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着名建筑师之黑川纪章
- 格式:pdf
- 大小:17.98 MB
- 文档页数:37
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2008-10-29 11:21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郑时龄黑川纪章以共生哲学深化表现他的改造西方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的意志。
共生哲学在黑川纪章以前的思想中,表现为新陈代谢和变生,共生哲学则是他的思想在今天的表述。
共生哲学的基本内容是:异质文化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内部和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
黑川认为日本文化的特征可以用共生哲学来描述,共生哲学既是关于日本文化特征的文本,也是当代建筑从现代主义和现代建筑向信息社会建筑的范型转换的文本。
因此,共生的思想是黑川纪章的建筑哲理的核心。
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来源于印度教的唯意识论哲学、大乘佛教的禅与生命的思想、日本近代哲学家三浦梅园的自然哲学、凯斯特勒的子整体思想、法国哲学家德勒泽的生命结构思想和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多价哲学。
黑川认为印度教的唯意识论哲学是共生哲学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代主义的二元论。
唯意识论是大乘佛教的主要支柱之一。
佛教以“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论证人生的“无常”和“无我”。
黑川认为,无常的思想也反映在建筑和城市中,建筑和城市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因而,其结构必然是开放的。
“诸行无常”从时间的观念上印证宇宙一切有作为的事物,都是瞬间的存在,每时每刻在发生变化。
人的生命,一切自然现象、宇宙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万物———人、动物和所有自然现象,甚至神与佛———都属于一个伟大的生命的溪流,处在一个不停地生成、创造、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因此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
“诸法无我”则从空间观念上来证明世界万物包括人在内都并非实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于种种因缘造成的。
禅是超越推理的意志的一举一动,禅的真谛就是生命的真谛。
生命就是生活、运动、行动,而不止是禅思。
禅不是超自然的,不是神奇的,不是高度的思辩,并没有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
奥地利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2、路斯:斯坦纳住宅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分离派展览馆4、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5、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汉堡天际线大楼美国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哥伦布会议中心福斯特住宅住宅I,II,VII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布拉格尼德兰大厦巴黎美国中心航空宇宙博物馆在圣·莫尼卡的自宅东京的鱼餐馆维斯曼艺术博物馆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波特兰市市政厅休曼那大厦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谢尔顿艺术纪念馆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理查德医学研究楼索尔克生物研究所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盖蒂中心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史密斯住宅9、查尔斯·莫尔: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国银行11、西萨·佩里:吉隆坡的双塔大厦米格林·贝特勒大厦12、鲁道夫: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13、斯通:(雅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14、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老年公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6、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东京帝国饭店罗伯茨住宅约翰逊公司总部流水别墅拉金公司大楼罗比住宅西塔里埃森威利茨住宅《不可救药的城市》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纽约世界贸易中心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18、斯蒂文霍尔英国1、福斯特:(高技派)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大楼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柏林国会大厦改建信托控股公司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巴塞罗那通讯塔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2、哈迪德:东京札幌餐厅维特拉消防站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4、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5、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兰根姆住宅(&戈文)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6、魏布:红屋巴西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另外,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西尔斯大厦上海金茂大厦芬兰1、阿尔瓦·阿尔托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耶鲁大学冰球馆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美国驻伦敦大使馆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德国1、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2、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自宅德意志制造联盟克隆展览会办公楼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57年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楼何塞·昆西社区学校3、李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4、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5、梅耶:耶那市立剧场(与格罗皮乌斯合作)法古斯工厂(与格罗皮乌斯合作)6、密斯·范·德·罗: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克朗楼(伊利诺工学院)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公寓李伯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柏林国家美术馆新官西格拉姆大厦图根德哈特住宅7、夏隆:(表现主义倾向,德国有机建筑,讲求功能、技术、经济、形式自由)柏林爱乐音乐厅罗米欧与朱丽叶公寓8、辛克尔:柏林老博物馆柏林宫廷剧院柏林百货商店9、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0、奥托:(钢结构或悬索式蓬蔽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11、贝尔拉格: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2、范·艾克:埃姆斯特丹儿童之家日本1、丹下健三:(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功能创造出新语汇)广岛和平中心东京都新厅舍山梨文化会馆东京代代木国力室内综合竞技场香川县厅舍仓敷市厅舍神奈川户冢高尔夫会所九州宫崎高尔夫俱乐部2、安藤忠雄:(纯粹性、复杂的象征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住吉的长屋光之教堂风之教堂水之教堂3、矶崎新:(早期:雕塑感外形,简明构成,粗犷的混凝土表面,夸张的构架表现日本传统结构的风貌)日本筑波中心广场空间城市方案筑波城市政中心大厦4、前川国男:(粗野主义)晴海公寓京都文化会馆东京文化纪念会馆5、桢文彦:(新陈代谢派,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待建筑创作,重视城市空间,提出了“建造形”和“场的形成”理论)东京螺旋体大厦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体育馆6、黑川纪章:(新陈代谢派,舱体建筑,共生理论,灰空间,灰文化)东京中银仓体大楼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7、菊竹清训8、伊东丰雄9、隈研吾10、原广司11、妹岛和世12、坂茂13、长谷川逸子瑞士1、博塔:2、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多米那斯酿酒厂慕尼黑、戈兹美术馆鲁丁住宅沃尔夫信号楼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鸟巢”3、祖母托:布列根兹美术馆瓦尔斯镇的温泉浴场意大利1、伦佐·皮亚诺: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罗杰斯)芝柏文化中心马洛卡岛工业园新技术中心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候机楼2、理查德·罗杰斯:[英国籍意大利裔](高技派)英国4频道电视台总部欧洲人权法庭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伦敦劳埃德大厦3、A·罗西:(主张新古典主义及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属于新理性主义者)博尼芳丹博物馆威尼斯世界剧场格拉拉公寓圣·卡塔多公墓水上剧场《城市建筑》4、内尔维:(建筑形式与结构完美结合,没有虚假装饰,用结构作为装饰的表现,钢筋混凝土技术纯熟)罗马小体育宫米兰皮瑞利大厦(&旁蒂)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会议厅5、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走向有机建筑》6、朱赛普·特拉尼(GiuseppeTerragni)法国1、部雷:大都市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2、拉布鲁斯特:巴黎国立图书馆圣日内维夫图书馆3、勒·柯布西耶:4、列杜:巴黎勒·桑戴关卡巴黎维莱特关卡农村公安队宿舍5、让·努维尔: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无止境大厦方案6、贝瑞: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庞泰路车库埃斯德尔服装厂7、屈米:(解构主义)拉维莱特公园西班牙1、卡拉特拉瓦:埃拉米诺大桥萨特拉斯车站2、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大教堂3、塞尔特:加泰罗尼亚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丹麦伍重:(象征主义+乡土风格)悉尼歌剧院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印度柯里亚:(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到建筑中,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几何形体+地方材料)甘地纪念馆斋普尔市博物馆干城章嘉公寓低收入家庭试点住宅国家工艺美术馆荷兰1、R. 库哈斯:2、MVRDV事务所3、贝尔拉赫4、里特维尔德5、布林克曼和弗洛格特6、阿尔多•凡•艾克。
黑川纪章在中国
薛求理;孙乐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黑川纪章是日本著名建筑师,其设计作品遍布日本和世界其他城市,他提出的“共生”理论更是影响了几代学人.在其事业处于巅峰的1980年代,黑川纪章来到中国,开启了他在中国20年的设计历程.通过回顾黑川纪章在中国的3个代表性作品,试图为中国和日本当代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佐证.
【总页数】8页(P89-96)
【作者】薛求理;孙乐
【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1
【相关文献】
1.黑川纪章的设计理念在郑东新区规划中的应用 [J], 陈治华
2.探索中国现代建筑之路——从黑川纪章的建筑创作内涵话现代建筑 [J], 林丽群;罗彬
3.由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看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和改造 [J], 赵瑞;郭立苹
4.黑川纪章:基于共生理想的建筑大师 [J], 任艳;江滨
5.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受委托设计中国第一设计博物馆 [J], 任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月28日至29日,“2000年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国际论坛”在深圳召开。
这次论坛因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菲力普˙考克斯的参加而吸引了中国建筑设计界的极大关注。
论坛上,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的著名建筑师共10位作了主题报告,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在开幕式上首先作了发言。
29日下午,中国建筑界的精英青年建筑师们,又就目前中国建筑设计界的热点问题作了自由对话。
日本建筑家黑川纪章,1934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4年东京大学建筑系博士毕业,从1977年至今,获得的国际奖项不胜枚举,在国际建筑界享誉20多年,和矶石奇新、安藤忠雄并列日本当代建筑界三大翘楚,曾师从日本老一代建筑大师丹下健三。
黑川40年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文化建筑,如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凡高美术馆新馆……等等,知名作品20多座,其中北京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是黑川1990年的作品。
目前,黑川正在中国正在作深圳新市中心规划。
黑川先生在此次国际论坛上的报告题目是《21世纪的共生建筑和共生城市》,他预言,21世纪的未来城市将会是新陈代谢的城市,而运用他50年来一直研究的共生思想,他确信,21世纪的新的建筑和城市均可成为共生建筑和共生城市。
演讲之后,黑川纪章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目前您主要致力于运用共生思想作城市规划,那末您对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有什麽评价和建议?黑川纪章:北京和深圳、上海是很不一样的城市。
深圳和上海是应中央政府的要求,要大力发展的城市,要追求开放的现代化形象,是发展很快的城市,但也许有点发展的太快了一点。
而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性格和上海、深圳很不同。
北京不象深圳,北京有很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以前保护是很大的问题。
深圳是在一个不需要保护古建筑的地方兴建起来的。
上海和深圳比,相似的地方是都发展很快,但也和北京一样,有需要保护的历史古迹。
我希望中国不要重蹈日本和欧洲城市规划的覆辙。
美国、欧洲、日本最不应该的就是将城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外疏散。
黑川纪章1 简介大师成就(年代、国家、代表作、建筑获奖、著作等),研究这位大师的意义。
黑川纪章(1934年——2007年),日本著名建筑大师。
1934年出生于日本的爱知县。
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后又到东京大学深造,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先后获得建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主要作品∶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古屋市美术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奈良市照相美术馆、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店/博物馆、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等。
曾荣获高村光太郎奖(1965年)、每日艺术奖(1978年)、日本建筑学会奖(1990年)、日本艺术院奖(1992年)、法国建筑学院金牌奖、理查德诺伊特拉奖(1988年)、法国艺术文化勋章(1989年)。
主要著作:《城市设计》、《流动人口》、《建筑论I、II》、《共生思想》、《移动的时代》、《建筑之特》、《黑川纪章笔记》。
黑川纪章从1960年代开始提倡“共生”思想,当时它还是一种非常前卫的思想,直到现在才终于推广开来,几乎用了50年的时间。
“共生的思想”这一观念,不仅对建筑学界,而且对社会学界,经济学界及其它多种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今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他认为这一思想是即将到来的生命时代的基本理想,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秩序。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共生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设计思想上开创、并坚持倡导“共生”理论,强调城市·建筑与人、城市·建筑与自然、城市·建筑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思想,为世界建筑界、城市规划界提供了作为建筑家和规划师的典范。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0月/29日/第047版设计黑川纪章:以共生的名义vv wang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在10月12日下午去世,享年73岁。
官方公布的死因是心脏衰竭。
这个噩耗的传来,让人不禁想起黑川纪章在他人生最后一年中所经历的种种——对于黑川的逝去,怎么说呢?有人说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建筑一栋栋被推倒,所以干脆选择了离开人世。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他的倒霉事先是1976年完成的索尼大厦被推倒,Plantec 事务所设计的玻璃幕墙商务楼将取而代之;“东京新国立美术馆”落成没多久,却传出他的旧作中银舱体大楼也要被推倒的消息;当然,还有另一件,就是黑川在7月29日的日本参议院议员选举中失败。
而我们也许更愿意相信另一个黑川--那个黑川纪章一直都是建筑界的战士,从出道开始就不断经历各种波折,从未退缩过。
因为他始终坚信:“没有设计理念的设计师经常随波逐流,只能做一些流行性的设计;但一个有设计理想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黑川纪章二十多岁开始致力于研究、推广“共生思想”。
当时,黑川的理论在日本并不被接受,他经常没有业务可做。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共生思想”逐渐得到世人认同,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共生”理论始终是黑川设计的核心概念。
中银舱体大楼的命运黑川纪章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并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
接着参加了著名的“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并在两年后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黑川纪章的作品数不胜数,个人认为最代表性的还是坐落于东京银座的中银舱体大楼。
该建筑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实际上是两幢大楼,一幢11层,一幢13层。
它们由围绕着两个中心脊柱的若干个模块式舱体组成,中心为两个包括电梯间和楼梯间、各种管道的核心筒。
郑州会展中心[摘要]郑州会展中心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建筑都市建筑设计事务所以“新陈代谢”和“共生城市”概念所创作。
他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技术、建筑思想和建筑语言的魅力。
并试图通过这座建筑表达郑州经济腾飞的城市形象。
会展中心是郑州市中央商务区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主体为钢筋结构,屋面为桅杆悬索斜拉钢结构。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建筑面积22.76万平方米,可租用室内面积占7.4万平方米。
会展中心将会为郑州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郑州发展艺术技术郑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郑州市生产总值达3004亿元。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郑州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贯南通北,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
商贸设施较为完善。
郑州商贸发达,是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城,是国务院确定的三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
但是郑州会展业起步并不算晚,至今仍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
品牌会展较少,行业间恶性竞争。
会展公司规模小,专业人员稀缺。
郑州市具备展览规模资格的公司仅50多家,具有长期办展实力的寥寥无几。
目前只有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既有大型场馆又有组织能力,但其办会的数量、规模均无法与其他会展发达城市相比。
近10年来,因场馆设施的落后,郑州的身影似乎在会展业界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即将投入使用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将使郑州的展馆条件重新跨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给郑州会展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推动市区发展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郑州市区东部建设郑东新区,在国际竞赛中,日本黑川纪章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以“新陈代谢”和“共生城市”的概念脱颖而出。
在黑川纪章先生的作品中,东京中银密封舱型塔是一个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建筑,这也是其早期实践“新陈代谢”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同时也表现了黑川先生早期打破“机械建筑”束缚而追求有生命的、可以改变的建筑决心。
该建筑曾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20世纪世界建筑文化遗产”。
黑川纪章作品——广岛现代美术馆广岛现代美术馆建筑地点:日本,广岛县设计时间:1984-1986施工时间:1986-1988建筑面积:9290m²广岛现代美术馆包括一座图书馆、一座自然博物馆、一座地方博物馆、雕塑广场和雕塑森林、一座露天剧场等,总的布局为村落式。
为了保护现场绿化环境,将美术馆布置在山脊上,平面形状呈马蹄形。
由于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周围的树木,因此60%的建筑面积都布置在地下。
半室外和过渡空间用以加强整个艺术公园的整体性并形成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带柱廊的圆形中心广场设在博物馆中央,由此再延伸出交通流线。
平面的布局犹如遗传因子的中心组合,并抽象的运用了历史的记号,包括对原子弹的回忆、西方城市和日本传统等。
在这里,圆形像原子弹的蘑菇云,同时又像飞碟。
它的圆形在原子弹落下的方向劈开一个口子,同时在基座上也运用了被爆炸污染的石块。
立面的处理表现了建筑材料从古代向现代的过渡,自下而上表现了石块、砖向铝材的转换,向轻巧的人工材料过渡。
这也是一种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该设计获1989年索菲亚第五届世界建筑双年展金奖、1990年日本建筑学奖。
大师何为“大”—纪念建筑师黑川纪章(转载)柯布西耶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根本性革命,其《走向新建筑》似一把利剑,直刺传统建筑咽喉;而赖特则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将其浓缩为“有机建筑”的思想,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逐渐成为现代人所敬仰的建筑大师,因为他们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资格享受人们的赞誉,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先生同样应该如此。
“绽放”的思想——从“新陈代谢”到“共生”“新陈代谢”是一个生物学专有名词,指的是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它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借以完成自身更新适应体内外变化的过程,即一个生命自我更新得以永续的过程。
而黑川纪章之所以在1960年的东京国际会议上提出“新陈代谢”的思想,则源于他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