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5酸、碱、盐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22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Cu (OH)2;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过滤B.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O,过滤C.分离KCl和FeCl3溶液: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D.鉴别NH4Cl和CO(NH2)2(尿素):取样,分别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2.下列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A.将硝酸铵溶于水中B.将光亮的铜丝放入硫酸溶液中C.将氯化氢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4.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就能签别出来的是A.H2SO4、 FeSO4、CuSO4、KMnO4(溶液)B.C 、CuO、 Fe3O4、MnO2C.浓氨水稀HCl 稀硫酸石蕊试液D.Ca(OH)2、CaCO3、NaCl 、H2O5.下列物质的溶液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KNO3B.NaCl C.Cu(OH)2D.MgSO4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但盲目推理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8.下列相关说法用粒子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9.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KCl溶液中的CuCl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B.鉴别Ca(OH)2溶液和NaOH溶液,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C.检验废水中是否含有SO42-,滴加BaCl2溶液.D.分离食盐和泥沙,加水溶解,过滤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11.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A.①有蓝色沉淀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1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在稀盐酸中:Na+、CO32-、SO42-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Zn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13.利用超临界水技术处理废弃电路板,能得到由CuO和Cu2O组成的固体残渣,将残渣进行进一步处理可得硫酸铜晶体(CuSO4•5 H2O)等物质。
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化学酸碱盐(一) 1.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C. 硝酸银溶液D. 氯化钡溶液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A. 稀硫酸B. 稀盐酸C. 稀硝酸D. 浓硫酸3. 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A. 具有吸水性B. 能跟碱反应C. 能跟金属反应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4. 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B. 锌C. 铝D. 镁5. 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A. Na 2CO 3B. AgNO 3C. MgOD. Cu(OH) 26. 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B. 稀盐酸C. 食盐水D. 石灰水7. 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B. 硫酸C. 硝酸D.盐酸8. 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 →CuSO 4B. Al 2O 3→Al 2(SO 4)3C. Fe 2O 3→FeSO 4D. Fe →Fe 2(SO 4)39.能除去 HNO 3 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A. NaOHB. AgClC. ZnD. AgNO 310. 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NaCl 、Na 2CO 3、AgNO 3 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B. 稀盐酸C. 酚酞试液D. 蒸馏水11. 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A. 食盐水B. 酚酞试液C. 蒸馏水D. 硝酸钾溶液12. 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A. FeB. ZnC. Cu(OH) 2D. NaOH13. 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A. 氧化铜B. 氢氧化铜C. 硫酸钡D. 碳酸钠14. 下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A. Na 2SO 4、BaCl 2、KNO 3B. NaOH 、Ba(OH) 2、K 2CO 3C. NaNO 3、Ba(OH) 2、NaClD. NaOH 、NaNO 3、BaCl 215. 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A. 颜色发生变化B. 发生化学变化C. 质量减少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16. 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A .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红褐色固体17. 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A .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B .Na 2SO 4 中混有少量的 CaCO 3C .NaCl 中混有少量的 Na 2CO 3D .炭粉中混有少量的镁粉18. 用稀盐酸和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
专项五物质的转化与推断(word版习题)类型1物质的转化1. (2021河南)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第1题图A. C、CO2、COB. H2O2、O2、H2OC. CuO、Cu、Cu(NO3)2D. NaOH、NaCl、NaNO32. (2021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第2题图A. ①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 (2021徐州)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它们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
A是大理石的要紧成分,B是氧化物,C为碱,D由两种元素组成。
下列判定错误的是()第3题图A. A的化学式为CaCO3B. D物质不属于盐C. 表中未涉及的差不多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 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4. (2021曲靖)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一种物质能够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第4题图(1)若A、B、C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其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则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B物质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实验室检验C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均为金属,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 _________(用A、B、C表示)。
类型2物质的推断考向1网络图型5. (2021云南)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E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依照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第5题图(1)B的化学式__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_。
高一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一:实验内容1.探究酸、碱、盐之间的性质2.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3.探究离子反应的规律二:实验原理酸、碱、盐的性质:酸类物质具有卤素及酸性味,能改变指示剂的颜色。
碱类物质具有碱性气味,可使指示剂变淡等。
而盐是酸与碱反应后形成的生成物,它们大都是无色晶体或粉末,并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类反应,它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有机体的氧化态与还原态相互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改变反应物的氧化状态,而最终的反应产物的构成是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方向交替作用的结果。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反应,比如硝酸钾与碳酸钠在混合溶液中离子反应后形成氯化钾和碳酸。
这种反应把遇到的离子与相应的离子组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物质,进而满足稳定性原则。
三:实验材料酸、碱、盐:氢氟酸、石灰水、氯化钠;氧化还原反应:氳溴酸、吡咯烷酮;离子反应:硝酸钾、碳酸钠;其他材料:pH指示剂、试管、溶剂、火焰试管、白磷试剂等。
四:实验准备1.准备清洁、干燥的容器,用来装液体试剂或实验产物;2.量取相应的试剂,根据实验需要混合使用;3.准备洁净、贴标的实验用试管;4.准备指示剂,以便鉴别液体的PH值;5.准备火焰试管及白磷试剂,用来鉴定离子反应的结果;6.最后,准备足够的作业书记录实验过程。
五:实验步骤1.酸、碱、盐之间性质探究:将氢氟酸、石灰水及氯化钠等试剂,放置于实验用试管中,加入pH指示剂,观察液体颜色的变化;2.氧化还原反应:将氳溴酸、吡咯烷酮分别放置于实验用试管中,用溶剂将前者溶解,并加入后者进行混合,观察其反应结果;3.离子反应:将硝酸钾与碳酸钠分别放置于实验用试管中,并在混合液中加入火焰试管及白磷试剂,观察氯化钾的生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变化;4.最后,将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并结合实验原理,分析结果。
六: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实验说明书中进行实验操作;2.试剂在实验室间时,应注意标记,防止混淆;3.在操作中,应该有正确的安全保护措施,不操作时试管要盖上盖子;4.实验完毕时试管内物质应彻底清洗,以免影响下一次实验。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酸碱盐》专项训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天平两端各放一个盛有50 g19.6%的稀硫酸的烧杯,调整天平平衡后,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天平仍平衡的是()A.10 gFe 和10 gZn B.2.7 gAl和2.4 gMgC.10 gCaCO3和5.6 gCaO D.8 gNaOH和9.8 gCu(OH)22.紫色石蕊试液遇柠檬汁变红色.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柠檬汁呈酸性B.石蕊能与柠檬汁中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C.柠檬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柠檬汁和酸溶液中都含有某种相同的粒子3.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某白色化合物固体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该白色固体物质一定是碱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C.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五种溶液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4.(2008年青岛市)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B.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C.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双选) 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下列有一组物质的分类角度与其它各组不同,该组物质是 ( ) A .铁与四氧化三铁B .红磷与白磷C .氧气与臭氧(O 3)D .水与过氧化氢6.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 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 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C . ①④D .③④7.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来鉴别的:( ) A .酚酞 B .BaCl 2C .NaOHD .AgNO 38.某环保部门取降下的雨水,经过测定,其中含有亚硫酸(H 2SO 3),该酸不稳定,在空气中易发生:2H 2SO 3+O 2=2H 2SO 4。
1:Na2CO3·nH2O62g恰好与某硫酸溶液98g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38g。
求:(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2’)(2)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2’)(3)Na2CO3·nH2O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并求出n的数值。
(3’)2:t℃某饱和氢氧化钙溶液149.48g与草木灰(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5.5g反应,生成2g沉淀。
求:(1)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5’)(2)t℃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5’)3.使未知质量分数的盐酸50克跟7.8克锌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再加入7.3%的盐酸20克,恰好与剩余的锌完全反应,求(1)第一次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7克.在该温度下将氯化钙和氯化钾的混合物16.2克,放入26.2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7.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碳酸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把30g锌放入200g未知浓度的稀H2SO4中,反应停止后,锌有剩余,取出锌后,称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25.2g。
试求:(1)原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2)反应后的溶液的主要质量分数;(3)未反应的锌的质量是多少克?6.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0g此样品,将80g的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使之充分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及生成物反应),每次用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次数一二三四加入盐酸20 20 20 20的质量/ g剩余固体15 10 5 5的质量/g计算:(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20g此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
中考化学总复习《酸碱盐》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不能用酚酞试液B.要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向生成物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C.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D.要区分海水和蒸馏水可以用氯化钡溶液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在食品包装袋内常充入氮气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氮气B.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为其性质不活泼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测定溶液酸碱度C.过滤悬浊液D.稀释浓硫酸4.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时,剩余固体是氧化铜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C.N、P点时,溶液的pH:N<PD.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5.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A.制取Cu(OH)2:将CuO与NaOH溶液混合B.分离MgCl2和K2SO4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干燥C.检验BaCl2中是否含有BaCO3:取样品,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D.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和HCl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6.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7.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熔点:武德合金<铅B.相同条件下密度:氢气>氧气C.热稳定性:碳酸氢钠>碳酸钠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60℃8.下列鉴别或除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同时放出热量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合理的是A.A B.B C.C D.D11.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固体碳酸钠和盐酸℃铁和稀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水℃固体硝酸铵和水A.℃℃℃℃ B.℃℃℃ C.℃℃℃ D.℃℃℃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B C DA.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的两种金属,分别反应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水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3.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MnO2+4HCl(浓)ΔMnCl2+Cl2↑+2H2O℃3Cl 2+2Fe (OH )3+xKOH=2K 2FeO 4+6KCl +y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改变 B .反应℃中,可得到纯净的氯气 C .反应℃中 x=10,y=6D .上述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14.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B .洗洁精乳化油污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15.下图所示的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向试管中加入铁钉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稀释浓硫酸D .倾倒少量盐酸16.向溶液X 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酸和碱一、选择题1.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A.洁厕灵pH=1B.油烟净pH=13C.肥皂水pH=10D.牙膏pH=82.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B.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3.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A.洁厕灵pH=1B.油烟净pH=13C.肥皂水pH=10D.牙膏pH=84.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B. 等量的西瓜汁比苹果汁所含氢离子数多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D. 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喝苹果汁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A. 浓硫酸B. 浓盐酸C. 氢氧化钠D. 石灰石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A.陈醋B.橙汁C.纯净水D.肥皂水7.“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
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8.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9.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1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使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氯化钠C.烧碱D.浓盐酸12.下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专项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图是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喝柠檬汁B.将酚酞溶液滴入牛奶中,溶液变红色C.蚊虫(毒液呈酸性)叮咬后可以涂抹肥皂水止痒D.84消毒液与洁厕净可混合使用2、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程Ⅰ中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可以是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B.按流程Ⅰ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三种沉淀C.流程Ⅱ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D.流程Ⅲ中二氧化碳气体可循环利用3、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在新冠防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必须稀释后使用。
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3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使用时配制的浓度越大越好4、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5、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说明煅烧石灰石发生了分解反应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D.“釜底抽薪”和“钻木取火”都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与硫酸铜反应有红色固体生成C.高温下CO和氧化铜反应,红色粉末会变为黑色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7、规范实验操作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称量氢氧化钠C.吸取药液D.测定溶液pH8、向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某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与下图相符的是A.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盐酸B.锌中加入稀硫酸制取氢气C.二氧化锰粉末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稀盐酸9、化学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的一瓶硝酸铵(NH4NO3)溶液进行探究,测得其pH=4。
初中化学酸碱盐选择题专项训练1.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冰、干冰B.烧碱、纯碱C.蓝矾、胆矾D.生石灰、熟石灰2.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A.FeCl3和NaOH溶液B.CuSO4和KOH溶液C.Na2CO3和Ca(OH)2溶液D.NaCl 和AgNO3溶液3.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D.CaCO3和HCl溶液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易溶于水的一组是()A.NaOH、Mg(OH)2、Fe(OH)3B.K2CO3、Na2CO3、CaCO3C.CuSO4、Fe2(SO4)3、BaSO4D.AgNO3、(NH4)2SO4、K2CO35.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一组是()A.CuO、Fe2O3 B.AgCl、BaSO4 C.Cu(OH)2、Fe(OH)3 D.CaCO3、BaCO3 6.根据下列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判断x、y、z三种金属单质的活动性顺序为()z + ySO4 → zSO4 + y x + ySO4→ xSO4 + y x + z(NO3)2→ x(NO3)2 + zA.x>y>z B.z>x>y C.z>y>x D.x>z>y7.下列物质中,不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A.CO2 B.Ba(NO3)2溶液C.FeCl3 溶液D.MgSO4 溶液8.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C.氯化钠溶液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D.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中9.用一种试剂便可将AgNO3、BaCl2、Na2CO3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A.CaCl2溶液B.盐酸C.硝酸D.KNO3溶液10.下列各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里只留有Na+和Cl-的一组是()A.BaCl2和Na2CO3溶液B.AgNO3和NaCl溶液C.CuCl2和Na2SO4溶液D.Na2CO3和稀硫酸1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