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
2、传递性。
3、教育性。
4、深刻性。
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
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处理的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根据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根据规模划分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1)按处理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巨型机:勇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
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
计算机文化基础必背知识点定稿版
一、关于计算机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是一种通过控制机电子器件来运行一
系列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功能的设备。
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传统机
器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智能计算机阶段和超级计算机阶段。
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环境计算机网络(EN)、多媒体计算机网络(MCN)和宽带计算
机网络(BCN)等。
二、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概念:程序设计是指使用高级语言或者低级语言按一定
的指令,制定出完整的计算机程序的行为过程,以实现一定的功能和有效
的操作。
2、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的方法可分为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和面
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是指采用程序结构语言,如C语言,以函数或子过程为单位,从上至下,逐步实现程序的功能。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点一、计算机基本概念1. 计算机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指令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2. 计算机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工具软件等。
3. 计算机分类:- 个人计算机(PC)- 笔记本电脑- 工作站- 服务器- 超级计算机二、操作系统基础1. 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提供用户界面。
2. 常见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macOS- Linux3. 操作系统功能:- 管理内存与处理器资源- 文件系统管理- 安全性和权限控制- 硬件设备管理三、计算机网络基础1. 网络定义: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使它们能够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网络类型:- 局域网(LAN)- 广域网(WAN)- 互联网3. 网络协议:- TCP/IP- HTTP/HTTPS- FTP四、数据存储与管理1. 存储介质:- 硬盘驱动器(HDD)- 固态驱动器(SSD)- 光盘(CD/DVD)- 闪存(USB驱动器、SD卡)2. 数据管理:- 数据组织-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备份与恢复五、信息安全基础1. 信息安全概念: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破坏。
2. 安全措施:- 防火墙- 杀毒软件- 加密技术-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六、应用软件基础1.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演示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2. 多媒体软件:- 图像编辑软件(如Adobe Photoshop)- 音频编辑软件(如Audacity)- 视频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七、编程语言基础1. 编程语言概念:编程语言是用于创建软件程序的标准化通信代码。
计算机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部分1.信息和数据:信息是物质和事物的属性,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对数据加工得到的结果也是信息,但称为有用的信息。
2.信息技术: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
3.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的文化。
人类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
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广泛性,传递性,教育性,深刻性。
4.埃尼克ENIAC: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5.计算机的发展:知道年代,元件,语言,应用。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到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年~现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网络时代第五代未来计算机光子、量子、DNA等,世界各地研究人员正在加紧开发以量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和光计算机为代表的未来计算机。
6.模拟信号:信号是连续的,例如声音、电压、温度、速度等;数字信号:信号是不连续的,例如高电位和低电位。
7.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如航天工程,气象、地震等领域。
(2)信息管理:如办公自动化,事务处理等领域。
(3)过程控制:也称实时控制,是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计算机的应用。
具有实时性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操作系统。
(4)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omputer-Aid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计算机辅助教育;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 ,计算机辅助教学;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 ,计算机管理教学;CAT:Computer-Aided Test ,计算机辅助测试;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5)人工智能:是一种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做一些通常认为需要人类只能才能做的事情,也称机器智能。
计算机文化基础(一级)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信息技术一、单选题1. “蠕虫”往往是通过_____进入其它计算机系统。
CA.网关 B.系统 C.网络 D.防火墙2.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_____、转换、加工,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地存储。
AA.识别 B.存储 C.反馈 D.控制3.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存储技术有_____、移动存储技术、网络存储技术。
CA.闪存卡B.移动硬盘C.直接存储技术 D.微电子技术4. 不间断电源系统又称_____。
CA.USB B.PUS C.UPS D.SSL5. _____是一种非法访问时间共享系统的计算机犯罪。
BA.金融犯罪B.线路窃听C.网络共享 D.软件盗版6. 我国的印刷术起源于_____和印章。
C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C.石刻印刷 D.铅字印刷7. 贝尔在1876年试制成功了第一台_____。
DA.计算机B.无线收发报机 C.有线电报D.电磁式电话8. _____集引导型和文件型特性于一身。
CA.系统型病毒B.文件型病毒C.混合型病毒D.宏病毒9. 病毒是_____年开始出现的。
CA.1980 B.1976 C.1981 D.196710. 以下不属于信息基本特征的是_____。
DA.普遍性B.可识别性 C.存储性D.反馈性11. 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法、行为监测法、_____。
BA.程序监测法B.软件模拟法C.系统监测法D.以上答案均错12. 常见计算机病毒有引导型、文件型、复合型、宏病毒等,这种分类是根据病毒_____来划分的。
AA.寄生的部位B.破坏的对象C.传播的途径D.破坏的程度13. 信息安全的四大隐患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_____和计算机设备的物理性破坏。
CA.自然灾害 B.网络盗窃C.误操作D.软件盗版14. 美国科学家莫尔思成功发明了有线电报和莫尔斯电码,拉开了_____信息技术发展的序幕。
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很多人对于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却知之甚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个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计算机世界。
一、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计算工具进行算术运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明家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计算工具,如差分机、分析机等。
直到二十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真正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而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灵魂,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决定了它的功能和性能。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步骤。
首先,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指令或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计算机将这些输入进行处理,包括运算、逻辑判断等。
最后,计算机将处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呈现给用户。
四、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通信、文件共享、在线娱乐等。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络(LAN)、广域网络(WAN)以及因特网等。
五、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网络攻击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为了保护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安装防火墙、使用强密码等。
六、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在交通领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在金融领域,计算机可以进行高速交易等。
无论是哪个领域,计算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七、计算机文化的未来发展计算机文化的未来发展令人兴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突破,计算机将在各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全角“方式下显示一个ASCII字符,要占用显示位置。
A.半个汉字B.1格外汉字C.1.5个汉字D.2个汉字2.在同一张软盘上,操作系统。
A.允许同一子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同名,允许不同子目录中的文件同名。
B.不允许同一子目录中的文件同名,也不允许不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同名。
C.允许同一子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同名,但允许不同子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同名。
D.不允许同一子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同名,但允许不同子目录中的两个目录中的两个文件同名。
3. 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结束当前任务要按组合键。
A.CTRL+BREAK B.SHIFT+PRINT C.CTRL+NUM LOCK D.CTRL+ALT+DEL4. ROM中存储的数据在断电后丢失。
A.不会B.部分C.完全D.有时5.微机的核心部件是____。
A.显示器B.外存C.键盘D.CPU6.把计算机中的数据录到软盘上,称为____。
A.写盘B.读盘C.打印D.输入7.计算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
A.字节B.位C.字长D.KB8.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
这种计算机属于____。
A.微型计算机B.小型计算机C.超级计算机D.巨型计算机9.PentiumII是指____。
A.计算机品牌B.计算机公司C.主机D.CPU型号10.与十进制数117等值的二进制是____。
A.1000111 B.1110101 C.1100000 D.1110111011.数字字符‘1’的ASCII码的十进制为49,则“6”的ASCII码的十进制为____。
A.56 B.55 C.53 D.5412.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及存储往往采用二进制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
A.计算方式简单B.表示形式单一C.避免与十进制相混淆D.与逻辑电路硬件相适应13.计算机的编码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十进制数,但能直接识别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B.ASCII码和国标码都是对符号的编码C.一个ASCII码由七位二进制数构成D.ASCII码是每四位一组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字14.微机中把____二进制作为信息的计算单位,称为字节。
1.汉字的输入编码
为了能直接使用西文标准键盘把汉字输入到计算机,就必须为汉字设计相应的输入编码方法。
当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数字编码常用的是国标区位码,用数字串代表一个汉字输入。
区位码是将国家标准局公布的6763个两级汉字分为94个区,每个区分94位,实际上把汉字表示成二维数组,每个汉字在数组中的下标就是区位码。
区码和位码各两位十进制数字,因此输入一个汉字需按键四次。
数字编码输入的优点是无重码,且输入码与内部编码的转换比较方便,缺点是代码难以记忆。
拼音码拼音码是以汉字拼音为基础的输入方法。
使用简单方便,但汉字同音字太多,输入重码率很高,同音字选择影响了输入速度。
字形编码字形编码是用汉字的形状来进行的编码。
把汉字的笔划部件用字母或数字进行编码,按笔划的顺序依次输入,就能表示一个汉字。
为了加快输入速度,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发展了词组输入\联想输入等多种快速输入方法。
但是都利用了键盘进行“手动”输入。
理想的输入方式是利用语音或图象识别技术“自动” 将拼音或文本输入到计算机内,使计算机能认识汉字,听懂汉语,并将其自动转换为机内代码表示。
目前这种理想已经成为现实。
2.汉字内码
汉字内码是用于汉字信息的存储、交换、检索等操作的机内代码,一般采用两个字节表示。
英文字符的机内代码是七位的ASCII码,当用一个字节表示时,最高位为“0”。
为了与英文字符能相互区别,汉字机内代码中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均规定为“1”。
注意:有些系统中字节的最高位用于奇偶校验位,这种情况下用三个字节表示汉字内码。
3.汉字字模码
字模码是用点阵表示的汉字字形代码,它是汉字的输出形式。
根据汉字输出的要求不同,点阵的多少也不同。
字模点阵的信息量很大,所占存储空间也很大。
因此字模点阵只能用来构成汉字库,而不能用于机内存储。
字库中存储了每个汉字的点阵代码。
当显示输出或打印输出时才检索字库,输出字模点阵,得到字形。
注意:汉字的输入编码、汉字内码、字模码是计算机中用于输入、内部处理、输出三种不同用途的编码,不要混为一谈。
汉字在计算机中用两个字节表示,并且最高位为1
英文字符都是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0
点阵字
点阵字体是把每一个字符都分成16×16或24×24个点,然后用每个点的虚实来表示字符的轮廓。
点阵字体优点是显示速度快,不像矢量字体需要计算;其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放大,一旦放大后就会发现文字边缘的锯齿。
点阵字体也叫位图字体,其中每个字形都以一组二维像素信息表示。
这种文字显示方式于较早前的电脑系统(例如未有图形接口时的 DOS 操作系统)被普遍采用。
由于位图的缘故,点阵字体很难进行缩放,特定的点阵字体只能清晰地显示在相应的字号下,否则文字只被强行放大而失真字形,产生成马赛克式的锯齿边缘。
但对于字号 8-14px 的尺寸较小的汉字字体(即现今操作系统大多采用的默认字号)现今亦仍然被使用于荧幕显示上,能够提供更高的显示效果;不过现今该种点阵字体主要只作为“辅助”的部分,当使用者设定的字体尺寸并没有拥有位图像时,字体便会以向量图象方式显示;而当打印时,印有字体无论大小亦会使用向量字型打印。
这要先了解点阵字库与矢量字库:
点阵字库常用来作为显示字库使用,这类点阵字库汉字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放大,一旦放大后就会发现文字边缘的锯齿。
矢量字库保存的是对每一个汉字的描述信息,比如一个笔划的起始、终止坐标,半径、弧度等等。
在显示、打印这一类字库时,要经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才能输出结果,但是这一类字库保存的汉字理论上可以被无限地放大,笔划轮廓仍然能保持圆滑,打印时使用的字库均为此类字库。
Windows使用的字库也为以上两类,在FONTS目录下,如果字体扩展名为FON,表示该文件为点阵字库,扩展名为TTF则表示矢量字库!
ASCII 码使用指定的7 位或8 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 或256 种可能的字符。
标准ASCII 码也叫基础ASCII码,使用7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字母,数字0 到9、标点符号,以及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特殊控制字符。
其中:
0~31及127(共33个)是控制字符或通讯专用字符(其余为可显示字符),如控制符:LF(换行)、CR(回车)、FF(换页)、DEL(删除)、BS(退
格)、BEL(振铃)等;通讯专用字符:SOH(文头)、EOT(文尾)、ACK(确认)等;ASCII值为8、9、10 和13 分别转换为退格、制表、换行和回车字符。
它们并没有特定的图形显示,但会依不同的应用程序,而对文本显示有不同的影响。
32~126(共95个)是字符(32sp是空格),其中48~57为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65~90为26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其余为一些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
同时还要注意,在标准ASCII中,其最高位(b7)用作奇偶校验位。
所谓奇偶校验,是指在代码传送过程中用来检验是否出现错误的一种方法,一般分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
奇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奇数,若非奇数,则在最高位b7添1;偶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偶数,若非偶数,则在最高位b7添1。
后128个称为扩展ASCII码,目前许多基于x86的系统都支持使用扩展(或“高”)ASCII。
扩展ASCII 码允许将每个字符的第8 位用于确定附加的128 个特殊符号字符、外来语字母和图形符号 .
国家标准汉字字符集GB2312-80共收集了共7445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6763个,分为二级,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
汉字图形符号根据其位置将其分为94个“区”,每个区包含94个汉字字符,每个汉字字符又称为一个“位”。
区的序号和位的序号都是从01到94,UCDOS软件中的文件HZK16和文件ASC16分别为16×16的国标汉字点阵文件和8×16的ASCII码点阵文件,以二进制格式存储。
在文件HZK16中,按汉字区位码从小到大依次存有国标区位码表中的所有汉字,每个汉字占用32个字节,每个区为94个汉字。
在文件ASC16中按ASCII码从小到大依次存有8×16的ASCII码点阵,每个ASCII 码占用16个字节。
国家标准汉字字符集GB2312-80共收集了共7445个汉字和图形符号,其中汉字6763个,分为二级,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
汉字图形符号根据其位置将其分为94个“区”,每个区包含94个汉字字符,每个汉字字符又称为一个“位”。
区的序号和位的序号都是从01到94,UCDOS软件中的文件HZK16和文件ASC16分别为16×16的国标汉字点阵文件和8×16的ASCII码点阵文件,以二进制格式存储。
在文件HZK16中,按汉字区位码从小到大依次存有国标区位码表中的所有汉字,每个汉字占用32个字节,每个区为94个汉字。
在文件ASC16中按ASCII码从小到大依次存有8×16的ASCII码点阵,每个ASCII码占用16个字节。
在PC机的文本文件中,汉字是以机内码的形式存储的,每个汉字占用两个字节:第一个字节为区码,为了与ASCII码区别,范围从十六进制的0A1H开始(小于80H的为ASCII码字符),对应区位码中区码的第一区;第二个字节为位码,范围也是从0A1H开始,对应某区中的第一个位码。
这样,将汉字机内码减去0A0AH就得该汉字的区位码。
例如汉字“房”的机内码为十六进制的“B7BF”,其中“B7”表示区码,“BF”表示位码。
所以“房”的区位码为0B7BFH-0A0A0H=171FH。
将区码和位码分别转换为十进制得汉字“房”的区位码为“2331”,即“房”的点阵位于第
23区的第31个字的位置,相当于在文件HZK16中的位置为第32×[(23-1)
×94+(31-1)]=67136B以后的32个字节为“房”的显示点阵。
ASCII码的显示与汉字的显示原理相同,在ASC16文件中不存在机内码的问题,其显示点阵直接按ASCII码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不过每个ASCII码在文本中只占1个字节并且小于80h,每个ASCII码为8X16点阵,即在ASCII16文件中,每个ASCII码的点阵也只占16个字节。
在电脑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0和1保存的,按不同的数据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对于显示英文操作,由于英文字母种类很少,只需要8位(一字节)即可。
而对于中文,常用却有6000以上,于是我们的DOS前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将ASCII表的高128个很少用到的数值以两个为一组来表示汉字,即汉字的内码。
而剩下的低128位则留给英文字符使用,即英文的内码。
汉字字模
得到了汉字的内码后,还仅是一组数字,那又如何在屏幕上去显示呢?这就涉及到文字的字模,字模虽然也是一组数字,但它的意义却与数字的意义有了根本的变化,它是用数字的各位信息来记载英文或汉字的形状
OSI模型七层及各层英文表示: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