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性脑膜炎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护理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169.94 KB
- 文档页数:2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引流管连接是否正确,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毫升,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分泌增多可能有颅内感染。
3、病人有无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高热甚至抽搐。
4、拔管后重点观察钻孔和头皮插管处有否脑脊液漏,有无局部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1、术前按常规准备,备头皮。
2、引流管的位置: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脑室外引流装置或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额角(眼睛外角)10~15cm(100~150毫米水柱),固定好引流瓶,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术后早期应该严格控制引流速度,装置太低会造成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颅内压骤然降低引起脑室出血或脑组织移位,装置太高不利于引流。
3、脑室引流不畅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
(2)引流管太浅。
(3)引流管吸附于脑室壁,可旋转引流管,使管离开脑室壁;(4)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脑组织碎块、脓栓阻塞,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导水管引起日后梗阻性脑积水。
必要时重新置管。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必要时做脑脊液常规或细菌培养。
勿使引流瓶内液体过满,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
5、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入脑室内及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动。
6、烦躁不安的病人应严防引流管脱出、折断及自行拔除。
脑室引流的护理注意事项脑室引流是指通过对脑室内的液体进行引流,以减轻脑室内压力、稳定脑血流,并防止脑积水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进行脑室引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仔细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目的。
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术前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解释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术中护理要点。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
术中还要保持患者的体位合理,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过度伸展,以防止脑组织受到损伤。
同时,还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消毒和使用,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术后护理是脑室引流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防止液体积聚。
同时,还要对引流液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颜色、量和性质等,及时报告医生。
此外,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管理,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除了上述护理要点,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首先是感染。
护士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并观察引流液是否有脓性或异味,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其次是导管堵塞。
护士要定期冲洗引流管,保持通畅,并及时更换引流管,以防止堵塞。
再次是出血。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和引流液的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交流。
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问题,并及时解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护士还要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观察结果,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脑室引流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护理工作。
护士在进行脑室引流时,要注意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同时,还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简述脑室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是利用导管将脑室内的脑脊液引导出来,以缓解脑积水和脑压升高的症状。
脑室引流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导管护理:需要每日清洁导管,检查导管畅通情况,避免导管脱落或损坏。
2. 检查头颅皮肤状况:每天检查患者头颅皮肤是否干燥、有破裂、渗出,避免发生感染。
3. 观察脑脊液引流情况: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报告医生发现异常。
4. 清洁头发和皮肤:保持头发和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5. 脑室引流周围的护理: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导管受到牵拉。
6. 观察病人情绪和生理变化:持续观察病人的情绪和生理变化,如发热、头晕、呕吐等,及时告知医生。
总之,脑室引流护理需要精心安排,避免感染和脱落等不良情况发生。
护士需要持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
脑室引流护理
【目的】
1.颅内压增高者,降低颅内压。
2.脑室造影。
3.脑室内手术后,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征及蛛网膜粘连。
【用物准备】
密闭式无菌引流瓶、橡皮管、玻璃接管、止血钳、胶布、无菌蒸馏水、别针。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回病房后,应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装置。
2.引流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3.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
4.每日更换引流瓶(袋),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
更换引流瓶(袋)时遵守无菌原则。
5.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注意事项】
1.引流液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如有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多,可将引流瓶(袋)抬高至距侧脑室20cm,维持颅内压于正常。
2.引流早期注意引流速度,防止引流过快。
3.搬运病人时应将引流管夹闭,以防因引流袋高度变化造成短时间内引流过量或逆流。
4.如在开颅手术前已行脑室引流多日,备皮时尽量避免污染钻孔切口,头发剃去后切口周围再消毒,然后覆盖无菌纱布。
简述脑室引流的护理一、引言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疾病。
护理是脑室引流术后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角度出发,全面详细地介绍脑室引流的护理。
二、脑室引流前准备1.患者教育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2.皮肤消毒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三、脑室引流后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
2.头部抬高为了避免颅内压增高,需要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左右,并保持这个姿势数小时。
3.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脑室引流术后必备的器械,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护理。
包括定时排空引流袋、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质等,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感染预防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皮肤消毒,并保持手卫生。
5.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6.营养支持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四、并发症处理1.感染如果出现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包括更换敷料、加强皮肤消毒、使用抗生素等。
2.颅内压增高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
包括头部低位位于、使用呼吸机等。
3.出血如果出现出血,需要立即停止引流并通知医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总结脑室引流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尽快康复。
脑室引流的护理常规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
脑室引流病人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情况。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形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护理措施】
1.保持引流管通畅,标示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2.脑室引流瓶(袋)入口应高于外耳道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
压。
3.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摇高床头,须遵医
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4.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5.记录24小时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脑室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如:不能随
意移动引流袋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