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6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稿)【书籍】1、苏崇德主编;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唐昆雄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4、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5、唐克军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袁银传,《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2005年8、陈立思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9、周琪教授等著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期刊】《比较教育研究》(核心、CSSCI)《外国教育研究》(核心、CSSCI)《全球教育展望》(核心、CSSCI)《外国中小学教育》(核心、CSSCI)《上海教育科研》(核心)一、日本国民思想教育的历史沿革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东亚国家,也是一个善于学习、改造利用别国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民族。
从古到今,日本对他国文化的积极利用是分阶段的,其相应的国民思想教育也有不同的阶段性。
在古代,结合本国的国情,积极吸取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文化,把儒学、道教及神学融合,实行国家国民思想教育;从1872年后,积极汲取西方文化,并从上到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也不例外。
(一)古代日本国民思想教育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统治阶级进行国民思想教育主要以儒学和神学教育为主,而武士道精神教育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宫廷教育和武士教育这两条途径,比较系统、明确地展开的。
1、儒学与神学教育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中,深深打上了日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的烙印。
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公元285年左右,儒学传入日本。
另据《隋书 倭国传》的记载,公元5世纪前半叶,日本的皇室和贵族已接受汉字和儒学的影响。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所)政法学院年级 2014级专业学科教学(思政)小组成员温欣姜丽冮阳范文雪日期 2014年12月7日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战争的废墟中再度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经济大国。
与此同时,它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加快。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日本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日本国内,近些年来政局动荡不安,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和发展。
在日本的发展史上,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兴国振邦的作用,也曾经是军国主义的帮凶。
因此,研究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
下面我们小组将分五个方面分别研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主要特点、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信仰、道德价值标准的不同,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各具特色。
日本在1947年公布了“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取代了战前的《教育敕语》。
《教育基本法》第一条(教育目的)规定:“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从而“完美人格”就成了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目标。
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的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浓厚的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突出内涵。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以恢复,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意识在冷寂了20年之后又再度沉渣泛起。
196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理想的人》的咨询报告,该报告阐明了理想的日本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儒家思想:日本将圣德太子时期传入的中国儒学改造为使用日本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更换为“忠义勇信俭”,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被换为“忠”。
统治阶级将这种本土化的儒家思想纳入武士教育中,在家意味着孝顺,在朝廷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1、为统治阶级制造舆论2、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3、引导人们与社会相适应国家主义教育: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主张一切个人要求、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的利益及权利,以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及皇国国民思想,从而树立国民的神国意识与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和魂洋才:“和魂”指的是神国主义思想,“洋才”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和魂洋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神国主义思想又逐步染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而且越来越浓厚。
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秉承国家主义的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万世一系”的传统是国家富强之基础,维护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人民护国的精神和护国的体力。
军国主义教育: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国家主义教育逐渐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开始向国民灌输“武国”思想。
神国主义思想:它和天皇崇拜观念紧密相连。
《日本书纪》是一部国家正史性质的著作,它把国家和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正统化、神圣化了。
《十七条宪法》中明确规定:除了与天照大神有血统渊源的皇室成员,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问鼎皇位,否则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大不敬,要全民共诛之。
这就使得军国主义教育能够顺利实行。
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传播到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便是“多元主义”思想。
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政法学院思政班学号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古至今,日本民族都是一个善于消化和吸收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因而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杂糅体。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也有本土理论和外来理论两大来源。
(一)本土思想和理论1、神道教理论教义。
神道教是日本最早的宗教,神道教的理论教义包涵:神国观念。
日本以神国自居,大肆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世界的权利。
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行神国观念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爱国”场所。
事实上,神国主义观念历来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终极劣根: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
这一观念的主要内容是:既然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最优秀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那么天皇就是现实人间的“活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日本要以天皇的名义统一世界,因而日本民族所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的意志而进行的“圣战”。
这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因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造就一代又一代绝对服从天皇指挥、忠诚于大和民族、可为天皇尽忠殉节的忠臣良民,为日本天皇发动侵略战争赢得万民拥护。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日本的神道教理论并非纯粹的本土理论。
在古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儒学、佛教和道教思想;在近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又掺入了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融合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理论支持。
2、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以刀剑效忠主君为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以修文练武为业,自幼接受超斯巴达式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忠诚及献身等思想教育,以培养实干能力、尚武精神和奉献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就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实际上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武士们忠于主君、忠于日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儒家思想:日本将圣德太子时期传入的中国儒学改造为使用日本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更换为“忠义勇信俭”,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被换为“忠”。
统治阶级将这种本土化的儒家思想纳入武士教育中,在家意味着孝顺,在朝廷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1、为统治阶级制造舆论2、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3、引导人们与社会相适应国家主义教育: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主张一切个人要求、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的利益及权利,以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及皇国国民思想,从而树立国民的神国意识与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和魂洋才:“和魂”指的是神国主义思想,“洋才”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和魂洋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神国主义思想又逐步染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而且越来越浓厚。
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秉承国家主义的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万世一系”的传统是国家富强之基础,维护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人民护国的精神和护国的体力。
军国主义教育: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国家主义教育逐渐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开始向国民灌输“武国”思想。
神国主义思想:它和天皇崇拜观念紧密相连。
《日本书纪》是一部国家正史性质的著作,它把国家和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正统化、神圣化了。
《十七条宪法》中明确规定:除了与天照大神有血统渊源的皇室成员,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问鼎皇位,否则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大不敬,要全民共诛之。
这就使得军国主义教育能够顺利实行。
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传播到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便是“多元主义”思想。
01日本教育概述Chapter教育体系与制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030201教育目标与理念教育投入与支教育经费教师队伍教育设施02日本基础教育Chapter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教育内容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
教育特色强调亲子互动和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教育特色教育目标01教育内容02教育特色0303日本高等教育Chapter研究生教育详细阐述日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
本科教育介绍日本大学的本科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日本大学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研究等。
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研究生院概述简要介绍日本研究生院的设立背景、目的及特点。
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详细列举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
学术研究与成果展示研究生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国际合作等。
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政策01语言与文化课程02留学生支持与服务0304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Chapter职业教育体系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职业教育1 2 3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民间职业培训机构在线职业培训课程职业培训机构与课程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培训企业内训师制度05日本教育特色与优势Chapter注重礼仪和纪律教育严格的校规和日常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贯穿始终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06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Chapter教育信息化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智能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日本教育的国际化政策介绍日本政府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留学生支援、国际交流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