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_周丽英
- 格式:pdf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7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探索曹琦琦;周登博;郑丽;杨媚;周而勋【期刊名称】《中国生物防治学报》【年(卷),期】2013(029)002【摘要】从不同土壤、植物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核样品上分离到细菌菌株325株和放线菌菌株86株。
通过琼脂平板对峙法及发酵滤液介质筛选法,获得了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和放线菌菌株各1株,它们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5.56%和84.07%。
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细菌菌株NB12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放线菌菌株NA1鉴定为Streptomyces triostinicus。
对它们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明确了菌株NB12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的LB或BPY 培养液、装液量40 mL/250 mL、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 1、培养时间48 h;菌株NA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0~9.0的大豆粉培养液或大豆粉–玉米粉培养液、装液量130 mL/250 mL、培养温度35℃、摇床转速140 r.min 1、培养时间≥72 h。
【总页数】7页(P270-276)【作者】曹琦琦;周登博;郑丽;杨媚;周而勋【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相关文献】1.水稻纹枯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 [J], 彭迪;朱哲远;李祖任;王立峰;刘洋;柏连阳2.水稻纹枯病菌拮抗菌 CZB40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J], 陈丹;叶波;刘燕娟;周鑫钰;雷湘华;段雍明;朱宏建3.水稻纹枯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探索 [J], 曹琦琦;周登博;郑丽;杨媚;周而勋4.水稻纹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田间小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 [J], 郑爱萍;李平;孙惠青;曾万勇;王玲霞5.马铃薯块茎病原真菌拮抗菌株筛选及优良拮抗菌株鉴定 [J], 陈星伊; 崔凌霄; 杨成德; 杨丽萍; 魏立娟; 刘治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耐镉细菌的筛选、鉴定与性质研究周赓;邓成刚;曹林友;陈帅;田云;卢向阳【摘要】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镉能力为25 mmol· L-1的细菌,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鉴定,确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命名为CdTB02.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NaCl浓度1%、装液量30 mL/250 mL、pH值6.0、温度35℃;而在含1 mmol·L-1 Cd2+的环境中,最佳耐镉生长条件为:NaCl浓度1%、装液量30mL/250mL、pH值7.0、温度30℃.镉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菌株CdTB02在最佳耐镉生长条件下对Cd2+的吸附率达到94%以上,表明菌株CdTB02对治理镉污染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镉污染;耐镉细菌;鞘氨醇单胞菌属;耐受性;吸附率【作者】周赓;邓成刚;曹林友;陈帅;田云;卢向阳【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近年来,随着采矿、电镀、金属冶炼、化肥和农药等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毒重金属直接或间接地被释放进入环境,它们持续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危害[1]。
水稻镉积累的关键基因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水稻镉积累的关键基因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水体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其中重金属镉的污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镉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强持久性的重金属,对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而水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主食作物之一,因此水稻中镉的积累问题也尤为关键。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水稻镉积累的关键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分析,科研人员发现水稻中的OsCd1基因在水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OsCd1基因是水稻中参与镉离子根尖吸收和转运的关键基因之一。
该基因编码钙离子磷酸酶蛋白OsCD1,可以响应植物生长环境中的镉离子,调节镉的吸收、分配和积累等过程。
因此,OsCd1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对水稻中镉含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科研人员还通过分析OsCd1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保守性,发现该基因家族在植物中具有广泛的存在性和相似的功能。
这为进一步探究植物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OsCd1基因,还有一些其他的水稻镉积累相关基因也被鉴定出来。
例如,OsHMA2基因可以调节镉离子在根系和地上部分之间的转运。
OsNramp5基因则可以促进镉螯合在根系中的沉淀过程,从而减少镉的在植株中的积累。
总之,水稻镉积累的关键基因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为探索和解决水稻中镉积累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科研人员将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制,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镉耐性菌的筛选1、供试土壤常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保存于无菌纸袋中带回实验室进行筛选分离。
2、制备土壤稀释液准确称取土样10g,加入装有10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120r/min,30min),取出静止30min。
用一支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无菌吸管吸取10-2稀释液1ml,移入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也吹吸三次,即成l0-3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1、10-2、10-3、10-4、10-5、10-6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3、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蔗糖10g,(NH4)2SO4 1g,K2HPO4 2g,MgSO4·7H2O 0.5g,NaCl 0.1g,酵母膏0.5g,CaCO30.5g,蒸馏水1000mL,pH7.2,琼脂18g,3CdSO4·8H2O配成10mg/mL 溶液,单独灭菌,然后与培养基混合倒平板,Cd的浓度分别为50,100mg/L。
培养温度28℃。
马铃薯200g、蔗糖20g、自来水1000mL、琼脂18g、pH 自然,3CdSO4·8H2O 配成10mg/mL溶液,单独灭菌,然后与培养基混合倒平板,Cd的浓度分别为50,100mg/L。
培养温度28℃。
4、菌种筛选与分离将无菌平板编上10-4、10-5、10-6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要求吸取10-6稀释液各0.1ml放入编号10-6的3个平板中,同法吸取10-5稀释液各0.1ml放入编号10-5的3个平板中,再吸取10-4稀释液各0.1ml放入编号10-4的3个平板中(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时,吸管可不必更换)。
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在平板上涂抹均匀,每个稀释度用一个灭菌玻璃涂棒,更换稀释度时需将玻璃涂棒灼烧灭菌。
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涂抹时,也可以不更换涂棒。
在28℃条件下倒置培养3—5天。
水稻纹枯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作者:彭迪朱哲远李祖任王立峰刘洋柏连阳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第12期摘要: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野外水稻田采集的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生防细菌菌株5株,以水稻纹枯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划线平板对峙法筛选出细菌菌株B-2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表明B-2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B-2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B-2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为85.33%,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该研究结果对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控、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7)12-0088-03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PENG Di1,ZHU Zhe-yuan1, 2,Li Zu-ren1,2,WANG Li-feng1,LIU Yang3,BAI Lian-yang1, 2(1. Hun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3. Hun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Abstract:To obtain antagonistic bacteria for biocontrol of rice sheath blight, five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taken from different paddies and plants. The strain B-2 with strong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and growth inhibition to Rhizoctonia solani were selected by using the underlined plate confrontation method and Kirby-Bauer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B-2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pumil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B-2 antagonistic bacteria had great effect to pathogenic bacteria, with the efficacy having 85%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Key words:rice sheath; antagonistic strain; biological control水稻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水稻所形成,世界各产稻国家均有分布,亚洲稻区危害最为严重,水稻感染后品质出现明显下降,严重时导致绝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