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6篇伤仲永复习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中的“伤”意即悲伤哀痛。
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世隶耕lì或以钱币乞之qǐ 日扳仲永pān 环谒于邑人yèyì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 泯然众人矣mǐn 今夫不受之天fú而已邪yé三、重点实词。
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彼其受之天也(他)泯然众人矣(消失)贤于材人(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即书诗四句(写)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还自扬州(从)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对……感到惊奇”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中考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
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
隶,属。
②书具:书写的用具。
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 4.从先人还家( )二、翻译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89.伤仲永××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
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
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
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
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
2019-2020年中考)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
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
隶,属。
②书具:书写的用具。
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还家( ) ....其父( )( )( ) 4.从先人二、翻译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89.伤仲永1 / 2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
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
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
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
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
《伤仲永》同步作文素材积累素材积累一、对“成长”的解读1、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
2、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3、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所要达到的目标,实则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4、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有关成长的名言警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德]海涅我遇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美]爱默生三、经典素材1、诚实与成长(樱桃树的故事)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2、成长要远离阴影(“永远走出监狱”)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1910年,襁褓中被父母抛弃。
15岁时,他因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
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
之后,他被带进上流社会。
在一个名叫奥里沃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鼓励和帮助下,1945年,35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
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讲:他勤奋写作,是为着“永远走出监狱”。
这个曾是窃儿的监狱常客,获得了1983年度法国文学大奖。
3、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伤仲永原文及翻译注释知识点总结《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是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伤仲永宋代: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及注释译文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他说:“方仲永已经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
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注释伤:哀伤,叹息。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伤仲永》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整个乡的秀才观赏。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变成了普通人了。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
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就为止了吗?。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导读:一个“未尝识书具”的人会要书具,而且不但能写字,又能作诗,这是不足为信的。
但本文写作意图在于借此劝年轻人要努力学习。
注释:①世隶耕:祖祖代代都从事农业。
隶,属。
②书具:书写的用具。
③并自为其名: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还家( ) ....其父( )( )( ) 4.从先人二、翻译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本文后,你有何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89.伤仲永金溪县有个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从事农业。
仲永五岁时,尚未认识书写用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
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主要意思是孝养父母、团结家族,曾传给一乡秀才看过。
从这以后,随便指一个东西作题目,他立刻就能写出一首诗,诗的词句、内容都很不错。
县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渐渐地敬重礼遇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求他作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到处拜访(为人作诗讨钱),不让他学习。
第6篇 伤仲永
❶重点词语解释
①伤.
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
耕(属于) ③未尝.
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
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
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
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
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
(通达聪慧) ⑫受.
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
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
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
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
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
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从)
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
(他,代仲永)余闻之.
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
(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
①或.
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
宾客其父 稍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
矣 众人⎩
⎪⎨⎪⎧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是⎩
⎪⎨⎪⎧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
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
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
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
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
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