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热爱生命》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二)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三)德育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二)资料助读。
(投影)一、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二、班会程序:1、主持人致开场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然而,总会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生命的泉水便会永远枯竭。
衡阳的大火是那样无情,吞噬了多少个年轻的生命!唐山的地震又是那样残忍,拆散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分贫富贵贱。
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危险可能就在那一瞬间。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多么珍贵!是的,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关爱生命,学会自救自护。
“珍惜生命安全第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2、质疑同学们,当你面对熊熊大火,你是慌不择路还是冷静逃脱?当你面对凶恶的持刀歹徒,你是冲上去搏斗还是机智自救?当你面对失败的挫折和外界的压力,你是痛苦万分还是理智面对?当你面对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你是沉溺其中还是适可而止?这种种情形,如果你不懂得正确处理、不懂得怎样在危险面前保护自己,只会在你人生的路上留下痛苦的一笔。
热爱生命教案(6篇)热爱生命教案热爱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3.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述。
教学重点[]1.透过心理、行动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述。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热爱生命》全文;2.作者的有关资料;3.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1.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3.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资料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好处。
3.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
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
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
但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自主合作,整体把握1.让学生谈谈本文的主要资料。
参考答案:本文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歌颂生命的无比强大。
2.浏览课文,作批注。
教师讲: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
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资料,创造性地理解文章。
批注能帮忙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热爱生命(蒙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蒙田作品中关于生命、死亡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2. 培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热爱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热爱生命》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作家蒙田的一篇散文。
2. 作品主题:探讨生命的意义,倡导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1. 分析蒙田作品中关于生命、死亡和人类存在的观点。
2. 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蒙田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如何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知识。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命价值,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生命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蒙田作品中的具体论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蒙田及其作品《热爱生命》。
2. 提问:你们对生命有什么看法?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朗读《热爱生命》片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感受作品的语言和情感。
三、作品解析(20分钟)1. 教师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观点,如生命、死亡和人类存在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才能热爱生命?二、作品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具体论述,如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等。
2.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实践与应用(20分钟)1. 教师提出关于生命意义的实践任务,如珍惜时间、关爱他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把握《热爱生命》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2. 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使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文学特点。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培养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领悟小说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理解小说中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和成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和主题。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情节、人物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经历,培养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热爱生命(杰克·伦敦)》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投影仪和投影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热爱生命》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4. 主题讲解:讲解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领悟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5. 案例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困境中勇敢面对,培养热爱生命的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价值观。
9.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
10.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的读后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经历,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热爱生命》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生命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热爱生命、珍惜生命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案例。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讲解: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案例分析:分析有关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案例。
总结: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第二章:生命的起源和演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和演化对人类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生命起源的假说生命的演化: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生物分类生命演化对人类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图片展示法:展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兴趣。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和演化对人类的影响。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讲解:讲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图片展示:展示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图片。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起源和演化对人类的影响。
总结:强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第三章:生命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稳定、生物资源的利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栖息地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变化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背景信息。
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1.2 教学内容介绍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概述《热爱生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杰克·伦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阅读《热爱生命》的简介,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的兴趣程度。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初步理解。
第二章:分析小说主题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热爱生命》的主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元素,如生命、自由、勇气等。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表达这些主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题元素。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估。
第三章:解读人物关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人际交往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友情、竞争、冲突等。
探讨人物关系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间的互动。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人际交往能力。
收集学生的角色扮演成果,进行评估。
第四章:探讨小说写作技巧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热爱生命》的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描写手法、对话技巧等。
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技巧。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估。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对小说《热爱生命》的理解。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能够分析蒙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感悟、反思,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珍视。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乐观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蒙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三、教学难点1. 对蒙田散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将课文中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课文观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反思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蒙田及其作品《热爱生命》。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标记。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课文内容,阐述蒙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反思与感悟:(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2)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命的珍贵和热爱。
6. 课后作业:(2)阅读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文章,加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观点。
(2)能够分析并欣赏蒙田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热爱生命》。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充实人生,追求真实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内容理解。
(2)蒙田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分析。
2. 教学难点:(1)蒙田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把握。
(2)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蒙田及其作品《热爱生命》。
(2)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热爱生命》,理解文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和收获。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文本分析:(1)分析蒙田散文的语言特色,如幽默、讽刺等。
(2)欣赏蒙田散文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人生启示:(1)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启示,应用于实际生活。
(2)讨论如何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充实人生等话题。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主题。
(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热爱生命的作文。
2. 推荐一本关于人生哲理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其主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蒙田散文《热爱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探讨能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掌握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读,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掌握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表达。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命力量的图片,如种子发芽、蝴蝶蜕变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阅读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3.分析解读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生命之树常青”、“生命的花朵永不凋谢”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坚韧、美好、希望等。
4.朗读与表达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邀请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5.课堂讨论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珍惜生命。
7.课后作业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收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交流。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首诗中的比喻和拟人,比如‘生命是一首诗’,这里的‘诗’代表了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将生命与诗联系起来的?”教学难点:“现在请大家尝试朗读这首诗,注意每个字、每个句子的节奏和情感。
比如‘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诗应该如何朗读才能表现出生命的坚韧和不息?”“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特别触动?这首诗中的情感是如何随着诗句的推进而变化的?”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种子发芽,它让我想到了生命的开始和成长。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相关背景知识。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品质。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杰克·伦敦生平简介及作品背景。
2. 《热爱生命》故事情节梗概。
3.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弗朗西斯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 主题思想探讨:生命的意义、个人奋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杰克·伦敦生平及作品背景,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主人公弗朗西斯的看法,以及对其勇敢精神的评价。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弗朗西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热爱生命的情怀。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杰克·伦敦生平及作品背景,阅读小说梗概。
2. 第3-4课时:分析故事情节,讨论人物形象。
3. 第5-6课时:深入剖析弗朗西斯的性格特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4. 第7-8课时:分组讨论,学生发表对小说及相关话题的看法。
5. 第9-10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对《热爱生命》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热爱生命的精神。
3. 推荐一本关于杰克·伦敦或其他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杰克·伦敦及其作品《热爱生命》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4.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个人感悟。
七、教学资源1. 杰克·伦敦作品集:《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等。
《热爱生命》教案教学依据《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中,他最终咬死了狼。
最后,他被捕鲸船上的人发现并因此获救。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
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小说中的“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文学手法,出色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
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无论是会吞噬你的荒野,还是会吃掉你的野兽,或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们。
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这篇小说的情节固然扣人心弦,但对于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阅读小说时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情节发展、关注人物命运这两点上,而应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上升到感受人性、关注自我的新高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另一方面,从文学的本质来说,文学即“人学”,真正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文学创作者总是力图在作品中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反映人类对自我的各种思考和认识,挖掘人性的各个层面。
那么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在情节之中去探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跟随甚至代替人物去经历一次次心灵之旅。
这些心灵体验有些可能是读者经历、品尝过的,有些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陌生、崭新的世界,但都能使读者在阅读中认识人性,认识自我,从而不由得开始思考“生命”“人生”这样深刻、厚重的问题。
这样的阅读是促人自觉反省,助人心灵成长的高层次阅读,才不辱文学之使命,回归到了阅读的本质。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弄清小说的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仔细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尝试用思辨的眼光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比较阅读,以拓展阅读积累的视野,感受作品深层的文学艺术魅力。
②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小说中情节的动人之处,了解主人公艰险的处境和多厄的命运,把握小说的主题;细细品读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内容,感受人性的伟大;自主体会后交流感受,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用合作的方式,探究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小说,感受生命的伟大和人性的力量,体会到要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并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
这一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让学生在阅读经历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品味和反思加以实现。
教学方式①初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时,鼓励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把握情节的过程中,捕捉到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获得初次审美体验,小说的主题也随之凸现出来。
②营造交流的氛围,学生畅谈情节的动人之处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的内容,通过品读体会,学生再次经历心灵体验,开始思考关于“生命”“人性”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③加大课堂的容量,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经验,进行有创意的多角度阅读,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构思①兴趣导入,营造氛围。
小说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尤为受学生喜爱。
让学生回忆自己最喜爱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进入了小说的天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
②把握情节,领悟主题。
学生读小说时往往关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扣人心弦之处,在通读一遍小说把握情节之后,回过头细读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通过品析,领悟小说讴歌生命的主题,感受到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力量,体验到生命强烈的存活欲望,认识到“人”的伟大。
③细读品味,体会心理。
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投向心理描写,在仔细品读的同时,尝试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在想像体验中做一次心灵之旅,体会主人公在生死边缘顽强抗争的人性力量。
④加深体验,掌握方法。
上一环节学生受到启发,明白了读小说除了看情节发展外,更应关注人的命运、人性的表现,再次回忆自己读过的小说,重新体会印象最深的心理描写内容,发现新的阅读乐趣。
此环节中教师参与进去,师生同读同讲,课堂民主平等的气氛更鼓励了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
⑤合作探究,创意阅读。
开展小组的合作探究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文学鉴赏审美水平。
课堂实录师生活动兴趣导入,营造氛围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在课外阅读中你们都读过哪些中外著名小说?由学生的阅读经历导入,学生很自然的就进入“竞说”的氛围中,兴趣被激发,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
师: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真是很丰富啊,那么在你们读过的这些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那一个呢?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简·爱》中简在罗切斯特面前不卑不亢地对罗切斯特说(充满激情地朗诵):“你难道认为,我会甘愿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学生不仅能复迷故事情节,还能背诵一些名著片段,要做到这一点,要靠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积累,而这又是要长期培养才能达到的,从中可以探察到教师平日引导和培养的成效。
把握情节。
领悟主题师:看来,精彩的故事情节总是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看看在这篇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情节又是哪一个?它为什么打动了你?生1:最打动我的是文中的“他”躺在海岸上等待病狼来舐他这一个情节。
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壮,两个同样虚弱的生命,为了那一线生机,消耗着各自的耐心,渴望生存,到了最后已演变成了拼搏的本能,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伟大,又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渺小,但正是渺小与伟大碰击,才演化为悲壮。
通过选读、细品,学生已经把握了小说的主题。
师: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满地的荒草。
但渺小的“人”因为拥有强大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而从远古走来、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和财富。
生2: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为了生存,吮吸骨头以及把骨头砸成酱吃的这一情节最能打动我,尤其是“衔”“残余”“使劲”“吞”这几个词深深的使我震撼了,我感到,虽然他只是在维持一个随时都可能丢失的生命,但这样的举动表现了主人公无比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师:你说得很对!同学们的体会都很深入,也把握住了小说的主题。
这是一篇弘扬热爱生命的赞歌,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能量,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强大得让你惊叹。
不管面对会吞噬你的荒野、野兽,还是饥饿、疾病的折磨,这种能量都会支撑着你勇敢地战胜它。
同学们还读到过类似的人或者动物求生的故事吗?师: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什么会如此之坚强?这是我们读了这类故事以后要掩卷深思的问题。
让我们再重读一遍《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去寻找答案。
细读品味,体会心理师:一般人读小说,最爱看的是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忽略甚至跳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说中大量并且细腻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重读小说,人物的哪些心理活动打动了你?打动你的是什么?生1:在这篇小说中,有一段写主人公醒来看到身边的事物,看到河流、小山、大海和船,但他以为这些都只是自己的幻想。
透过这一段,可以想像到主人公当时早已麻痹的心态和绝望的情绪,由此又可见,主人公明明知道自己是在做不可做到的事,却不轻言放弃,执著顽强地求得生存!生2:令我感动的心理描写是“生命就是这样吗?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只有活着才是痛苦。
死并没有什么难过。
死就等于睡觉。
它意味着结束,休息。
”这是主人公看到已死的生灵而由彼及此的哲思。
主人公是极度矛盾的,对死与生的选择,只在一念之间,过了这心理的难关,之后的目标便是为生存下来而奋斗,这更突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实让人心里为之一震。
师:主人公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想要放弃生命,选择死亡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他却没有甘心就死,他选择了抗争。
小说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生命,与人类同在,它赋予人精神、意志、理想、智慧!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它都会与我们同在!(学生热烈鼓掌)生命,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与小说同题的诗歌。
生3:老师,我还想起以前读过的诗人汪国真写的《热爱生命》。
师生齐诵,气氛达到了高潮,还能看出平时积累的丰富与扎实。
师:是啊,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热爱生命,就要学会抗争,并且要敢于胜利!不是吗?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祈愿。
我们受苦、受累、奋斗、挣扎,我们亦享有诗歌、阳光、自然和亲情。
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得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历程。
教师适时小结,一番话诚恳热情,语重心长,不落痕迹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加深体验,掌握方法师:通过品读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思想上有了深刻的感悟,获得了丰富的心灵体验和成长,这样的阅读体验在同学们以往的阅读中可能未曾经历过,让我们重温自己爱读的那些小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跟随甚至代替人物去经历一次次心灵之旅,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