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59.50 KB
- 文档页数:22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欢迎。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1《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说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 段看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直接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认的语气,增强了否认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 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初中文言文总复习之识记重点词句释义(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扁鹊见蔡桓公》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解词:居:停留;还:同“旋”,掉头;走:跑。
翻译:过了十日,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立有间.。
解词:间:一会儿。
4、汤.尉之所及.。
解词:汤:同“烫”,用热水焐;及:到达。
5、火齐.之所及。
解词:齐:同“剂”,药剂。
6、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解词:属:管。
翻译: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7、使.人索.扁鹊。
解词:使:派;索:寻找。
1、臣是以无请.也。
..解词:是以:因此;请:办法。
翻译: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三)《口技》1、京中有善.口技者。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 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复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七年级下册:2、口技七年级下册:4、夸父逐日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二、翻译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上册:三峡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八年级上册:11、观潮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山水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尤:格外。
2.道:道路。
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可:大约。
5.佁然:呆呆的样子。
6.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跟从。
8.西:向西。
9. 下:在下面。
10.下:往下。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10.三 峡1.重点词语解释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②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③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④夏水襄陵..(升到高处;大土山)⑤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⑥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⑦不以..疾也(不如,比不上)⑧或.王命急宣.(有时;宣布 )⑩飞漱.其间(冲荡)⑪清荣.峻茂(茂盛)⑫林寒涧肃.( 肃杀,凄寒 )⑬属引..凄异(连接;延长)⑭空谷传响.(回声)⑮哀转..久绝( 声音悲凉婉转 )2.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③疾⎩⎪⎨⎪⎧不以疾.也(快)君有疾.在腠理(小病)4.古今异义①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表选择关系③属.引凄异 属⎩⎪⎨⎪⎧古义:连接今义:属于 5.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③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④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⑤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结霜) ⑥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特殊句式省略句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省略主语“三峡”,即“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主语“两岸”,即“两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7.重点句子默写①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文中与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应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总括三峡春冬美景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写高猿长啸声音特点的句子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一、古诗词部分。
-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解析:曹操这老爷子可厉害了,站在碣石山看大海。
你看那大海,水波荡漾的,山岛高高地挺立着。
岛上树木长得可茂盛了,草也很丰美。
秋风一吹,大海涌起巨大的波浪。
他还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呢,这脑洞开得够大。
最后那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像是他唱完歌后的一个小感叹。
-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解析:诗人在旅途当中,在青山之外赶路,船在绿水上前行。
潮水涨起来的时候,两岸显得特别宽阔,顺风的时候船帆高高地挂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可不得了,海上的太阳在还没完全天亮的时候就升起来了,江上的春天好像在旧年还没结束就已经到来了,这时间的交替感描写得很妙。
最后诗人想家了,想让大雁把家书带回洛阳呢。
- 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解析:白居易在钱塘湖游玩,从孤山寺北边、贾亭西边开始走。
湖水刚刚涨平,白云很低很低。
你看那些早莺争着往暖和的树上飞,新燕忙着啄春泥筑巢呢。
各种花慢慢开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草刚能没过马蹄。
他最喜欢湖东了,在绿杨的树荫下的白沙堤上走啊走,都走不够。
-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解析:马致远这家伙可真会营造气氛。
你看,干枯的藤条,老树上停着几只黄昏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还有人家。
而自己呢,骑着一匹瘦马走在古老的道路上,迎着西风。
太阳都快落山了,自己这个漂泊的人还在天涯海角,想想就觉得很心酸,“断肠人在天涯”,就像心都要碎了一样。
二、文言文部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知识汇总初中语文课标23篇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注:黄色字为难写易错字,需特别关注其写法。
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心句)(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举例论证)(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举例论证)2.《送东阳马生序》(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
(6)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7)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3.《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统领全文)(2)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3)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令初下,群臣进谏(jiàn),门庭若市。
5.《出师表》(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1.七上《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