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跳舞的硬币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跳舞的硬币实验报告⼤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跳舞的硬币实验实验⽬的:对⽓体的热胀冷缩有更全⾯直观的认识实验原理:1.理想⽓体状态⽅程理想⽓体状态⽅程是描述理想⽓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间关系的状态⽅程,其对常温常压下的空⽓也近似地适⽤,因此本实验中的理论分析也可以运⽤该⽅程。
其⽅程为其中指⽓体压强,V指⽓体体积,n指⽓体摩尔数,R为理想⽓体常数,T指⽓体的热⼒学温度。
由此可得:在该实验情境中,硬币将瓶⼝封住后,瓶内⽓体的摩尔数与体积不会变化,故nR/V在本实验中硬币跳舞前可认为是⼀个常数。
设硬币的质量为m,重⼒加速度为g,瓶⼝的⾯积为S,在该实验情境中,硬币不受⽔平⽅向⼒的作⽤。
竖直⽅向上,硬币受五个⼒作⽤。
2.硬币受⼒分析a.硬币的重⼒mg,⽅向竖直向下;b.瓶⼝对硬币的⽀持⼒N,⽅向向上;c外界⼤⽓对硬币的压⼒F0=P0S,⽅向下若硬币⾯积明显⼤于瓶⼝⾯积,只计算瓶⼝部分的⼤⽓压⼒即可,硬币超出瓶⼝的部分由于受到的⽓压⼤⼩相等⽅向相反,可抵消。
d.瓶内⽓体对硬币的压⼒F1=P1S,⽅向向上;e.瓶⼝⽔的表⾯张⼒,⽅向向下,在本实验中可忽略。
可得公式:初始阶段,瓶内⽓体压强与⼤⽓压强相等,F0=F1,N=mg;当瓶内⽓体对硬币的压⼒F,不断增加,N不断减⼩,当N=0时,硬币被顶起。
3.硬币被顶起的临界值综合上述两段,硬币被顶起时的临界值为: ,因此即因此当瓶内⽓体温度较初始时增加的量为时,硬币开始跳动。
4.影响硬币跳动快慢的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髙,瓶内⽓体的压强P增⼤,增⼤到⼀定值时,硬币跳起,部分⽓体溢出,n减⼩,丁在该极短的时间内可认为不变,导致多减⼩,随即硬币落下。
此过程不断循环,造成了硬币跳舞的现象。
根据以上公式可知,每次硬币被顶起的间隔期,与瓶内⽓体温度变化的快慢有关.实验器材1元硬币(三个),透明玻璃瓶⼀个,塑料瓶、冰箱,热⽑⼱,秒表,尺⼦。
实验步骤1.⾸先利⽤尺⼦测量硬币的直径与玻璃瓶⼝的内径,三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得出,硬币直径和玻璃瓶⼝内径。
热胀冷缩硬币在瓶口上“跳舞”硬币怎么会在瓶口上“跳舞”呢?你按照本文介绍的办法试一试,就会看到这种有味的情景了.预备一枚五分硬币,再取一只小口的玻璃空瓶(可用汽水瓶.牛奶瓶或适合的药水瓶),请求瓶口稍小于硬币.先在瓶口边沿上滴几滴水,当心肠把硬币盖在瓶口上,并刚好封住.如今,把你的双手捂住这只空瓶.假如想扮演“露一手”,可以夸大地做出挤压瓶子的动作.不一会儿,瓶口的硬币就一跳一跳,似乎是你挤出瓶里的空气,使硬币跳起舞来.其实,任何人都不至于力量大得能挤得扁玻璃瓶,再说玻璃瓶要真能挤得动,也就碎了.“硬币跳舞”的真正原因,是你手上的热量把瓶里的空气焐热了,热空气膨胀,瓶内空气压强增大,一次次地顶开瓶口的硬币,放出一部分空气.甚至当你的手分开瓶子后,硬币还会跳上几回.成功诀窍:要让这个试验做得成功,得留意以下事项.1.在气温较低时,可以先把双手在热水里浸一下,或者将手心不竭对搓,进步手温.2.当气温较高时,若先把瓶子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冷却一下,成功就更有掌控了.不必嘴吹的气球“忽然要玩什么吹气球?”小石头摇着头到平易近浩家去了.“小石头,你不是气球吹得好吗?看咱俩谁吹得好,比比看如何?不过有个规则,不克不及用嘴吹,用鼻子吹也不成.”平易近浩又想出了新名堂.到底该怎么做呢?怎么做呢?必备用品:塑料瓶.气球.冰箱.热水.大器皿.1.把没盖盖儿的塑料瓶放入冰箱(冷柜),约一个小时后拿出.2.多吹几回气球,负气球懈松.3.把气球紧紧地套在瓶口上后,用热水烫塑料瓶.留意!!用热水烫塑料瓶时,要防止烫手.往器皿里倒入一半阁下的热水后,留意别让水溢出.为什么会那样呢?能看到气球稍微兴起.此次试验是应用了只要加热空气体积就会增大的道理.温度下降的话,塑料瓶里的空气就会被紧缩,从而使更多量的空气跑进瓶里.是以放到冰箱里的塑料瓶里会进入比日常平凡多得多的空气.另一方面,从冰箱里掏出瓶子,并往其外面倒热水时,瓶里的温度会敏捷上升,使瓶里的空气活泼起来.因为温度的上升,进而使瓶里的空气体积增大,最终负气球兴起来.在我们日常生涯中,偶然会看到应用这种道理的情形.如,乒乓球瘪了时,我们会把它放到热水里从新让乒乓球兴起来;还有放热气球时,我们加热气球里的空气,使其减轻重量,从而飞到天空中去……这都是应用了这个道理.。
1、硬币在瓶口上“跳舞”准备一枚一角硬币,再取一只小口的玻璃空瓶(可用汽水瓶、牛奶瓶或合适的药水瓶),要求瓶口稍小于硬币。
先在瓶口边缘上滴几滴水,小心地把硬币盖在瓶口上,并刚好封住。
现在,把你的双手捂住这只空瓶。
如果想表演“露一手”,可以夸张地做出挤压瓶子的动作。
不一会儿,瓶口的硬币就一跳一跳,好像是你挤出瓶里的空气,使硬币跳起舞来。
其实,任何人都不至于力气大得能挤得扁玻璃瓶,再说玻璃瓶要真能挤得动,也就碎了。
“硬币跳舞”的真正原因,是你手上的热量把瓶里的空气焐热了,热空气膨胀,瓶内空气压强增大,一次次地顶开瓶口的硬币,放出一部分空气。
甚至当你的手离开瓶子后,硬币还会跳上几次。
2、米粒四射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
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
然后,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上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
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这时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
这时,有趣的现象就要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夫,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带电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就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
由于同性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
3、谁先分出来把粗盐粒和胡椒面掺和在一起,能很快把它们再分开来吗?这个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进行,看谁用最好的办法,最先分出来。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先给每人发一把塑料小汤勺,然后在每人桌前放一勺盐、半勺胡椒面。
准备好后,裁判就可以发令,让参赛者开始分了。
谁最先分完,谁为优胜。
这个游戏看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用手一粒一粒拣盐,肯定是得不了优胜的。
如果你懂得一点静电的知识,要想取得优胜,就轻而易举了。
参赛者听到裁判“开始”的口令后,把塑料汤勺先在毛衣或别的毛料布上摩擦一会儿,然后把汤勺逐渐靠近盐和胡椒面的混合物。
用硬币做科学小实验的作文示例篇一:《有趣的硬币小实验》哎呀呀,今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了超有趣的硬币科学小实验,那可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我们先准备了一堆硬币,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道具。
第一个实验呢,就是让硬币“跳舞”。
这听起来是不是超级神奇?我们把一枚硬币放在桌子上,然后拿一个直尺在它旁边轻轻摩擦,嘿,你猜怎么着,这硬币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哒哒哒”地跳动起来!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惊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叫了起来:“哇塞,太神奇啦!”然后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们又做了一个让硬币“过桥”的实验。
我们把几枚硬币排成一排,就像一座小桥,然后在“桥”的一端放上一块小纸板。
我们试着把纸板慢慢抬起来,哎呀,硬币“哗啦”一下就全掉下去啦!我们可不灰心,又重新试了一次,这次我们更加小心翼翼,嘿,还真成功啦!那些硬币就乖乖地跟着纸板一起升起来,就像真的过了桥一样!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一边笑一边说:“哈哈,我们成功啦!”然后呢,我们还做了一个更有意思的实验,就是让硬币浮在水面上。
这可有点难哦,一开始我们怎么都弄不好,硬币老往水里沉。
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不断地尝试,终于找到了窍门。
原来只要把硬币轻轻地平放在水面上,它就能浮起来啦!我们几个小伙伴都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在做这些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几个小伙伴那叫一个投入啊!一会儿你出个点子,一会儿我来试试看,大家互相帮助,玩得不亦乐乎。
就像小明说的:“哇,这个实验太好玩啦,比玩游戏还有意思!”而小红也笑嘻嘻地应和道:“对啊对啊,我都没想到硬币还能这么玩!”通过这些硬币小实验,我真的学到了好多知识呢!我知道了摩擦力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也明白了平衡的原理。
而且,我还深刻地体会到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的乐趣。
做实验就像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奇妙景象。
我觉得这些科学小实验真的太棒啦!它们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硬币在特定条件下是否能“跳舞”。
2. 分析硬币跳舞的原因,并探讨影响硬币跳舞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硬币跳舞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主要利用了惯性、摩擦力等物理原理。
当硬币在特定条件下,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硬币会保持原有状态,进而产生跳舞的现象。
三、实验材料1. 硬币(1元、5角、1角等均可)若干枚。
2. 硬质桌面。
3. 小木棒。
4. 针。
5. 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将硬币平铺在硬质桌面上。
2. 用针在硬币上扎一个小孔,孔的位置尽量靠近边缘。
3. 将小木棒放在硬币旁边,使硬币与小木棒接触。
4. 用手轻轻敲击小木棒,使硬币受到外力作用。
5. 观察硬币跳舞的现象,并记录跳舞时间。
6. 重复实验,改变硬币的种类、孔的位置、敲击力度等,分析影响硬币跳舞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硬币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表现出明显的跳舞现象。
跳舞时间与硬币的种类、孔的位置、敲击力度等因素有关。
2. 结果分析(1)硬币跳舞的原因硬币跳舞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硬币受到外力作用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有状态,进而产生跳舞现象。
同时,硬币边缘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影响硬币跳舞的因素①硬币种类:不同种类的硬币,质量、厚度、边缘形状等不同,导致硬币跳舞时间有所差异。
②孔的位置:孔的位置靠近边缘时,硬币跳舞时间较长;孔的位置靠近中心时,硬币跳舞时间较短。
③敲击力度:敲击力度越大,硬币跳舞时间越长。
④桌面材质:不同材质的桌面,摩擦力不同,也会影响硬币跳舞时间。
六、实验结论1. 硬币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跳舞。
2. 硬币跳舞现象的产生与硬币的种类、孔的位置、敲击力度、桌面材质等因素有关。
3. 本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改变硬币的种类、孔的位置、敲击力度等,进一步分析影响硬币跳舞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硬币跳舞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惯性、摩擦力等物理现象,并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二、实验原理硬币跳舞实验是利用硬币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和硬币本身的惯性,通过外力作用使硬币产生运动,从而观察和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当硬币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当外力停止作用后,由于惯性,硬币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同时,硬币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也会影响其运动状态。
三、实验器材1. 硬币一枚2. 桌面一块3. 尺子一把4. 计时器一个5. 手表一块四、实验步骤1. 将硬币放在桌面上,用尺子测量硬币与桌面之间的距离。
2. 用手表记录硬币静止时的时间。
3. 用手指轻轻弹击硬币,使其产生运动。
4. 用计时器记录硬币从静止到停止的时间。
5. 观察硬币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6. 重复实验,记录不同力度下硬币的运动状态。
五、实验数据1. 硬币静止时,与桌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
2. 用手表记录硬币静止时的时间为10秒。
3. 弹击硬币后,硬币从静止到停止的时间为5秒。
4.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硬币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硬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 当外力停止作用后,硬币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3. 硬币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对硬币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使硬币逐渐减速直至停止。
4. 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七、实验结论通过硬币跳舞实验,我们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具有惯性,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影响。
八、实验改进建议1. 改变硬币与桌面之间的距离,观察摩擦力对硬币运动状态的影响。
2. 改变硬币的材质,观察不同材质的硬币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差异。
【六年级】跳动的硬币小明家有一个瓶子,瓶子里装满了硬币。
每当他拿出一个硬币的时候,就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小华在一起,他们在玩着跳动的硬币游戏。
他们将硬币都倒在了桌子上,然后用手指轻轻一弹,硬币就开始跳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小明和小华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他们用手指轻轻一弹,硬币就像跳动的小兔子一样,不停地在桌子上跳来跳去。
有时候,硬币会跳到桌子的边缘,差点掉到地上,小明和小华赶紧用手指捞住它,然后又让它继续跳动。
跳动的硬币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吸引了小明的妈妈过来看。
她对他们的游戏很感兴趣,于是也加入了进来。
小明的妈妈拿出一个空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后让硬币跳进瓶子里。
小明和小华兴奋地将硬币一个个地跳进瓶子里,每次跳进去都会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
硬币跳进瓶子里后,小明的妈妈拧紧瓶盖,然后摇晃瓶子,硬币在瓶子里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像在跳舞一样。
小明和小华看着满是硬币的瓶子,觉得非常有趣。
他们又用不同的力度和角度让硬币跳动,有时候硬币会跳得很高,有时候会跳很快,有时候又会跳得很远。
他们发现,只要用心去观察硬币的跳动轨迹,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这时,小明的爸爸也回家了,看到他们在玩着这个游戏,也跟着加入了进来。
小明的爸爸把一些硬币折叠成小三角形,放在了桌子上,然后让硬币跳到三角形中间,这样硬币就会跳出很漂亮的曲线。
小明的爸爸还拿出了一些大一点的硬币,让它们和小硬币一起跳动。
小硬币像小兔子一样跳得很快,而大硬币则像大象一样跳得很稳重。
小明一家人玩得很开心,跳动的硬币带给了他们无尽的乐趣。
他们发现,硬币不仅可以用来买东西,还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玩具。
玩了一会儿,小明的妈妈说:“孩子们,该写作业了。
”小明和小华只好收起硬币,回到书桌前去做作业。
他们对跳动的硬币游戏却念念不忘,他们想着如果将硬币摆成不同的图案,让它们跳动,又会有怎样的有趣场景呢?他们决定下次再来尝试一下。
用一个实验写一篇作文
硬币在水面跳舞。
你试过把硬币轻轻放到水面上吗?我试过,那硬币就像个舞者,轻盈地在水面旋转。
这就是水的魔力,也是科学的魅力。
看似简单
的水,其实有着惊人的表面张力,就像有无形的手在托着那硬币。
纸巾上的彩虹。
想象一下,你在纸巾上滴了几滴食用色素,然后小心翼翼地放
到水面上。
那色素就像被释放的彩虹,随着纸巾的湿润,它们开始
在水面上绽放,像是在跳一场华丽的舞蹈。
这不仅仅是颜色的扩散,更是科学原理的美妙呈现。
硬币的沉与浮。
再试想,当你在那枚“跳舞”的硬币周围滴上几滴洗洁精,会
发生什么呢?我告诉你,那硬币就像失去了平衡,开始缓缓下沉。
是不是很有趣?。
会跳舞的硬币
“Oh,yeah!成功咯!”屋内笑声朗朗,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因为我的小实验成功了。
这是暑假作业本上的科学实验之一。
首先,我找了一个啤酒瓶放入冰箱冷藏,15分钟后,拿出酒瓶,真冰啊!双手冻得发麻,我急急忙忙把一枚一元硬币盖在瓶口,接着用瓶双手捂住瓶身,可过了老半天,也没见硬币动一动。
硬币啊,你也忒懒了吧!我的手指差点冻僵,你也不赏个脸扭动身姿!我暗自叫苦连天。
转念一想,会不会是哪一个步骤出了差错。
我拿起书本从头到尾又仔细看了一遍,原来一定要把硬币先浸湿才行!唉!科学实验真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一边感叹着,一边把啤酒瓶再次放入冰箱,又把硬币投入水中浸湿。
15分钟后,实验重新开始,我拿出酒瓶子,把浸湿的硬币盖在瓶口上,然后双手捂住啤酒瓶上方,捂了一会儿,奇迹出现了,瓶口的硬币竟摇摇摆摆地跳跃起来,活像一个正在翩翩起舞的小人,还有“噗通噗通”的音乐伴奏呢!一下,两下,三下……硬币接连跳了六下,每一次跳跃都伴随着我激动的心跳。
湿硬币能跳舞,而干硬币为什么就不会跳舞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迫不及待地上网查阅资料,原来是这么回
事。
硬币跳舞是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
沾了水的硬币能紧贴在瓶口上面,硬币和瓶口之间不留一点儿空隙,此时用手捂住瓶身,手上的热量传导到瓶子里的空气,使之受热膨胀。
空气在瓶子里呆不下了,拼命往外挤,就把硬币顶起了,就像煮开的水,里面的水蒸气顶着壶盖跳动一样。
而没有沾水的硬币放到瓶口上,它与瓶口之间留有空隙,热空气就从缝隙里逃走了,硬币自然也跳不动了!
这次有趣的实验,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大自然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
横店中心小学六(3)班杜可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