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 格式:doc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个)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旦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殆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字)(一)1.安①_____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__________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__________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④_________; 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比①__________ 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_________;__________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肩接踵④______________ 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⑤____________ 君子比.而不周(《论语》为政)3.鄙①___________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__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③___________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4.兵①__________ 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__________ 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__________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__________ 豪杰并.起(《隆中对》)③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④_________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⑤_________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6.策①_________ 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_________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7.诚①_________ 诚.如是。
(《隆中对》)②_________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_________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④_________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8.乘①[shèng] ___________________车六七百乘.。
文言文词语意思大全及知识点总结一、常用实词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zhǎng,首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zhǎng,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cháng,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10.称:chēng,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适合,相称(此人可称英雄)chèng,同“秤”,衡量,称量(先帝称之曰能)11.诚:诚心(帝感其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罚13.驰:骑(愿驰千里足)驱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14.出:在外面,与“入”相对。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离开,走出。
(每出旗捷《冯婉贞》)拿出,交出。
(出其珠玉宝器《资治通鉴》)产生。
(计将安出《隆中对》)发表、出版。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超出,超过。
(其出人也远矣《师说》)15.辞: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编排。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OK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文言文中有些字词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应用范围有所变化,同样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意思或用法,在那个句子中又是另一个意思或用法,要读懂文言文必须了解一个词的多种含义,以便确定其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根据新修订的《xx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我们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有138个。
本处为大家罗列出这138个文言文常用词语在现用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意思或用法。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4.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7.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8.乘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10.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曹刿论战》
1、肉食者
...: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弗敢专.也:
5、小惠未徧.:
6、牺牲
..玉帛:
7、弗敢加.也: 8、必以信.:
9、小信未孚.: 10、小大之狱.:
11、必以情.: 12、公将鼓.之:
13、遂.逐齐师: 14、既.克:
15、公问其故.: 16、彼竭.我盈:
17、夫大国难测.也: 18、惧有伏.焉.:
19、望其旗靡.: 20、神弗福.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修: 眣丽: 孰与: 旦日:
若: 孰视: 美我: 私我也: 四境之内:
王之蔽甚矣: 面剌: 谤讥: 市朝: 闻:
门庭若市: 间进: 期年: 皆朝于齐:
《鱼我所欲也》
苟得: 蹴: 万钟: 得: 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发: 畎亩: 举: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拂: 动心忍性: 曾益: 恒过: 衡于虑: 征于色: 而后喻: 入: 出: 法家: 拂士:
《。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文言文常用词语表是指在使用文言文进行写作或阅读时经常出现的词汇列表。
以下是其中一部分常用词语的整理,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一、人物词汇1. 君臣:君主和臣下的关系,表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身份与地位。
2. 臣妾:男性自称,表示对君主的谦逊和恭敬。
3. 贤士:有才德者,指能够为君主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的有能力的人。
4. 仆人:下属,平时为君主或贵族提供服务的人。
二、家庭关系词汇1. 父母:父亲和母亲。
2. 兄弟:兄长和弟弟,同一个父母生的儿子之间的关系。
3. 嫂子:兄长的妻子。
4. 儿子:父母的儿子。
5. 女儿:父母的女儿。
6. 夫人:丈夫的称呼。
7. 夫妻: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
三、时间词汇1. 今日:今天。
2. 昨日:昨天。
3. 明日:明天。
4. 上月:上个月。
5. 今年:今年。
6. 往年:过去的年份。
7. 年代:一个十年的时间段。
8. 日月:指时间流逝。
9. 时辰:两个相邻时刻之间的时间段。
四、动作词汇1. 行:走。
2. 坐:坐下。
3. 立:站立。
4. 望:看。
5. 听:听。
6. 问:询问。
8. 起:起床。
9. 卧:躺下。
10. 留:停留。
11. 别:离开。
12. 归:回家。
五、感情词汇1. 悲:伤心,悲伤。
2. 喜:高兴,喜悦。
3. 怒:生气,愤怒。
4. 乐:快乐,愉悦。
5. 惧:害怕。
6. 患:担忧,忧虑。
六、描述词汇1. 白:无色,洁白。
2. 黑:颜色暗,没有光。
3. 长:长度大。
5. 远:距离远。
6. 近:距离近。
7. 大:体积大。
8. 小:体积小。
9. 新:新鲜,不久前出现的。
10. 旧:过去的,经年累月的。
七、数量词汇1. 一:表示数量为1。
2. 二:表示数量为2。
3. 十:表示数量为10。
4. 百:表示数量为100。
5. 千:表示数量为1000。
6. 万:表示数量为10000。
7. 多:数量较多。
8. 少:数量较少。
以上所列出的仅是文言文常用词语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词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87字)1、安:①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②养。
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安全,安稳。
安如磐石。
安如泰山。
④安定,安逸,安适。
居安思危。
⑤安心。
安贫乐道。
2、本:①根。
本末倒置。
②根源,来源。
有本者如是(《诸子喻山水》)③根据;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④本来的,原来的。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⑤基础,根本。
舍本逐末。
慈悲为本。
3、比:①等到。
比.至陈。
(《陈涉世家》) ②类比。
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无与伦比。
③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比比皆是。
天涯若比邻。
4、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边远地区。
蜀之鄙有二僧③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④谦称自己。
5、兵:①军队,兵士。
行收兵.。
(《陈涉世家》)兵多将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②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
(《出师表》)厉兵秣马。
兵不血刃。
③军事,战争。
兵不厌诈。
6、并:①一起。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并肩作战。
相提并论。
②合并,吞并,兼并。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③并且。
并自为其名。
④并列,并立。
7、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策马扬鞭。
③记录。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④计谋,计策。
出谋划策。
走为上策。
⑤成编的竹简。
8、曾: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似曾相识。
②(zēng)用作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竟,竟然。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③(zēng)通“增”,增加。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9、尝:①曾经。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未尝不可。
②尝试。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苏洵《权书·心术》)③品尝。
卧薪尝胆。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40 字)②【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计谋】 束手无策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④【如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⑤【堂房亲属】赠从弟。
②【大概】 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道渴而死(在路上) ③【方法、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
咨诹善道⑤【施仁政】得道者多助②【越过】关山度若飞②【表承接关系】 温故而知新。
④【表转折关系】而 伯乐不常有。
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
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②【指面积】荆之地方 五百里 ④【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
⑤【才】白首方悔读书迟③ 【供养】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
负 ①【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
更①【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③【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安 ①【怎么】 ③【安逸】 比 ①【等至叮 ③【靠近】 鄙 ①【鄙陋、 兵 ①【兵士】 安求其能千里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比至陈。
其两膝相比者。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行收兵。
②【比较】③【军队】上使外将兵衣食所安。
每自比于管仲。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④【指军事方面】 兵革非不坚利也用兵如神 并 【一起】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并杀两尉 ③并怡然自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虽乘奔御风并有乘骑弄旗标枪①【跟随】 从先人还家。
隶而从者。
战则请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奉 ①【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诚 ①【果真】 诚如是。
③【诚心】帝感其诚。
旦 ④【顺着】从流飘荡【早晨】晴初霜旦 旦日殆 ①【有害】 死而不学则殆.。
道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
②【道义】伐无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堵 【墙】 环堵萧然。
度 ①【估计】度已失期度德量力③【量词:次】崔九堂前几度闻 而 ①【表并列关系】中峨冠而多髯者。
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安:ān①<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
”②<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③<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与结盟好。
”⑤<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
”⑥<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营。
”⑦<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知鸿鹄之志哉?”⑧<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比:bǐ①<动>并列;挨着。
《核舟记》:“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副>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胜。
”⑦<副>近来。
《祭十二郎文》:“~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
《项脊轩志》:“~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愿~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
《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鄙:bǐ①<名>边远的地方。
《为学》:“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文言文字词大全1.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5. 被:通“披”,穿戴。
动词。
“被明月兮佩宝璐。
”6. 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7. 敝:通“弊”,弱点。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8. 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9.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10.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11. 厝:同“措”,放置。
动词。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2. 错:同“措”,放。
动词。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3.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14. 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5. 得:通“德”,恩惠;感激。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6. 属:同“嘱”,嘱托、托付。
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17. 质:通“贽”,见面礼。
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 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19. 盖:通“盍”,何不;为什么。
疑问代词。
“技盖至此乎?”20. 指:同“旨”,旨趣。
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1. 驩:同“欢”,欢聚。
动词。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22. 还:同“环”,环绕。
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
”23. 还:同“旋”,回转、掉转。
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4. 离:通“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
”25.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
”26. 景:同“影”,影子。
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7. 陵:通“凌”,凌侮。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安逸:而死于安乐也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3、鄙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4、兵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5、并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②都:并怡然自乐③一齐:并杀两尉6、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7、诚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8、乘①[sh e 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③驾(坐):乘坐御风9、从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10、殆①有害死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11、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2、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13、而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去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14、凡①凡是凡所应有。
文言文常用词语表(138字)1、安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11、道②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③安逸:而死于安乐也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2、比①等到比.至陈。
(《陈涉世家》)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12、堵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3、鄙13、而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记》)4、兵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①兵士行收兵.。
(《陈涉世家》) 语〉十则》)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5、并亭记》)①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②都:并怡然自乐常有。
(《马说》)③一齐:并杀两尉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送6、策东阳马生序》)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14、凡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①凡是凡.所应有。
(《口技》)7、诚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①果真诚.如是。
(《隆中对》) 15、方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8、乘(《公输》)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③正:方出神百乘.。
(《陈涉世家》)16、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文言文常用词语汇总文言文常见词语汇总:一、家居生活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1、狱:官司、案件,监牢▪2、讼:官司、打官司▪3、囹圄:监狱▪案发,诬陷或告发▪4、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5、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6、谮(zèn)、短: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7、构陷:构成罪名陷害▪8、揭:揭发▪9、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10、劾:检举揭发罪状▪案发后,就要调查:▪11、按、案:考察,追究,调查,巡视▪调查后就要捉拿、逮捕:▪12、执:捉拿▪13、收:逮捕▪14、系:拘囚、关押▪15、表逃跑:遁、亡、逃、走▪16、匿:躲藏▪抓不到就要悬赏:▪17、购:悬赏▪抓到后就要审讯:▪18、鞫:审讯▪审讯时犯人招供:▪19、引:招供、牵连。
▪有人就会受到牵连:▪20、坐:因……而犯罪;连坐,因别人获罪而受牵连21、染逮:牵连、连累。
《后汉书皇甫规传》: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
▪22、当:判罪▪23、论:判罪▪24:决:判决▪25、罪:惩罚,治罪▪26.坐:定罪▪27、表刑罚的:大辟(死刑)、髡(剃去头发)、笞(鞭打)、磔(把肢体分裂)、刖(砍脚)、族(族灭)、仗(杖打)、流、放(流放)、赭衣、械、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28、徙:流放。
▪有时会赦免:▪29、容、贷、恕、宽:宽恕,原谅▪30、宥:宽恕、赦免▪31、原:赦免,原谅▪至此案件审结:▪32、具:具结,定案。
具狱(狱具):案件具结▪如果是冤案,会昭雪:▪33、雪:洗刷,昭雪•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1)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任命的:授、拜、除、封•4)表兼职、代理的:兼、领、署、权、试、假、代•4)表恢复的:复、还•5)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6)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7)表辞去的:辞、致仕、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缙绅•8.表人物个性的:鲠直、耿、(仁)厚、矜、耿介、悫愿、刚毅、宽厚、骨鲠、正直、恺悌、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行、阿谀、献媚、谄谗、谲•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登第、中第、状元、会元、解元、乡试•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13.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14.表内心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15.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16.表宽容的:容、贷、恕、宽•17.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18.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罹、戾、诟、谩•19..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20.表监狱的:囹圄、狱•21.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22.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23.表桌床的:案、几、床、榻•24.表走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25.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6.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27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28.跟马有关的:马、驹、厩、策、羁、辔、逸、驭、御、驾、辕、辙•29.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30.表揭发的:劾、讦、揭•31.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对策、奏、表、疏、•32.表朝见的:朝、觐•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晏驾、薨、卒、死、没(殁)、终、圆寂•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38.表告别的:辞、别、谢•39.表暗中的:阴、间、密•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绶、冠、冕、巾、弁、弱冠、笄、免冠、带•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荒、欠收、•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48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