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一节监狱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一、监狱的含义(一)从羁押人犯的角度而言,对监狱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凡是用来囚禁人犯的场所都是监狱(如我国当代的拘役所、看守所、未成年犯管教所、监狱等等)。
狭义:自近代以后是指统治阶级用于关押已决犯的场所。
这是一种执行自由刑的场所。
(二)从监狱的本质而言,马克思注意的国家学说和监狱观认为,监狱是国家的物质附属物。
是暴力,是强制机关,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是“强迫他人一直服从”的国家机器。
(三)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而言,监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依照国家法律设置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二条规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四)我国监狱学将监狱一般定义为: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特指对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进行惩罚与改造的场所。
二、监狱学(一)监狱学的学科名称我国监狱学这一学科名称的:由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4年2月29日《监狱法》颁布实施之前,该学科被称为劳改学或劳改法学,《监狱法》颁布实施后,改成为监狱学。
(二)监狱学的学科性质监狱学是一门政治法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三)监狱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监狱学是一门以监狱为其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主要有:1、研究监狱的历史发展和监狱制度的历史沿革;2、研究监狱对罪犯进行惩罚与改造的基本理论;3、研究监狱法律、法规;4、研究惩罚与改造的对象;5、研究监狱机关及其管理人员;6、研究监狱运行的保障体系。
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点一、课程概述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是为了帮助刚加入警界的警察了解监狱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提高他们在监狱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而设立的专门课程。
二、监狱的定义和职责1. 监狱的定义:监狱是指国家机关负责对犯罪分子实施剥夺自由的处所,是维护社会安全、实现刑罚目标的重要场所。
2. 监狱的职责:监狱主要负责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执行、社会教育、康复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以减少罪犯再犯的可能性,保障公众安全。
三、监狱学的基本原理1. 犯罪学基础:监狱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犯罪学,它研究犯罪的成因、类型以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策略。
2. 刑罚学基础:监狱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刑罚学,它研究刑罚的目的、原则、类型和执行方式等。
3. 康复原则:监狱学强调康复原则,即通过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4. 安全管理:监狱学关注监狱内部的安全管理,包括监狱设施的安全、罪犯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等。
四、监狱系统的组织和管理1. 监狱系统的组成:监狱系统由监狱局、监狱管理局、监狱和拘留所等组成,各级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狱系统。
2. 监狱系统的管理:监狱系统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监狱设施管理、罪犯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工作。
3. 监狱系统的职责:监狱系统主要负责对罪犯进行安全管控、教育改造、康复和社会化准备等工作,同时也要保障罪犯的基本权益。
五、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技能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监狱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狱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运用专业技能:监狱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安全管理、教育改造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有效沟通与协调:监狱工作人员要善于与罪犯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4. 忍耐与应变能力:监狱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与困难,需要具备较强的忍耐力和应变能力。
监狱学专业基础设置引言监狱学专业是研究刑罚执行与监管机构管理的学科,在社会治安与法律维护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监狱学专业的基础设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监狱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内容。
一、刑事法学基础刑事法学基础是监狱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涵盖刑法、刑事诉讼法、执行刑罚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刑事法学基础,学生将了解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刑事案件审理和执行的法律程序和规定。
二、社会学基础社会学基础是监狱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学基础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社会背景,为监狱工作提供必要的社会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监狱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犯罪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心理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犯罪心理,探索犯罪背后的心理原因,为监狱中的心理辅导和刑罚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四、法律职业道德基础法律职业道德基础是监狱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学生将学习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和规范,了解执法人员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法律职业道德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监狱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刑罚执行学基础刑罚执行学基础是监狱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涵盖刑罚执行的基本原理、管理模式、执行程序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刑罚执行学基础,掌握刑罚执行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了解监狱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监管工作。
结论监狱学专业的基础设置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刑事法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法律职业道德基础和刑罚执行学基础是监狱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监狱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监狱学专业课程监狱学是一门研究监狱管理、犯罪学、刑事法律等方面的学科,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监狱学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监狱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监狱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监狱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则包括监狱管理、犯罪学、刑事法律、矫正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监狱管理、犯罪问题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二、监狱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1.监狱管理监狱管理是监狱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监狱组织管理、监狱安全管理、监狱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监狱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监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监狱人员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2.犯罪学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学科,是监狱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犯罪的定义、分类、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犯罪的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原因,学习犯罪预防的方法和策略。
3.刑事法律刑事法律是研究刑事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学科,是监狱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规范和程序,掌握刑事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实践操作技巧。
4.矫正学矫正学是研究矫正措施、矫正机构、矫正效果等方面的学科,是监狱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矫正措施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实施方法,掌握矫正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管理模式,学习矫正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技巧。
三、监狱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监狱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主。
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监狱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监狱管理、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简介【性质与特点】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监狱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监狱行刑和罪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
监狱学基础理论的作用和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质。
我们选用的教材为《监狱学基础理论》。
1、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理论学科监狱学基础理论主要是研究监狱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和原理,如研究监狱的概念、罪犯的概念、监狱行刑法律关系、监狱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国外外国监狱制度趋向等,具有浓厚的理论和思辩色彩。
所以,监狱学基础理论属于理论学科的范畴。
2、监狱学基础理论是刑事实践科学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具体负责自由刑罚的执行,实践性极强。
因此,决定了监狱学的实践性。
监狱学基础理论虽然侧重于理论问题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必须以监狱实际为依托,并为监狱实际服务。
所以,监狱学基础理论也属刑事实践科学的范畴。
【目的与要求】监狱工作作为治理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消除犯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和应用监狱学基础理论,有助于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刑罚执行与改造罪犯观,从理论的高度加深理解我国监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推动监狱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依法治监的有效进行。
监狱学基础管理既是理论学科,同时又属于刑事实践科学,这就决定了监狱学基础理论具有广泛、丰富的内容。
所以,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监狱学理论工作者和监狱实际工作者的必备知识。
作为监狱工作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监狱学基础理论的有关理论问题,才能为监狱工作具体业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从而能够胜任监狱改造罪犯工作。
从教学要求来看,应使授课对象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监狱行刑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以后,使之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的行刑实践。
【使用教材】涂发中、郭明主编监狱金城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版。
教学参考书目如下:1、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夏宗素主编《监狱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3、幸国恩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方法】:本教材共分三大部分:一是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部分;二是介绍监狱基本制度;三是监狱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
监狱学基础理论1.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阶级统治的专政工具。
3.奴隶制国家监狱:以复仇主义为目的;封建制国家监狱:以威吓主义为目的;资本主义国家监狱:以报应为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4.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问世,对监狱改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英国约翰·霍华德《英格兰及威尔士的监狱状况》(《监狱事情》)标志着监狱学正式诞生。
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1791年出版《监狱学》一书,认为监狱执行刑罚的目的在于对罪犯进行教育,为此要使罪犯进行强度劳动,使他们反省、领悟刑罚的痛苦,促使他们悔改。
5.监狱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6.监狱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本理论(最核心);(2)研究监狱和监狱制度的历史发展;(3)研究监狱法及监狱法律关系;(4)研究监狱行刑及改造活动;(5)研究监狱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6)研究罪犯改造的综合治理。
7.监狱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理论研究: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法学、监狱史学、罪犯改造心理学、比较监狱学;(2)应用理论研究:狱政管理学、狱内侦查学、罪犯教育学、罪犯劳动改造学、罪犯行为学、监狱经济管理学。
8.监狱学的指导思想:(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2)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9.监狱学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比较研究。
报应刑主义:把刑罚作为对犯罪人因其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进行报复的强制措施,因果决定论为哲学基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报应观念为理论基础,以刑罚是对危害社会的公正报应求得解除犯罪人罪责的唯一方法为核心思想。
(采取对等的同害规则)。
10.威慑刑主义:以用残酷的刑罚手段惩罚犯罪人,展示刑罚威慑作用为目的,使人们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犯罪。
2023年监狱学专业介绍监狱学是一门以监狱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学科,以社会学、政治学、法律学等为基础理论,以监狱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监狱制度、监狱管理、犯罪预防、犯罪再教育等问题。
监狱学是中国特有的学科,它与刑事法学、犯罪学、刑事侦查学、刑事执行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是法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一、监狱学的基本概念监狱学是指以狱政管理为中心,通过犯人的心理维护、狱政工作管理、罪犯的矫正、预防再犯、狱环境改良等学科知识来加强社会治安保障的专业知识。
总的说来,监狱学是一门以刑释犯为主题,以监狱管理理论及实践为范畴的学科。
二、监狱学的历史演变随着犯罪形态和监狱管理的变化,监狱学的内容也随之发展。
早期的监狱学注重对罪犯的惩罚和禁锢,强调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复出,重视狱政工作和犯罪预防。
20世纪中期,随着反对酷刑和人权保障的呼声日渐高涨,监狱学开始重视犯人的人权保障和矫正教育。
21世纪,随着犯罪类型的多元化和保障人权的要求,监狱学又开始重视各国监狱理论和实践的对比研究,关注监狱改革和刑罚执行的新趋向。
三、监狱学的主要内容(一)狱政工作理论与实践狱政工作是监狱管理的核心,是监狱系统实现其职能与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监狱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狱政工作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这包括监狱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和其组织实施以及狱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罪犯的心理、行为及社会学研究罪犯是监狱管理的重要对象。
监狱学的研究中要对罪犯的心理行为、刑满释放后的再犯率、复出机会等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罪犯的特点及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保证潜在犯罪的观察和管理。
(三)监狱制度、改革与管理监狱制度是建立一个良好监狱管理体系的法律保障。
监狱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旨在推进监狱改革与现代化管理。
监狱行政管理部门和监狱局的组织管理、职责体系、工作流程和管理运行需要依法规范有序执行,才能使狱内工作更加有序。
(四)犯罪预防灰重振奋犯罪预防是预防犯罪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简介
【性质与特点】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监狱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监狱行刑和罪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
监狱学基础理论的作用和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质。
我们选用的教材为《监狱学基础理论》。
1、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理论学科
监狱学基础理论主要是研究监狱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和原理,如研究监狱的概念、罪犯的概念、监狱行刑法律关系、监狱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国外外国监狱制度趋向等,具有浓厚的理论和思辩色彩。
所以,监狱学基础理论属于理论学科的范畴。
2、监狱学基础理论是刑事实践科学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具体负责自由刑罚的执行,实践性极强。
因此,决定了监狱学的实践性。
监狱学基础理论虽然侧重于理论问题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必须以监狱实际为依托,并为监狱实际服务。
所以,监狱学基础理论也属刑事实践科学的范畴。
【目的与要求】监狱工作作为治理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消除犯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和应用监狱学基础理论,有助于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刑罚执行与改造罪犯观,从理论的高度加深理解我国监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推动监狱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依法治监的有效进行。
监狱学基础管理既是理论学科,同时又属于刑事实践科学,这就决定了监狱学基础理论具有广泛、丰富的内容。
所以,监狱学基础理论是监狱学理论工作者和监狱实际工作者的必备知识。
作为监狱工作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监狱学基础理论的有关理论问题,才能为监狱工作具体业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从而能够胜任监狱改造罪犯工作。
从教学要求来看,应使授课对象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监狱行刑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以后,使之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的行刑实践。
【使用教材】涂发中、郭明主编监狱金城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版。
教学参考书目如下:1、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
2、夏宗素主编《监狱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幸国恩主编《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方法】:
本教材共分三大部分:一是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部分;二是介绍监狱基本制度;三是监狱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1、重点讲述法。
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制度有一个详细的理解。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
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3、参观调查法。
深入监狱实地参观考察,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案例分析训练、社会实践、模拟法庭、暑假专题
社会调查等。
【学时分配】刑事执行专业的《监狱学基础理论》课为68学时,
课时安排(共68学时)
附:课时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