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谈时间的论证方法
时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哲学、物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
对于时间的认识和论证方法也因此各不相同。
哲学上,时间被视为一种存在的形式。
柏拉图认为时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流,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时间是运动的测量。
康德认为时间是一种先天的感觉,是人类理性的形式之一。
不同哲学家对时间的认识和描述各不相同,但都强调了时间的本质是不可分割的和不可逆转的。
物理学上,时间被视为一种维度。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即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四维时空。
量子物理学则认为时间是一个连续性的概念,而非离散的。
数学上,时间被视为一个可计量的量。
时间可以通过钟表、日历等工具进行测量。
时间的单位是秒、分钟、小时等,它们都是已经被确定的标准单位。
总之,时间的本质和认识方法因领域而异。
理解时间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 1 -。
谈时间梁实秋谈时间梁实秋在时间面前我们似奴仆,似乎如何英勇的人遇上它也得俯首称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时间梁实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实秋《谈时间》原文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
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
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需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
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
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
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
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
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
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史书也很重要。
我店铺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
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谈时间“梁实秋”这个名字初次听闻,是有一次和朋友闲聊的时候,她跟我说起梁实秋先生在古稀之年还能不顾世俗眼光,与影星谈起忘年恋的韵事。
知道梁实秋先生的大名竟是这个缘由,实在有点啼笑皆非。
当时只觉得真算是个“风流才子”。
真正读到他的作品却是大学课本上的《雅舍》。
这一次因为作业的要求,在图书馆借来了一本《梁实秋集》,“梁实秋是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是散文大家,也是翻译家和学者。
但是,多年来,他一直被误解和误读,那是由于鲁迅和毛泽东都骂过他,使他在新中国的文化及文学界被长久忽略,甚至被妖魔化。
他倡导人性和英美民主制度,却被指责为逃避现实和保守反动。
……”的确相对于鲁迅那样充满革新气息辛辣有力的战斗式文笔,梁实秋颇显中庸平和,且因为留学生涯和一般现代中国文人产生的观念差异,在那样的政治敏感时期被批判也不算稀奇。
而也正是因为那个炮火声隆隆作响的年代,梁实秋所创造的文学价值被众人忽略。
而战火过后,梁实秋那一批打上了『雅舍』标签的小品和杂文,如同抹去了灰尘的珍珠,开始被人所推崇所珍视。
这些作品不仅是他经历世界观转变和毁誉参半打击后,对人生的一种超脱体验,更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脱离阶级性时代性的对“永恒的人性”的追求。
正因为他的写作不囿于现实,着根于人性,所以能超越时代和地域,历久常青。
《梁实秋集》只是在闲暇时候就看个一两篇,觉得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这样的散文集也比较合适,所以还只看到一半左右。
梁实秋先生常是“小处着眼,大处落笔”切入点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场景,因此,几乎篇篇都让人有种亲切感,老早之前就看到过一句话:“音乐这东西,在所有的艺术里,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当然就觉得大有说出了自己心声的感觉。
当时没去探究出处,这一次在本书收录的《音乐》中再次看到这句话,才知道出自梁实秋大师,这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让我对梁实秋先生的好感值莫名上升。
而后的《女人》《男人》让我见识到了梁实秋与典雅平和中表露的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
谈时间(梁实秋)“人生不满百”,掐头去尾,所余无几希腊哲学家Diogenes经常睡在一只瓦缸里,有一天亚力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究竟含义何在,恐怕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通常总是觉得那位哲人视尊荣犹敝屣,富贵如浮云,虽然皇帝驾到,殊无异于等闲之辈,不但对他无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别地假以颜色。
可是约翰逊博士另有一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那阳光,阳光不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所以请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赐予的夺了去。
这个请求不能算奢,却是用意深刻。
因此约翰逊博士由“光阴”悟到“时间”,时间也者虽然也是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
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
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
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
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悖聋瞑,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
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
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
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
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
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
”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
”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
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要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
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我们幼时,谁没有做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姐姐常趁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画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钱钟书《谈时间》选择
【原创版】
目录
1.钱钟书的《谈时间》概述
2.《谈时间》的主要观点
3.对《谈时间》的理解和反思
正文
钱钟书的《谈时间》是一篇关于人生与时间的散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时间的真谛。
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感受入手,逐步深入到对时间本质的探讨,最后回归到人生如何珍惜时间的主题。
文章开篇,钱钟书用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对时间的感受,如“时间就像是水,一天到晚总觉得不够用”,形象地表达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时间焦虑。
紧接着,作者引述了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对时间的看法,阐述了时间的多元性。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庄子的“逍遥游”将时间与宇宙的无尽相比,莎士比亚在文学作品中将时间喻为人生的舞台。
在文章的中段,钱钟书对时间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时间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个存在既包括了我们所感受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包括了时间的无限延展性。
作者指出,正是这种无限延展性使得时间变得如此神秘和难以捉摸。
在文章的结尾,钱钟书回归到人生如何珍惜时间的主题。
他提倡人们要学会利用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作者认为,珍惜时间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成功,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总的来说,《谈时间》是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佳作,既有深刻的哲理,
又有丰富的人文关怀。
谈时间原文和赏析时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时间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表达。
本文将选取一些经典的谈时间的原文,并进行赏析,以期从中汲取对时间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一、原文选段1.《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庄子·秋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汉书·董仲舒传》:“岁月易得,人寿几何?”4.《长恨歌》(白居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二、赏析1.《论语·子罕篇》孔子在论述时间时,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不断努力。
2.《庄子·秋水》庄子将人生比作白驹过隙,形象地说明了时间的短暂和宝贵。
这让我们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应该追求有意义的事物,不要虚度光阴。
3.《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在反思人生时,提出“岁月易得,人寿几何?”的疑问。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在当下。
4.《长恨歌》(白居易)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来表现时间在爱情中的流逝。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往往容易忽视时间的流逝,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三、总结从以上原文和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时间的认识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哲理。
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为任何人停留;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仍然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结尾:通过对谈时间的原文和赏析的探讨,我们更加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和不可替代。
梁实秋《谈时间》阅读答案梁实秋的《谈时间》是一篇思辨性的散文,通过对时间的深入思考,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本文将对《谈时间》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进行回答和解析。
首先,梁实秋在文章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时间是否真的存在?”他认为时间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人们为了衡量和感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概念。
他指出,时间在宇宙中是均匀和连续的,与人的主观感受并不相同。
梁实秋认为,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主要是基于事物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因此,时间的存在是相对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生活而言的。
其次,梁实秋论述了时间与生命的关系。
他认为,时间是生命的载体和衡量尺度,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然而,生命并非完全受时间的束缚,人们可以通过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来超越时间的限制。
他引用了几个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梁实秋认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个体的质量和内涵。
接着,梁实秋对时间和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提出时间对于爱的意义在于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塑造。
时间既能增强爱的力量,也能磨灭爱的记忆。
他引用了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时间对于爱的转变和演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梁实秋认为,爱需要时间的陪伴和培养,通过时间的流逝,爱才能得以深化和升华。
最后,梁实秋在文章结尾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他指出,时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和依托,与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相互作用。
他强调,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只有在时间的框架内,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梁实秋《谈时间》的阅读和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时间的认知和思考,以及对生命和爱的看法。
他通过自己深入的思索和引用历史上的观点,对时间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篇文章不仅给人思考时间和生命的意义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让我们对爱和家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因此,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散文,值得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思考。
《谈时间》阅读答案《谈时间》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谈时间》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经常睡在一只瓦缸里,有一天亚力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究竟涵义何在,恐怕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通常总是觉得那位哲人视尊荣犹敝屣,富贵如浮云,虽然皇帝驾到,殊无异于等闲之辈,不但对他无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别的假以颜色。
可是约翰逊博士另有一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那阳光,阳光不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所以请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赐予的夺了去。
这个请求不能算奢,却是用意深刻。
因此约翰逊博士由“光阴”悟到“时间”,时间也者虽然也是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
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
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一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
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髦耋,老悖聋瞑,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
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
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
约翰逊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
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
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
”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
”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银即生命。
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有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
谈时间简史“时间简史”,似乎是关于时间的一个十分深奥的课题。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探索这个主题时,我们会发现,时间简史并非如此难以理解。
首先,让我们从时间的概念开始。
时间是什么?时间是宇宙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能够感知到时间的存在,也能感受到时间的变化。
一天之中,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的轮回。
这些都是时间的变化,也是我们感知时间的重要方式。
然而,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时间并不是绝对均匀的。
在某些情况下,时间会变得相对缓慢,甚至会出现停滞现象。
这种变化虽然微小,但对于那些需要精确测量时间的人来说,却具有重大的意义。
比如在航天领域,科学家们就需要精确地测量时间,以确保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时间的起源和终结。
关于时间的起源,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
而关于时间的终结,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
一些理论预测,宇宙可能会在未来无限地膨胀下去,也可能会在未来某一天重新收缩为一个点。
但这些理论都还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
最后,我们来看看时间对我们的意义。
时间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塑造了我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和对待方式也各不相同。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时间始终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需要珍惜时间,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总之,“时间简史”这个主题虽然深奥复杂,但只要我们深入探索和理解时间的本质、变化、起源和终结以及对我们的意义,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